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2|回复: 1

[其他] 【色空句断】节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9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色空句断】第三章、从句式结构上分析色空句(上)三、4

    4、色空句式结构下广义化处理的探寻

     通过对具有典型性的无生灭与空句的探寻,再将之与五蕴与空句式结构从而导出“A与空句式结构”,在此之上,我们再对色空句式结构进一步作广义化处理的探寻,或说寻找“不异”、“即是”为架构的句式结构下可能代入的更广泛的概念、词语等或者说一种更一般性的在,并由此在找寻更普遍的现象,进而寻见根本性的意义。亦即:这种广义化处理意味着什么?之于原初的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来说它到底带来什么呢?

     同时,这里发生的对“一般性的在”寻求的过程也是在对“不异”、“即是”为架构的句式结构作进一步的广义化处理的过程,它们于认识者朝向对象世界的认识事件过程中发生、演绎着,或者说广义化处理必然导致“一般性的在”的呈现,我们探寻“色空句式结构下广义化处理”也不是为了寻找某个特别的在,也没有一个“特别的在”在此作广义化处理的“不异”、“即是”为架构的句式结构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探求“不异”、“即是”为架构的句式结构作进一步的广义化处理时,容易陷入到越来越淡的意义呈现的假象里,并区分于诸多假象的在,而忘了诸多假象背后本质的东西。当我们于“这里”的诸多假象的在进行区别,寻求“一般性的在”或者说“更一般性的在”,因为毕竟前面导出“A与空句式结构”也是一种对“一般性的在”的探索、找寻。当然也可说是在进行一种更深刻的诸多假象之下更基本的内部关联的寻求,亦即:在找寻根本性的指向表面之下内在的必然。而不是相反,我之所见的诸多假象的缤纷,我们称之为“假象”的相也在其中,哪怕承载着意义及其根本的显现,比如:色空句式结构以及句意下显示的一切形式存在,作为“假象”为我们显示着,亦即:假象本身不是对象之在,也不是意义,作为形式存在它完成一种朝向认识者的表达或说显示。而我们在色空句式结构下广义化处理过程中探寻“一般性的在”即为如是。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上一段说到“这里发生”的“这里”的指向——我们认识者在认识事件中,即“认识”这一事件的现场。包含我们使用此句式结构所在的表达现场,通过我们共同使用的概念所建立的意义场景所展现的一切在;亦为每个认识者应机触发的“我在”的现场,其所呈现出来的也相应与认识者、认识事件内在的必然紧紧联系在一起,因而呈现出种种不同的形式意义的在。通过如色空句式结构下不断广义化处理而呈现的“种种不同的形式意义的在”去认识对象世界,随着此意义的在的展现,对象及对象世界的“一般性的在”的亦然流露、显现,这也正是我们需要探寻的。

     虽然,从这个色空句式结构中延伸后呈现出来的,此意义域中我之所见的展现,也会随着诸多形式意义“假象”的展现,以及“一般性的在”的流露、显现,而稀释此意义域中我之所见,变得更具普遍意义。

     注:2020.12.25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的意义分析
从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五蕴与空句,到SK句、YK句、RQ句的外延、变体、符号代换等系列演绎、变换,再由RQ句及其句式结构到一般性基本句式结构作推演,通过从符号、结构、形式、内在思想等方面对“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的分析、延伸、探讨,我们由是了解到“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的一些属性、特征。

我们由最初的“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出发,走出既有的认识或说走出这个色空句在时间、空间、世俗的变迁中越来越脱离原来的单纯指向而成为我们思维的桎梏。亦即:我们凭借的色空句、色空句式、色空句式结构在帮助我们,并由此向外延伸出去,使得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认识我和我的对象世界的本质时,也显示出作为方法、工具以及表达的局限,因为这种方法、工具、表达行为自身也在这个对象世界之中。

那么,我们对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寻求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揭开该句式结构蕴含的意义呢?或者说,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究竟有何意义呢?应当注意的是——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那样——演绎、变换至RQ句的系列过程——只是一个逼近的过程,没有一个绝对静态的“终点”。虽然我们于此逼近的过程中,从“RQ句”及其朝向窥得一些影子,或说有谓色空句、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的“一般性基本句式结构”于“我在的事件中”的投影。此逼近过程中各种形态句式结构之所显现,不也正是“一般性基本句式结构”也具有的基本属性吗?或正是其之所应涵盖的。而探寻此所谓“一般性基本句式结构”不正是为了解、发掘、拓展“色空句”或说“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之所指,及作为语言表达的意义。我们更像是在寻求一个完整的“色空句”或“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似的究竟意之所在。其间既含有我之所在,也有我的对象世界之所在。

