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006|回复: 20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15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英书在 2003/10/17 10:15pm 第 1 次编辑]

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一,没落的贵族
  把诗歌从“假、大、空”的诺言口号重新扭转为真正意义上诗歌的朦胧诗人们是伟大的。也正是他们在八十年代开端的社会转换时期掀开了中国诗歌历史新纪元的第一页。本世纪已濒临结尾,而她的第二页仍然没有被掀开。事实上,朦胧诗人们之后,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支充满力量的大手,以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
  曾有人预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只忙碌着挣钱而没有功夫看长篇小说,精短诗文的行情会有所好转。但在数年之后的今天预言的内容与事实恰恰相反:自92年王朔小说热之后,陕西的小说家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小说狂潮,这一狂潮的余波持续至今。据说中国每天至少出版一部长篇小说,94年共诞生五百余部长篇小说。一向宁静淡薄的散文这几年来也如火如荼。新散文家不断涌现,一些小说家、前辈诗人、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艺术家甚至练气功的都加入到散文的行列。尤其是适闲散文“糖醋文学”崛地而起的疯狂劲头,使批评家们不得不为之浇浇冷水。近两年,一些自诩青春偶像的作家们开始制造着假冒伪劣“琼瑶”同我们的少男少女煽情。
  然而,我们的诗歌呢?
   纯诗歌刊物的发行量锐减。诗集没有人愿意出版,书店中最冷清的就是诗集,即使有几个诗人自费出版几本诗集,除了赠送一部分外,剩下的便撂在床下,任之落上一层厚厚的尘土。诗歌的没落使人们对诗及诗人不屑一顾了。甚至有人开始用打量小偷骗子的目光打量诗人了。一些在文学圈内“不好混的主儿”开始拿诗歌开“涮”,以讽嘲诗及诗人为生了。正如钱钟书所讲的蚂蚁不借粮与促织,结果促织饿死成为蚂蚁粮食的故事。
  纯文学殿堂中的诗歌只有坐在冰冷的板凳上唉声叹气了。
               2、朦胧慣性的扼杀
  当代诗歌没落的原因,众说纷纭,不妨再说一句:朦胧诗人的惯性扼杀了新一代诗人。了解中国诗歌的都知道,朦胧诗在初期是被人们带着讽嘲的口吻冠以“朦胧”二字的,至到八十年代中期,“朦胧”的美学意义才真正被人们所接受。而这段时期正是新一代诗人的“发育期”,他们对于“朦胧诗”的认识也很“朦胧”。“朦胧就是看不懂”,“看不懂就是深奥”这些错误的理解随着新一代诗人的成长而广为传播,从而导致了诗坛作品向晦涩难方向的滑行陷落。诗人们如此,评论家们也是如此。
朦胧诗的美在于含蓄,她使美更加神秘,更加充满诱惑。而不是含混不清“用自己也不明白的词语掩饰自身的苍白”。这句话并不苛刻,事实上大批的所谓诗人们正是以此来写着所谓的诗,并且这些所谓诗人的数量远远大于真正用灵魂与生命写诗的诗人。
  法国的蒙田先生曾批评某些人“总是鄙视自己认识了解的事物”,他们认为隐晦难懂就是深刻。而读者们喜欢的仍是通俗易懂的作品。这也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佳作的共性。做个说明:易懂不等于浅薄,晦涩不等于深刻。
  一首诗不能凭着自身的重量去维持读者的注意力时,如果能凭借变化错杂的内容、眼花缭的词藻去吸引读者,我或许可以站在一个诗人的角度怀着同情心而默不作声。但是这样作并不能抓住读者,反而使读者舍弃了我们,远离了诗歌。
  这一“朦胧”的惯性导致了大量晦涩难懂的诗歌充斥诗坛,读者们也终于失去了耐心,开始相继远离了诗歌。
  其实新生代中也不乏具有才气的诗人,但在大片晦涩诗歌浪潮中,他们的作品真正的诗歌遭到排挤,没有阵地得不到承认,逐渐被无情的埋没了。
   所以说:朦胧诗的惯性扼杀了整整一代诗人。
                   3、浮泛的新生代
“进入新生代的诗坛处于价值擅变、势力割剧、风格迥异、各表一枝的境地”“朦胧诗之后的新生代诗潮一潮落下一潮又起,先锋诗仍在一片沼泽中卓绝的行进”。
