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5358|回复: 22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8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佟义仁在 2006/04/28 01:22am 第 6 次编辑]

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在《诗歌报月刊》2006年1月号中,我读到了S城写作的两组长诗——《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和《一九九六——二零零五》。3月号中,白鸦先生在《“神性写作”研究——兼与陈肖兄商榷》一文中,对《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从神性写作的角度作了阐述。由于这两组作品所表现出的特异风格和厚重特质,使得深入研究获得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由于两组作品各为十首,且后一组作品每首的题记均来自前者,使得我们有理由将两者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但是从什么角度进入这两组作品,仍然让人破费踌躇。正如白鸦先生所观察到的一样,在《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中,“神”显然在其中是最为显著的表达主题,但《一九九六——二零零五》却几乎全部是对世俗生活的直接表述,两组作品在何处获得对接成了一个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S城写作的创作谈《写在<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后面》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答案。
在这篇短短的创作谈中,他首先引用了曾卓的两句诗:在这一瞬间晃过了我的一生/这神圣的时刻是结束也是开始  (曾卓《有赠》),这首诗是曾卓在文革中饱受磨难之后获得平反并与妻子重逢后所写,其中对于生活苦难的感受与反思并非泛泛之言。事件改变人生,曾卓所受的苦难毕竟是那个特别时代所带来的,那么在今天,我们对苦难的感受来源于何处呢?这种苦难感受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吗?在《一九九六——二零零五》中,S城写作以诗人和医生的双重身份揭示了这一问题:“是的  这个时代还有很多绝望的东西 (2004)”,绝望对应于希望,希望是苦难的解毒剂,苦难永远都属于个人,对于个人来说,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毫无希望的苦难。而诗人正是借助于“疾病”这一符号隐喻了个人面对命运时的无能为力:“疾病的隐喻史就是命运的隐喻史(2004)”。而诗人对世界的思考带来了灵魂的磨难,他在创作谈里说:“因为悲悯,我常常流泪,但是这悲悯是毫无来由的吗?当我们能将苦难视为一笔无可替代的财富,当我们重新审视善恶的界限,如果我们的灵魂能重获安静,无疑我们是幸运的,可是我始终想知道,如果这苦难永无尽头,我们将在何处获得救赎?”无疑,永无尽头的苦难和绝望是对等的,人在绝望之中如何获得救赎正是诗人思考的核心。在这里,他引用了凯伦.阿姆斯特朗《神的历史》导论里的一句话:“不要寄望神从天而降,而应小心翼翼在自己的心中创造出他的意义来,那么我们或许不至于那样焦虑不安。”而且他说:2005年8月,故乡正是这样突然蒙着神的光辉来到了我的心中,并且救赎了我行将崩溃的精神。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中的“神” 及神的意义。
一   “神”与“历史”
白鸦先生从“宗教情怀”、“宏大叙事”、“历史感”及“语言松绑”四个层面考察了“神性写作”,其主要分析文本之一就是S城写作的《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白鸦先生对这一组长诗的直接论述有以下几点:
1,当我们在诗歌作品中读到一种“宗教情怀”的时候,会突然感觉到这种作品的博大,就像S城写作的长诗《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所表现的那样。
2,在S城写作的《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中,我所看到的“神”是一种“神示”,“神示”的意义在于:对神的本体的稀释。“神示”增添了对生活叙述的历史感,增添了对存在思索的厚重感,也加深了诗意。而这种效果实际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3,S城写作的语言,一直把读者往外“拉”……
