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845|回复: 33

黄山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8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山行

                                                                  文/韵雅

                                              (一)        沿途即景

   
      午饭后,由南京向黄山进发。
天气朗朗,阳光灿灿,车内空调温度适中,沉沉睡去。醒来时,大巴已在芜湖境内穿行,还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风光,可庄稼已不见了玉米、谷子、棉花,取而代之的几乎是青一色的水稻,路边时而有小片的荷塘闪过眼前。每每这时,我便追逐着它淡出视线才肯罢休,可遗憾的是:只见荷叶碧碧,不见花儿笑脸。

    车子驶进泾县,视线中出现了山。那只是低矮的小山丘而已。山是青的,稻田是绿的。远远望见稻田中有白色的大鸟飞起。同行者有人说到:“看,鸽子”“哈哈”引来笑声一片“那绝不是鸽子,倒有些象白鹭。”间或有一两只水牛在田边吃草。好一派田园风光的安静与恬淡。

看路边的招牌,已是旌德县了。不觉间公路已近似盘山而行。山也高了、多了起来。看远山,郁郁葱葱,连绵起伏;观近岭,遍植翠竹,密不透风,跟电影中竹林的感受完全不同了。在这里,还第一次见到了真实的茶园,虽是远处的山坡上一闪而过,也足已令我兴奋异常。

    车子进入了真正的盘山道,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山路十八弯”!绕来转去,忽左忽右,一忽儿顺坡而下,一忽儿又盘旋而上;一侧是刀削般的峭壁,再看另一侧,竟是深不见底的峡谷,早就顾不得分辨南北西东,只剩下一种情绪——紧张。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后来,索性闭了眼,不敢再看。全车的人没一个说笑的,安静得鸦雀无声。终于穿过最险的路段“啊!吓死我了。”不知谁长出一口气,憋不住说出了声。呵呵!有人比我还胆小。

    在这8小时的行程里,更领教了“山里的天气,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句话的含义。刚刚还阳光灿烂呢,忽儿几片乌云聚拢而来,雨就落了下来。前行几分钟后,雨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再向西远远望去,有半个太阳在那儿偷笑。不久,山峰间已是浓雾弥漫,一会儿再看,那雾却已悄然间消失殆尽了。心里叨念着:还好,天气放晴了。不然,明天登山时大雨随行,多少是有些扫兴!正当全车人庆幸天晴的当儿,天又黑了下来。唉,看来这雨还得下。果不其然,雨又杀了回来,而且这次该叫大雨了。刹那间,雨水就形成水流,顺着车窗向下淌了,再瞧瞧路面上,已经聚水成小溪般,顺着地势向低处流去,车子开过,溅起的水花有一米多高。风也来凑热闹了,看山坡上的树被吹的前仰后合,这风该是不小吧。这样的天气,这样的路面,禁不住为司机师傅捏了把汗,全车人的安全可都系在他身上呢。二十几分钟后,雨停,风住,也许是我们穿过了雨区,竟是一弯新月挂于天穹,伴我们一路,直到黄山脚下的汤口镇。

    夜晚,躺在床上,闭眼,那摇摇晃晃,旋转不止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就如同依旧在盘山路上颠簸前进一般。人也实在是倦了,摇晃中渐入梦乡。
蓝色手枪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8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8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半熟悉的路,
入了黄山市,却没去看黄山,
到了休宁县,也未曾赏齐云,
只在休宁县境内一些不知名的山中寻找过一些新意和宁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色手枪 于 2006-8-8 23:00 发表
还没写完吧。。。改日在来读。。


嗯,是的,现在再贴一段:),感谢蓝色的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怀擎来读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黄山的石

    黄山绵延几十公里,层层莽莽,山峦叠嶂,巍峨起伏,奇峰摩天,气势磅礴,雄伟逼人。有人赞叹黄山道:有泰山之雄峻,似华山之奇险,敢比庐山之瀑,堪超峨嵋之秀。此话实不为过,黄山,集山川钟灵、秀美于一身,实乃人间仙境。

    在此,就单说黄山之石。怪石巧石,名目繁多。不但形似,而且传神,简直是惟妙惟肖,再冠以美丽的神话传说,怎不教人遐思几许,欲醉迷离。

    那最高的主峰——莲花峰,生丝一朵盛开的巨大莲花。不远处,还有莲蕊峰相伴。峰顶有奇石,酷似美丽的孔雀回头向莲花峰遥望,美曰:孔雀戏莲花。直立的崖壁上,清晰地刻印着天然壁画——鸳鸯戏水图。随着导游地讲解,还依稀可以看出龟兔赛跑地轮廓,云海出现时,就有金龟探海的景象出现。