   无可否认,说这些话的人已经给了新生诗人一个极大的面子。也有一位老兄这样撰文:“中国诗歌已每况愈下,而诗人却一个也没有少,诗人们继续讲着昏话,继续无病呻吟,继续创造着无意义的文字,堆到那儿都让人生厌。”这样说就不给诗人一点面子了,却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新生代诗人们的无聊、苍白与贫乏。
   自我膨胀欲极强的新生代刚写两首诗就走上大街高呼“我是诗人”,这大概就是“这年头诗人太多”的原因。写了十几首诗就宣称自己是“XX主义”、“XX流派”、“新生第X代”。终于惹得王金年先生(《拷问灵魂》的作者)问我们写诗的是否到了第11代?这就是所谓的“风格迥异、各表一枝”?随便拉几个人办张诗报便妄想在诗坛“割剧势利“?
  尽管一再申明“青春诗会”没有神童也没有人造神,而一年一度的“青春诗会”以及层出不穷的“XX杯”诗歌大奖赛的声誉、影响、重量都一落千丈,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借王朔先生一句话:“每次文学评奖,一些好的作品上来了,而同样一些(甚至更好)的作品却上不来。”
  一条泥鳅翻不起大浪,一脸盆泥鳅也翻不起大波大浪。长时间没有见过大浪的人们看见几条泥鳅翻出几个小水花便说:“一潮落下,一潮又起”,某些人还觉得很是波澜壮阔。
被朦胧诗惯性扼杀的新生代们的诗歌晦涩难懂,也因此失去读者感到孤独的新生代们又不甘于寂寞,便使几个花招,然后自己给自己鼓掌喝彩,企图依此引了读者的注意力。然而假繁荣场面与没有真功夫的花架子仍不能吸引读者,也起不到任何有益于诗歌的作用。
  如此,便显得新生代诗人们的无聊与浮泛了。
                 4、神行者的足迹与使命
  一本很流行的杂志举办了一次诗歌大赛声称:“要为断奶的中国诗歌续点奶水。”看到这句话时我除了为诗歌痛心外,就是悲哀,远离诗歌之后的人们并不真正的了解当代诗歌的现状。实际上人们也无从了解,因为中国诗歌被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然而无论新生代怎样浮泛与贫乏,真正的诗歌神行者将永远背负着缪斯的神圣使命向遥远的前方不停地行进。
  于坚先生曾指出:“当代的中国诗人要么是才子、少年维特,要么是功利之徒。”当一些诗人以及所谓诗人们看到不能有自己的作品打动读者时,就必然另辟蹊径,寻找另一条生路——一条现实生活不可回避的道路,一条与生存极其相关的路。由此而产生的一些与物质相联系的行为与动机使其沦为“功利之徒”。毕竟,诗人不能真正的都被饿死。同时,另一部分诗人仍然以神行者的姿态进行着艰难坎坷的跋涉。他们才是真正的新生代的代表者。但他们的背负太沉重了,根本没有能力抵抗朦胧的惯性及其所产生的负效应。也可以说他们就是埋没的“才子”。因为埋没,人类灵魂的探索者尽管在这一探索过程中疲惫不堪而仍无建树。但是,他们艰苦拔涉的过程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首悲壮的史诗。
   无论新生代第几代还是先锋派、实验诗都放进宏观的诗歌史中,我们不妨把朦胧诗之后到“诗歌的太阳真正的回归”之间的时期统称为“新生代”。各种流派主义统统看作“新生代”成长期的不同倾向。站在这样的一个高度看待中国诗歌是大有益处的,因为中国文学的旗手,真正的天才诗人不是能被“呼唤”出来的,也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由中国诗歌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条件所选择和决定的。
  诗歌虽正处于历史的低谷,但眼下关于诗歌的发展方向理论正沸沸扬扬。其实,这就是中国诗歌的曙光,所以面对中国诗歌除了神圣的使命感受,我们不必再有那种无尽悲哀。
《新诗大观》向各位诗友约稿,地址:河北邢台桥西〈新诗大观〉编辑部 安子垴收054001

发表于 2003-10-15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我是个农民,我不会写什么诗歌,不过我很喜欢诗歌。你我肯定有同感,现在的好诗太少了,像你这样的文章更是少得可怜,要不是在网上也许我一生都读不到这样的好文章。你的文章很有见地,应该让那些所谓诗人的人都来看看。如果你愿意,我还想看看你其它的作品。wjptxq@sina.com  QQ:76286040
发表于 2003-10-15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有见地.爽快!
