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25|回复: 4

[原创]诗歌创作的深入浅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诗歌的深与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理解,对于读者来说,并无关紧要,深也好,浅也好,喜欢就品味一番,不喜欢就抛到一边;但对于一个作者,一个写诗的人,却至关重要,因为那将直接影响他的创作,决定他会写出什么样的诗歌。而每一个写诗的人,我想都是希望他写出的诗能是好诗,能赢得读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问题是,如果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是有偏差或者根本是错误的,那能写出好诗来吗?所以有必要对诗歌的深与浅进行分析,以确立正确的创作观点和指导思想。
乍听到这深与浅,我想大多数人会认为深比浅好。深吗,当然是深刻,深沉,深度,高深等等,有了这些,作品自然就有内涵,有思想有份量,那还能不好吗?至于浅,则无疑是肤浅,浅薄,浅显之类,这诗要浅了,哪还好得了?然而,这种看法是不是片面偏颇,或者说究竟对不对呢?
在下结论前,我想还是先弄明白这诗歌的深与浅,究竟该怎么理解。何为深?何为浅?这“深”,是指情感的深挚,道理的深刻,还是表达的深奥、艰深呢?而这“浅”,是指内涵的浅薄,认知的肤浅,还是指表达的浅显,语句文字的通俗浅近?在此我举两首诗为例。
这两首诗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一首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首是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深吗?实在是太浅了,表达的情感思想一览无余,别说成人,就连小学生都能随口背出它们,并且也基本能明白其中的意思。然而它们真的浅吗?我想一点都不浅,而是很深很深。前者是情感深挚,后者是道理深刻。而这,就是在于理解。
是的,譬如李白的《静夜思》,一个身在家乡的人和一个身在异乡的人,在同样的月光下,他们的理解就不会一样,一般来说,后者的理解会比前者深。而同在异乡,一个春风得意的人与一个失意潦倒的人,理解又不会一样。望着那明月光,前者吟一下,也许只是勾起一些乡情乡思,而后者吟起这几句诗,则会感伤,会惆怅,无限思量,甚而泪下。而这首诗若让一个身在异乡或者更遥远的异国的老人,不要说贫病交加,就说一个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辞世的孤寡老人吟起吧,那么,就算没有月光,也会是老泪纵横,凄凉万分的……
而李绅的《悯农》同样如此。一个没有务过农的人与一个地道的农民——当然他得有一定的文化,知道这首诗。他们的理解是有深浅之别的。而更重要的是,这首诗虽然写的是农民农事,但包罗极其广泛,可以延伸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探索奋斗。是的,一个经历了坎坷挫折,千辛万苦,而终于取得成功成就的人,他对这首诗的理解肯定要比一个平常人深刻。
这就是不同的人,对同样诗歌的不同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呢?这与各人的经历感悟有关。经历感悟的平常与不平常,决定了理解的深浅,也决定了诗的深浅。而这两首诗之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就是因为它们既可以从浅的角度去理解,又可以从深的角度去理解。换句话说,它们是说浅不浅,说深不深,是亦浅亦深,至浅至深。这样也就使雅俗都能接受,欣赏。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分析,我想有关诗歌深与浅的问题就很明白了。是的,诗歌的深,应当是情感的深挚,道理的深刻;诗歌的浅,是指表达的浅显,文字的浅近。当然,或许有人要问,凭这两首诗就能确定么?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歌,名篇佳作亦不计其数。那么我的回答是,类似这两首诗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地寻常见,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等等等等,都是极为浅显,一读就懂,却又让人回味无穷的。再如历史上两个著名的词人,一个是李煜,对其作品的普遍评价就是语浅情深,不假雕饰,纯用白描;另一个是李清照,前人评论是“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我想读过她的作品的人都应有同感。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诗歌的深,究竟指的是什么,浅又是指什么。
而既然理解了诗歌的深与浅,也就可以下结论了。是的,简单地认为深比浅好,是片面偏颇,也是草率的。至于那种把通俗易懂的看作不好,把难懂或者看不懂的当作好,那就更是无知了!有道是——话须通俗方传远。一首广为传唱,千古流芳的诗作,一般都是将情感思想,构建在通俗易懂的文字基础之上。什么是流传?流传也就是当时就有乃至多少年后还有大量的读者。怎样才能有大量的读者?一首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又没有语言的韵味和美感的作品会有多少读者,又如何能流传?这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在分析了这么多之后,我们要确立什么样的创作观点和指导思想呢?简单说,就是四个字——深入浅出!具体点说,就是真情实感,至理卓见,要用浅显明白,富有诗意韵味的文字表达表现出来。
深入浅出,实际上就是一个锤炼提纯,洗尽铅华,精益求精的过程,其中包含的是深刻的感悟,高度的技巧。需要的是细致耐心,是忍耐枯燥寂寞,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勤学苦练,推敲钻研……,所以,要想掌握,做到这一点,决不是轻而易举的。王安石的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现实中很多人写诗追求深,追求深本身并没有错,但那应是情感的深挚,道理的深刻,而不是表达的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若是反了过来,那会写出什么样的诗,就可想而知了。当然,事实上我们常常看到的那些难懂甚至看不懂的诗,并不是真的高,真的深,而实在是作者既没有生活的体验积累,又缺乏悟性才气;既下不了苦功,更耐不住寂寞。而底气若不足,下笔又怎能有神?技艺若不佳,又怎能自如地表达?所以只能云里雾里,故弄玄虚,以外表的“深”,掩饰内在的“浅”。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写出这样的诗,结果就只会是读者的远离,最终被读者抛弃。
是的,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是能分辨优劣好坏的。而诗歌的主要功能,就是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一首诗作,要想被读者欣赏,使读者产生共鸣,得到启迪感悟,和美的享受,首先就是要让读者明白,究竟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是的,诗歌不是谜语,读诗不是猜谜。诗歌也不是学术作品,面对的是读者大众,而不是专家教授。
所以说,深入浅出,对于诗歌创作至关重要。一个写诗的人,若能真正理解领悟,并在创作中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的诗作也就不愁没有读者,没有生命力了。
发表于 2006-2-28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创作的深入浅出

读过了。学习~
发表于 2006-2-2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创作的深入浅出

学习。
发表于 2006-3-1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创作的深入浅出

女人化妆的最高境界是,进行了化妆,但是,看不出化妆的痕迹。
诗歌的最高境界是,用最浅显的词语,经过诗人的组合,得出神奇的效果。
发表于 2006-3-1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诗歌创作的深入浅出

来自乡村,醉时,我看到城市屋顶上谷浪翻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6 08: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