    天都峰,犹如天上的都会。传说是众神仙聚会商讨大事的地方,奇险无比。最险处的鲫鱼背,只容一个人通过,两侧均是万丈深渊,叫人胆颤心寒。是对你胆量和意志的绝对考验。我汗,两腿发软,只有望天都兴叹。

    从云谷寺徒步登上白鹅岭。一路上,首见仙人翻桌,又见仙人指路。站在白鹅岭站的平台上,向右前方远望,那仙人对弈是聚精会神,一旁的丞相观棋也是津津有味的。

    一定得跟您说说始信峰的来历。相传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登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慨叹!一书生黄习远慕名前来,时遇大雨,直到登上了一座山峰才始见黄山之妙。遂作一打油诗:“岂有此理   说也不信  黄山妙绝   到此始信”后人便称此峰为始信峰。

    散花坞前,得见“梦笔生花”之奇石。酷似毛笔的巧石上端,生出一棵小小的松树。“梦笔生花”,绝了。真佩服人类的想象力。旁边还有一石,似人醉卧于石下。相传,李白老年游览到此,醉后卧于此石下得梦,梦中自己的笔端生出莲花,醒后诗兴大发,一泻千里。更有趣的是,“梦笔生花”的旁边,有一座小小的山峰,活脱脱一笔架,故称笔架峰。有笔有架,相映成趣。这恰是: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一并在此还能观赏到轩辕皇帝得道成仙而去的上升峰、骆驼峰、达摩面壁、飞来钟……

    黄山的飞来石是独一无二的。底部早就与山体分离,形似一硕大无比的仙桃,又称仙桃峰。红楼梦中的石头就是它呢。导游神秘地告诉我们;用手摸到飞来石,不同的次数,会有不同的运气来临。注意不要超四次,男左手女右手。心里痒痒的,早上去光明顶观日出,途径飞来石,不顾劳累和紧张,坚定地摸黑爬上台阶,连续摸了四下。心想,一定是四平八稳、平安幸福地意思了。可一问导游,差点倒地,竟然是桃花运。简直是啼笑皆非,我一小小女子,要啥子桃花运嘛。不信,不信,一笑而过喽。

    敖云峰亦是观日出的好去处。传说这座山峰就是东海龙王的第九子——敖云所变。我们是跋涉大约6公里,赶在日出之前坐在了敖云峰顶。山风呼呼吹着,可满怀都是即将看到黄山日出地欣喜,一点儿也不觉得冷。老天跟大家开了个玩笑,日出时分,浓雾乍起,所有的一切都淹没在皑皑白雾之中,真是遗憾。不过,倒也被敖云驮金龟、八戒念经等弥补了一些。特别是八戒念经,太像了,八戒还能那么煞有介事地入定?!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想笑。走过升官发财路,跨上百步云梯的185级台阶,只见龟蛇二将威风凛凛,守护着云梯的畅通无阻。进入幸福大道后,幸福桥上走一遭,保您今生今世幸福开心乐逍遥。

    黄山的景之精华就在玉屏峰乐。玉屏峰上玉屏楼,依山建立在白云缭绕之中,是名副其实的天上人家。到了这里,那是岱宗逊色,一览众山小了。整个玉屏峰,形似一尊神态安然的睡佛,用佛光普照着这里的一切一切。玉屏峰就如一道巨大的屏风,保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免受风沙的侵蚀。这里是文株菩萨修道的所在,也叫文株院。有两块巨石恰似菩萨的青狮、白象两坐骑,好像在证明这传说的真实性呢。闻名遐尔的迎客松、送客松,众多的摩崖石刻,更让这里增色不少,名声大噪呢。

    另外还有那猴子观海、西天取经……等等等等,数之不尽,说之未完,我打住。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韵雅 于 2006-8-10 09:2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山之行,现在才开始吧!?

文字很不错。不过,我觉得第二个题目不是很适合。虽说文中多在写石,但是,我觉得意多为写黄之景。所以,我觉得用题目用“景”替“石”会更好些。
浅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老相好的提一下,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先问候一下,毕竟跟人学习,要先学着礼貌一点.
很舒服的节奏,缓缓的,有条不紊的,一步一步......
很古朴的风情,很憨实的地域,有机会,我也要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登山 于 2006-8-9 01:17 发表
文字很不错。不过,我觉得第二个题目不是很适合。虽说文中多在写石,但是,我觉得意多为写黄之景。所以,我觉得用题目用“景”替“石”会更好些。
浅见!问好!


