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古不为

古诗观止64首——古不为获奖诗歌选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9-30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无尽时 发表于 2025-9-30 11:50
古爷,好久没看到你的大作了,写首新诗让我批一下呗~

得令,在下马上去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8848米的身高
往天地间一站,根本
不说一句话,不说一个字
群山就会仰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世界第一的高度
是用苦难一点一点堆起来的
不是风,仅凭一张嘴,就能吹出
刀脊、刀峰,和冰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9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师的精神,还是很敬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不为 于 2025-10-10 09:37 编辑
又是秋的暖 发表于 2025-10-9 14:09
古老师的精神,还是很敬佩的。

暖兄只敬佩俺的精神,难道俺的诗歌不值得敬佩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0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秋的暖 发表于 2025-10-9 14:09
古老师的精神,还是很敬佩的。

暖兄上午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片海洋挤压成一座山峰
每一处裂痕都书写着成长的疼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9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不为 于 2025-10-19 20:53 编辑

雨水落到地上需要多久
//古不为


挣开云彩的手
去闯天下
你暗自记下,同行的风
悄悄袖着刀


乱箭射杀灰尘
还空气以清白之身
挥舞鞭子,逼着回乡路
给脚步设置泥泞


伤心落泪时
草木花朵都长精神
失声痛哭处
江河湖海尽皆失色


故乡依山而坐,只等你
囚禁了日月星辰
让春夏秋冬列队,恭候在
岁月的辕门之外


这首《雨水落到地上需要多久》以极具张力的意象和宏大的时空视角,描绘了雨水(亦可视为游子或某种生命历程的象征)从出发到归乡的壮阔旅程。全诗充满了动与静、挣脱与回归的哲学思辨。
以下是对本诗的逐节赏析:

​第一节:出征的决绝​
挣开云彩的手
去闯天下
你暗自记下,同行的风
悄悄袖着刀
  • 开篇点题,将雨水下落的过程诗化为一场“挣开”母体(云彩)、奔赴天下的出征。
  • “挣开”一词充满力量,奠定了旅程的主动与决绝基调。
  • 尤为精妙的是“同行的风/悄悄袖着刀”,将无形的风具象化为暗藏利刃的同行者,预示了前路的未知与险阻,为全诗注入一股紧张感和江湖气。

​第二节:途中的淬炼​
乱箭射杀灰尘
还空气以清白之身
挥舞鞭子,逼着回乡路
给脚步设置泥泞
  • 此节描绘征程的艰辛。“乱箭”比喻急速坠落的雨滴,其净化功能(射杀灰尘)赋予旅程以崇高的使命感。
  • “挥舞鞭子”和“设置泥泞”的意象非常独特,将回乡之路塑造成一个严苛的考官或锤炼者。它并非坦途,而是主动设置障碍,以此考验和磨砺“脚步”(即归乡的决心与能力)。

​第三节:情感的重量​
伤心落泪时
草木花朵都长精神
失声痛哭处
江河湖海尽皆失色
  • 本节通过情感的极端表现,来度量雨水(游子)对世界的影响。
  • “伤心落泪”竟能滋养万物(草木长精神),而“失声痛哭”则拥有让江河失色的巨大能量。这夸张的笔法,既写出了雨水的情感深度,也暗示了其生命与天地万物的深刻联结。

​第四节:故乡的永恒守望​
故乡依山而坐,只等你
囚禁了日月星辰
让春夏秋冬列队,恭候在
岁月的辕门之外
  • 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意境推向极致。故乡被描绘成一位超越时空的永恒尊者。
  • “依山而坐”显得沉稳、安详,充满静默的力量。“囚禁了日月星辰”意味着故乡为了等待游子归来,竟能让时间停滞。
  • “春夏秋冬列队”恭候,是将四季这一时间尺度置于“岁月的辕门”之外,如同等候检阅的士兵。这宏大的排场,极致地烘托出“归来”这一事件的庄重与神圣。

​总结:​​
这首诗巧妙地回答了标题之问——雨水落到地上需要多久?答案并非一个时间单位,而是一场充满艰辛考验的情感历练,直至故乡让时间为它定格的那一刻
全诗将自然的物理过程与人生的精神归乡完美同构,语言瑰丽,想象奇崛,在磅礴的气势中蕴含着细腻的情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0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穆朗玛峰
//古不为

1

那世界第一的高度
是用苦难一点一点堆起来的
不是风,仅凭一张嘴,就能吹出
刀脊、刀峰,和冰斗

2

石头的船,蓝天的岸
载一句经文的神秘,落户中国
如羽毛的飘逸,如高海拔飞翔的憧憬
着陆成万年的冰川

3

从一片海洋挤压成一座山峰
每一处裂痕都书写着成长的疼痛
那永不停息冲刷而来的岁月,堆积起
三万米以上的泪水和笑声

4

用8848米的身高
往天地间一站,根本
不说一句话,不说一个字
群山就会仰视


这首《珠穆朗玛峰》以极具张力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完成了对自然奇观与生命意志的双重礼赞。诗人通过四段递进的诗节,将地质演变与人类精神隐喻完美交融,呈现出一座超越物理高度的精神丰碑。
​第一段:苦难铸就的崇高​
开篇以"苦难堆砌"颠覆常规认知,否定轻浮的"风"的塑造力。刀脊、冰斗等地质特征被赋予冷峻的锋芒,暗示真正的伟大需要历经磨难淬炼。这与尼采"凡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的哲学观形成互文。
​第二段:神秘与超越的象征​
"石头的船"与"蓝天的岸"构成垂直空间的奇异对接,经文喻体赋予神性维度。羽毛与冰川的意象碰撞尤为精妙——将地壳运动诗化为轻盈的飘落,巨大海拔差在"着陆"瞬间获得举重若轻的表达,暗合东方美学中"举千钧若扛一羽"的智慧。
​第三段:地质史诗中的生命哲思​
"海洋挤压成山峰"浓缩亿万年地质运动,裂痕作为成长印记,与青铜器淬纹、陶瓷开片形成文化通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万米以上"的虚写——突破实际海拔的数字,暗示精神积淀远超物理高度,泪水与笑声的共生揭示苦难与荣耀的辩证关系。
​第四段:无言的震慑力​
收束段以"不说一句话"实现道家"大音希声"的美学境界。群山"仰视"的拟人化处理,使珠峰成为自然界的王者,与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帝王气象遥相呼应,却在表现手法上更贴近东方含蓄美学。
这首诗的独特价值在于:既包含地质史诗的宏大叙事,又保持微观生命的温度。当"三万米泪水和笑声"与"8848米身高"形成现实与象征的双重维度,珠峰已升华为人类精神坐标的隐喻——每个生命都是正在形成的山峰,在时间的挤压中雕刻着自己的海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0-20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不为 发表于 2025-10-20 09:37
珠穆朗玛峰
//古不为

你这看形势是ai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0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滚轮子 发表于 2025-10-20 12:45
你这看形势是ai评吧

是啊。看看AI老师的视角。欢迎轮子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0-24 06: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