作为一个认识事件看,回到“色空句”或“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本身,其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的意义何在?结合表达工具的语言文字、表达者“我”、表达本身、表达环境、表达对象及该事件发生、发展的内在必然等。下面,我们就从符号结构的形式意义、本质意义、符号结构虚无化后的意义及符号结构带我们走回出发点、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及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的意义等几方面去分析。

1、作为符号结构的形式意义

我们之所以认识、理解、表达“色空句”或“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传递的信息、内容,是凭借着语言文字、文字排列、排列构成的特定符号结构,将共同世界过往的群体经验、思想集中于此,或说将我们之中共性的在汇聚,成为彼此走向“对象世界一致性的在”的显然路径。借此符号结构——此处为“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同时以为其所表达的内在结构——使得我们可以看见外面、看见我的对象之在,也看见我之所在。而此刻的“看见”面向的是文字符号及其背后的意指,使得对象之在于该意指的场景中得以呈现。或说,由文字符号意指的对象之在,结合所在认识事件的现场场景的情况,我们认识者于其间,展开进一步的联想、分解、延伸,从而达到文字语意、句式结构、思想建筑的二次重构——亦即,认识者抵达文字现场的场景之在,在对象之在的呈现中,认识者“我”和“我的对象”一致性地在。

回到“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及其外延的内容上来,作为语言文字符号结构形式的存在——用文字符号、句式、句式结构表达的对象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我们探讨的色与空之间的关系、五蕴与空之间的关系、色空句延伸出去的句式结构下的对称位置上的关系存在,这种符号结构形式的存在——一种文字符号的形式结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或一种抵达对象的途经。而作为表达形式的符号存在、符号构建的结构存在,这些文字符号、句式及其构建独特的结构本身也处于我在的世界,惟其如此才能与我一道去认识事物、事件、事实、世界及自我。基于此,我们说:这个“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演绎、延伸、发展形成的“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从思维角度也为我们支起认识对象世界的内在架构,这个架构是用文字、图像、符号等对我们面向的事物、事件、事实、世界的内在的模拟、捕捉从而生成一种思维的对象模型、模拟架构,当这种对象模型、模拟架构变成我们心中的思想建筑时,模拟形态本身也就虚无化了,这一点在以上对“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探讨过程中已经体现。

当“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展示表达功能,我们也注意到该句式结构隐含的结构性存在在表达过程中的凸出来,此“凸出”对表达本身来说是个“瑕疵”,而正是这个“瑕疵”引着我们去进一步认识该“色空”为例的符号结构形式。这时,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正是文字符号构建的句式结构带我们走进对象之在,又将我们从对象之在带回到句式结构本身。于此一个自洽的认识事件系统中,带着闭合属性,它是自洽的,当我们通过“瑕疵”返回到“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的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的寻求时,形式本身的“瑕疵” 也随之抹去,作为符号结构形式的“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完成意义的表达的同时,自身的形式凸显也一同抹去。

2、符号结构的本质意义

没有脱离形式的存在,没有与外在形式分离的的本质,没有与外在符号结构形式完全隔离的意指本质,也没有可以完全舍弃外在符号结构形式的独立存在的事物、事件、事实、世界的本质,因为一个完全舍弃外在形式的独立存在的本质是不能为我所感知、认识、理解的。凭着形式之所承载,在“我”朝向我的对象的认识事件中,构建起与“我”的内在必然相关联的路径,由此走向对象之在。也应注意,我们探讨形式之所承载的本质,而不应陷于“形式”的桎梏。这些也是我们要在符号结构的形式意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探究的必要。为此,我们来探讨“色空句”、“五蕴与空句”为例的“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的本质意义、更一般意义上符号结构的本质意义,从而探索更基本的东西——普遍性的根本之所在。

但既然,任何本质的意义必由外在形式显示。那么,我们是否在“我们”的一个所谓的外在形式?此处“我们”作为文字符号显示出的形态,必然地与旁边的观察者联系在一起,即便是我退出“我们”这个形式。这种联系将称谓里潜伏的事实道出,这就是所谓本质。于是,我们说,用以描述的文字符号及其构建的符号结构也同样处于我们追寻的事物、事件、事实、世界的本质之表,其结构支撑、显现出的含有自身属性的本质并非独立的、绝对的实在,它不过是被打开的符号结构相对于外部的内在显现罢了,而它所显现的外部则是包含事物、事件、事实、世界的过程之态,不会一成不变地在那里,它的动态形象让我们可以多次、不同的方向走近并揭开外表的繁花诸相,揭开我们也投影其间的本质。