谢谢登山。我写黄山的景分了两个角度,一是石,一是松,我就用了这个题目。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亦萧令 于 2006-8-9 17:50 发表
呵呵,先问候一下,毕竟跟人学习,要先学着礼貌一点.
很舒服的节奏,缓缓的,有条不紊的,一步一步......
很古朴的风情,很憨实的地域,有机会,我也要去!

欢迎亦萧令朋友来心情交流哦。黄山确实值得一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傲然而立黄山松
                                             文/韵雅

黄山之美始于松。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之说。

黄山松生长在岩石峭壁之上,扎根于花岗岩的裂缝之中,基本不接触土壤。听导游解释:黄山松之所以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生存,是因为它体内能生出一种物质,可以分解坚硬的花岗岩,获得自己生长所需的养分,多么顽强的生命,多么娇人的毅力。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黄山松这种永远不向困难低头,创造生命奇迹的精神么?

高高的峰峦之巅,奇险的仞壁之隙,处处有他们傲然的身影。千姿百态,各具雄姿,奇妙绝伦。叶色青翠欲滴,树冠扁平,针叶细密且短,生长在平伸的枝桠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就象人工修剪过一般。正是他们这不同于其他松树的特点,被命名为——黄山松。

单说那些有名的吧,首推享誉四海的第一名松——迎客松了。悬于玉屏峰的绝壁之上,眺望着远方的游人,又似伸出热情的双臂,欢迎着气喘吁吁刚刚登临峰顶的客人,让你觉得亲切又温暖。两棵陪客松下,有一条石凳,坐于凳上,小憩片刻,两颗松树就犹如垂手而立的两个人,陪你低语,侃侃而谈,全身放松,任山风吹拂,喝上几口清冽甘甜的矿泉水,爬山的疲乏便一扫而空了。玉屏峰前浏览岱宗都逊色的美景奇观后,送客松与你依依惜别,挥手致意,目送你渐离渐远。如此妙趣天成的奇松奇景,叫人终生难忘!

多子多福松,又名团结松。铁根盘结,侧干众多,团结簇簇,团抱生长,蓬蓬勃勃,爆发出无尽的生命力。令人很自然就想起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能胜天。我们56个民族只有紧紧团结起来,我们的祖国才会日渐昌盛强大!

有名的黑虎松,树冠形似汉字“虎”而得名。它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一高僧在此处的狮子桥打坐入定时,忽作一梦,梦中有一黑虎在旁,可醒后却只见松树不见黑虎,这棵松树高大苍劲,虎气生威,大概它就是梦中黑虎所化了。

连理松也叫夫妻松。粗大笔直的树干,到上端才一分为二,相依相抱,亲密无间。相传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化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树下的栏杆上,已经锁满了无数的爱情锁,是人们祈求真爱永随的渴望吧。本想在树旁的情人桥上留影的,可一想自己的那一半未随,孤单单站在情人桥上多刹风景,罢了罢了,偷偷心中许个愿好了。

站于伟人台上观探海松,它扎根悬崖,身姿舒展挺拔,一侧的枝桠前伸斜下,犹如苍龙探海取物。更有那与乐器竖琴酷似的竖琴松,简直是惟妙惟肖了,你会情不自禁想弹上一曲的。还有一松树,根部裸露,曲折盘虬,形似神龙的巨爪,故名龙爪松。

“英雄爱美女”你猜得到么?这可是一棵松树的名字呢。在松树的根部竟生出了一棵婷婷玉立的杜鹃树,她维持生命的一切都是那棵松树无私提供的啦。……


黄山松,以千变万化的英姿,四季常青的翠绿,迎风斗雪,傲然挺立,用自己的美丽和精神,装扮着黄山。让黄山有了生命,有了灵韵。黄山松树之美、之奇、之顽强,令你拍案叫绝。我要大声说:黄山松,我爱你!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树 于 2006-8-9 06:53 发表
给老相好的提一下,学习了


呵呵,总版虽是一句玩笑话,也着实让韵雅汗颜了。

来诗歌报栖息这么久,早该去挑战大厅去看望总版及其他老朋友的,但懒散成性的我却一直没做,告罪告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0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细腻有趣味,包含诸多知识点,韵雅带我们领略黄山的魅力!
真不错的游记,等着看第四呢........
问好韵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0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囚雪 于 2006-8-10 09:32 发表
文字细腻有趣味,包含诸多知识点,韵雅带我们领略黄山的魅力!
真不错的游记,等着看第四呢........
问好韵雅!


谢谢常务的点评。呵呵,四来了,四就是自己的感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6 16: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