《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61|回复: 6

始见梨花飘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6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始见梨花飘飘

——我看“梨花体”废话诗引起的诗歌保卫战及诗歌的出路
(老诙)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就琢磨着该起个什么样的标题。因为我/怕/一不小心/就/成了/诗人,甚至还可能成为名诗人,按照“废话派”这群70后诗人的诗歌理念。但我深知自己资赋低浅,先天不足后天无余,不足以攀上诗歌的高雅之堂。所有,就没敢大张旗鼓地给拙作起个能“一不小心”成为诗歌的标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书万书“梨花”开。

九月的诗坛一阵骚动,丝毫不亚于2005年韩寒同文坛“掐架”那番热闹劲。先是网络,接着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各种媒体铺天盖地般大肆炒作,以专题、专访、专栏形式刮起了“梨花大雪”。这场“梨花雪”的主人公就是曾发表过多首诗歌、出版过多部诗集、担任过多种诗赛评委的国家级诗人赵丽华,“梨花派”创始人。

先看几朵“梨花”:

1.《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全天下


最好吃的


2.《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3.《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媒体上的梨花不止这几朵。网络在这场大雪中既是始作甬者也是首当其冲,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自胡戈的“馒头事件”的恶搞之风,又刮起了“梨花大雪”。就如“废话教主”杨黎在北京第三极书局“9.30诗歌朗诵会”上所说:“今天的九月对诗人很重要,有的人一夜成名,有的人被恶搞。”按照这种说话,赵丽华应该是被恶搞,因为此前她已经是“国家级”的诗人。但媒体有一种魔力,它不听从人的言语,它把二者搅成一团,说不清是成名还是恶搞,犹如不清楚是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还是一锅汤毁了老鼠屎。暂且不论成名与恶搞的辨证关系原理,闻闻那几朵“梨花”的香味如何。赵丽华说《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是仿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森的《田纳西的坛子》(我把一只圆形的坛子/放在田纳西的山上/它使凌乱的荒野/向山峰围拢/荒野向坛子匍匐/不再荒凉)而作。仿写是文学创作夜一种很重要的创作技巧,余华的《活着》,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都有仿写的遗迹线索(但也并非绝对如此)。在诗歌上,仿写之作更是层出不穷。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著名诗作《当你老了》也是仿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龙萨的同名作。但仿归仿,作归作。诗人不是笨蛋,读者也都不是傻瓜,任何人的阅读经验都不能低估,它有时深浅难测。所有,当各大媒体开始下“雪”时,赵丽华成了事件,成了个案,成了一场战争的导火索。尽管赵丽华本人也承认自己的诗作满意的不过十分之一,大多不过是废言残语而已,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赵丽华情愿不情愿地让世界下起了雪,媒体让世界下起了火。

烟蒙媒体,火熏大众。9月30日,10多个诗歌流派近四十位诗人聚会海淀第三极书局“诵歌誓师”,要保卫赵丽华,保卫新诗歌。语言激烈,硝烟弥漫,甚至有人于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一丝不挂,以身相助。只可惜被工作人员毫无客气地赶下台,只有“行为”没有“艺术”。物极必反,废话诗人暂时没有预料到会有人用身体来保卫诗歌,导致此次保卫战半途而废戛然而止,英雄自然也没当成。

“梨花”以及此次“9.30事件”不能不让人想起尼采的一句话:上帝死了。仿尼采这句话,那就该是:诗歌死了?一代“宠儿”韩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在同诗人的网络口水站中说:“现代诗歌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沦落,因为它已经不是诗,但诗人还以为自己在写诗。”可以不原谅韩寒的目中无人、口无遮拦,但也不能不承认这段话的合理处。中国新诗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到今,是沉沦到“下半身”乃至“全身”的地步,还是上升到了普通人无法接近的程度。但“诗歌”却是到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阶段。解读“诗歌”这个词,为“诗”为“歌”,现在的“诗歌”简化成了“歌词”。

商业化的“蛀虫”一步一步腐蚀着“性本高洁”的诗歌创作领域,人心浮躁不安,诗学沉迷不醒。在畸形的变态发展中,诗歌自身的空间越来越小,“诗歌死了”的评论多次浮出水面。各大专业诗刊报靠财政支撑及俗化的商品广告赞助下残喘呼吸,而民间诗刊更可能因资金问题而选择自我了断。五毛钱能够满足的阅读快感,读者自然不愿花上五块钱去寻找郁闷。

诗歌死了,诗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是不是敲回车键就可以将诗歌拯救就诗人复活?(诗歌分行与否早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许多优秀的诗歌并不需要分行来显示它的价值。)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之一的未来主义提出过“消灭形容词”、“消灭副词”“消灭标点符号”,超现实主义诗歌派在“无意识世界”合“梦幻世界”在大麻的陶醉下走向了绝路,而中国现代的“废话诗派”是不是业要开创诗歌形式新局面,“消灭句子”甚至“消灭回车”?