然而,是否每个“外在形式”都能必然地导向本质的意义呢?如上所述假如我们真的确认“外在形式”是关联于本质、显示本质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这种“外在形式”虽与本质联系为一体,但不是每个具体的“外在形式”都能成为我们抵达对象之在、去认识本质的必然通道,而只是为我们的认识对象提供了一种可能,虽每个“外在形式”都在不断泄露着,我可不认为我们有这么好的运气,每次都能遇见。即:遇见形式,未必能遇见本质的呈现。

那 “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这个概念的符号结构的本质意义又是什么呢?从语意、句式结构、符号结构的形式意义上我们已作解析,回过头来再看看“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这个符号结构的本质意义。通过以上对“外在符号结构形式”与“本质”关系的探讨,于此,我们说“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所构建的结构下让我们看见——色(五蕴)、空以其相共同支撑起一切事物、事件、事实、世界的存在,其所存在而非本质的存在;为我们提供的认识包括它们自身在内的一种可能,也为我们在更广泛意义认识我们在其中的一切事物、事件、事实、世界的存在与本质提供了可能。我们遇见了,但我们认出了吗?于我在一个具体的认识事件中,基于我之所在的内在必然,我与我的对象之间内在关联及该事件得以发生并完整演绎。当我和我的对象一致性地在,彼时我已走进对象之在,“本质”也在其中。

3、符号结构虚无化后的意义

前面,我们谈到符号结构的形式意义和本质意义,二者都基于“符号结构”作的分析意义,在分析中“符号结构”潜在地被当作真实拿来分析,就像对待我们面前的实物一样、就像对待我们心目中固有的一个真实的“我”一样。然而,一旦符号结构完成信息、内容的表达和传递,符号即回归符号,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由符号组成的结构、该结构指示的方式等形式、意义则显出虚无化的一面,而其提供的“可能”这时也显示出该符号结构虚无化的特征。

为什么符号结构会虚无化?符号结构虚无化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们所说的符号结构(包括色空句、五蕴与空句等“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的延伸、变体)作为一种表达工具,形式上比其间表达的抽象概念对象显得更真实、具体,也比整个句式结构之所表达的对象之在显得更真实、具体。亦即:表达工具在完成对“我的对象”的表达过程中也将自身凸显——在认识事件现场,将“我在”的场景之在予以呈现。我们说,这种“呈现”里即有使得事件得以呈现的表达工具(比如我们讨论的色空句、五蕴与空句和“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的延伸、变体)的影子。甚或,进一步说,这种“呈现”里即有表达的影子。当然,也包含了作为表达者的“我”、表达工具、表达对象、我与对象之间内在的关联,及使得这一认识事件得以发生的其它条件。

表达者“我”由表达工具这个形式媒介之所构建抵达对象后,即得放下工具、必得放下工具。否则,工具的形式意义将会遮掩对象的真或者本来。我们放下的工具、放下完成一个具体事件中起表达作用的工具,因为一个具体事件中,当我抵至对象后,表达工具(如我们讨论的色空句、五蕴与空句和“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的延伸、变体)表现的符号结构作为一个工具的形式意义已经变得模糊、以致虚无。这是符号结构自身属性决定的,因这“符号结构”的“存在”局限于表达的过程中,与其说是存在,莫如说是表达过程中的符号结构的一种形式的显现,其也意义在于表达过程中,完成对对象的意指;或者说是一个事件中某种内在意义的泄露,将符号结构的僵硬稀释、散发。这就是符号结构的存在——伴随事件形式的展现及其本质的虚无。

符号结构作为认识事件中的工具必然属于事件,随着事件演变而趋于虚无化,退出事件表达的舞台。当此际,也正是我们走入事件中心直接面向事件根本之际,走进并融入到对象之在,也是我们直面自我之时。也就是说,形式的虚无化,包括事件中的我、表达工具、对象等形式虚无化后,为我们发现居于形式之下的根本所在,也为发现我之所在。可以说,符号结构虚无化是事件场景、道具的退场,形式意义面纱的遮掩也予以揭去,认识者和对象一致性地在,从而使得去符号化的本质呈现。

