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720|回复: 24

“中国诗歌的脸”首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6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诗歌的脸”首展通知

一、展览时间
2006年8月5日至8月12日期间的每个晚上19:00至24:00(白天闭展,晚间展出;如观众未尽兴,当晚时间可顺延)。
提示:2006年,距离中国新诗诞生86年(《尝试集》出版于1920年),距离北岛等诗人筹办民刊《今天》30年(中国当代民间诗歌写作实现社会交流,以1976年《今天》的筹办为始),距离深圳“两报”举办的现代诗大展20年……

二、展览地点
广州市荔湾区图书馆展厅(中山八路周门南路28号)。
提示:这个展厅位于广州繁华的老城区。那里与20年前举办现代诗大展的深圳,在诗歌盛行的唐宋,同属一个地区。

三、展览内容
1、一百多幅描绘朦胧诗以来重要诗人肖像及诗歌作品神韵的“中国诗歌的脸”展品。
其中,朦胧诗人包括:食指、哑默、芒克、舒婷、多多、王小妮、梁小斌、严力、林莽、王家新……
20世纪80年代诗人包括:于坚、韩东、西川、欧阳江河、周伦佑、杨黎、李亚伟、杨克、默默、翟永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人包括:臧棣、伊沙、祁国、胡续冬、贾薇、西渡、海男、孙磊、沈浩波、尹丽川……
诗歌评论家包括:谢冕、孙绍振、徐敬亚、唐晓渡……
2、艺术装置:《黄河大合唱》。
3、由百位中国重要诗人脸谱构成的作品:《寸土言》。
4、由数百本民间诗歌刊物及民间诗集组成的“当代民间诗歌门槛”和“当代民间诗歌支柱”。
提示:欢迎各地诗歌民刊及民间出版的诗集寄来,汇入展览中的“当代民间诗歌门槛”或“当代民间诗歌支柱”(请于7月25日前寄:350005福州市台江区上海西新村148座201单元宋先生收)。

四、展览程序
1、开幕
2006年8月5日(周六)晚19:00,由策展人杨克、醉发一起为“当代民间诗歌门槛”揭幕;由策展人祁国为艺术装置《黄河大合唱》揭幕;大家跨过“当代民间诗歌门槛”,举烛观看展品的同时,举行即兴诗歌朗诵,即兴诗歌观念宣讲以及即兴的歌舞表演。
提示:大家跨过“当代民间诗歌门槛”进入展厅。象征展览跨越30年来的民间诗歌活动。
2、闭幕
2006年8月12日(周六)晚24:00左右,年轻诗人们用头顶倒“当代民间诗歌支柱”。象征一个诗歌时代结束,另一个诗歌时代开始。同时标志展览结束。
提示:本展览白天闭馆。每晚展出时间为19:00至24:00(如观众未散,关门时间可以顺延)。
展厅备有麦克风、音响设备,根据各地诗人到达情况,展览期间将随时举办诗歌朗诵会、座谈会、辩论会。不反对媒体现场报道。但不举行新闻招待会。不发请柬。不收门票。谢绝对策展人的专访。

五、募捐
展出期间,将为出版《中国诗歌的脸》大型画册募捐,筹措印刷、出版经费。
1、一般捐赠者捐赠1000元,可获赠《中国诗歌的脸》诗人摄影展品壹幅。
2、入选展览的诗人捐赠500元,可获赠本人摄影展品作为永久性收藏。
3、捐赠金额不限,数目低于赠送摄影展品的标准(例如,仅将1元放进捐款箱),予登记,并面谢,还可能获赠参加本次展览的诗歌民刊一本(数量有限,赠完为止)。
4、个人(或单位)为出版《中国诗歌的脸》捐资10万元,将奉送本次展览全套诗人摄影展品作为收藏(之前已因捐资而送出的展品,另外制作补齐)。
5、所有得到登记并愿意公开捐助行为的,其名单将和捐赠数目在《中国诗歌的脸》画册中公布。

六、展览团队
1、 策展人:杨克、祁国、宋醉发。
2、 主要展品摄制人:宋醉发。
3、 《前言》撰稿:杨克。
4、 艺术装置创意、制作:祁国。
5、主办单位:《中国新诗年鉴》编委会。
6、协办单位:广州市工人摄影协会、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局、广州市荔湾区文联。

