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路过
文/昊飞泓
我们不约而同,想到了那个地方
默契地,选定在夜晚十点出发
朝一个向往而又陌生的地域前行
黑夜,给予人们很多未知因素
更多的好奇参杂其中。我想到了第一根树枝绽绿
过程多么诱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场景
我们离那些已经遥远、尽可能熟悉和接近
中途,每一处路过地段都是我们的行程
沿途的花朵在黑夜鲜活异常
知了隐藏树叶之间,它们的气味让夜莺激动不已
夏天。这个让人浮躁的夏天
在出行的路途中,让人想到愉悦和幽静
将任何一个地点镌刻在记忆里
那是行程中最为频繁的举措
路过,同时路过时间的痕迹,路过电影般往事的纠缠
同行的人都在谈笑风生,路边荒草摆动
似曾相识的感觉栖息在露水游离的旷野
生命的历程,像夏天的气候不可捉摸
现在我伫立森林中,黑夜水一般泼下来
漫过我的身躯,漫过记忆深处的痛
再次路过,一切一如往常渐渐生长
熟悉的景象也许有着不同的感受
而我珍贵的光阴,与匆匆行走的青春相伴出发
此刻,它早已不见踪影
飞泓点评:俗话说:医不自治。自己的东西自己很难看得清楚,就不在这里说了。个人认为,开头没有进入状态,到了第四段觉得才有感觉,最后两段自己觉得是这首作品的骨髓。但是整体个人不是很满意,原因有二:好久没有临屏了,找不到感觉;第二,路过的题材比较广泛,但是另辟新径推陈出新的路子不是很好。
————————————————————————————————
亚军作品:
6、
《路过》
文/尹培芳
她只是路过 背着手 像一只鹭鸶
不小心 将一本杂志
弄掉在深秋的浅水里
她赶紧 弯腰拾起
在她撩起洁白的裙子瞬间
我看见了她 十六岁的小腿
在轻轻荡开的水波里
将我的目光一圈一圈
——弯曲
她只是路过 稍作停留
便永远地走出了
我的画框
甚至不留下一丝
水里的痕迹
2006。7。10
飞泓点评:作者这首作品我阅读之后,认为就像作者自己的言语一般,这是“我的画框”。这首作品本身就是一幅画面、一个场景的铭刻和展现。从第一段“她只是路过 背着手 像一只鹭鸶。。。”就可以看出来诗人对这些细致的场景描绘的很到位,静中有动、画中有意。把一些诗歌的语言处理的比较到位,比方说:
我看见了她 十六岁的小腿
在轻轻荡开的水波里
将我的目光一圈一圈
——弯曲
我的画框
甚至不留下一丝
水里的痕迹
这些语言读起来生动,阅读之后有着回味和咀嚼的空间。寥寥三段,勾勒出一个偶然的画面,在诗人“我”的内心留下了美好而生动的“痕迹”(记忆)。没有多余的句子和累赘,很轻灵,很生动。虽然《路过》这个题目在这里只是表现了狭义的一面,但是作者处理的很好,也算是经典。
————————————————————————————————
季军作品:
《路过》
文/共饮明月
如果今夜无月
大地的呼吸将在瞬间加速
而奔涌的思想将在险滩搁浅
伸手不见五指,夜行人
在谁家门前驻足
却顾不上多看一眼风景
虽说今夜无月,虽说伸手不见五指
可人家院子里却灯火通明
夜行人要赶去的地方是否就在灯火通明处
灯火通明处,是否有人等待夜行人送来月光
在灯火通明处,夜行人收下灯光继续前行
前边就是浅滩,此刻,请为夜保留一声澎湃
今夜无月,夜行人伸出双手
遍地撒下远去的影子
飞泓点评:这首作品阅读数遍,觉得有些摸不透作者的写作意图,题目《路过》,但是内容却一直围绕着夜行人和灯火通明处大费笔墨,最后的结尾:
“今夜无月,夜行人伸出双手
遍地撒下远去的影子”
这也许能看出一点路过的影子。。。
开头一两段也许还有些围绕《路过》这个主题展开铺垫,但是后来有些跑题了,而且绕来绕去跑不出灯火通明处里的灯光,自我迷惑了主题。
飞泓认为,这篇作品也许我没有看透,也许作者自己处理失败了。当然,每一首作品从阅读的角度和理解方式不同,也许就绝然不同。那么朋友们投票也有其他道理的。
另外指出一点硬伤:
“今夜无月,夜行人伸出双手
遍地撒下远去的影子”
既然没有月亮,夜行人遍地怎能撒下影子?有月光才有月影,这是常识。
“在灯火通明处,夜行人收下灯光继续前行”
灯光是一种无形的物体,你只能用感官去感受,怎能收下呢?在灯火处有灯光,离开了一切就无影无踪。
诗歌的语言虽然可以灵活运用,但是必须在常规之内。
直言,故妄说之、姑妄听之:)
[ 本帖最后由 昊飞泓 于 2006-7-17 07:51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