4,而S城写作的《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则完全不同,象一个平静的湖面下隐匿着的巨大的漩涡,阅读者可以参与这种引力的营造,从而使这种引力因为阅读者的介入和写作主体的淡出而越来越大,阅读的次数越多,引力则更大,并最终发散出“今天”的意义,发散出未来的图景和信心。
在关于历史感的论述中,白鸦先生说:“历史感”与“宗教情怀”又不同,但同样伟大。我在七八年前的笔记中就这样写到:“一部伟大的作品应当是实验的、历史的、启蒙的,而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怀着正直的悲伤面对今天,怀着信心面对未来。
这些论述已经触及到了这两组长诗的两个主要主题:“神”与“历史” ,但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米歇尔.福柯在《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12月)第十章第四节中说:“自从古希腊时代的开端以来,大写的历史(l’ Histoire)就在西方文化中实施着某些主要的功能:记忆,神话,传播《圣经》和神的儆戒,表达传统,对目前进行批判意识,对人类命运进行辩读,预见未来和允诺一种轮回。”从这一观点进行分析,我们显然立刻抓住了这组长诗的核心立场,诗人正是在书写S城的一个大写的历史,并“对目前进行批判意识,对人类命运进行辩读,预见未来和允诺一种轮回。”但是在这里,我还愿意转引詹明信(F . Jameson )在讨论后现代文化现象时做出的一个断言:在假历史的深度里,美学风格的历史取代了“真正的历史”。(欧阳江河  《当代诗的升华及其限度》)
但是我们如果深入考察《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这组作品,我们不得不惊讶地发现,虽然诗人在诗歌中提供了一整套神与人交流的系统或组织,但最终表现的却是人与神的隔膜,即这套系统本身却并不能完成神对人的放牧,并且由于人的渎神与毁约及邪恶之神的存在等而造成了人与神的对立,由于这种隔膜与对立,诗人不得不提升了人的主体价值,将人放在一个与神谈判并争取和解的位置上,并非通过“信仰”来实现人对神的膜拜。人的这种渎神和毁约在第六首中被明确地表达:
解除盟约 S城 不为痛苦而生 不为寂寞而生
……
无人为毁约而哭泣 S城 无须以伸张正义之名
……
建庙者并无宗祠 神无其位 S城
旌幡飘动 木偶挂墙上 大树涂抹酥油
领祭之人并不斋戒 她先食肉 先饮酒
她并不净手 却焚香 念咒语
谁受苦 谁受诅咒
S城 领祭者向谁许诺一座新城
瞽目者突起欢声 光离开 无人祭祀
无人饮酒 无人奏鼓乐 城门已闭 无人离开梦境
……
在第七首中,则表达了人与神的对立:
他冷冷看喧闹的众生 并不说话 神谕已昭
看雪落在杜鹃之上 看风吹高悬的旗帜
看油着火 看水漫过天空 他说鸽子 鸽子就死
冰将结在水底 影子在火的余烬里挣扎
他说鱼 鱼将登陆 窒息而死 他说世界
世界在哪里  他说你们
你们将在恐惧里度过余生
他冷冷看喧闹的众生 并不说话 神谕已昭
看金属变成剑 看土围成的大城
看狼奔豕突的地 看垂危者坐起 他说蜜糖 蜜糖便苦
五谷腐烂 耳朵埋进土里 谁逃离生 谁进地狱
他说美貌 美貌凋零  他说青年 青年将老
他闭口不语 神谕已昭
S城啊 并无神迹 雅乐喑哑 颂声邪狞
饮酒者不醉 睡眠者不醒 花朵不迎接春天
而作为人与神信使的招灵者、讲道者和传道者则无法完成神与人的和解,也无法完成神对人的放牧:在第三首中,诗人说:“2005年夏  召灵者面临指控 我无法为其辩护/谋杀罪名几乎成立 ”在人这里,招灵者被指控,而在神那里:“传道者 召灵者 都将被赦免/受难者 承担者 依然万劫不复”,显然人与神站在了对立冲突的两面。在第四首中,诗人写道:
光消失 讲道者频频光临 隐患被埋下了
留守者归附母系 贞女之名尚被保留
S城 你将走向哪里啊
离开者杳无音信 主政者通奸成风
所有人假借道德之名  邪恶被尊崇
愚昧者无需思索就把一切占领
虽然讲道者频频光临,但人并不遵从神的旨意,所以隐患被埋下了。故而在第八首中,虽然传道者以神之名允诺:

传道者以神之名允诺
你将在更高的轮回里回来
你将以婴儿的洁净重生
你将饮草上的雨露 你将得乳酪和青笋
花开满四季 鱼得畅游
S城 众人得欢喜 祈祷者得福
太阳给光 星辰给方向
传道者以神之名允诺
瞽者得光 贫困者得金银
病者痊愈 未延宗者得子
失聪者得闻鼓乐 老人得长寿
S城 众人得安宁 死者得安息
神已“从一百人里选出一百人(z诗)”
但传道者的这一允诺并未得到神的认可,诗人在同一首中写道:
传道者得供奉却失睡眠
起身祈祷
神啊 我传你美名 允诺神迹彰显 赐我安眠
他于是得睡 却梦魇连连
他见遍野艾蒿 蛇游走
巨石从天而降 桥断
烈火起自天空 家畜患瘟疫
2003年夏初 S城
众人惊恐 以邻为壑
自称思想者讲薄伽丘《十日谈》 加缪《鼠疫》
药商获暴利
消毒液 口罩 温度计缺市
