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945|回复: 39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0 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字典里解释为:一种文体,通过有韵律和有节奏的语言反映生活与抒发情感。(大概是这样吧)
也有人说,诗是立意精练、选材精练、言辞精练,且有精美有力的语言来打动人,使人能从中感悟、深省、感动和得到共鸣。
美国诗人狄金森对诗的认识是:“如果我读一本书,而这本书能使我浑身发冷,什么火也无法使我暖和,我知道那是诗。如果我切实感觉到我的天灵盖好像被揭开了,我知道那是诗。”
当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时常会感叹,真是如诗如画呀!
当我们看一幅画在称赞其意境好时常常会说,好有诗意喔!
当我们看到一篇散文时,常会不觉的赞到,像诗一样美!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您是怎样诠释诗的呢?您对诗的定义是什么呢?您对诗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欢迎朋友们在此交流~~~~~
说的好与坏没关系,勇敢的说出来吧,让我们真诚的交流,为诗而交流~~~~~~~
发表于 2003-10-10 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我固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0-10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诗歌就是让我头皮一麻的那种文字 ,她有节奏,而意味在节奏中流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0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0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下面引用由黑子2003/10/09 09:12pm 发表的内容:
诗歌就是让我头皮一麻的那种文字 ,她有节奏,而意味在节奏中流淌。
很好!不错!多说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0-10 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我从小学就写诗了,是古诗,直到现在我也很喜欢写,虽然不是很好,但在感情发于内心,就有一股劲,我说过我从小写古诗,所以很喜欢那种韵味,而且小弟很喜欢在古诗的基础上另创一体,所以对古诗的情感比较深些,自由诗我虽然写,但表达不了内心的情感,没掌握到位,我来此也是想多多向大家学习的,不敢妄论,想结交文学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0-10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下面引用由浅一2003/10/09 09:14pm 发表的内容:
很好!不错!多说点吗!
打字慢 精炼点省去不少工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0-10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人类文化生活的号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0-10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诗歌就是造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0-10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我拉来一头诗歌,请您解剖。
诗歌运动原理
0子风
一、诗歌的参与者
和其他的艺术门类一样,诗歌运动的参与者同样也有作者---作品---读者这样一个链条.不同的是,作为视觉和听觉经验的结合体,诗歌以语言为媒介,作用于个体的经验领域,实现表达自身的功能,更多的依赖于个体的视觉经验和听觉经验的混合效果,与其他门类的艺术比较起来,对个体艺术欣赏能力的整合性水平要求更高.单一意义上的视觉作品(绘画雕塑)或听觉作品(音乐),对个体欣赏能力的要求总是有所侧重.这样,就决定了诗歌作为人类心灵史的秘密的镜子(圣琼.佩斯),在个体经验领域具有更为复杂的私人性,而缺少完整的共通性.这样界定似乎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但他并不封锁通向交流的暗门.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诗歌运动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交流经验的指向既有通向作者的传达,同时又有通向读者的倾诉.而同时这三者又存在直接相互交流.维系三者之间的交流可能性的基础是共同的语言经验和情感经验,而封闭通道的是不同的个人认知经历和和社会阅历.这一悖论决定了在诗歌欣赏领域容许存在多样化理解的基本前提.
反观诗歌内部,诗歌传达的最小单元是意象(或意绪),将之分割开来就是“意”(情感和经验意义上的)和“象”(知觉和听觉意义上的)这样两个层面.尽管作者和读者分别在参与两种不同内容的“创造”,但从这两个向度着手,我们大体可以窥见诗歌表达这一抽象运动的端貌.
二、异质同构在诗歌运动中的基础性作用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于解释艺术原理的基础性理论.所谓“异质”指的是不同质的事物,而“同构”指的是相同结构的事物.异质的意义在于解释事物的独立和完整,而同构的意义在于解释事物的归属和联系.
简单的界定之后,我们的命题进入诗歌运动内部.在诗歌的基本单元___意象,在作者这个向度上,异质的选择是不同的物,比如桃花潭的水和别情,同构的内容是二者都有“深”的层次.比较___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此构成了表达的单位____意象,在意的层面上是情,在象的层面上是送.不管这一意象最终能否完整到达传达的第三个环节.在作者这一环节已经完成.追逐到读者的向度,根据一般的经验,我们有着水和别情的本能认知,经过同构的联系___深,我们能体会到传达者送交的意和象.回溯到最初,异质和同构既作用于作者的向度,也作用于读者的向度.严格意义上,这两次作用分别是独立进行的.而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分析,异质同构同时又参与了表达过程的全部,异质的内容的是不同的个体----李白和读者,同构的内容是不同的个体之间先在的经历和经验.李白和汪伦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经验,而读者这一方,或者张三或者李四,虽然属于不同质的经验领域,但是由于相同认知灵犀一点通.传达的可能性通道被打开,交流实现.
一个完整的诗歌运动过程虽然被理想化的描述出来,但是不难看出,得鱼忘笙或者得笙忘鱼或者得意忘言或者得言忘意的情形是不可避免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们孜孜不倦于追问诗人“说的是什么”的起源,而又有那么多的隔靴搔痒者刻意于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的把玩.这些,无论在技术意义上,还是在认知意义上,都是对诗歌这一艺术运动真实轨迹的远离.题外话.  
三、平衡和张力____诗歌运动的动力基础