                                      2006年6月25日

[ 本帖最后由 醉发 于 2007-1-6 20:3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7-2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展品:食指

《大众摄影》2006第12期刊登的文和图

[ 本帖最后由 醉发 于 2007-1-6 20: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7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发到网站首页宣传!
预祝展览成功。

有可能的话,来上海展览一次。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爱若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29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展出回来刚看到

最近好吗爱若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都市报》报道

《南方都市报》报道:

这些写满诗的脸


中国当代诗人的群像记录——“中国诗歌的脸”广州首展
  
  本报讯 (记者田志凌 实习生杨怡之)食指、北岛、多多、于坚、舒婷、翟永明……8月5日晚,151位中国当代代表性诗人的面孔,出现在荔湾区图书馆一楼的展室里。这场名为“中国诗歌的脸”全国巡回展览的首展式,选择了在广州举行。策划者之一、诗人杨克表示,之所以选择在广东首办这次展览,是因为20年前在深圳举行了“86中国现代诗歌大展”。同时,今年距离胡适先生写下中国第一首新诗刚好是整整90周年。

  摄影家宋醉发是这次展览的制作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宋醉发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拍下了从朦胧诗人、第三代诗人、70年代直至80年代诗人的代表性人物151位。他告诉记者,希望明年能在北京做展览,届时诗人的面孔将扩展到200多个。
  
  拯救中国诗歌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摞高达1.5米的“书柱”,由1978年至今的近200本民间诗刊组成,包括《今天》、《非非》、《他们》等等。“这些民间诗刊代表了中国新诗最有活力的部分”,杨克说。“书柱”两旁各放一个消火栓。策展人祁国告诉记者,这象征着诗歌处于危难之中,要赶快“救火”,“拯救中国诗歌”。

  在荔湾区图书馆一楼迂回转折的展厅墙壁上,挂满了诗人的黑白照片,每张照片上还印着诗人自己的代表作。我国从朦胧诗派到80后的代表性诗人有95%都出现在这次展览中,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还无先例。

  “这是很珍贵的资料。”诗人杨克说,据他们了解,全世界都没有一个国家做过类似的工作,将自己所有诗人的群像记录下来,并做这样的集中展示。“再过几年,随着一些人的逝去,可能就很难将这些人记录下来了。它具有总结和梳理中国新诗的价值。”

  此次展览在开展前并没有大肆宣传,只在几个诗歌网站发出消息帖。杨克表示,曾经也有房地产商希望联合办展,被他们拒绝了,因为担心加入商业元素必将影响到展览的主观性。而且历史上中国新诗在民间是很有活力的,所以最终决定将新诗展览回归到民间来。荔湾区图书馆免费为展览提供了场地,馆长莫润梁年轻时也是诗歌爱好者,因此“一拍即合”,“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来关注诗歌的发展。”
  
  非商业性民间展览

  当晚8时左右,已陆续有近百人前来观看展览,包括诗人、学生、诗歌爱好者、网友等。从湖南自费赶来的李飞熊尤其引人注目,与主办者素不相识的他在网上看到了信息,觉得“网上列出的名单都很有代表性”,是中国现代诗发展“相当完整的体系”的展现,于是订好了车票和宾馆,专程乘火车来到广州看展览。

  还有几位新浪“新千家诗”论坛的网友看到消息后结伴前来。其中一位网名为“半拉子轩主”的网友表示,这样一种真正民间性、非商业的展览非常难得。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来观看展览。她年轻时也曾热衷诗歌创作,这次来也希望给孩子的诗歌教育“多上一课”。

  “每个诗人都有他的气质,所谓相由心生,他的脸孔确实可能与他的作品相呼应。”《诗歌与人》的主编黄礼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读者只是读诗,不知道文字背后诗人真正的面孔,这样把“诗人像明星一样地展出和宣传”是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诗人的一个途径。
  
  一切从食指开始

  摄影师宋醉发告诉记者,最初萌生用照片记录诗人的想法是从食指开始的。“我大学时代就很崇敬食指,最喜欢那首《四点零八分的北京》。”2003年,宋醉发一次偶然在《诗刊》社遇见了食指,他激动地为食指拍下了十几张照片,其中一张取名为《9点08分的食指》的照片获得了朋友的一致好评,“很多人看了以后都说,照片中食指的眼睛是如此深邃和震撼,有人说这是食指至今最好的一张照片。”

