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577|回复: 22

[每周评论] 那熟悉的玉米香,那久违的乡情--试品读林间的《悬浮在秋风里的玉米香 》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熟悉的玉米香,那久违的乡情
--试品读林间的《悬浮在秋风里的玉米香 》
文/怀擎

       
  
 
**黑色为作者原文,蓝色为品读**
       
秋天来了。这个季节,曾有多少文人墨客挥洒过悲秋的情绪,而作者的心却特别地沉醉在“悬浮在秋风里的玉米香”里。诗意的标题,开启了我们的想象,更触动了我们的味觉,那浓浓的香来自哪里?

秋天是玉米的季节,也是女人的季节。说起玉米,我就会想到这样一个场景——小时候,在瑟瑟的秋风里,我们几个孩子偷掰了几穗玉米,躲在地堰旁,空旷的田野、温暖的火、诱人的香味、满脸的黑灰和笑容……

开篇点题,作者独具匠心地点明“秋天是玉米的季节,也是女人的季节”,这种来自体验的感受一改我们对秋天的传统认识和表述,又一个疑问萦绕在我们心头:作者心中的秋天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于是,许多关于玉米以及与玉米相关的女人的往事以作者娓娓到来的语言展开。说起玉米,童年时的一个场景又一次闪现在作者眼前,简约而精练的几句,描绘出了一幅别具情趣有动有静的田园风景画,那熟悉的场景,也勾起了我们对幼时乡下生活的几许记忆……那 “诱人的香味”留在了作者的记忆里,也飘进了我们的心里。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也不再年轻,却躲不过这带着乡土味的玉米香。正值秋天,有时走在街道上、公交站点、步行街上或者底下通道,甚至是繁华的闹市,你都会听到从农村里赶来的农民的叫卖声,试想,当你急急地在路上奔走,忽然就从胡同里传来一阵阵熟悉的香味,这个时候,你怎么会视而不见或者轻易地从那迷人的味道中走出来呢?

时间匆匆而逝,作者由农村进入城市, “也不再年轻”,岁月洗刷去了许多记忆,但那带着乡土味的玉米香却始终未能躲过。一个“躲”字,妙而韵味十足,形象地刻画出作者对玉米香的痴迷,这何尝又不是对家乡味的眷恋?又是一个秋天,当我们的思绪还停留在作者对玉米香的沉醉中,作者又为读者设置了一个在城中奔走时突遇玉米香的场景,那熟悉的味道,那久违的邂逅,带来作者情深意浓的一问,是问读者,更是问自己。是啊, 谁也不会“视而不见或者轻易地从那迷人的味道中走出来” 。

在步行街北我天天看到一对夫妇在叫卖:“刚出锅的粘玉米,又香又嫩……”

我想,这是秋天里最迷人的声音了。

一声叫卖,激起了作者多少回忆……一句最简约的赞美,又浓缩了作者几多真情……

我看到一个年轻时髦的女人走了过去,付了钱,然后就仔细地在桶里挑来挑去,仿佛在寻找一件艺术品。然后用塑料袋装了起来,不等转身就急忙剥了皮,顾不得文雅,一口接一口地啃了起来,仿佛于无人之境,那迫不及待的神情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里刚出锅,就急忙伸了手,抢了一个就跑,想起来至今手里似乎还带着余温。

又是一幅画,一幅描绘与玉米有关的女人的风景画。简而细的刻画,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在我们眼前闪现。我们起先看到一个“年轻时髦的女人”,既而看到她“顾不得文雅,一口接一口地啃”玉米的“迫不及待的神情”,视觉上的先后差别拉进了观者(作者也包括我们读者) 对吃者(女人)的感情距离。形象的比喻,别致的类比,穿插其中,其间仍洋溢着作者的回忆和真情。“想起来至今手里似乎还带着余温”一句尤妙而真……



秋天,街道上吃玉米的女人简直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经常看到那种仿佛一口咬下秋天里所有丰胰的满足和不期而遇的惊喜,那种甜蜜是秋天所赐予的美丽。

又一句对吃玉米女人的赞美!作者情动而感生,爱物及人,最美丽的赞美给了和自己同样对玉米有浓浓深情的人。

很多人都怀念一生中很少吃到的东西,而我却更怀念生活中这时常能给你带来亲切感和乡土气息的味道。

到了这里,文章主旨得以升华。作者进一步道出对玉米香眷恋的更深层次原因,那就是它“常能给你带来亲切感和乡土气息的味道” 。思乡情绪应该早已萦绕在作者的心头,我们对家乡的感情也呼之已出。

前些日子,农民诗人不惑之年邀请我到他的小村去品秋天,我是带着相机去的。尽管事前一再说好了只上花生和玉米,然而他热情的妻子还是跑了十几里路到集市上买来鱼和海鲜。吃饭的时候,尽管上了花生,我还是悻悻道:“要是有玉米就好了,或者来一碗用地瓜叶做的豆面汤……”看到我这真诚的样子,他会心地看看老婆,笑道:“我就说她不信,人家城里人稀罕的就是这些土特产,她却说这怎么能待客呢?”

