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静之下的诗意萌发 文/小兵小卒
天涯诗会有个叫刘诚的作者写过一篇五万多字的有关诗歌的大文章。引述较全,考察较细,不但为前几个年代的诗学诗派作了完整的归类,还详细分析了时下诗歌流派与理论,理据充分。
他提出,诗歌走到现在从论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或者是从中间向两边,都是有其很深的社会缘由的。然而,诗歌要发展,向前推动,最后的道路还是另一种写作。他命名为:神性写作。神性写作不是创新,而是从传统中来,向更高的方向延伸。他用了五万多字的篇幅论述,一家之言较为全面。
因此,一方面,我可以借用他的总结的诗歌事件的事实来作为我的论证,另一方面,我可以避免他走的路子甚至弯路,直捣我的主题的老巢。
我在一首诗中说:“我们就这样归类着/我们又排除了一些人(事)”归类不是坏事,能在归类中提升发现,乃是我们最后要做的。
一、诗歌的疲软无力
特定的时代里诗歌在领域内可以疲软无力,而如今诗歌在人在社会疲软无力实属罕见。在动乱年代,如比较早的汉时期,多国纷争,刀枪争雄,白骨遍野,诗歌可以进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心灵,作为一种理想社会的美化,作为伤痕累累的心灵的补偿;在治道盛世文章是举的唐,诗歌却也作为步入功名圣殿的手段,在殷盛的王室也可伴歌娱乐,倍添生活情趣;在革命涌起的近代,诗歌作为一种口号一种激励,大批地畅响在人们心头,以诗歌励志喻志,以诗歌领导群众,不亦快哉……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横流,处处金钱作用。不要说写诗,就是写文章也难为“稻梁谋”,一首三十行左右的诗几十块钱甚至至十几块钱,有谁还能一本正经地写诗?写诗愈来愈成为业余活动。出书就更惨,算来算去倒头来亏了自己一把,几年辛苦攒的钱只堵了一个作准诗人的欲望之洞。除去这些,写诗能得到什么实际利益可想而知了。
这是拒绝诗歌的时代,我曾说过,我是没有强烈欲望读诗的。用诗歌揭露呐喊批判的声音也犹如蚂蚁过于渺小,远不如杂文小说时评来得干脆,它只局限在诗歌爱好者的范围内,换句话说,揭露呐喊批判的声音只在诗歌爱好者才能收到些许回音。
如上,诗歌只有转向人的内心作为个人心灵情感的某种微妙的补偿。而现代人的内心的痛苦源泉大多来自社会的物质性,也就是个人应得的物质无法满足,同时被两个世界多个世界的人无情地冲击着,更是雪上加霜伤口撒盐。现在的沟通手段五花八门:QQ聊天、参加电视节目、旅游、运动、看电视……郁结化解的方法与效果不亚于诗歌的瞬时领悟。那么,期待以诗歌来化解内心情感郁结破除心灵障碍的人,应该只有真正的诗歌爱好者了。而像我这样,半吊子喜欢的,往往朝三暮四用情不一啊!
说真的,五花八门的诗歌命名,都是社会上的人的产物。窃以为如下半身,口语,非非,上半身,0度介入,只是满足我们有些人的新鲜感好奇感而已。理论多半靠不住,漏洞百出,争来争去,结果都是揪住诗歌的脑袋或者拽着诗歌的尾巴或者是对诗歌脸上的麻子作了一番很深的探讨!
前十年左右,我们写诗在本本上,作为倾诉的对象。水平平平的藏在箱底里自我欣赏,写得好的找个机会发表一番,作一回诗人梦。而如今,网络来了,我随时可以写首什么诗发表,倾诉的对象大大增多,更加频繁。另一方面,我渴望得到的交流反馈也多起来,然而现实恰恰相反,网络更是无情,名利掺杂,面目不一,何来真心交流?
