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5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鄂尔多斯风情旅游散记 (二)
(四)拜:成吉思汗陵
观看了鄂尔多斯婚礼,我们立即起程前往成吉思汗陵。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热的喘不过气来,不一会却是天气阴阴的,不时有几滴雨落了下来,在炎热的夏季,送给人们心中一片清凉。
到成吉思汗陵墓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他统一了蒙古诸郡,建立了蒙古汗国,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元太祖。1227年,成吉思汗因坠马病死在渭河之滨,其遗体被运往陵墓埋葬。金霍洛也自此而名扬蒙古,其蒙语释意为“主人的陵园”。
从成吉思汗陵墓大门进去,拾级而上,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辉煌夺目的金黄琉璃宝顶,使这座帝陵显得格外庄严。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陵园建筑主要包括:正殿、东殿和西殿三个穹庐式的建筑物。主体是中央纪念堂。下部为八角形,内设通柱,上出重檐。蒙古包式的穹庐顶内饰有彩绘的藻井。
陵墓的左右两肋为不等边的八角形,单檐式蒙古包穹庐顶结构,其顶的外部用蓝色的琉璃瓦砌出浑厚典雅的云朵,并镶嵌有金黄色的琉璃瓦,佩以金黄色的琉璃宝顶,色彩统一,金碧辉煌,蔚为壮观。陵园的正殿为成吉思汗纪念堂,正中有成吉思汗塑像。他戎装端坐,双眼远望,神态威严。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疆图,象征着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中亚和欧洲的显赫战绩。
堂后的寝宫安放着四个蒙古包式的大灵包,上面覆盖着巨大的橘黄色缎子,这就是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柩,两旁还安放着成吉思汗两个胞弟的灵柩。灵柩前陈列着三个巨大的“苏勒定”,相传这“苏勒定”就是成吉思汗出征时用的大旗上端的铁矛头。此外还陈列着他生前使用过的三个马鞍及其他纪念品。
在正殿的东西两廊有大型壁画。西廊的壁画主要描绘成吉思汗出生、遇难、西征、东征、统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其中有成吉思汗登基的场面。壁画还表现了自从成吉思汗当上蒙古地区的皇帝后,部落之间团结,促进了经济,安定了牧民生活的场面。蒙古统一和迅速强大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从公元1205年起,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朝,然后又征服了中亚、西亚和亚洲西部的许多国家,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畔。
同行的鄂尔多斯市分公司办公室刘主任告诉我,自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祭奠他的圣灯就从未熄灭,祭祀活动数百年来经久不衰,成吉思汗守陵人的都是达尔扈特人。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途中病逝。在遗体秘葬的同时,遵其遗言,將他的衣冠、帐篷等遗物埋葬,并从宮廷守卫者中挑出500户专门守陵,这些守陵人被称为达尔扈特人。至今有七百多年了。达尔扈特人一生下来,男孩就守陵。
成吉思汗陵第三十八代守陵人楚伦巴特尔告訴我们,在过去的七百多年時間裡,达尔扈特人唯一的职责就是为成吉思汗守陵、祭祀,因此被赋予不交稅、不服徭役的特权,甚至可以到草原各地征收牛羊。现在当地政府設立的成吉思汗陵管理局。管理局中有50多名达尔扈特人。达尔扈特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忠诚的信念创造了人类祭祀文化的奇迹。让盛灯长鸣七百多年,一直继续下去。
我们还看到,陵园有五匹白马,在陵园的草丛中或走动,或吃草,悠闲自在,如入无人之境。据刘主任说,那是蒙古马,个子虽小,快步如飞,正是这种马当年作为战马足踏欧亚大陆。这些马必须是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出生,必须是白色的,据说当年成吉思汗骑的就是白马,三月二十一日出生,这些马在陵园内外随意走动和啃青,即使吃了庄稼也不能赶,任由它们,当地人们把它们奉为当年的战马,格外敬重,奉为神马。
整个陵园庄严肃穆,神奇悠远,令人荡气回肠,一种激情从心底涌来。来瞻仰的人们,有的上香,有的敬酒,有的进供品。人们跪拜着,那么虔诚、真挚,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敬。
(五)偈:美岱召
7月22日晚上住在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分公司宴请了我们,大家欢声笑语,喝了一夜,唱了一夜,醉在歌舞里,乐在友情中。就象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广告语说的那样“温暖全世界”,温暖了我们的心情。我们是同仁,更是朋友。
7月23日上午,我们九点出发,在返回的路上,要去一座宏伟的城堡召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塞北著名城寺--美岱召。
我们十一点半到达美岱召,美岱召是明朝土默特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兴建的。它是仿中原汉式,融合蒙藏风格、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朝廷册封阿拉坦汗为顺义王。晚年,他崇信佛教,率领族人"以佛为宗,以僧为师",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传播。
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城寺落成,赐名福化城,后请西藏来的麦达力•呼图克图主持开光典礼并坐床讲经由此蒙古人将这座庙称为"麦达力召",汉人称其为"美岱召"。
美岱召是阿拉坦汗及夫人三娘子居住和议政的地方,也是喇嘛教活动场所,在建筑上有独特的风格,城寺周围有土筑石包镶的城墙,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南墙中部开设城门,其上建有城楼。是藏传佛教再度传入蒙古地区的重要弘法中心,它在研究蒙古史、佛教史、建筑史和美术史上都有研究价值。
美岱召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院子里有两棵古树,有四百四十年历史了,分雌树和雄树。雄树为全身粗圹,呈椎型,阳刚内涵;雌树为全身平滑,温柔上扬。
我们看了大雄宝殿、万佛殿、乃琼庙、八角庙、太后庙、活佛府、公爷府等。特别是那保存完整的壁画,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精神。
令人钦佩的是三娘子,本名种金哈屯,为阿拉坦汗第三妻,由于她智勇兼备,才貌超群,深受阿拉坦汗的信任,并采纳她与中原友好的主张。阿拉坦汗逝世后她又按照古代民族习俗“收继婚制”,三次下嫁给阿拉坦汗的子孙辈的顺义王,维系了土默特部长达四十年的安定局面。明政府封她为忠顺夫人,褒奖了她的功绩。
美岱召在十年动乱期间惨遭劫难,文物典籍被洗劫一空,殿宇充当粮库,衰败破落。近年来修缮恢复了原貌。
虽然是晴天,一会,兰色天空飘游的云彩就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我们在美岱召里转了一个小时,就下三场小雨。据召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到寺庙,天下雨是吉利,保佑你们平安。犹如菩提水滋润一样。
清沥的雨丝,涤荡尽心中的疲劳。在雨中游览,享受着雨后的清凉,呼吸着带着鲜草气息的空气。地面上被雨点击打出斑斓的水泡,太阳炙热过的地面升腾着热气,过道上的丁香树挂着晶莹的水珠,任由打湿了我的衣裳。
天降吉祥,雨过天晴.眼前一下子空阔起来。那颗心,在风中忽高忽低地飞翔。十二点半,我们一行人走上了归途,又是一路欢歌,一路笑声。
[ 本帖最后由 恒心永在 于 2006-10-5 13:3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