金银花 板蓝根奇货可居
传道者未获神召允
他从梦中惊起 大汗淋漓
……
由于人与神的这种对立,神对传道者代神允诺给世人的并未认可,并且将噩梦与瘟疫降临给传道者和人,在这一情形之下,诗人思考人与神如何达成和解,而在这一对和解的思考之中,人的主体地位被提升到了几乎与神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第一首中诗人写到:
从一个苦难到另一个苦难
挣扎者将获新生 蒙神允诺 我并无异议
就像神允诺了桂花的开放 就像神允诺了一个寡居者死去
诗人这样表述道:蒙神允诺 我并无异议。首先,人没有废除神,其次,人对神的允诺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即神的允诺要经过人的判断和同意。而人如何与神达成和解呢?诗人在第二首里说:
谁将是悲剧的最后一个逃脱者 并与神达成协议
就像放弃生命一样放弃苦恼 就像
下午六点的鱼飘上水面呼吸  
和亚当一起 把苹果放回树上去
我们将获安静 就像 星星依附着心
就像 月亮照亮的世界 否则我们不能 得到拯救
在这一节里,诗人明确指出了悲剧的逃脱者与神达成协议的途径:通过向神进行部分妥协而换取获得拯救。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福柯所说的那种大写的历史的特征:“能显示出这个大写历史的特征的——至少能对它及其一般特性进行定义,以与我们的历史相对立——通过在世界的生成和变化之上(在一种象在斯多葛派那里的巨大的宇宙年代学中)来整理人类的时间,或者相反,通过把人类目的地(有点类似基督教的天命)的原则和运动一直延伸至大自然最小部分,人们就构想一种在其每个关节点上都是光滑的、千篇一律的宏大的历史,这种历史已在同一种漂移、同一种下落甚或同一种攀升中卷走了所有的人,随之卷走了种种事物、动物、每一个活生生的或惰性的存在,直至地球最平静的面貌。(出处同上)”也即是:人通过对神的妥协而获得了自身历史起源的认同,不再固执于自身对于自然的有限认识,从而在一个虚构里摆脱了虚无。诗人在第五首中这样表述了S城的历史:
先祖从历史之中返回了 宗谱展开
迁徙之途缈无尽头
……
谁将看到虚空背后的虚空
巨烛燃尽 众人散去 讲述者试图以梦与先祖沟通
戕害 谋杀 乱伦 战争 饥馑 病痛
沉沉的梦魇并无一人能够先醒
神啊……神啊……神啊……
谁能直呼你名 谁能直呼你名
讲述者陷入更深的梦境
300年转瞬而过 S城 祖先之城 继承之城
找不到旧街之名的S城
历史之中的命名已被取代 讲述者无法身临其境
就像河流已经改道 就像雨里朽烂的大树
就像深土里的一只耳朵 就像 腐败的手掌触摸晚钟
追问者将先追问自身 而自身先缈无影踪
2005年夏 讲述者再次离开S城
他满心疲惫 神色倦然 内心凄凉
没有人知道他的离乡之途 并不是寻找先祖之路
孤单的人不会以自身的名义
就像一套瓦盆永远听不到自身的回音 就像
他是一个永远也回不到故乡的人  就像
他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才能听到自己的呻吟
作为历史的传承者的讲述者面临一个困境:“历史之中的命名已被取代 讲述者无法身临其境” ,从而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悲问:“谁将看到虚空背后的虚空” ,消失的历史是虚空,通过讲述而呈现的历史是另一个虚空,人的历史归附变成了一个构设与幻想:“就像一套瓦盆永远听不到自身的回音 就像/他是一个永远也回不到故乡的人  就像/他一直在别人的故事里才能听到自己的呻吟”。在大写的历史中,人对历史的把握不过象是在暮色中听到了来自幽谷中的一缕回音罢了。在这种深刻的怀疑中,诗人对大写的历史的信念不能不动摇,这为我们理解《一九九六——二零零五》找到了契机,《一九九六——二零零五》以几乎是编年史的形式对个人生活的十年进行了琐屑描写,这或许正体现了诗人对宏大叙事的内在忧虑。正如福柯在同一书中所说:“大写的历史越设法超越自己特有的历史根基,越做出努力,超越自己的起源和取舍所具有的历史相对性,以重返普遍性领域,就越清晰地带有其历史来源的烙印,一种历史通过它这个组成部分就越明显地显现出来(在此,又是斯宾格勒和所有的历史哲学家们证明了这一点);反过来,大写的历史越接受其相对性,越深埋于它自身所叙述的一切所共有的运动中,就越倾向于微不足道的叙事,并且它通过人文学科而呈现出来的实证内容就烟消云散了。”“因此,对人文学科来说,大写的历史形成了一个既享有特权又危险的接受环境(un milieu d’ accueil)。……但大写的历史以这样一个边界围绕着人的科学,即这个边界确定了人的科学的界限,并且一开始就摧毁了人的科学想在普遍性要素中变得有价值这样一个意图。……因此,如果人的实证性不是立即受制于大写历史的无限性,那么,人就不能出现在其实证性之中。”诗人毕竟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他对于大写的历史的这种疑惑或许正是来源于人文科学的影响,但是人的科学中“价值”的缺失使得诗人无法对大写的历史持一种摧毁的姿态,他在弥合二者裂隙或者矛盾的过程中采取了一个极端的形式,试图将个人历史作为对大写历史的注解而使个人历史获得价值和意义,从而对抗生活的苦难与无意义。但与此同时,个人生活失去了获得彻底自由的机会而处于神的监视之下。这种监视,在文本之中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被潜在地执行:《一九九六——二零零五》每一首的题记均对应地来源于《假面  宗谱  色情文化》。