敲一下回车让我们暂时离开这场诗歌保卫战的风云硝烟,追溯到中国的八十诗歌现场。

鲁黎、绿原、牛汉、艾青、公木、流沙河、唐湜、昌耀等“古人”归来不断;舒婷、顾城、江河、北岛、芒克、多多、食指、海子等“来者”层出不穷。朦胧诗、新边塞诗、第三代诗人、他们、非非主义等诸多名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新诗史上,各种诗歌理论也不断涌现,点燃着刚刚复苏并至繁荣的中国新诗界。

我们没有机会现场体验一种情景:玉渊潭公园、紫竹院公园等北京著名的公园里,人群相聚,诵诗为乐,不亚于古人兰亭集会。树上爬满了诗迷,饿着肚子听诗人朗读自己的诗歌。那里应该没有“裸郎”的保卫行为,只有纯洁的诗歌,因为除了诗歌,他们一无所有。

八十年代最流行的湜诗歌,问问河边垂柳,问问枝上樱花。八十年代的诗人和今天的“超女”一样让人迷恋(只限于在种程度,不包含其他内容)。年轻一代对诗歌的崇拜般的热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今,这种热度绝对是春天里的冬天在秋天下起了寒雪。诗人成了边缘人群,这群人,是自我异化也是时间异化。

诗人在心灵上是孤独的,除了诗歌一无所有。所以诗人用感情成就诗句来展示丰富的内心世界。北岛用《回答》走进这种孤独的怀疑,来到这个世界做第一千零一名挑战者;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追求这种孤独的温暖,做一个幸福的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顾城用《一代人》寻找这种孤独的光明,黑夜给了人黑色的眼睛,不仅是适应黑暗,也是寻找那份光明。

但二十年过去了,十年河东又十年河西。此次梨花事件及所引起的诗歌保卫战中作战双方互掐互骂,斯文没有教养不要,尤其是韩寒他2005年推出“花圈”“祭坛”论后,在这次口水战中又提出“回车”论。看来诗歌的处境真如网友所言:这场诗歌保卫战正说明诗歌的脆弱乃至诗歌的没落。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挑战派与保卫派不同自不和,不和也不同。所有人人不君不人,以江湖圈子揭杆论战。网络可以无视距离,他们便也忽略了君子之道小人之路。

他们不讲道路,诗歌得问出路。

不见心境孤独,不见白衣飘飘,不见如玉纯粹。诗歌变成了遥远的脚下草芥之物。

近百年的法子,曾出现过好诗歌好诗人好诗书,诗歌形式有了发展,诗歌语言有就更大的承载能力。但这些似乎只是历史中的好,回到眼前似乎“一无所有”。今天的众多诗歌,除了形式可以掩人耳目外,价值早就化为九霄云彩淡然了。也难怪韩寒说“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的过激言论。当诗歌和流行歌词可以混淆一气时,人人皆可操笔作诗,人人皆称诗人,“诗人”这个私人化的称呼自然也淡化、异化,消失在尘埃里。

现在的社会不是屈原不是李白的国度了,不是海子顾城的时代了,诗道尊严残缺不全难以忍睹,诗歌命运何去何从焚人身心。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新诗人坐在夕阳的十字路口,苦思冥想一下:敢问诗在何方?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纸条上的许多花瓣”(庞德《在一个地铁车站》),“在刀锋上跳舞/我的脚已鲜血淋漓”(唐晓渡《无题》),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食指《相信未来》)。因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北岛《回答》)

我的钥匙丢了,与中国无关;但诗歌的尊严丢了,与“我”有关。
发表于 2006-10-26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我的钥匙丢了,与中国无关;但诗歌的尊严丢了,与“我”有关。
有责任感的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恒心永在 于 2006-10-26 22:27 发表
问好!我的钥匙丢了,与中国无关;但诗歌的尊严丢了,与“我”有关。
有责任感的诗人!

是啊,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个朋友把“我坚决不能容忍”摆在我面前,并告诉我说这是一首“名诗”,我差点没喷饭。几乎要怀疑是否我鉴赏有问题。乱套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会归于一种冷静,诗歌死不死不是那个人能左右的,真理可能一时让位于荒谬,但决不是永远。。。。。。
问好!一个有良知的文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丽华的诗前段世间网上曾经风靡一时,对她的诗大家的看法是褒贬不一。你分析的很透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似乎又有一种倾向,就是在缺乏西方那种有论后有文的历史背景下,在拿来主义不能吸引大众或者小众的眼球时,诗人似乎要逃离他们自己制造的诗歌世界,在已经异化的文化背景中寻找丢失了的本我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