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46|回复: 5

鸡鸣寺偷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在一场情感磨难中,不能解脱。在南京那个伤心的地方流连盘桓了几日,后来去了一趟鸡鸣寺,这也是我一生里比较大的一次佛缘。

在此以前,我看过金刚经,楞严经,坛经等一些佛门典籍,心经更早就倒背如流,但不能窥其堂奥,也看过五灯会元,南怀谨和林清玄的一些书,知道佛门的一些禅机和故事,其实是入了苏东坡这样的外道,离佛教的门庭,距离甚远。

我以前进庙里,很少拜佛,更少烧香,不是不诚,应该说是没有感觉,好象佛离我的距离太远太疏,比如去苏州寒山寺,我绕庙走了一圈,没有跨进寺门,杭州灵隐寺,我远远看了几眼,三亚南山寺,只看到山门,却没有看到寺的砖瓦。这一次我不记得自己是否拜了佛,但香是没有烧的。去的时候是黄昏,天很冷,山也比较荒凉,人少。我没有找到寺门,就绕山行走,绕山半圈,却走到了寺的后门,于是进去。

寺里没有香客,也没有见到和尚,一个都没有见到,我自己在里面转,后来走进阅经楼,门口树了一块牌子:“欢迎取阅”,有很多经书铺在展板上,我就随手取了一本,看到扉页上的字:“欢迎翻印,功德无量”,看其他的,也都是这样。四下无人,我就随便翻看,最后检出净空法师著的《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和夏莲居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以及其他的几本经书。我不知道在这里取经是否要借阅证或者需要交钱,所以心里很惴惴,四下无人又不能打听,但我还是决定取走。不告而取谓之偷,所以我当时是有偷的感觉的。

出了阅经楼,遇到一些零星的香客,我把书放在背后,走的是偏路,不是正常的香客走的。路上碰到一个中年的尼姑,很慈祥的朝我笑,我并没有在意。匆匆的走了。

后来每次想到都有些奇怪,没有在寺里见到一个和尚,见到一个微笑的中年尼姑,那么鸡鸣寺应该是庵堂了,可是为什么不叫庵呢?也没有见到其他的佛子,只有一个微笑的中年尼姑。这真是一次神奇的经历。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和《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后来成为我的床头书,经常翻阅,也使我初窥佛门真义。

我本人尘缘未了,没有机会潜心学修,也不敢轻易讲法。如果有一天我具备这样的条件,我希望能度方圆十里之人,挨家挨户,开坛讲法。是为一愿。

佛普度众生,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两个说法不知其来历,明显是矛盾的。我觉得现在的佛子,不管出家的和尚还是在家的居士,与其居庙堂,建道场,不如托钵人群,讲法释厄,也许更能宏扬佛法,善莫大焉。
发表于 2006-10-4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鸡鸣寺偷经   写得很好!学习了。

”我以前进庙里,很少拜佛,更少烧香,不是不诚,应该说是没有感觉,好象佛离我的距离太远太疏,比如去苏州寒山寺,我绕庙走了一圈,没有跨进寺门,杭州灵隐寺,我远远看了几眼,三亚南山寺,只看到山门,却没有看到寺的砖瓦。“

这是许多人的经历或者感受吧,我也这样。

”不告而取谓之偷,所以我当时是有偷的感觉的。
出了阅经楼,遇到一些零星的香客,我把书放在背后,走的是偏路,不是正常的香客走的。路上碰到一个中年的尼姑,很慈祥的朝我笑,我并没有在意。匆匆的走了。“

很这是很细腻的。不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4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窃,不叫偷.窃书不为贼.
如果窃书而得佛缘,那可真是造化,善哉善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偷"还是"窃",也不能说是一件坏事.
乐在意善.佛理也.
问好新朋友.欢迎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啦,那些书是善男信女捐印的,可以带走的,只是没有人在那里看管,所以有这样的感觉,门口有牌子写的:"欢迎取阅,功德无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4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6 17: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