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321|回复: 10

[每周评论] 《生活是散文的基础,感悟是散文的灵魂》读肖今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7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是散文的基础,感悟是散文的灵魂》读肖今文

文\东门之池

黑体字为作者原文
红体字为东门妄评


九月一到,意味着一些果实开始迅速成熟。家乡久违,而家乡的果实总是温暖着记忆。

平实的开头,文字的味道虽然很淡,但意境却是浓厚,家乡成了久违的记忆,而家乡的果实却成了温暖的记忆,由此引出文章的主题,可见文字的功力很是雄厚老道。
栗子是家乡的特产,家家都有树,家家都有栗子。

在小时候,那也是家庭的经济来源之一。我的书学费常常要到卖了栗子以后才能交齐,所以那时候特别喜爱它,尽管手脚上被它扎满刺,在肉里长出刺丁,都没有丝毫怨言。

栗子树是家乡的特产,也是生活的一个来源,童年时候的记忆由此而深刻,短短几语就交代了自己幼年的成长是艰辛的,每个人的成长有所区别,或许作者的成长有点苦的滋味,但我总觉得,那是生活对于我们的一种锤炼,要让我们知道所有的财富都是来之不易的,我的童年和你的一样,也是如此,常常为拿不到崭新的书本而流泪。


在最早的时候,栗子树是村队里按人头分的,远近不一,实在是太远的就以成包制来实行。我家就有一片栗子山是比较远的。一到这个九月份,便要开始上山管栗子。大人白天要干田地活,没入学前我也上山去管过,山上很冷清,却尽你吃香甜的嫩栗。后来,又分到一批栗子树苗,说要把所有的山地都栽成栗子林。我家原有的几块地里也有几棵栗子树,又不妨碍种庄稼又有经济收入,多好啊。所以大家纷纷种起来。可事实上,这些栗子树并没有如期所望,基本上要三年以上才有收成。可能是村民们经济观念不那么强,这些树后来差不多是得侏儒症。我家的好象也不例外。

实际上我在评论古剑老师文字的时候,就已经说过这样的话,文字贵真贵自然,在作者这篇文字里面,这样的感觉依旧很深,很多文人都喜欢描写自己的家乡,尤其是一些老一辈的文字工作者,我想,那是他们多与思念自己的家乡有关的,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大地是那么的让人感觉亲切,汪曾淇笔下的高邮又是那么的真实,当代作家里面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也很多,这一一无不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和沉淀。


单看看栗子壳,你都很难想象它们是怎么从树上摘下来的。如果没有从小的农村生活经历,我想我肯定非常好奇。

栗子树长得都比较庞大,树冠的展开与桃树相似,却比桃树长得要高。当数枚栗子破壳时,表明它们可以采摘了。我家边上有一片栗子树,我们常常仗着年小不懂事,偷偷去树底下捡“切栗子”(这是土话,意思是自然开裂掉下树的栗子,特别大,皮红肉圆,味道纯真)。如果你要上山打栗子,最好全副武装,头戴帽子,脚穿球鞋,手戴手套,所带的行头有:竹杆(头一定尖尖的),火钳,箩筐等。父亲在的时候都是父亲从树上打下来,我们在地上捡;后来是母亲和我一起把它们从树上弄下来;再后来就母亲一个人把这些刺猬一样的好东东从树上打到地上再搬到家里,而我每年总会得到母亲为我保留的那一部分,有时候心疼,才不敢回家拿。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不带修饰的真,童年的趣也油然于文字当中,那丝丝温暖总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动,亲情是我们无法形容的一种感情,我总觉得再华丽的句子也表达不好,到不如用一些日常细节的描写淡然一下,打栗子、捡栗子这些细小的事情其实都是生活的一朵小浪花,但作者用文字体现出来了,那就是一种铭刻的记忆,“有的时候心疼….”这样的句子让我感到一种爱,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我们有的时候不常想到父母,可父母总是惦记着我们,那些保留着的栗子,往往不是栗子,而是母亲对远行子女的一种牵挂一种感人的爱。


栗子下了山,就被堆放在墙角阴潮的地方。上面用杉树刺盖住,以防别人来偷,因为那时候的家庭人多屋小,是不可能把小山似的栗子堆进屋子里,一般都在露天。每天浇点水,七天之后,栗子壳变黄而裂口。于是我们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捡出栗子,你要先用脚或柴刀把壳敲烂,再徒手去捡。小心哦!这时候你被刺扎的危险比山上那一道程序机会更大。当你看到箩筐里满满的栗子,心情无比的好。我们把不好的小的栗子挑出来,这些可以自己吃,正品卖给人家,这样家里就多了一笔收入。记得有一年,母亲托人给我买了一双漂亮的鞋子,至今还有点美滋滋的,在那时无论穿什么旧的不说,补了又补的,也是习常,一双新鞋子,而且很小姑娘的那种,心里当然是喜出望外。

延续着刚才的文字,作者更注重了欢娱的描写,收获的喜悦让我读来也感觉身临其中一般,最是那母亲买鞋的那短短几语,道出了童年的天真,想想我们小的时候,往往也会因为这样的事情而激动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家里的人一个个都外出了,父亲也走了,我也走出了这山村村到了绍兴读书。家里的栗子,除了卖掉一部分,还要送一些给城里的亲戚。母亲说,城里什么都有的买,但他们喜欢乡下的土特产,送这些他们高兴哩。这样每年,母亲就分成几等份,送东家送西家,还让我带一些给班主任。母亲的心,怎么能够不懂呢?至今母亲还念念不忘那玩艺儿,一到季节就跑回家去摘。人辛苦得要命,结果还不够送人,还要在姨妈家再买一些。