二  ,苦难  命运  审判
阿拉斯代尔.卖金太尔在《伦理学简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北京)第十一章中说:“对于道德规则而言,哪一种后盾(backing)在逻辑上是适当的?道德规则所需要的根据是什么?到此为止,我们在伦理学史上至少已见到三种主要的回答:一,其后盾在于某种社会生活方式,在这种社会生活方式中,人们形成了欲望和品质,受到教育,承认和追求一定的善目(goods)(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二,其后盾在于神圣的戒律,服从这种戒律得到报偿,而不服从这种戒律将受到惩罚(基督教);三,其后盾在于受到指教,明白什么行为将满足我们现在的大部分需要(智者和霍布斯)。每一种回答都代表了不同的道德,都给道德判断规定了不同的逻辑形式和地位。”尽管我们可以将纵欲、欺诈、谋杀、渎神等等进行道德的分类和判断,但当这一切被放置在命运的天平上称量的时候,我们还能那么清晰地分清它们的重量吗?当苦难的命运降临到个人头上的时候,我们可以向何方呼告?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1月)第二章中说:“天堂解体了:所以有什么比命运更没有道理的呢?救赎是荒诞不经的:那又为什么非要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生命不可呢?因此,这个时代所亟需的是,通过世俗的形式,重新将宿命转化为连续,将偶然转化为意义。”并且说:“很少有东西会比民族这个概念更适合完成这个使命。”但民族这个概念真的能够给苦难的个人命运带来意义说明吗?这很值得怀疑。但我们通过对神的信仰就能完全免除我们的疑惑吗?“基督教道德的最大弱点有二,一是无所不在的形而上学的负罪论,二是它不得不宣称,今世和今生的意义和目的,最终只能在另一个世界中找到。”(《伦理学简史》同上)由于科学的发展,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宗教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科学的发展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据推测在大爆炸开始的10的负44次方 秒时,温度高达1亿亿亿亿度(10的32次方度)。这一时刻,辐射随着异常强大的引力被挣脱,产生了异常强大的引力辐射。这个时候讨论任何物质都没有意义。可以说我们的宇宙是从虚无中产生的,由于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巨大的能量将逐步转化为物质,也使我们宇宙的物质世界从亚真空中走来。”(武伟轩《宇宙通史》 台海出版社,2005年1月)。在这一情形之下,人们寻求精神家园和灵魂安宁的需要反而愈加强烈,人的出路在哪里?如果我们不相信有来世或另一个世界,我们对苦难的个人命运中绝望的成分怎么克服?由此而来的人生的暂时性不能不使人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深刻怀疑。这种怀疑在《一九九六——二零零五》里无处不在:
我们那时候是不是很困惑 找不到方向 就像现在一样(1996)
是什么穿过记忆 一只输液的瓶子
没有炊烟 没有黄金的老虎
没有秋雨的芭蕉 没有皮炎和湿疹
是什么穿过记忆 小璐 就像我在睡不着的夜晚
一阵阵的咳嗽 就像一遍一遍用锤子 敲打黑铁的骨头(1997)
是的 谁能从一张地图里找回过去(1998)
是的 我是一个诗人 只能用自己的手捧起自己的眼泪
站在十二楼之上的天空 大声朗读我的迷惑 是的
我是一个诗人 只能把手放在世界的肩上呼喊
世界 请你看见 命运用无能的手废弃的空间
很多年过去了 我无法找到合适的方式把你们
疾病和灾难 仔细描述 正如今天
正午的时候 我在树荫下读普鲁斯特的诗句
一直到暮色低沉的时候我都没有进屋
仿佛我只是死亡的门卫 仿佛是他的那些光辉的句子带走了白天(1999)
而今天 风吹过树梢 没有落叶旋转
我想起了什么 想起了幸福的命运照亮的百叶窗
想起了一首诗掩盖着虚假的景色和它倒映出的时光(2000)
是的 我的心是悲哀的 面对被欺凌和被侮辱的人
我的心底涌过泪水的暗流 我默默地说
如果你们是灾难深重的 我也只能说 我爱你们(2002)
我说出爱的却是相互抛弃的故乡 却是生离死别的时间(2003)
是的 这个时代还有很多绝望的东西
我们歧视 隔离 驱逐他们 当忧郁的眼神慢慢转过暗夜