幸好邻居大婶家里有粘玉米馇子,用来做了玉米粥,第一次被玉米的美丽所倾倒,后来又做了地瓜叶的大面汤,每样喝了两碗,简直欢乐开怀。

临别,看他院里还用花盘栽了一棵玉米,那紫色的玉米缨,绿色的玉米,让我想起了白石老人和石鲁先生笔下的“粒粒珍珠”,多么诗意的生活呵!

又是一段和玉米相关的往事。这次作者不再只是作为观者,而是受邀到乡下诗友家做客, “品秋天”,食玉米。情感经历倒有些波动,始而“悻悻”,终而“欢乐开怀”,情绪的极大差异正源于对玉米的钟情。于是“第一次被玉米的美丽所倾倒”,离别时也不忘赞美这有玉米之乐的诗意的生活。作者对玉米的感情再次凸显纸上。

已经好久没吃玉米了,前天刚把女儿送到大学里,晚上问妻想吃什么。她给我发开信息:就买几穗大世界那家的玉米吧。下了班,我就急忙往那个摊点赶,正巧卖完了。看旁边有接烤玉米的就买了几穗,没想到竟然找到了童年的滋味。

“已经好久没吃玉米了”,作者的妻子和作者对玉米的向往再次萌生,这次主动去摊点购买玉米,恰逢卖完,失望之际,又获惊喜,买到了几穗烤玉米。品位着玉米的香,丢失了多年的“童年的滋味”“竟然找回”。 “竟然”一词,蕴涵着作者多少惊喜和感情!这一段感情得以升华,又与首段巧妙呼应。

感谢秋天,感谢这些风尘仆仆从农村赶来的农民,让我们在漫长岁月的等待中,再次遇到这久违的乡情,一穗玉米的味道,使我们一下子就唤醒了对童年的记忆,我想,这种美好悠久的味道会是我们一生的回忆…… (2006.9.12)

几声感谢,满溢真情!在这里,作者感情进一步升华,文章主旨也进一步提升。作者对玉米香的痴迷,对家乡味的眷恋,伴着那“久违的乡情”“ 童年的记忆”再次跃然纸上。最后一句,作者在深深回忆,我们也在浓浓回味……
                             (2006-9-23~24)

[ 本帖最后由 怀擎 于 2006-9-24 10:52 编辑 ]
发表于 2006-9-2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问候一下兄弟,辛苦拉.把红色字改为蓝色吧.方便读者阅读
等下再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囚雪 于 2006-9-24 10:42 发表
先问候一下兄弟,辛苦拉.把红色字改为蓝色吧.方便读者阅读
等下再评

问好囚雪兄弟,已改!
第一次写,学习中,多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出来,怀擎阅读得非常细致的。
几乎是一句一句地解读,客观地分析,给原作再一次的升华.
第一次,认真的态度,准确的评写,值得我们学习.

为这个美好的开始!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4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读的很到位,融入了诸多自然情感共鸣特性.于原文增添更多的色彩.......
尝试总是好的,让我们一起进步.
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写的好。首先是主题,让人一看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内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内容的选材也是没得话说的。而怀擎的一句一句的点评,将原文提升了让读者更深沉的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与情感升华。不光如此,怀擎的点评更倾注了自己的情感,让评论也生动、形象。这一点,值得学习。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是品文的高手。欣赏中:)
这诱人的玉米香,让我现在更想马上就吃上一口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写过"评",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5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尹子、囚雪、登山兄弟鼓励!~
一并问好韵雅 、金樽邀月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珠连璧合的一篇评论文,写的真好,下载收藏学习了,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精细的评论!

特别对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如何突出主旨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详尽的剖析

不仅对原文进行了用心和个性化的解读,也对写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次读怀擎的评论文,很好,欣赏与学习!

问好怀擎斑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6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6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周飞雪 于 2006-9-25 13:01 发表
珠连璧合的一篇评论文,写的真好,下载收藏学习了,

问好!

谢谢周飞雪欣赏!问好

原帖由 雨儿 于 2006-9-25 21:15 发表
非常精细的评论!

特别对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如何突出主旨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详尽的剖析

不仅对原文进行了用心和个性化的解读,也对写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次读怀擎的评论文,很好,欣赏与 ...

多谢雨儿的夸奖,还要多向你学习
原帖由 雨珠儿 于 2006-9-26 07:55 发表
好呢,学习了。

问好雨珠儿,希望多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的好细腻
精神  才华 可敬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竹 于 2006-9-29 12:51 发表
评的好细腻
精神  才华 可敬
学习中

多谢雨竹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6 15: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