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421|回复: 1

推荐:木朵评论之《十二月的乘隙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6-12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木朵评论:十二月的乘隙  
木朵   
   
  黑夜降临,我步行在熟悉的街道,树叶上的香气,细心去闻,就在鼻间。我热爱这座城市,秀江水滋养着我平和的心情。一个怀抱语言幻想的孩子,他的内心需要一条河流过,洗去浮尘,展现珍贵的品质。这是我在初冬对诗歌的认识。
  我性格中的诸多元素,决定着我对语言的态度。每当我打开情绪的大门,一个人进入那活泼自由的抒情世界,深呼吸,我怎么不感谢上苍给我语言的天赋?我多么想一尘不染,象树枝上的夜莺。为此,我重视自己的世俗的生活,快乐而且学会赚钱。这样,秋收冬藏,我才宁静地与你相逢。
  1,金辉/病中
我没有告诉颖卓我生病的事
但是第三天黄昏她还是来了
“新开河上弥漫着熬松针水的
气味,我心中不安,就驾舟来了”
她又跑到林子里捡了一大筐杨树叶子
垫到我的身下,直到松软为止
“水凉了,河上已经开始有人打鱼了
但是没有大的,今年水浅,养不住大鱼”
林中的鸟儿止住了歌唱。我忽然想起
入冬前颖卓母亲家的屋顶还要毡一层新泥
“不要太操劳,秋天里写下了多少呢”
“每天都在写,去河边取水的时候还看到几只游动的句子”
天渐渐暗了,树梢隐入了天空
新开河上应该比任何一个地方都要黑暗
颖卓得走了,她已经熬好了明天早上的松针水
“躺着别动,我会在林子的入口处留下一条新的谜语”

  这个东西一看,就喜欢,它的笔调轻盈缓和,一边是诗人的“自述”,对实有场景的“推出”,一边是另一个对象的柔情,给人一种“形而上”的幸福感。作者的笔墨也细致地展现了那种“幸福感”。而且,作为诗歌的“外壳”,这种两节格式,以及口吻和叙述角度的变换,带来了溪水一般的“形象”和语感。
  诗人在疾病的火焰中,看见了一些松软的树叶,看见了新泥和“谜语”,那种场景,诗人沉浸了整个躯体。真实的语言和幻想的语言交织在一块,诗人心目中的“对象”和现实生活中的“颖卓”,也在不断地重合。阅读这个作品,我感受了语言的妩媚,以及对于细腻情感的表达。诗歌在行节之间,寻求情感的“落脚点”,跳跃和奔跑,遐想和怀念,诗人过得“令人羡慕”。
  我最想推荐的是作者所调动的格式,在读作品时,要细心品尝行节间的角度转换,以及作者象裁缝一样“计较”每一个“针脚”,把一个个句子,有效地控制在自己预设的场面和氛围里。
  引号所带来的清新的,象露水一样的语言,是作品凝神贯注的“成果”,是“移情”,是换位思考,是诗人对幸福感的“把捏”,引得飘逸活泼。作者本人的出发点,也是写得清醇芳香:
林中的鸟儿止住了歌唱。我忽然想起
入冬前颖卓母亲家的屋顶还要毡一层新泥
  象这类紧关于一个让诗人动感情的“对象”的作品,作者在同一时间,肯定不会满足于这个单一的作品,可以说“颖卓”给诗人提供了至少一个月份的写作元素。有了这样一种处境,诗人多么幸福。金辉在给我的回信中提到了这些句子,看出了一个诗人的心怀:
  近一年来,我总想在诗歌的主题或者句子中揉和进一些并体现为“荒谬”的东西。西川有诗说: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首先我想在一些常理的事情上运用这句话,这在近期的练习手册中已有所体现。在《病中》我想营造一种童话的氛围(有时侯做这种总结其实是写作之后的事,很多东西总是意在笔先)。我不知道这种似真似假的方法是否体现了一点“荒谬”的东西。  
  病情是真的,“颖卓”可能是虚假的,但是又隐没在真实的生活细胞中,或者是一种“综合体”。金辉所表达的“荒谬”,显示了虚构和情感如何糅合的可能性。有这样的情思,无所不及。

  2,韦巍/剧场

全部的神排成歌咏的阵列,截下今夜
少许,领唱者回身示意:“我们就唱这一段如何?”
而环形剧场中我是唯一的观众

先从第一分钟抽出歌谱,用第二分钟上的
歌词,领唱之神敲响这夜的脊背,把面前的气流
推至我的眼前,漩流的歌

和声缓缓赶来,进入黑色,从深稀释到淡
回复到更密,那个漩流向纵深进发,渗入零点标志
我的四周升出长柄紫花

歌声在头顶集聚,花朵上升
一滴水落下,其它紧随其后,悬浮至一定高度
几个声部依次出现,推动每一滴旋转

有一些神出列,手捧用过的歌谱
整个大厅稍微一倾,我的背上布满灰白的手印
所有花瞬间死去

那个领唱之神跳跃几个八度
水滴崩裂带出难以察觉的色彩,直线刺入
我的身体,我已无法起身鼓掌

静寂中,众神两侧退出,只留一个音符
和那个领唱者,体内盈满彩色水线的我摇摇晃晃
已不想告诉他,我是谁

  从三行一节的形式上,我看到了韦巍的叙述节奏和“用心”,他把这种奔涌而来的思绪划分为七小节,显示了自控力。诗人在“剧场”所感触的东西,象水面上一层层波澜,扑面而来。而且语言的纯度,也是如此严谨,把作者放入了一个庄严的气氛里。
  第一节带来了开篇的博大气息,给出了诗人一个纵情抒发的“舞台”,笔墨一洒,思绪万千,作者卸下一种身份,进入另外的身份。在这一刻,作者成为句子的工匠,时而精细用墨,时而躯壳被别的物体占据,他任凭那些涌现的意象爬满身体。
  章节之间的过渡很纤细,有些杂乱,但是基本围绕着“剧场”所设想达到的主题进行叙述,那些可爱的逗号裹夹来的时隐时现的场景片段,支持诗人在“众神”的歌咏中,获得一个席位,观察或者扮着一个小神加入。
  韦巍告诉我,这是他在写一个小说时,为了表达某种突发的,或者小说难以继续进行的“局面”,而从小路“包抄”得到的诗歌思绪。他端坐在众神的周围或者核心,感受一个片刻凝聚的图画和声音,诗歌就这样悄悄来到。每一节都在一个乍到的空间悬浮着,所以,诗人严格分为“七章”,而非紧密衔接的七节。
  如果简单来归纳这个作品,那就是冷静的面容下火热的情愫。和上面金辉的作品比较,至少它们有两个共同点:其一,在叙述的流畅性方面,保持了明亮的抒情色彩和良好的节奏感;其二,在诗歌外壳上,即诗歌的章节布局方面,体现了诗人的自觉性,一个以两行格式袒露心扉,一个则在三行一章中浮想联翩。
  当一个诗人正在为诗歌难以找到“突破点”而困惑时,诗歌的形式上的创新和考虑,可以带来丰富的营养。作为一个自觉的诗人,要分别得出三行诗歌与四行诗歌在内秀方面的区别,懂得节奏感存在的“分野”。一切的玄机隐秘在黑色的夜晚中间,聆听那些轻盈的脚步吧!

  
  
  
  

发表于 2003-6-12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8>诗歌报活动大厅</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3 18: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