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3|回复: 0

阿甑短诗《白云》关于存在与消逝的哲学漫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云:一场关于存在与消逝的哲学漫游

这首以白云为主体的现代诗,通过自然意象的层叠转换,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哲学空间。诗人以云为镜,折射出人类对存在本质的永恒困惑,在气态与液态的相变中,在洁白与乌黑的色彩反转里,完成了一场关于生命本质的形而上思考。

一、存在本质的三重悖论
"你来自山涧/水草边/浩瀚的江河湖海"的溯源式开篇,揭示了白云作为水循环载体的本质属性。但诗人笔锋陡转,将这种物质性存在升华为"让人顶礼膜拜"的精神图腾。当"水晶粒"的物理形态与"冰清玉洁"的道德象征并置,云的物质性与神性构成第一重悖论。这种二律背反在"薄如蝉翼"的脆弱与"坚如磐石"的永恒对比中愈发尖锐,最终在暴雨倾泻时达到高潮:云作为存在者的终极形态,竟以自我毁灭的方式完成存在价值的兑现。

二、形态嬗变的戏剧张力
诗歌通过电影蒙太奇手法构建云的形态剧场:瑶池起舞的仙女瞬间化为草原驰骋的马群,这种柔美与暴烈的急速转换,暗合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原型。当云层累积至临界点时,"挤压/碰撞/挣扎"三个动词构成命运三重奏,雷电成为天地交合的仪式性符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墨泼"的意象选择,既保留水墨画的传统审美,又注入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在文化符码的碰撞中拓展了诗意空间。

三、循环法则的诗意超越
在暴雨涤荡后的澄明时刻,"丝丝岫云"重现构成精妙的哲学闭环。诗人以"起起落落/万般不离其宗"消解了存在与消亡的二元对立,将黑格尔的正反合辩证法转化为东方禅意。这种超越性认知通过"瓦蓝瓦蓝"的视觉复沓得到强化,颜色形容词的叠用既模拟天色渐变的物理过程,又暗喻认知层次的螺旋上升。最终回归的云不再是初始的云,而是在毁灭与重生中获得新生的云,印证了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永恒命题。

这首诗的终极价值,在于将水的三态变化升华为生命哲学的隐喻。当读者凝视云卷云舒时,看到的不仅是气象现象,更是生命存在状态的镜像投射。那些在空中自我搏斗的云朵,何尝不是人类在存在困境中挣扎求索的缩影?而雨后新生的岫云,则为这个西西弗斯式的永恒困局,提供了东方智慧的诗意解答。

附诗:
《白云》
/阿甑

也许 这一切 本不该是你的错
你来自山涧 你来自水草边 你来自浩瀚的江河湖海之际
你在天穹自由舒展 翻滚腾跃 纵横千里
你忽时婀娜多姿 似如意 似流苏 薄如蝉翼 像仙女在瑶池边起舞翩跹
你忽时又诡谲莫测 如马驹 如蘑菇 排山倒海 驰骋在辽阔的草原
你白的耀眼 你白的美丽 你白的让人妒嫉 你白的灿如星辰
你晶莹剔透 你千娇百媚 你冰清玉洁 你坚如磐石
你好像天生就应该高高在上 让人敬仰 让人顶礼膜拜 让人扼腕长叹
只可惜你始终还是片雨云 由亿万颗水晶粒凝聚而成 傲然飘荡在悠悠蓝天
随着时间的转移 越来越多的水晶粒腾空而起 盘缠在你的身上
一片 二片 无数片 累积在一起 叠加成如墨泼的乌云
你在空中拼命地挤压 碰撞 挣扎 喷射出惊世骇俗的电闪雷鸣
霎时间 狂风暴雨 似千军万马般地向大地倾泻 人间一片大海汪洋
直至雨过天晴 翠鹭鸣柳 如洗的瓦蓝瓦蓝的天空中
又飘过来远处丝丝岫云 你才知道 其实起起落落 万般不离其宗
这一切 都只不过是自然界 永恒不变的定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4-3 0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