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75|回复: 19

第6批:《八大山人》 等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1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大山人》



青云谱内
我看不见周灵王之子王子晋的影子
更想象不到
这里有什么可以吸引他开基炼丹

要不是老德的好客
我想打死我也不会来
他是个死人,而我还活着

听采耳讲
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弃官隐钓于此
后人建“梅仙祠”

东晋年间,许逊治水至此
始倡道教“净明派”,并建“太极观”
为什么那么多人来此

今天我也来了
而且还一身文人打扮。当众游人的面
我不得不装出惊讶的表情
来欣赏这些挂满四壁的赝品
其实,我什么也不懂

八大山人,你在南昌的城郊
自建“寤歌草堂”
孤寂贫寒地度过晚年
是因为可以睡醒吗

八大山人,你孤傲落寞
你对清王朝不屈,出家为僧
但后来为何还要还俗


《滕王阁》


从“多伦多”的十七层
我只看见了你的左侧
而你的右脚已伸进了赣江

我尽量去想象你年轻的容颜
而你透出的气息和你打坐的姿势
让我无法假设你原来的模样
你探入水中的右脚
在江中,姑且与历史相连

但我站在高处
怎么也看不清楚原来的你



《从南昌到武汉》



从南昌到武汉
一列火车
带着我一路小跑

车从一个隧道出来
天就亮了
但还是没有达到湖北境内

车过庐山
我一眼看见一个衣衫破旧的男孩
在清晨的风中打颤
他左手拎着塑料袋
右手拿着个空矿泉水瓶
和我的目光相遇

一闪而过
看得出来
他的目光使劲接近这列火车
而我所能做的就是靠铁轨来
连接我与他的距离
然后,连同他的眼神
一起带回武汉


《车 站》


每二十分钟一趟
这已是第十二趟了

我还是踏进了车门
一转身,你的双手捂住整个脸
包括眼睛

我的身体在下垂
眼睛有些看不清

而车慢慢在移动
我也在移动
你也在移动
你的移动比我的脚吃力

我知道
我现在脚尖的方向
是我必须要达到的地方
而脚后的距离
离你却越来越远
渐渐地变得迷茫起来


《华工的那片林子》


这是一片你熟识的林子
而我不是

在这里看读书聊天的全不是
我的亲戚

一对男女走了
一对又走了进来
尽管他们打扮像恋人
但在我的眼里
仍然只是一个个调皮的麻雀


《等 待》


一本书打开再合上
然后读完
你的声音还是没有出现
从头开始
再打开
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变了

从书中走出来的脚步
有点忽近忽远
以主人公的角度看
她有点犹豫不决

当我再次打开
书中的一段文字提醒我
天快黑了,你怎么还在这!”
发表于 2006-6-2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诗。只是排版有些乱。问好。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来自武汉。武汉是个大火炉。
但武汉的诗人的诗,带来一些清凉。
语感很好。亮了大家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花语 以及扫地僧 !
我的习惯是按照自己的情绪方式进行书写,也许称不上诗歌!
但窃以为:好的诗歌的目的不只是抒情,它更专注于表达人生命的内在经验,在这种经验中化炼出诗。从自己经久而深刻的经验中选择、浓缩与组织那些更具表现力与概括性的内容,召唤读者的加入并进行再创造。这时,“经验”对具体事物的实指性变得不再重要,而它的暗示、象征内涵却更强劲地统摄了我们的心智。
希望多交流,向你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梁文涛 于 2006-6-22 12:51 AM 发表
谢谢花语 以及扫地僧 !
我的习惯是按照自己的情绪方式进行书写,也许称不上诗歌!
但窃以为:好的诗歌的目的不只是抒情,它更专注于表达人生命的内在经验,在这种经验中化炼出诗。从自己经久而深刻的经验中选择、浓 ...


同意你的说法。本人也觉得这样的书写更加生活而不显得空洞。让生活直接入诗。看起来简单

其实,比纯粹的意象要难写。问好楼主。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南昌到武汉》
------这首写得非常传神。虽然作者写的全是小人物。但是可以看出对人类的关注
以及心存的悲悯。好贴。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谢花语的阅读:

我不喜欢太想表达某种“意思”的诗。那些“思想”、“情感”、“叙述”的表达意图稍微明显的诗我似乎从内心都不太愿意悦纳。在我看来,似乎更愿意看到在语言层面和情境深处游移的写作,不是刻意地强调“客观”,而是尽量放逐主体对“写作”的辖制,力图在一种“中性”的形式迂迤之中来发现语言和诗歌写作的可能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内在经验”的外化!
可称道处很多,比如:在平静(内敛、宽广)中,自然的也是激烈的换位表白;以及,灵动与沉重的和谐,等。——诗意往往在矛盾的统一处。
1、2可能是和尚喜欢的路子——我也特喜欢,但我做不出——所以,我非常认可2。因为1的开始部分远而能切题,是大巧,但结尾部分贴题的同时也近于俗。
3,南昌武汉的最后一段非常可疑。再斟酌一下试试?
5、6,灵动,换位,自然妥贴。两个好篇。

同意花语荐。学习,并操作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朋友。挂一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深莫测呀!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仄 版主:如此礼仪,让兄弟我诚惶诚恐!
本人来到这里主要是讨教,学习的!
希望大家继续帮教多抛砖头
感谢这里的朋友们及斑竹们的热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3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坦率地说,这组诗很一般。《八大山人》二、三两段的介入说明楼主是个老手,还算不错,但第一段以及后面部分的几个问句式,都是很旧的语言套路。《滕王阁》中的几个转折更是旧套路。妄说了,请楼主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天佛祖 的意见,值得楼主和大家重视。批评使人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不同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10 0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