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62|回复: 1

[转贴] 赵丽华的诗是一面照妖镜--芦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丽华的诗是一面照妖镜--芦花

很感谢古人发明了“对牛弹琴”这个成语,要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这次网友非议赵丽华诗歌的事件。当然,“对牛弹琴”是弹琴者自找没趣,不过“牛”虽听不懂却只会默然走开,一旁吃草去,不会对这“琴声”指手画脚。与此不同的是,本次事件中的“牛”们是主动去听弹琴者“弹琴”,听之既然不懂,又不肯承认自己是“牛”般的无知,于是便倒打一耙,拿出了“跳梁小跳蚤”般的无耻,非说别人的“琴声”不美妙,不是音乐是噪音。顺便还吆三喝四,纠结一群志同道合的“牛”,以为“牛”数多就是真理,“牛”数多就是牛逼。
  确实,身处这样一个浮躁、浅薄、惟利是图的时代,诗歌的悲剧命运无疑是一种必然。在优秀的诗人和愚昧的大众之间,横亘着一条无比巨大的鸿沟,伫立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尽管诗人和大众同使用一种语言,同栖息在一个世界,也无法改变二者风马牛不相及的命运和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事实。这就好比透过玻璃看风景,诗人看到的是风景,而大众看到的是玻璃,只不过看到玻璃的那些人,仗着人多,偏说这就是风景,真让人无可奈何。
  诗歌之美是不可言说的,在一首好诗的面前,任何试图对其作出的阐释和解读都将是多余的。因此对赵丽华的诗,我不想说太多,我只能手抚良心,说出一个常识:赵丽华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之一,也我最喜欢的一位女诗人。在她的诗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简单的表象下面,永远都有着另外一层涵义,套用一下昆德拉的说法,便是“诗歌在别处”。她的诗,好比佛家的禅,妙不可言,充满灵性和智慧,如春有百花秋有月,云在青天影在波。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都是一个抒情诗篇的国度,唐诗宋词伟大的影响深入骨髓,但也后患无穷,因为它养成了我们畸形的审美观,一提到诗歌,就必须优美,就必须抒情,就必须意境……否则,便不能称之为诗,这是一个极其可恶的偏见。
  除此之外,国人骨子里还有一种可耻的“奴性”,称之为“附庸风雅”也好,称之为“故弄玄虚”也罢,总之,谁都不想当众承认自己的无知,谁都想卖弄自己的深度。于是,“皇帝的新衣”便成了现实,大多数人面对着复杂的东西,都会滋生出一种不自信。也正因如此,大家在一首依赖于技术,玩弄辞藻,堆砌语言的诗歌面前,要么硬着头皮叫好,要么战战兢兢的承认自己读不懂,就是没人会凭着直觉说出:这不是诗的事实。但是他们对着赵丽华的诗,却突然变得愤怒了,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读懂了,而且很轻易。他们的愤怒源于一种变相的“自虐”,怎么可以这样“浅显易懂”?怎么可以这样“简单容易”?其实真理永远是简单的,深入浅出才最见诗人功力。这次,赵丽华的诗就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性的可耻与可鄙,也照出了人性的可悲和可怜。同时,也让我更加加深自己固有的观点,那就是浅薄之徒永远也无法领略诗歌之美;优秀的诗人与美好的诗歌,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得。
  那些可笑不自量的小丑,终成摇撼大树的蚍蜉。却不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发表于 2006-9-28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丽华,长空向来佩服。
况且诗人写诗必有风格,尝试也罢,创新也罢,只要有心情去写去抒去感。别人无须非议。

问好兄弟。此文虽有偏激,但言之成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1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