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418|回复: 15

《读鲁绪刚诗歌感---浅谈诗的另一种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3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很想找个机会,谈谈鲁绪刚。我不能不说自己的心被他三月的桃花源的雨深深折服,或安静,或热烈,都是如此感人。

  他的诗像出生的新芽,在接二连三的寻求中摆脱和突围。如果说乡土或者村庄是一张弓,那么希望是一支箭。很庆幸,希望是诗歌做成的,源于大地,天空,一切音籁,如此亲切。

  一只脚踩着梦想,另一只脚踩着恐惧,这样的寻求很令人钦佩。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乡土诗歌也终于长出了翅膀,从一张张精华帖中我们不难看出答案。他的诗正在逐渐被认可。
  
  所以说,好的诗歌应该是先感动别人,才能感动自己。要想感动别人,就必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赋予我们如此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之源---自然。一只刚出生的雏鸟,雨后的一尾篱笆或一句来自很久以前的声音。。。当我们做到这些之后,我们笑了,原来我们要感谢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懂得了报答。拿起文字,拿起诗歌作一辑舟或者一把锄头,文字的海洋如此浩瀚,文字的土地如此广袤。

  当诗歌不再被当作“低处人的消遣”(注:1)时,诗歌也就有了出路。但这个阶段我不能说,我也不敢说。诚如鲁绪刚,安静做一个季节的耕耘者,如此安逸如此幸福。而所谓“低处人的消遣”也无非是极端个人情绪化(我不否认同样感动着许多人,但那毕竟不是一个共同群体),也就是“重意识化”,意识流诗歌的优点在于可以用句子的压力和意识的虚拟性去加重情感,制造“窒息感”。但这绝对非常容易涉及读者层次化问题,晦涩难懂,永远只能在“诗歌的国都中自我陶醉”。那么我们何不以此为基点,方向转一下,更多的去关注自然的,本土的,身边的,人民大众的,因为这才是大家的,才具有共性,才是现实以外也是现实以内的“情感世界”,“精神食粮”。

  我亦不否认这样也同样涉及一些层次问题,但我的意思是起码可以让诗歌走向更多的人,感动更多的人。如果诗歌不为他人懂,情绪不为他人感觉,如何从中寻求感动。这一点散文和小说较早地说明了,而逐渐成长的散文诗也说明了。但最早以前,我们想到《诗经“,想到〈楚辞〉,我们不免也有些羞愧。

  海涅,曾被“高深的贵族化艺术家“认为是通俗诗人,认为他浅显真露,指称他的“散文是陈腐的,诗歌是雕琢的”,法国唯美诗人戈缔艾却说“一般俗汉都在想法抽掉那建筑在海涅坟墓上的金字塔的石块”。那是徒劳的。

  海涅的诗歌大多数已经编成了歌曲,有的甚至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歌,有的被谱成200多种不同曲调的歌,总数在5000首以上。世界有哪位诗人这样地深入人心,历久不衰呢?(注:2)就因为“我是剑,是火”。(注:3)

  说这些,不是说通俗诗歌在诗歌中就很好了,只是想说走进大众的诗歌,走进自然和心灵的诗歌才会被更多的人所熟识,所感动。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以我为中心,而且要走出自己。

  庄子将声音分为三类:“人籁”、“地籁”、“天籁”。“人籁”是用丝竹管弦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地籁”是风吹自然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孔窍所发出的声音;而“天籁”则是一种完全自然的,不依仗任何外力而自然产生的声音。他认为人籁和地籁再好也要受到“怒者”限制的,而天籁则不受任何约束,完全是天然的,它是最美的声音,它的艺术魅力应是散文诗追求的最高境界(注:4)。那么又何尝不是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呢?自然,不造作,唯美,感人,这要求亲历,要求本土,要求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感动别人。

  因此,我们在借诗歌写作的时候,是否可以将诗歌托的“更高”一些,因为时代太需要感动了,理性太需要传承了。而我也一直相信“本土的,就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本土,就已不是简单的“自己生活的大地了”。余秋雨先生也曾说过“大众文化不能说是媚俗文化”。如果说一篇感动着众多人的好诗歌就是媚俗的,那么请问什么不是媚俗的?

  瞎扯了一会,最后祝鲁绪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注:1:〈诗歌的方向论〉。
2:《散文诗》之《颂歌》赏析,许淇文。
3:《海涅诗选》。
4《散文诗技巧探魅》,翟大炳,梁震文。

附:鲁绪刚近作几首。

秋天的深处

鲁绪刚

他一直往深处走  沿着
高粱的叶子或者纵横交错的根部
季节  像擦肩而落的花瓣
又像一个动词转化成一个量词
每走一步  都是对距离的剪裁
都将穿过心脏  提前抵达春天

他越走越深  时间像一堵城墙
墙上堆满积雪和灰尘  不远处
落叶被风驱赶着  向墙跟扑来
然后  又被墙上脱落的尘土掩埋

河水依然不紧不慢地走过旷野
由清澈到浑浊  再由浑浊返回清澈
溅起的每一朵浪花  都盛开着生命
一只秋蝉  提醒了树枝上的秋天
把最后一节阳光留给晌午
把最后一枚叶片  落在对岸
野草
(外二首)
鲁绪刚

不要责怪一只鸟或一阵风
它们的错误是有一对翅膀
我的错误  是没有翅膀
又不期而遇

必须经过秋天  必须为一场大雪
准备好匕首  一千条道路通往
一株高粱  一千条道路抛弃
一棵草

我停了下来
我停下时  一滴鸟鸣
正晶莹地滚过草尖

《落花》

看见花落满地
我正侧身挤过夏天

比风更柔软的身子  比蝉安静的
翼  比流水  比一粒种子
更能抵达的内心

我从树下经过
我经过树下时  又一朵花
擦着我的肩膀  悄悄落下

《正午的村庄》

将挂在树枝上的云拽下来  盖住蝉鸣
将窗外的风收回  交给孩子和母亲
树荫下横七竖八的睡眠  让我的诗歌
无法靠近  无法悄然穿过平常的日子

谁在哭泣  内心的苍白被哭声打湿

在一段溪流里  洗菜声和淘米声
总结着人类的劳动过程  一些霉菌的汉字
随波流走  使村庄的梦纯洁而干净
那些爱意和方言  撑起了诗歌的骨肉

天高云淡  我洗净了偏见和灰尘  准备进村

[ 本帖最后由 村庄 于 2006-9-4 21:08 编辑 ]
发表于 2006-9-3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评!好诗!
十分赞同村庄的诗歌观。诗歌应该从人民中来,回到人民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提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诗评。更学习这种负责的精神。
问候村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土的,就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欣赏好诗好评~!问好两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到后面越来越深刻,值得借鉴,问好!尤其是“以动词转化为量词”独立、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地感谢村庄兄弟对我诗歌的理解,你的评论比我的诗好多了,我下载珍藏了!

先给你敬茶,辛苦了,再握手!

谢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评好诗,挂起来大家看。并建议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3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概略又晓白的文论,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晓月清辉 于 2006-9-3 13:47 发表
好评!好诗!
十分赞同村庄的诗歌观。诗歌应该从人民中来,回到人民中去。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舒展的波浪 于 2006-9-3 19:54 发表
好评好诗,挂起来大家看。并建议精华。

原帖由 邻海的河 于 2006-9-4 11:36 发表
概略又晓白的文论,推荐精华。

同意,我来操作了!深度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感动别人,就必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赋予我们如此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之源---自然。
--------------感动的本质就是对生活赐予的不断感激过程中,无意识的呈现一种处世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学习了,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18: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