发表于 2003-10-1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最近看了点书,感觉我们目前的诗歌等同于“大越近”,也许中国诗歌还有许多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课要补,诗人整体创作群过早的进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只能是诗歌的断流。
发表于 2003-10-1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实际情形好象是有疲软的产品 而没有疲软的市场吧   
为何汪国真的著作一直还是有人买 有人卖 多家出版社现在还是联系他
连盗版商也盯着他的作品连连翻新呢 因为他的诗相对于那些假、大、空的作品更多的走进了人们的心灵 因为有四海的读者朋友支持他 因为在那些文字里可以更真切的找到共鸣和自己…………
发表于 2003-10-1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看了你的文章感 到很好。说到新诗者的一些点子上了,也比较深刻。
当然,也有些问题骨子里的东西,我的见解少有别。借你的贴子,来谈一下我对几个问题的看法。主要不是对你的,是对诗界而言的。
一、关于朦胧诗大受欢迎而热的骨子是什么?
“把诗歌从“假、大、空”的诺言口号重新扭转为真正意义上诗歌的朦胧诗人们是伟大的。也正是他们在八十年代开端的社会转换时期掀开了中国诗歌历史新纪元的第一页。”
这样评价朦胧诗好像有一点过头了吧。
朦胧诗走俏的主要原因不在朦胧。
在于朦胧诗说出了多数中国人要说的话,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
诗歌写作氛围的宽松了,主要功劳不是朦胧诗。大社会政策的改变是主因。
如果说朦胧诗也起过作用的话,也只是朦胧诗给那些诗者壮了胆,使他们更大胆地喊出了多数人要说的心里话。
过于夸大这种壮胆的作用,实则这也是一种误解。
不要把别人当傻子,那点朦胧一首看不出,两首打马虎眼,三首蒙混过关;多了人家也看不出来吗?归根结蒂还是时代的进步,政治禁锢的放宽。
这种实质被一些人错误的理解为一种诗歌类型的功劳。被一些诗者加以利用,他们无限度的张扬朦胧诗,把朦胧当法宝最后把诗歌引入了不正常状态。
你没有说,好像你有点小看汪国真的诗。汪诗的疯也不亚于朦胧诗,这除了媒体炒了一通之外,基本无人去曲解,它接近是自然的。它也是一个小短时代人们的心声。它没有人去压宝,后继无人。更主要是时代变得让人感到汪诗不是时代之音了;所以短兴。
不能单从太大众化了上去解析。
我说这些,是说汪诗也可以作为我观点的佐证。
诗要大兴,一定要是时代之人心,时代之音,时代之声。
个人心灵之悟只有在时代脚步的中坚中。绝不是什么个人心灵的火花与感悟都能高响。
艺术之花也要在这个时代之心上开放。
现代很多新诗者离时代 之音太远,他们的心中,眼里,功利目的,没有中国、中国人、中国人之心。好多人,不管他喊着多么纯真的口号,其目的是在为自己。为自己与为时代,为人民的心声脱节。
为自己也不一定错,为自己之笔也必须长在中国人时代之心上;不能为所欲为。
以自我为中心者,他得到的必然是他自己,只多是他的同类的欣赏。还要加上他的诗要写得在同类中是最好的。
二、崇西,西洋诗的徒子徒孙是新诗大衰骨子里另一个原因。
极度崇西,在中国还是少数人。极度崇西的结果只能是得到少数人的青睐。
1、诗的内容脱离中国现实。
2、诗的语言形式违背中国人的喜闻乐见。
3、诗者言行贬低中国、中国文化,不顾及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4、诗者的价值观、道德观,意见取向与多数中国人不合藉。
等等。
只有诗者们自我感觉良好,很多中国人把诗者当成异物,异类。
三、中国的诗歌媒体偏离中国多数人之心,之音。
多数诗脱离中国,脱离实际,脱离大众,脱离人心,脱离时代之音。
现在没有人去把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时代人心之语,时代之音等的好诗单独挑出来。要做好这件事不能以诗者个人的爱好为标准,要以中国多数人之心、之音为依据。此前出版的诗书那一本不是以自己的爱好为标准?
