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11|回复: 2

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的诗章——评罗春柏先生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3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诗句云:“诗家事业君休问,不独穷人亦瘦人”,说明诗歌本身不会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什么人都可以爱诗、读诗、写诗。不过诗学应该也是人学,有真情才可以产生诗情,一个品格高尚、情操高雅的人,他才有可能真情无限、诗情不断。那些一天到晚追逐原欲、抒写死亡似乎充满愤世嫉俗情调的诗人,其实并没有“我以我血祭轩辕”的勇气,这样其情不真,其诗也就显得虚伪。但必须说明的是,诗歌在商品经济中,其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也确实被削弱了许多,因为它不能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其所能满足的精神领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以有人说诗歌是甘于承受寂寞煎熬者的事业,因此许多人认为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是不屑与诗歌为伍的,其实并不尽然,在我所生活的城市,就有这样一位各方面都已取得成功,成就辉煌,却诗意盎然、痴心作诗的长者,他就是罗春柏先生。在电视镜头的频繁追逐中,他给人的形象是忙碌的政府行政官员,但在不为人知的内心一隅,他却更希望做一个地地道道的诗人。无论行政工作多么繁忙,他都能挤出时间写诗做文,在与诗友交流诗艺,他也能非常平和的听取意见,从来不把自己行政职务带到诗的交流中。这在物欲横流,诗情冷落的今天是多么地可贵。
尽管时下诗坛也不是那么平静,各种流派横陈、旗帜纷呈。但“诗歌源于生活”的传统创作理论依然被多数为诗者所继承与发展,纵观罗春柏先生的诗歌,感觉他也是这一理论的认同和追随者。我也一直认为假如非得让诗歌技巧主导诗歌创作的话,那么将会使诗歌流于形式,最终沦为文字游戏,成为看上去很美实则内在空虚的东西。诗歌需要有时代性更需要有民族性,不能认为坚持传统的东西就是守旧。罗春柏先生的诗歌在形式上,比起激进的诗歌作者,似乎显得保守了些,可他“守常而不守旧,纳新而不纳非”的创作态度却是值得诗者借鉴的。像他在近作《山情》中,就试图题旨的创新,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激情与渴望。他在诗中赞扬大山,实际是在歌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你,你是一道梁/撑起了蓝天/托起了月亮和太阳/你是一部历史/叠起了上下五千年的故事”,这样句子,在技巧上确实没有什么称道之处,但由于是诗人感同身受的体会,所以即便是这样平白直叙出来,仍让人胸腔似鼓。当然“诗人只有丰富的感觉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还有丰富的思考力、概括力、想象力”(著名诗人艾青语),这一点诗人也是清楚的,所以此诗的开篇,也只是为了先牢牢抓住读者的心,接下来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句子吸引读者的眼睛,再以视觉感受提升心的共鸣。“谁说/峰是峰/峦是峦/谁说/你冷峻和木然/你内心深处/积聚着感情的岩浆/一旦爆发/便一泻千里/让激情的烈火/——燎原//再凛冽的风/也不会吹折你的脊梁/再迅猛的雨/也没有动摇你的意志/纵使遭遇雷击电劈/也会借四季/把伤口舔愈/迎向一个/又一个明天的/总是你挺拔的身躯”,法国作家、诗人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的话“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他把前一只叫做观察,后一只眼睛称为想象。”在这首诗里诗人的观察和想象都有了相当完美的结合,不能不说,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感悟是很难写出这样的句子的。而诗人面对大山又思索了些什么呢,“望着你那烟浓云重处/我蓦然醒悟/其实,我早已走在/你引向深处的路/直至今天/我还没有跨越你的崎岖/走出浮岚密雾”,这里面有隐喻很深的意境,即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他所追求的正是大山一样的精神内蕴,这种直抒胸襟的方式对诗歌而言或许少了几分含蓄,却使诗人的人格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让我们再来读诗人的另一首诗《春天的歌》,虽然也是直抒情怀,却不再像刚才那首热烈,反倒显得有些婉约柔韵、恬淡和美,“从遥远的天际/你悄悄地来了/带着玫瑰色的阳光/带着归燕展开的双翅/轻风,是你飘逸的温柔/细雨,是你洒落的情丝”,春天来了,在诗人笔下是那么自然和谐,没有丝毫的扭捏造作。“于是/在一场夜雨中/你把你哺育的一切梳洗一番/交付给火热的季节/便如悄悄地来一样/悄悄地走了/——惟见常青藤上/挂满你不凋落的祝福”,春天走了,在诗人笔下也决不作故弄玄虚的神秘,使接踵而来的夏、秋也不再是春天的替代,而是春天希冀的续延。这样的描摹,本身就产生了一定新意,毕竟历年来抒写春天的诗作实在不胜枚举,不出新是很难写好的。此外,整首诗“清”气醉人,读罢,直觉得感官有清雅、清新、清丽、清淡、清凉的享受。一首诗能达到这样的奇妙的效果,好坏已无须多说,我觉得已经足够了。这也就是著名诗人邹荻帆所提倡的“诗以意为主,歌凭情做魂”的真实境界吧。
由于诗歌可以满足人类情感诉说的需要,所以只要人类不灭、文字永存,诗歌将得到永生。基于每个时代的都有其不同的生活特色,我们也不应该要求一个诗人写什么或怎样写,甚至是改变其业已成熟的艺术风格。著名诗人阿红认为“只要是诗,真正从实在肺腑流泻出来喷薄出来,‘懂’是诗,‘不懂’也是诗,‘口语化’是诗,‘非口语化’也是诗。极力把某种推崇到颠峰境界,是一种偏执”,观当今诗坛的每一次潮涌,也正是这种“偏执”使一些年轻的诗人走进了诗歌创作的误区。综观罗春柏先生的诗歌,并不逆潮流而动但也决不趋时,他只是遵守诗美原则,面向社会、历史、自然、世界、人类进行创作,以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的诗风,达到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的目的,最终使思想与艺术立于时代前列。如此,在我看来,诗歌才有希望,诗人才有出路!
发表于 2004-5-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的诗章——评罗春柏先生的诗

欣赏见闻先生的评。
发表于 2004-5-3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的诗章——评罗春柏先生的诗

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3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