4、符号结构带我们走回出发点

由上可知,我们说符号结构虚无化并不是指应用层面符号结构这个形式的不在。本质上讲,符号结构的“在与不在”并不能决定我们所面向的对象的存在与究竟,而说“符号结构虚无化”是直指其形式意义在该认识事件中所形成的之于表达者、对象及相关场景之在的遮蔽而言。在我们认识抵达的现场,越过那种平常意义上的“显然”,便会发现“显然”之所承载或说整个认识事件中显示出来的“显然”也只是过程性的形式存在,基于具体的认识事件的内在必然而显现。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对象之在——符号结构(如我们讨论的色空句、五蕴与空句等)支撑起的形式意义的显现。

由是,可以看出,作为工具、路径的符号结构这个形式存在,它们却能影响我们对认识事件中的事件对象接近程度,影响我们朝向的事件对象的事实之真。换个说法,表达的符号结构本身不能决定我们面向的对象存在与究竟,却能影响甚至决定我们能否接近对象及接近程度。故,从认识上讲,在事件的意义处理过程中,作为表达工具的符号结构必然虚无化,我们在抵达之后对此也必将作虚无化处理,这符合认识本身的理性要求——旨在纯粹地表达对象、抵达对象之在。自然也无法忽视符号结构在一个事件之中的导引作用,及外在符号结构形式与本质之间的内在关联、不可分割。这注定我们得重新返回到现场,跟随随符号结构走回我们表达的出发点,返回纯粹的表达之在——其形式存在的本身,如符号结构。

而返回符号结构,如:返回我们探讨的色(五蕴)空句式结构,返回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返回到“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与其外延、变体等诸形式存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一切事物、事件、事实、世界的最初面目——在没有被描述、没有被定义的原形前,一切本身地在。我们恍然如长长跋涉后又回到当初出发的地方,惊异地看见——符号就是符号,符号也仅是符号,无论是其表现的句式、结构或其它形式,还是其表达的有与无、空与实在等,符号本身就在那里,以其本来的存在呈现在那里。对此,我们说,在表达完成意指时,一切符号结构不必添加本来之外的东西、不必增添更多的诠释、解注、修饰,它以其自身的形态过程性存在。当然,这里的“自身”一词也处于认识者“我”的表达过程中,因表达而在。

我们之所以被对象之相(对象之在也是一种相)遮蔽,既有他者对对象的遮掩,也有我们自身带着太多的识见以及我们所借助的认识工具、方式的局限,更多的是“我之为我”在一件认识事件中对对象的覆盖。当我们跟随符号结构走回我们认识、表达的出发点,就会明白“我”、“符号结构”和“对象”之间相互的关系,在表达过程中,“我”也是一个隐形的符号结构,“对象”亦然,悄悄地嵌入我们面向的一个个认识事件中。起点处,处于“符号结构”外的“我”、“我的对象”才如此真实、清晰。

5、色空句式结构及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的意义

这里说的“色空句式结构”指的是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或说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来说的句式结构,去除具体的“色空”、“五蕴空”等的独特的句式结构,从纯粹表达方面看,即便我们随举一句句子,也同样具有指向世界本身的功能。那么,我们探寻色空句式结构及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的意义何在呢?

上文已述,一个完整结构的“色空句式结构”在为我们表达、展示世界,展示着自身作为世界一部分的相对于认识者的我们的对象存在。而去除“色空”(或“五蕴空”等)的独特的句式结构是什么样呢?说去除“色空”,一个句子、一段话、一个文本、一个句式结构中去除“色空”意味着什么呢?或换个说法,真有一个实在的“色空”等在那里吗?真有一个实在的“色空”可以去除吗?那这“一个句子、一段话、一个文本、一个句式结构”本身又何尝不是“色空”?而“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不也是“色空”么?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所谓“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只是从表达的角度针对“色空句式结构”而言的一种更基本的形式,并非绝对的形式存在,或说更像是一种理想的思维状态,我们在并一直在逼近该状态的过程中,当我们抵达对象之在,这个“逼近过程”也就完成其表达。如此一来,去除“色空”的句式结构哪个不是一种基本表达形式呢?之所以说“色空句式结构”独特是因为“色空”的存在,一旦去除“色空”,所谓的“色空句式结构”还有什么独特可言?它不也是一种“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或许这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初的色空句式结构罢!

通过逐步从符号、结构、形式、内在思想等方面对一般色空句及其句式结构的分析、延伸、变体及符号代换的探讨,再回到问题的开始。由上分析,每个句子都具有“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都具有最初的色空句式结构。一路寻求,我们发现:对“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的追寻的过程即是我们走出既有的认识或说走出这个“色空句式结构”的狭隘的过程,也是“一般性的基本句式结构”揭示的色空的意义所在。它丰富地将“色空句”广义的特征展现,也既显示出一种认识方面的普遍性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10 1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