精品古诗为什么受欢迎?就是佐证。
在这个问题上,《中华诗词》搞得比新诗杂志稍好一点。说它好一点:
中国味、中国事〔现代的稍多一点〕、毫无崇西的一点媚骨。一个本来应该是读者最少的杂志,却成了订数最多的诗物。
四、泛诗非诗害了诗歌。
使诗歌不成为诗,让人睢不起;使诗人不像人,让人睢不起。
把好诗埋到垃圾里去了。
发表于 2003-10-16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诗歌虽正处于历史的低谷
就你这句话来讲,还是讲不通的,只是延顺着历史发展规律在行进吧,没有什么低谷之说
发表于 2003-10-18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谢谢梅子!!
发表于 2003-10-19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莫客气。
俺 说话少了些照顾面子,求真的劲大了些。你也可以那样对俺 。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3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梅梅子好厉害!希望看到你的专论!!——————小心我批的让你把鼻涕眼泪摸满脸!!
发表于 2003-10-24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这么好的讨论气氛,可以整理出一点东西出来!
发表于 2003-10-2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下面引用由英书2003/10/22 10:01pm 发表的内容:
梅梅子好厉害!希望看到你的专论!!——————小心我批的让你把鼻涕眼泪摸满脸!!
鼻涕眼泪也是一种激动。俺 有好长时间没有大激动了。
你尽管批巴。
你的评论大部分都好,我挑点自己不同意见,就说了。
发表于 2003-10-2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继续 大家请继续  改日我也会弄点理论文章出来凑热闹 呵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9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这个贴子最后由英书在 2003/11/16 09:47pm 第 1 次编辑]

请支持<新诗大观》论坛:
http://www.xsdg.net
发表于 2003-10-29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国诗歌:让历史选择

梅梅子的回复颇有见地。英书提出的朦胧诗的惯性很好的。一个时代必须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无论诗歌曾经有多神圣,试图违反这个规律是绝对会遭到时代的痛击的。我认为(这个不成熟),朦胧诗之所以能崛起并不是因为审美,而是它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群众。而现在,风气逐渐开放,政治也逐渐趋向透明。人们已可以自由的说话(相对于朦胧诗时期的),而小说,散文,杂文等都早已走在了诗歌前面,他们敢于直接揭露,甚至加以夸张,这其实就等于迎合了大众口味。而诗歌呢?诗歌是不是必须赶上潮流,并且站在最前列,去迎合这个嘈杂的社会呢?个人以为,大众口味并非是单一的,诗歌若要取胜,只能从民族精神下手!别的不说,看看神州五号上天,就知道国人的心中还隐藏着什么了。欢迎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0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