诗歌的疲软,有办法给它“壮阳”吗?我说有。最好的方法就是:小批量培养精英诗人的同时,大批量培养诗歌爱好者。但是这可能吗?我们能用什么来培养诗歌爱好者?用金钱?用教育?用暴力?用时间?……
二、诗歌的达达主义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给诗歌专门冠名过达达主义,只有达达主义文学,用笼统的话就是:什么都不是。实际上,达达主义是一种作为反艺术的艺术,它的的主要特征包括: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
进一步推究,一战过后的欧洲国家传统的艺术制度秩序彻底的动摇甚至颠覆,达达主义孕蕴而生。与传统相异,它不求深入人的内心的灵魂,不求流芳百世,不求与谁产生什么艺术上的共鸣,不求高雅舒适的艺术享受,而是率性的随意的反判的,艺术无价值化,虚无化等等。这种界线当然较为肤浅,也就是判定的程度并不深。假如我们胆大地更进一步,把达达主义描述为:未经累积经验,随意地表达肤浅感受的,以发泄、记录单位个体暂态的事件或情感为最终目的的个人的准艺术总结。那么,它的确可以囊括大量达达主义作品,撇下其它艺术方式不说,单考察现代诗歌。
诗歌的达达主义是如何的?先以如下一首诗歌文本批评。
《写诗出名》
把我十首诗歌编进初中教材
高中入学考试规定必须默写它们
让一百个教师为我的诗作同宗异端的解释
每个优秀学生都觉得引用它们为荣
出版.结集.出售.图书馆收藏
送一万册给边远山区没有书籍的孩子
论坛里请各大版主写评论赞扬,以高深的理论
让他们跟帖,让他们的父母跟帖,他们的子孙跟帖
时间过了一百多年,我与李杜齐名
有个诗人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就是我
其实我一直在谋划这出名回事
不知不觉让更多的人比我先出了名
这首诗在思想上是批判性质的,主要揶揄现在写诗歌出名暗地里的黑幕。在艺术方法上,先是罗列写诗成名的种种方法,当然其中不乏讽刺,然后总结提升一下我的现实的心理感受。在诗歌的影响上,先是在个人方面出了一口恶气,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意,其次是社会上,让目睹这几行诗的人忽然明了出名是如何进行的这回事,或跟着咬牙切齿或一笑了之置之度外。
按我的意思,如果他能称为分行的诗的话,可归类为:达达主义诗歌——比“什么都不是”多了一丁点儿“是”。这丁点“是”是暂态的,肤浅的,过目而忘的。它只是要直接告诉别人或告诉社会一个道理,一个事实,一个现象,只是直接“告诉”,而且仅仅只有“一个”。我们不能按图索骥找到更多的信息(假设我们主动地去按我们的意图寻找它的意义的话,但诗是不允许这样读的!),所以,它被排除在我的脑层之个,合适的情况之后如事件过去,记忆的消失,道理的明白,这诗歌对于我们来说是文字垃圾了。
说到这不怕得罪人的说,很多诗歌(或者是分行的文字)都可以归类到此。
1、光记录事件的诗。如某年某月某日某个夜晚发生了什么具体的事情,我为这些事情哭了或笑了等等。
2、论坛上的那些外针对某一现象揭露讽刺私骂的诗。
3、革命诗,革命时代口号般的如郭沫若晚年的诗。
4、最近流传甚广的称为“梨花”的诗。
5、伪抒情诗。无数之多重复的叠加的相同或相似的情感的有关乎个人同段时间的内心的诗(前面几个至关重要的形容词不能忽略。)
要说明的是,如果生搬硬套达达主义的艺术观,以上那些都不能算是达达主义。但是假若我们把达达主义加丁点儿非达达主义也归类为达达主义,那么以上归类是可以成立的。这也是我反复强调的范畴。我无意于反对诗歌如批判揭露讽刺唤醒等的社会功用,但是我们说诗歌它必须是深入的,直指内心的,影响久远的。读者不可能背熟一部十几万字的长篇,它却能背得完一首十几行的诗歌,而且诗歌的语言意境表达方式来说,更容易插入我们的内心灵魂。
现代的诗歌的达达主义的始作俑者我认为不能算帐到谁的头上。
1、通讯手段的发达,让我们更方便地选择表达方式,谁也没有权利干涉指责。
2、上面提到的诗歌不景气的现状,写诗都是一种奢侈,谁还能在此基础上要求更多呢?
3、通过各种流派理论的炒作,传统的消解,出现纷繁的听起来合乎道理的流派,使我们觉得“存在即合理”,随之“写诗即合理”。
4、恰恰的问题是,我们写的诗总能找到他的对应的流派。
5、要表达思想,采用长篇小说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随手的回车键却让我们方便了许多,弄不好也能发表一二。
讨论到了这里,我想问:你想或者你能给后人留下点什么?你们肯定的回答。我又问:你能用达达主义诗歌留给他们吗?你愿意,诗歌都不愿意!!
我再问:你们想或者你能在我心里留下点什么吗?你们肯定的回答。我又问:留在我心中一秒钟行吗?一分钟行吗?一天行吗?我愿意,你和诗歌不愿意!!
[ 本帖最后由 慢速伊妹尔 于 2007-3-23 17:1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