  自此以后,宋醉发就萌生了将中国现在的优秀诗人全部记录下来的想法。“这些优秀诗人是当代文化遗产,一些诗人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记录下他们的‘态像’,是一种抢救性的资料收集工作。”此后的三年间,在学校任课的宋醉发利用寒暑假,自费跑遍了全国各地拍摄诗人。

  谈到这些作品的创作,宋醉发不禁感叹“诗人都有一颗高傲的心,并不是每一位诗人都愿意参与拍摄”,要想拍到照片就必须“把自尊心揣在口袋里”,“有些诗人需要坚持不懈地邀请才肯拍摄,比如北岛,约了他三次,又给他看了以前的作品,他才答应下来。”而由于要游走各地才能拍到这些诗人,在福州居住的他不得不一次次地外出,经济压力曾一度迫使他连摩托车都卖掉;而有些地方不通火车,只能乘汽车,非常艰苦。

  此次展览从8月6日到8月11日,每日中午2点半至晚上9点都会对外开放,闭幕仪式将于8月11日晚举行。

[ 本帖最后由 醉发 于 2006-9-17 21: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陌生的

一位诗友,拿着麦克风在摄象机前现场朗诵食指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大公报

信息来源:香港大公报 实习记者黄仰鹏

“中国诗歌的脸”在穗首展

http://www.cnarts.net  时间:2006-8-10 15:12:27     



迂回转折的展厅墙壁上挂满诗人黑白照片

  「中国诗歌的脸」全国巡回展览近日在广州拉开序幕,一百五十一幅朦胧诗派重要诗人肖像,以及表达诗歌作品神韵的展品首次与广州市民见面。展览随后移师河南「南阳西峡诗会」、北京等地展出。

  本次「中国诗歌的脸」展览的展品有大家熟悉的朦胧诗人食指、北岛、哑默、芒克、舒婷、多多等人肖像,以及一些诗歌评论家、新生代诗人肖像。此外,还有百位中国重要诗人脸谱构成的作品《寸土言》,由数百本民间诗歌刊物及民间诗集组成的「当代民间诗歌门槛」和「当代民间诗歌支柱」等展品。

  展厅中间,近二百本民间诗刊叠成「民间诗歌支柱」,高达一米五,这些诗刊是一九七八年至今的民间诗刊,包括《今天》、《非非》、《他们》等。「书柱」像一栋倾斜的大楼,岌岌可危,欲倒又立。「书柱」两旁各放一个灭火器。宋醉发表示,现在民间诗刊支撑著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中国新诗最有活力的部分,易倒的「书柱」和两个灭火器象征著中国诗歌处于危机之中,要赶快「救火」,才能拯救中国诗歌。诗人兼摄影师宋醉发是本次展览的制作者。「最初萌生用照片记录诗人的想法是从食指开始的,其中一张取名为《9点08分的食指》的照片获得了诗界朋友的好评,很多人看了以后,都觉得那是食指至今最好的一张相片。」自此以后,宋醉发省吃俭用,用三年时间,自费跑遍全国各地拍摄诗人,收集作品资料,并运用黑白影调的艺术手法将诗人的形象和文字结合在一起制作展板。

  谈及选择广东作全国巡展首站的原因,策划者之一、诗人杨克表示,是为了纪念二十年前在深圳举行了「86中国现代诗歌大展」。同时,今年距离胡适写下中国第一首新诗刚好是整整九十周年,距离中国新诗集诞生八十六年(《尝试集》出版于一九二○),距离北岛等诗人筹办民刊《今天》三十年。

  此次展览在荔湾区图书馆展出,展期至八月十一日止,每日下午二时半至晚上九时都会对外开放,按诗人到达情况,展览期间举办诗歌朗诵会、座谈会、辩论会。是次展览巡展全国后还计划到荷兰、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展出。(信息来源:香港大公报 实习记者黄仰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8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盛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6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与诗歌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部踢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6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诗歌和诗人,感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诗歌活动越多越好,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诗歌还存在着,诗歌在民间永远不会死亡!这就是有中国特色诗歌的生存现状!中国民间诗歌万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3-29 21: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