下半年了,糖炒栗子又要开始风靡街头了。我问瑞士的朋友,有没有吃过栗子。他说,他们那里很多,但很贵,因为是从西班牙进来的。他很喜欢吃,在冬天栗子是温暖的。是的,栗子是温暖的。对于我,它更是亲切的。

母亲的那份心意或许我们永远不能理会,人老了总是沿袭过去的习惯,我们不能去反对,更多的只能去支持,只有栗子一样的东西才能让他们有所眷恋,城市如同久闭的树林,一切都很浮华,栗子温暖的是老人的内心,亲切的是你的记忆。

在我的记忆里,生吃最好是草栗,皮是青白的,肉是水灵灵的,个小却又甜又香;熟吃有多种方法:一是炖肉,二是锅炒,等等,这一般都称为板栗,皮是深红色的,相对来说个大些,当然之间也有等级。还有一种像珠子一样,直径大概在1cm左右,是野生的,叫毛栗。这毛栗,我们那儿没有专业种植,只有到山上去采,但量非常有限,所以你能尝个鲜也很不错了。因为只是过了个味,也没有什么印象。

做菜时,栗子要剥皮,没有经验的话也是个难题。其实很简单,先剥掉外面的硬壳,然后用烧开的水泡几分钟,再剥栗子的衣,那就容易了。家常炒栗,新鲜的栗子在太阳下晒个一两天,有一股甜味,土话叫“Fang”,炒之前用刀在中间切入一半,那样吃的时候易剥。唉,这栗子啊,可谓吃吃容易剥剥难。

再添一节精彩的描写,让我们阅读起来舒适,同时也学到点知识,说实话我没有见过真正的栗子树,更别去说感悟摘和做的乐趣,喜欢吃,但总没有你那样摘和做来得自然,人常说吃鱼的没有捕鱼的乐趣大,我想,这大概就是来源于此吧。

又到栗子成熟时,想念的心有些激动。栗子香飘散的记忆中,想对母亲的问候也如风铃响起。受苦受难的人啊,你多多保重!

这样的结尾让我沉重自己的心情,作者在最后写上这样的话语,让人思考更多,感悟也更多。整篇文字没有多余的描写,没有华丽的章节,一切都是朴素的,生活是散文的基础,感悟是散文的灵魂,这是我读完整篇文字后的感想,一些凌乱的点评,希望没有破坏掉作者淡雅的文字,问好肖今!


2006.9.16

[ 本帖最后由 东门之池 于 2006-9-17 17:00 编辑 ]
发表于 2006-9-17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肖今的文章读过不少.
每一次阅读,都有非常亲切的感觉,回味.
朴素的文笔,感人的细节,舒缓的叙述,往往让人走进去就出不来.
这篇也是如此.清新,内涵,有淡淡的愁结,忧伤.朴素中透出坚韧.
真是一篇好文.加上东门认真仔细的评析,可谓相得益彰.
问候两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7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门的评论风格抒情中见理性.散中见论.这样更贴近读者的心灵.
问候,辛苦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东门,能不能把红色改为蓝色,这样看起来没那么刺眼红色太刺眼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门的这个评论比较认真投入,贴近原作,让读者可以再一次进入原作内部,增加记忆!

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8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东淄博鲁齐 于 2006-9-17 16:24 发表
肖今的文章读过不少.
每一次阅读,都有非常亲切的感觉,回味.
朴素的文笔,感人的细节,舒缓的叙述,往往让人走进去就出不来.
这篇也是如此.清新,内涵,有淡淡的愁结,忧伤.朴素中透出坚韧.
真是一篇好文.加上东门认 ...

原帖由 囚雪 于 2006-9-17 16:49 发表
东门的评论风格抒情中见理性.散中见论.这样更贴近读者的心灵.
问候,辛苦拉: )

原帖由 尹子 于 2006-9-17 19:05 发表
东门的这个评论比较认真投入,贴近原作,让读者可以再一次进入原作内部,增加记忆!

推荐精华!


文字与文字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用心的评和感悟!~
结合以上几位斑竹意见,值得精华.
我来操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8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评论于我是太高的山了,仰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东门!
刚进来就看到你的评论,着实让我惊喜了一阵!在这秋寒之际,我在这里感觉到特别的温暖,真的是越来越喜欢这里了。
你细致入微的解析,让我的文字显得更加生动,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样的阅读。因为这不仅仅是读文字而是在读一个人,但对于读者来说,他投入的相对就要多些了,所以你把读到的感悟又写成文字更叫人感动。真心感谢!

同时也感谢大家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9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东门,问好肖今!两位的文与评相得益彰!
东门的”评“的第四段很有见地,看东门的文字,了解东门的学养。白描的手法运用得高明的话,会有不动声色就深入骨髓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9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精了。
问好!
最近登山也在学写这样的文字,请大家多多指点!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深入原文,剖析艺术手法,揣摩和品味语言特色。

在解读文字的同时,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更深层次

地剖析了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格印记。

精彩的评论让肖今的好文更加鲜活了,欣赏!

问好东门:)好文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6 2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