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2025年春节特辑】+拜年词里的鼓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0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锦菜》这首诗以极简的语言和饱满的生活细节,勾勒出一幅极具烟火气的家庭图景。诗中看似随意的日常叙事,实则暗含了深沉的文化情结与精神归依,以下从几个维度展开解读:

1. 语言张力:日常口语的诗性爆破

诗人用「好吃极了」「唠叨」「躺一会儿」等口语化表达消解了传统诗歌的修辞门槛,却在平凡中制造了惊人的共情力。

「必须配上啤酒、带点眩晕」中「必须」的绝对性,将日常饮食升华为某种精神仪式;

「要那种黄梅戏或者河南梆子,要有些杂音」的重复句式,暗合了戏曲唱腔的韵律感,杂音成为记忆滤镜的一部分;

「学着父亲,哼几句老曲儿」的传承意象,让口语的轻盈与血脉的厚重形成张力。

2. 感官蒙太奇:时空折叠的乡愁编码

全诗通过多重感官的交织,将此刻的味觉狂欢与记忆中的声音档案重叠:

听觉场域:收音机的电流杂音、地方戏曲的方言韵律、母亲的唠叨,构建了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声景空间;

味觉隐喻:「这一盆菜,这一口粥」不仅是食物,更是代际传递的情感载体(盆与碗的容器意象暗含家族记忆的承载);

触觉符号:竹躺椅的冰凉质地与身体的温热接触,成为连接父辈生命经验的物理媒介。

3. 文化基因:平民史诗的精神锚点

在「黄梅戏」「河南梆子」的地域符号中,诗人悄然完成了一场文化寻根:

戏曲的民间性与餐桌的日常性形成互文,将艺术从庙堂拉回灶台;

「带点眩晕」的啤酒与「老曲儿」的碰撞,暗示现代性眩晕中传统韵律的救赎功能;

「踏实」作为诗眼,揭露了高速流动的现代社会里,唯有通过食物、方言、家族仪式的复现,才能重构个体存在的根基。

4. 时间悖论:未来的怀旧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标注的创作时间「2025.1.30」——一个尚未到来的时间节点。这种时空错位制造了惊人的文本张力:

当「这一年下来」的等待被置于未来语境,乡愁不再是回望的感伤,而成为对未来的精神预支;

在元宇宙与AI崛起的时代,诗人用一碗粥、一把竹椅的「低科技」意象,完成对数字生存的温柔抵抗;

「学着父亲」的动作在时间轴上形成闭环,暗示文化基因的传递本身就是抵抗遗忘的永恒当下。

诗学启示: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突围

这首诗展现了当代口语诗的重要转向——不再停留于解构与戏谑,而是以日常为矿脉,开采出属于中国人的生存史诗。它证明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母亲掀开锅盖的蒸汽里,在父亲走调的戏文中,在那些被我们称为「平凡」的永恒瞬间。

点评

怎么那么像 AI 生成的呢。  发表于 2025-1-30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0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1-30 19:51
《什锦菜》这首诗以极简的语言和饱满的生活细节,勾勒出一幅极具烟火气的家庭图景。诗中看似随意的日常叙事 ...

嗯,老哥是一个真正的歌者。跟着您能学倒许多厉害的东西的。您的每一首诗,在朴实厚重的表皮下,有一种极为华丽的气质。这是一种功力,得慢慢学习积累。一时两刻还真达不到您这样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1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1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1-30 19:51
《什锦菜》这首诗以极简的语言和饱满的生活细节,勾勒出一幅极具烟火气的家庭图景。诗中看似随意的日常叙事 ...

这个是喝马满群山的点评,我没有问他是不是AI的,但点评我很满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1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雪笑流风 发表于 2025-1-30 19:58
嗯,老哥是一个真正的歌者。跟着您能学倒许多厉害的东西的。您的每一首诗,在朴实厚重的表皮下,有一种极 ...

谢谢,问候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1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差二首。其中,年初五,有什么具体的说道吗?对中国风俗文化的承载,我了解的很有限,又懒得去问度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1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1-31 07:54
这个是喝马满群山的点评,我没有问他是不是AI的,但点评我很满意

喝马满群山具有如此高的评论水平???我不信的。至少评论的内容1、2、3、4条,并非完全出自他的手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5-1-31 08:32
还差二首。其中,年初五,有什么具体的说道吗?对中国风俗文化的承载,我了解的很有限,又懒得去问度娘。

初五
1.破五节
破除禁忌:从除夕到初五,民间有许多禁忌(如不动剪刀、不扫地等),而初五这天要"破忌",恢复正常生活,故称"破五"。
.送穷鬼:清扫房屋,将垃圾倒掉,象征送走贫穷和晦气,迎接新气象。
2.迎财神
.接财神:商家和家庭会在初五祭拜财神(尤其是"五路财神"),祈求新年财运亨通。许多店铺选择这天开市,放鞭炮庆祝。
.吃象征食物:北方习惯吃饺子(寓意"捏住小人嘴"),南方有些地区吃发糕、年糕,象征财富"发"。
3.地域差异
.北方:强调"破五"吃饺子,放鞭炮驱邪。
.江浙沪:祭财神、吃路头酒(宴请伙计),重视开业吉时。
.福建/广东:部分地区称初五为"隔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1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大马蜂 发表于 2025-1-31 08:39
喝马满群山具有如此高的评论水平???我不信的。至少评论的内容1、2、3、4条,并非完全 ...

这是标准的AI制作,一个字都没有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1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点的海 发表于 2025-1-31 09:06
初五
1.破五节
破除禁忌:从除夕到初五,民间有许多禁忌(如不动剪刀、不扫地等),而初五这天要"破忌 ...

我们这儿,初三为“辞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点的海 发表于 2025-1-31 09:09
这是标准的AI制作,一个字都没有改

看到结尾中出现的“蒸汽”二字,我已经了然于胸了。你那首AI不也出现了“蒸汽”的字眼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五主要是拜迎财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3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初五

一群人走了,又来了一群
这里到处是香火
我跟着他们往前走,现在
看见大雄宝殿尖锐的屋角和
香火缭绕的观音菩萨了
心里忽然感觉空落,涌起一阵虔诚
需要一个蒲团接住我的膝盖
功德桌前的住持,挥手让香客继续向前
人们斜跨着金色的香火包
嘴里絮絮叨叨的唸着什么
从边门出来后,在红墙角下男女公厕前
排出两行长长的队伍







2025.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1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25-1-31 11:09
年初五

一群人走了,又来了一群

这年初五,各地的风俗大体一样,也有些不同。我们这面,进香、算命等,那要到十五那天,白天进香,算命,晚上吃元宵,观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3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五通过场景烘托,表达出了香客们信仰的表面,通过两个场景,个体的反思和众人的对比,凸出了初五热闹之下的某种荒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4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