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不要钱:《诗歌报月刊》11月刊将推出“86大展20周年回顾”专号,只送不卖!(目前请各位不要留地址,月底再统一派送,届时有专人收集诗友地址)
专号简介:
《诗歌报月刊》是由诗歌报网站主办的一份诗歌刊物,该刊依托有着3万注册会员的专业诗歌门户网站“诗歌报”(www.shigebao.com),秉承原《诗歌报》的青年性探索性、公正性、信息性,得到了原《诗歌报月刊》原班人马(乔延凤、祝凤鸣、蓝角、叶匡政等人)的认同和强力支持,在网络时代坚持民间性,关注青年作者、专发诗人力作、拒绝人情稿和有偿稿,坚持老诗歌报“不挣诗人一分钱”的宗旨,截止2006年10月已出刊14期,向外免费赠阅上万册,获得诗坛普遍认同和读者的由衷赞誉。
为纪念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举办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20周年,诗歌报网站精心策划了大展纪念网页:http://www.shigebao.com/1986.htm ,同时,还将出版一期《诗歌报月刊》大展回顾专号。该专号内容独家、印刷精美,是诗歌报新老编辑为您精心策划而推出的,并将向世界范围内的汉语诗歌研究者、大学图书馆、著名诗人、理论家、诗歌刊物编辑、诗歌网站主办人免费赠阅1000份以上。
当前,我们已联系到当年的大展策展人和执行者,并做了独家专访,并找到了当年办展两报的原件,制作了一批精美限量复制品,随本期刊物附送,最最重要的是,为方便广大诗歌研究者、诗人、理论家引用当年文献,诗歌报网站在取得《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一书主编徐敬亚、孟浪的授权,制作了该书的全文电子版,放在诗歌报网站大展回顾网页上免费提供下载,详细目录也将列入本期专号作为历史资料提供。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在大展历史尘埃落定2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诗人们,或功成名就,或淹没于尘世,当年的辉煌谁也不可能再复制,而一切的作秀和利用诗歌赚钱更是令我们不齿,我们在今天,能为诗坛献上的,只是一份沉重的回顾和资料的整理,诗歌报不死,因为她还以民间的方式顽强地活着。
————————————————————————————————
《诗歌报月刊》总15期--诗歌报86大展20周年回顾专号(暂定)
刊首语:20年沧海桑田,历史将记住一切
● 第一编:特别策划,1986两报大展回顾(栏目主持:小鱼儿)
1.独家专访:与86大展当事人蒋维扬一席谈
2.徐敬亚:20年后回顾86大展(选自《南方都市报》)
3.短信连线:20位诗人简谈86大展
4.1986两报大展刊资料全接触(姜红伟)
● 第二编:历史勾沉(栏目主持:小鱼儿)
1.探访宿州路9号——原诗歌报编辑部
2.故人行踪——《诗歌报》编辑今何在?
3.另一种生存——《诗歌报》在民间还活着
● 第三编:中国先锋诗人档案简编(栏目主持:梁晓明)
1.86年代先锋诗人今何在
2.当年先锋诗歌社团现状
3.网络时代复活的前先锋诗人
● 第四编:网络时代的诗人们(栏目主持:白鸦)
1.华语网络诗歌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小鱼儿)
2.安徽新诗当前10大阵营纵览(包打听)
● 附录:关于86大展与《诗歌报》的珍贵史料
1.86大展《诗歌报》复制品(版面原大50%缩印)
2.86大展《深圳青年报》复制品(原大50%缩印)
3.《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全目录
(本期随刊附送部分1984年《诗歌报》创刊号限量仿真复制品)
———————————————————————————————————————————
●附录: 一封由“大展”引出的信
怀玉同志:
“大展 ”20年,你要我写文章,以纪念这一诗坛盛事。自1984年《诗歌报》创办,到1995年的离去,我在其中11年;自离去到目前又是11年。只要一想起我在《诗歌报》的十余年时光,用一句老话,叫“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那就简单点,我说四层意思:
一、“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在1986年10月21日总第51期的《诗歌报》(第一辑)和1986年10月21日总第184期的《深圳青年报》(第二辑)同时推出,10月24日总第185期的“深报”又推出第三辑。这次“大展”由青年诗人、时任《深圳青年报》副刊编辑的徐敬亚发起、组稿,并通过青年诗人、时任《诗歌报》编辑的姜元同志牵线,联系本报联袂同时推出。当时的《诗歌报》主编、著名诗人严阵同志和我(时任《诗歌报》编辑部主任,主持工作)一致赞同。“大展”荟萃了当时中国诗坛主要的现代诗流,约60余个诗歌群体。选入的自称诗派、诗歌宣言及代表作由徐提供,我报刊出的则由我报审定,姜诗元同志做了不少工作。
二、“大展”推出后,在当时的诗坛掀起波澜,追捧、褒扬,抨击、诟病者皆有之。最为振奋的是青年诗爱者,一时间旌旗蔽日、遍地诗社。沧海横流,自然免不了泥沙俱下,这也为诗歌日后的遭难埋下伏笔。如今,忽忽20年如水流逝,再看“大展”,它的凌厉奋进、大气包容弥足珍贵,一些严肃探索、出手不凡的青年诗人跃出水面,这些人甚至至今还是中国诗坛的重要力量;但时间之水也无情地淘洗去一些赶热闹的帮闲者。关于“大展”,确有值得总结的地方。
三、我对人说过,诗歌是一门学问,至今我还这样认为。诗歌有它的规律,有它的标准有它的操行,亵渎不得,轻慢不得,儿戏不得。真正写诗的人得爱诗,敬重诗,从骨子里爱,首先自己不做“玩”诗之类的事。当诗歌编辑也是这样,一夫当关,不让伪诗出笼,不授人以柄。那些奚落诗、鄙薄诗、埋汰诗的人,对诗的修养其实多很肤浅——或者说,他嘲笑的本不是诗。
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对诗歌的前途从不悲观。市场经济就没有诗的立足之地了吗?有句俗话,叫“河里无鱼市上看”,你到水产市场走一趟,就知道河里有没有鱼了。一般说来,诗歌是青年人的事业,一代诗人隐去了,又一代诗人成长起来了,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所以,老诗人对诗终身爱好自然好,但得注意不能挡了青年人成长的路子;青年诗人则要沉心下气,把诗作为一门学问来做,古今中外广泛涉猎,汲取营养,同时博大些、深刻些,心忧天下,关注时代,关注人生。做诗先做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专些奉达。顺祝
近祺!
蒋维杨 2006年10月29日于合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