在知觉范畴内去找寻诗歌运动的动力,可能的途径就是借助于经验.无论是视知觉层次上的画面平衡、左右对称、色彩恬淡、移动平缓等,还是听觉层次上的声音温和、语调低柔、节奏缓慢,在个体的感受意义上都是平衡关系.因此,在诗歌运动内部,运动相对的静态指向是平衡关系.即使处于不平衡的、动态的欣赏和接受过程中,但传达意义的意象最终的趋向还是这种平衡关系.或者说最终达到交流意义层面的诗歌表达,其目的仍然是作者和读者在情感和理性上的相对平衡即最终的认同,这种最后的认同其实也是一种同构关系.由此,同构关系实际上成为诗歌运动的基本结构和运动方向.
然后再来观照这一运动的内在动力.格式塔认为,异质的、不平衡关系即张力的存在是艺术运动的基本动力.画面的倾斜、左右失衡、强烈的色彩、急速的移动还有宏大的声响、急促的节奏、高亢的语调等,这些暂时性的不平衡关系往往在个体的知觉面上产生巨大的张力,这与惯于稳定和舒缓的知觉习惯同样产生异质的紧张感,迫使个体通过寻找经验领域的同构性,从而消除这种紧张感,达到新的平衡和稳定 .于是,欣赏运动结束.由此看来,异质同构在知觉层次的作用无论在创作向度还是在欣赏向度上都是交互性的.而诗歌正是通过这一整合关系的相对演进,从而达到了诗歌内部的力的消解运动.诗人通过在异质的事物之间找到了某种同构关系,创造了一个或一组意象,而对于欣赏者来说,这是一个或部分的“异质”的欣赏对象.通过个体在经验层次的同构性内容这一基础关系,为交流带来了契机.而其中隐藏的陌生化的异质内容又在经验和认知面上产生了紧张的不稳定因素,直到生成新的体验和感受,当然不论这种体验和感受是否如同诗人当初的传达.可见欣赏也是一个二度创造的过程,如此一来,那么刻意的追求传达的完整和单一,实际上是违背个体认知规律的强制,同样的显得可笑可爱但是又可怜的紧.在当代语境下,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认知同一化还少么?____又是题外话.
作为在个体的认知层面和经验层面上探讨诗歌的一个术语,可能存在的分歧是意象和作为流派的意象主义的差异.庞德认为意象是“在一瞬间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但同时又指出是“直接处理事物”,可以区别出这里的“意象”仅仅是创作者单一向度上的手法,并未纳入整个诗歌运动去考虑.相关的区别还有意境,其实“境”仍然是“象”在不同语义下的复合结构,是经过主观经验整合形成的意象群,有着更为复杂的结构,一眼找到和经验的同构关系是不可能的,而这些恰恰是传统意义上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来由.在一个更为宽泛的意义上,意象的内部关系还解释了比喻通感等修辞方法的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四、陌生化____表现意义上的诗歌运动
将叙事因素纳入诗歌领域以后,如何解释诗歌的单元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真命题.作为以空间性和思维性为特征的诗歌艺术,介入以流变性为特征的叙事以后,存在的内容是静态的“象”和“意”不断的变化交替,或者是事在空间上形成具有静态的指涉意义的“象”,从而形成个体情感和经验上的对应和同构关系.
诗歌外在的表现力因素转化为内部的张力去研究,外部体现是在个体的经验领域产生陌生化效应,内部体现是异质失衡效应.那么是不是这种陌生化的张力越大,其表现力作用就越强烈呢?不尽然.其前提仍然是起初找到的同构关系是否能与接受者经验和感受达到同步,晦涩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的. “含混七型”理论较为全面的解释了晦涩的外部内容.但如果推究其中的秘密.我以为可能的解释还是如何处理好异质的陌生效果和欣赏个体经验感受之间的关系,迎合一种的普遍的同构心理,则会使艺术成为味同嚼腊的口水,而曲意的锻造新奇,又有可能封闭交流的暗门.在当下这种公共话语普遍喑哑而个人话语又纷繁杂呈的背景下,这种两难的处境,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诗人来说,多向度多方位的考验都是至关重要的.趣味和品位,灵魂和现实,拷问曾经停止过吗?
我再一次吟哦那久已陌生的《地铁》: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的显现
湿漉漉的黑枝桠上朵朵花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0-10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同意子风的!建议斑竹和评手们都先来认真谈一谈自己对诗歌的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0-10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诗之所以称作诗,在于它的语言形式有别于其它的文学种类。太直白成了散文,太晦涩成了谜语,要精炼且有韵味,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深的情感方可谓之诗。至于内容大可不必太过拘泥,当然必须有内容,否则便仅仅是语言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0-10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诸位说得都很好!
关于子风让我剖解的“一头诗歌”我没看见。但看见了一大头理论。(呵呵)
下面我贴上我摘来的理论和对诗的认识来响应下子风同志。
毛诗在序中:“诗者,者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 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矿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段解释理论中的“诗歌运动过程”
鲁迅:“凡人之心,无不有诗,如诗人作诗,诗不为诗人独有,凡一读其诗,心既会解者,既无不自有诗人之诗,无之何以能解?惟有而未能言,诗人为之语,则握拔一弹,心弦立应”
这段解释理论中的“表现意义上的诗歌运动”这样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呢?

谢带来的这篇《诗歌运动原理》在下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0-10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诗,就是要有诗的意境,诗的语言,诗的韵律,诗的形式。
她不同于说话、聊天、发短讯,也不是念文章,之乎者也;
她是有感而发,有思想,有内容,有哲理,不是无病呻吟;
也不是谁也看不懂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说什么的文字游戏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0-1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说说您对诗的认识~~~~~

诗歌是现代生活的奢侈品
说实话我不喜欢现代诗歌,缺少韵律和节奏,很少有朗朗上口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6 14: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