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月添愁,赛拉芬们垂泪
沉入梦境,手捏琴弓,在花雾的
静谧中,拉着断肠的提琴,
白色的呜咽翔过
彩云朵朵的苍穹。
你完全可以把赛拉芬当作是我自己,一阵泪流打湿了雾,模糊了我的眼睛,呜咽声飞过白云,与云朵缭绕在一起,在银辉静谧笼罩下幽鸣的琴声缓缓地沉入梦乡,诗中一幅美妙的图画袅袅如烟升起。给予这种翱翔的那股动力来源是我第一次未曾感受到的具有相当大容量的意象画面感,它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即马拉美通过创造意象画面给读者留下任意驰骋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具有探险精神的马拉美在他的晚年,确切的说在他逝世的那年发表了具有他 “个性的东西”[3]——《骰子一掷永远取消不了偶然》,从这首诗中我想运用中国绘画的一些理论初步来分析一下马拉美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并与之相对应地运用一些西方文艺理论对其进行集中分析。
首先,诗的一开始“骰子一掷”四个字为一页,而且位于页面中间偏上的位置。在这里马拉美独特运用我们中国传统艺术绘画艺术手法中的“计白当黑”,即字的结构和布局务需有疏密虚实,打破平板、划一,有起伏,有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艺术情趣。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提出“常以计白当黑,奇趣乃出”,这一规律可通画理,国画家又运用在绘画上。[4]反映在马拉美诗中主要是把纸页的空白做为诗内容的一部分。当我第一次读到时,正如马拉美所讲的“‘白色’承受着重要性,并首先使人感到吃惊”[5],我就马上产生了疑问,骰子一掷将是多少数目,会发生怎样的事,还是骰子掷出某一区域不见了呢…… 一连串的思绪,跟随骰子在空白的纸页上旋转,不停地,不停地。我的心灵逃到宇宙外不停地搜索寻找一个能够停靠的支点,于是以一种想知道接下来是什么的心态翻过,然而给人的更是一团疑惑——“永远”,一个放在纸页下方的小字号词,却更能激起我的“期待视野”。伊瑟尔提出的“召唤结构”明确强调其容有大量的空白,即文本中未写出或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们是文本中已写出部分向读者暗示或揭示的东西,有待于读者的阅读过程去填补与充实,意味着“一种寻求缺失的连接的不言邀请”。[6]请看这一页诗:
或许
是
苍茫的
深渊
用翅翼
朝一倾向
绝望翱翔
愤怒地
展示
自己的倾向
通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