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白鸦

满纸荒唐言:《祷文三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写作的哥们.其实自己写什么跟别人有什么屁关系?这话白鸦可能也会不同意,但我说了痛快了,恣意了再说,照顾读者那根本不是你的事.
呓语\小我\没有责任就是我的责任.这里是论坛,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讨厌,拿着别人的话当旗帜,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写者,他的话就是真理吗?你假如对你所看到的诗有什么意见的话,你必须用你自己的语言去说话,你这样拿着他的话随便贴,这也是对润泽的不尊重,也是对楼主的不尊重,你没有感觉到吗?他同意你这样做了吗,郁闷中,我也看过他几篇诗,看得出他是个很正直的人,只能这样说,他很想用诗来表现生活,体验生活,这点是值得学习和赞赏的,可他现在写的还不够圆滑,这一点你和润泽都是应该能看得出来的!再说一句,网络也需要真诚的,希望合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言论没有任何针对,只是感受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银和时间,干吗上我前面去?晕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论坛的最大宗旨不是提倡批评吗?

没有针对白老师的意思,只是借用泽润老师的一点理论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不要把问题弄复杂了。诗人尤其不要狭隘。
哈哈哈哈哈哈看来这里的权威动不得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19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要太虚伪了就没什么意思

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学写诗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19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鸦 于 2006-7-18 08:36 PM 发表
这组诗计划写六章,不知道究竟意义有多大。

另外三章与“七月十五鬼节”、“清明”、“超度”有关。但无论写什么,都是写今天而非写过去,无论写什么,都是写人而非写鬼。

先发三章上来试试。请批!

今天再来细读,可以看出白鸦正在走一条新诗探索之路。不可否认,中国新诗目前处于一种危机状态,许多人在为诗歌的出路而费神,又不愿意去探索新的写作倾向。这其中意味着批评。中国新诗经过上百年的积累,如今到了某种转型关口。这并不是说白鸦的转型就是正确的,可是至少他在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知道究竟意义有多大”,我佩服这种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车前子 于 2006-7-19 09:40 AM 发表
诗歌到了这份上,不知是诗歌可怜还是诗人们可怜,或是看诗不懂诗的又一味附和着好好好地热情高涨的人更可怜,咱改写小说去了,还写什么诗呢?跟民工直接对话去更精彩呢!哈哈..

呵呵,最可怜的恐怕还是车前子老先生喽,他坐在轮椅上看到这个帖子,不知会怎么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鸦 于 2006-7-18 09:50 PM 发表
诗歌至此,已经有了排遗的感觉喽。

嘿嘿,红鸦也来了,感觉一不小心买了瓶小作坊里的“台茅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第二次读你的诗歌。很特别的风格!我喜欢!问好白鸦。快写等着看下面的!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叙述越来越老练,并同时带给我们故事.我觉得挺好!诗里应该可以容纳情节.问好白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叶渡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19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9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白鸦噜!

这三节诗是我今年读过最坚异的诗句。

1、用纯粹口语的形式写作如此厚重的题材,是我最欣赏这个作品的地方。是神性写作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

2、在不同的时空里将不可能的”叙述主体“合理地与当下发生关系,并完美的结合一起。构思独具匠心。

3、生与死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有一天我们对生活麻木了,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一个地方太久了。
      本诗让人与灵魂(鬼)并存和互换,结合谐趣的语言风格,道出生活中的某些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6 23: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