没有光亮从天堂垂直降落 当死亡迫近
无人追逐最后的黎明 诗人失去吟唱的权利
疾病自身的表达已被剥夺 他们被转换了(2004)
如果说我们在自己的心中小心翼翼地创造出了一个神,那么神对我们的审判结果(判决)正是我们当世的命运,而不是末日审判。时光的无情流逝、死亡、疾病、灾难都是我们与这一被我们创造的神的谈判筹码。我们与神讨价还价,以获得一个双方都能认可的妥协,在双方的让步中,人与神获得和解,即人与自己的内心获得和解,人得以达到内心的安宁。《圣经》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里说:“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上帝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因此没有现世的天堂,人的苦难不可能在现世消失,不管人信与不信上帝,人所能寻求的,不过是与自己内心的和解。
所以诗人既便能够从大写的历史中赋予个人史以意义,这一意义也只能存在于诗人想象的世界之中。一个“风尘仆仆”的神是世俗的神:
S 城 顺着宿命的手指 有人发出预言
“神将再临
不以苦难之名将见苦难 不以荣耀之名将见荣耀
神将再临 将见桃花如云霞
将见一切众生悲喜 S城 神将饮井水泡新茶
将饮新收五谷酿成的新酒
神将再临 风尘仆仆”
这可能是人在苦难俗世中找到的最好结局了——避开苦难,健康生活。当这一目标无法实现的时候,诗人只能将人生当成一出戏那样去品味:“就像喝完了世间所有的酒  就像醉过了”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找到苦难生活的意义:“他喝过的水都成了血液  他受过的苦难都获意义” ,而这一切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是可能的吗?诗人在创作谈的最后说:当我的心中一再激荡起那句“我爱你们”的时候,我的心充满了迷惘和困惑。
                                                         2006-4-27
发表于 2006-4-28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下载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回去研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旁征博引的,比较杂了。
但作者很有想法,尤其对其中某一句进行深入,执著者。
我本人不支持“神性写作”,但今天得为这样一个肯去刨根问底的人致敬意。
很多理念以前都没见过,这里抓紧时间学习一把。
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问好佟义仁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感谢水牛兄,问好归来者,幽云,福建老刀,小白角各位。问好白鸦先生,还请多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静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严肃的探讨,缜密的思考.学者风范.致敬!
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前几天从朋友那里拿到《诗歌报月刊》,得以拜读各位的佳作。今日得闲,遂对S城写作兄的作品胡乱评了几句,也源于白鸦先生的精彩评论,只是不知道自己的读评是否准确,只是希望S兄看了不要怪罪,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尤其是白鸦先生和各位斑竹一定不吝赐教。问好雪梨之秋,向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再谢水牛兄,问好菊之灵斑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下面引用由小白角2006/04/27 10:11pm 发表的内容:
旁征博引的,比较杂了。<BR>但作者很有想法,尤其对其中某一句进行深入,执著者。<BR>我本人不支持“神性写作”,但今天得为这样一个肯去刨根问底的人致敬意。<BR>很多理念以前都没见过,这里抓紧时间学习一把。 ...
你认为这个与“神性写作”有关系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在苦难世俗生活中寻求与神达成和解——S城写作作品研究

诗和评均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2 09: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