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0|回复: 18

米佳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8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少人中有个米佳燕
文/柏桦

口语诗人是老实厚道人
喝酒不兑水的人是简单人
松开皮带的人是如释重负人
研究希特勒的人是颓废人

可是无穴处,何来识春雨
生活,我的姐妹,你还在
春雨中的早班列车上打量
那个来自华蓥山的人吗?

瘦得皮包骨的反面当然是
肥得流油,想想吧,在哪里?
某名人一生的好时光啊!
从少年白兰地到老人鸦片烟

想想吧,当我们说在越南
诗人必须诞生于一间米厂
米佳燕,你一生的好时光啊!
也留在了歌乐山的川外

注释一:为什么说写口语诗的人是老实厚道人?诚如尚仲敏所说:“口语诗是一种老实厚道的诗。”
注释二:“生活,我的姐妹”,是指帕斯捷尔纳克的一首诗《生活——我的姐妹》。
注释三:“从少年白兰地到老人鸦片烟”,参见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注释四,我从出生于西贡一家米厂的王海洋(Ocean Vuong,1988-)那里得知,在越南,诗人诞生于米厂。

2019年1月26日

对于新诗的“下限”,我个人一直持怀疑态度,这可以说是基于传统诗歌,儒家思想为出发作出的判断吧。新诗从“后朦胧诗”之后,语言问题,风格问题,对“下限”进行疯狂的探索,为什么会这样?是新诗需要这样解放?还是新诗人们失去了传统诗人能够获得的地位?还是价值观混乱的结果,还是新诗人自甘颓废,放弃保守的阵地?还是“下限”本身是一个有价值的富矿?还是“下限”是一些二三流诗人的特殊嗜好?今日读到柏桦的《多少人中有个米加燕》,让我对语言这个东西,再度陷入迷惘。

柏桦这首诗,就像专门为我的疑问写出来的,在诗生活群,我表达了我对新诗的怀疑,最重要的一点是新诗没有“反哺”,现在我有了一个新的问题,新诗必须要“反哺”吗?如果要,怎么反哺,反哺给谁?事实上,新诗的流通已经非常活跃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活跃,或者可以说,很多人已经开始反哺,或接受反哺了,只是我拒绝接受某些东西而已。而我拒绝的,就是不好不对没有希望的吗?

米佳燕,米厂,诗人必须诞生于一间米厂,也许新诗只是回到生活本身吧。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生活是诗最好的归宿,我好像一直也是这么看的。


2025/07/18/HT
发表于 2025-7-18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柏华的抒也较为真挚,除了那些学识味较重的作品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5-7-18 14:04
柏华的抒也较为真挚,除了那些学识味较重的作品除外

是文人味比较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8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诗写得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叔哥具体说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8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感觉没什么故事特色和语言特色,很一般的叙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7-18 16:01
我就感觉没什么故事特色和语言特色,很一般的叙述

大叔这种阅读,叫猎奇,猎艳。按这种阅读方式,失去的好诗会比得到的好诗多得多。其实我感觉诗,也没必要去分好诗,一般的诗。很多时候,就是看具体的个人阅读需求。说这么多,我也还在猎奇,猎艳,不过我会加倍注意那些表面看平平无奇的诗,尤其没人提的诗人,没人讲的诗。
我说的有点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25-7-18 16:44 编辑

这首诗,我也没看透。我分析他在讲诗歌语言。所以拿来说一说这两天我们对“诗歌语言”的交流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8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 发表于 2025-7-18 16:41
大叔这种阅读,叫猎奇,猎艳。按这种阅读方式,失去的好诗会比得到的好诗多得多。其实我感觉诗,也没必要 ...

先扣个帽子再说话,定个猎奇和猎艳之后,怎么都好批了,一是说明我读诗喜欢猎奇和猎艳,二是说这首诗歌既不奇也不艳,两边都甩了鞭子。好嘛,你自己也没看透,就稀里哗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家路,原名米佳燕,重庆人,四川外语学院英美文学学士(1985),北京大学文学硕士(1991),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博士(1996),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跨文化研究和电影研究博士(2002)。现任美国新泽西州新泽学院英文系和世界语言与文化系副教授。中文及亚洲研究学部主任。学术研究涉及中西现代诗歌,电影与视像,文化批评理论,后殖民理论与性别研究以及生态文化。英文著作包括:《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自我模塑与省性现代性, 1919-1949》,《环境挑战时代的中国生态电影》(与鲁晓鹏合编)。主编《四海为诗:旅美华人离散诗歌精选》(2014)。

点评

谢谢补充资料  发表于 2025-7-18 1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7-18 16:49
先扣个帽子再说话,定个猎奇和猎艳之后,怎么都好批了,一是说明我读诗喜欢猎奇和猎艳,二是说这首诗歌既 ...

这不是帽子,奇,和艳,本身是新诗的两大特点。后面也没有批,只是交流读诗方法。以杜甫来说吧,年轻时,他也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后面他就不追求这个了。这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诗人成熟的标志吧。将前面这些换一种说法,诗好不好看,奇和艳,是看点,但诗的看点不止这两样,还有很多很多。中国诗歌,表现面非常广,可以说随便抓,都能写,这时候我们当然是希望诗人把网撒大一点,越大越好,这是信任。信任,才会对诗人产生期待。而期待诗人总是惊世骇俗,也是不现实的吧。更进一步说,能把平凡的东西,写出味道来,不是更好的追求吗。

最后我说没有读懂这首诗,是这首诗是写给私人的,背后的故事,是无法看透的。但文本是可以看的,可以揣测的,我认为我看到了一部分。只能这么说。而且,这首诗,我有特别关注的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字,重点是谈“语言”,不是谈这首诗的好坏。我扯得比较远,也没有详细谈“语言”,为什么不详细谈,是基于一种共识,也就是诗歌和语言的“下限”。这点很明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8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这首诗好,每个人都可以读读。思考思考。

诗歌终将在他者的土壤中,长出属于自己的稻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8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25-7-18 20:12 编辑
快快. 发表于 2025-7-18 20:00
他这首诗好,每个人都可以读读。思考思考。

诗歌终将在他者的土壤中,长出属于自己的稻穗。

这首诗我看是写来思考的。
为什么这么说,看题目,多少人中有个米佳燕。很耐人寻味。再看第一句,口语诗人是老实厚道人,这里是可以猜测诗人和米,是交流过“口语诗”的,后面的延伸,每一句都是思考题,简单人,重负人,颓废人。都是在解释某个议题。

第二段,第一句,是类文言句,写的很色,为什么来这么一句突破下限的句子?这里可以展开的,就很多很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1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 发表于 2025-7-18 20:11
这首诗我看是写来思考的。
为什么这么说,看题目,多少人中有个米佳燕。很耐人寻味。再看第一句,口语诗 ...

我和花土单独聊聊这首,说多了不招人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9 19: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