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白酒桶 于 2025-8-14 16:36 编辑
泥潭
午后沿山路一路下到水湾最开阔的地方,快到泥潭边的时候,耳边的风声非常弱了。偶尔一丝凉意,稍纵即逝,八月中旬也才刚刚进入秋天,芦苇叶子还青着,岸边的水草还绿着。抬起头,远远看见浅滩边沿几只野鸭子在凫水,只有一头水牛窝在一个泥坑里,时而拱起脊梁甩甩耳巴,时而抬起头噗噗两声。 2025.8.14
读书人
看到“阿·马·高尔基于1931年至1936年曾在这里住过 ”一行字,想起他别墅的书房里一大排书静静地待在那里似乎已经好几个世纪过去了,于是你决定读《古拉格群岛》《古拉格:一部历史》《红轮》。正如你知道的,这些书目前还没有读完。因此,作为一个读书人,你时常告诫自己,关于这个世界,你知道的实在太少了。 2025.8.14
住持的私事
现在问我离我自己最近的寺庙是哪一座,我已经记不起来。但我知道它靠近闵行老街水岸不远,雕梁画栋,也精致小巧,有没有主持,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九十年代初,老街一夜之间被拆毁,石板路和水岸成了现在的步行街,铺着人造大理石,旧址上还建起一幢二十多层楼高的大厦,大厦有时迎着朝阳,有时迎着夕晖,几棵巨大的香樟树上驻扎着不少鸟窝,每逢台风过境,也会有被吹落下来砸地上的,砸得满地是枯枝草絮,偶尔还会见到摔碎的鸟蛋,你以为离它们已经很近了,但你仍然搞不清具体又是哪些鸟雀曾经盘踞在这里。 2025.8.14
立秋
按计划,继续读《古拉格:一部历史》。读到P91,记住了一个词:“科雷马”。并抄写了这样一段话:“奥斯维辛在公众的记忆中成为所有纳粹集中营的象征一样,它代表着古拉格最为深重的苦难之一,它既是一条河流、一座山脉、一个地区,同时也是一个隐喻。” 2025.8.14
被秋雨打湿的夜晚
那年在成都一家美术印刷厂实习,每天早出晚归,说奔波也可,说闲荡也可。那是夏天,成都平原的蝉鸣与暑热是平原上的风吹不走的,浪漫和热情也不亚于重庆的山区,但它有重庆山区没有的一个优点,那就是,成都白天出太阳,一到晚上就下雨,似乎有意让人美美睡一觉。只不过,那不是秋天。所以,事实上在成都我没见过被秋雨打湿的夜晚。如果有,那也应该是不久之后在上海的秋夜里想起成都而做的一个梦,秋雨在梦中,淅淅沥沥下着。 2025.8.14
金色钥匙
我的确获得过一把金色钥匙,作为礼品,它被一个漂亮木制礼盒的黑色EVA牢牢固定着,静静享受着自己的荣耀。我记得,在一阵触摸端详之后,我慎重地将它放进了书房玻璃橱柜中。我知道,现在它都还站在盒子里闪闪发光。 2025.8.14
一小片迟疑的叶子
多年前我描绘过一粒水珠,那是一粒叶面上的小水珠儿。那时,在诗中我没有直接描绘一片叶子。我也没碰触它。我只是将一片迟疑的叶子看成了一个生命的通道。 2025.8.14
地点被时间见证
见到洪水,就想起一个词:1998。而后想起长江。 想起某位首长,戴着雨披手握喇叭,站在江堤上。 2025.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