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28|回复: 3

追忆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8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忆诗人
——袁志坚诗歌探讨
……因为诗人所恩所吟
其价值主要对于天使和他
—— 荷尔德林
    我借用海德格尔论述诗人荷尔德林诗作的篇名作为本文的题目,这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诗人正在逐渐丧失,追忆已成为一种必需和必要,在我们身处的这个经济时代,即使天才的诗人也正忍受着生活的煎熬,甚至被迫受着天才枯竭的痛苦折磨。追忆实际上昭示着呼唤,海德格尔解释道“……人诗意地栖居大地”,在‘远离”的过程中,诗人的存在便是时代的幸福,诗歌则深含着人类崇高的所在。从这一意义来看,袁志坚及其诗歌写作其实蕴含着“浪漫主义情怀”与“英雄主义者”这两个语词。
    一个时代的英雄,必须沉着冷静地面对现实世界、王家新在《回答四十个问题》中这样说:“我要努力去接近的,恐怕是诗而不是某种生活方式 至于对生活本身,我要求不多,更不曾去幻想某种‘理想的十活方式’。可以说我不是想要通过写作来‘改变命运’的人、诗歌就是诗歌,即使生活并不完善,我们也无法把它作为一种补偿。实际上对于一个诗人,当他进入写作,诗歌便加剧着他与一切外部生活方式的偏离。”诗人一方面作为普通人,一方面坚持着写作。经常的“偏离”无疑需要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它需要与人类经验性的日语言作持久的斗争,必须保持智慧与机敏的心态,以便从世俗生活中发现诗意。马拉美说:“诗句——它以众多的语言为基础,制造出一个完整的、全新的、与(社会性)语言无关的,可以说是咒语一般的语句——它完成了其(个人的)言语(parole)的孤立化。”诗人要像原始 人的Oneworld Sentence一样,只创造作为“一字句”的那种东西。所以,在时下物欲横流的环境中,诗人所付出的相对来说甚至与战争中的英雄所付出的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用一句战场术语比喻,可以说,诗人在为我们、为人类坚守着时代和精神的最后一片阵地。
    袁志坚总是为社会性与诗性的两种迥异的文体、语体纠缠着,其难耐的痛苦与孤独可想而知。这种经常性的内心斗争就顺理成章经常性地表现在诗歌中来了。
    “哪一个是真实的?‘人生是一出大戏/还没有演够。’在其中反串过多/有的是人哭,人笑”(《自我感觉》)。日常生活的袁志坚很难表现诗歌本质的一面。真实的孤寂,充满矛盾的痛苦,他处处机智地适应世俗角色争斗的阻隔和冷酷,甚至时常被搅入这种过程中,在生存与写作之间谨慎地表演,这种状态令他搁笔近一年,也令我和他的几位共同师长对其写作前途不无担忧。他在另几首诗中表述道:
    “命运,我对你充满好意/你是我不愈的伤口,可知或不可知的家/散落在许多人的心
中…… ”(《我对命运说》)
    “如果心灵的琴房许久都没有/打开/你只在漆黑中才听到寂静/听到恐慌的孤独/看到那些熟悉的音符满布尘灰”(《无水之抚》)
    “这一大才是为我自己写的”(《莫扎特》)
    “现在我把这些灯火收拢/把点滴的诗句呼唤回家/高傲又狭小的心,想要挽救自己的完整/可是最终又将自己撕破碎’(《倾诉》)
    “这不过份,具体的是/生命首先被瓜分,然后自我分裂/一辈子,真不能如此掉以轻心”(《屈原的诗篇》)
    “你还得清旧帐/又怎么付得起新欠/是啊,你藏得起身/又怎么蒙得住脸……”(《不必隐居》)
      “危险总要和美丽结伴来两趟/才能洗劫我的污血、少年”(《献给“你”的》)
    之所以在本文短暂的篇什中罗列诸多袁志坚的诗句,只是企图为读者提供一系列文本,以便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有意体味其人生三昧,更进一步地理解诗人之所为对于时代的意义。
    从上述引文的语言来看,无论使用反讽手法还是科学用语一般完整的句式;表达无论是疑问句;还是充满肯定的语气;无论是假设,还是转折;无论语速的快慢还是音色的高低,这些诗句都包含着袁志紧个人的矛盾、不安、忧郁与无奈;他清醒地将内心的痛苦自救般打开,供读者欣赏与体味,并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提供了一个值得思索的严肃命题,即如何从物质状态向诗意与精神家园返回。
    而英雄主义者的一个更可贵的品质在于,不仅敢于展示痛苦,更重要的是以大无畏的精神面对它以及更远更大的苦难。袁志坚的这种精神无疑从他的诗歌中表现出来了。
    “我接受了全部的失败”(《献给“你”的》)。“接受”这一语词涵盖着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在夜半,我以三个少女的病/养育蚌贝里的大海和珍珠/心孤竭的岛屿证实大海的变迁/以赤裸和珍珠折磨最后一个/敲钟人……”(《花间墓地》)这里则表现他承接内心的痛苦与时代的苦难之后所持有的优雅态度:以美对抗庸俗,以历史对抗沧桑,以真实对抗时间与死亡。
    这里,我们实际上已经深入到了袁志坚诗歌中的另一语词——“浪漫主义情怀”。
    一方面,浪漫本义情怀应属于英雄主义者: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的苦难之中,却又高蹈于其上,就像飞蛾扑向灯火。两者的结合则昭示诗人生命的存在状态与价值之所在—一满怀信心地面对一切,在苦难中通往美的天路历程,在与苦难和孤独、时间和死亡的激烈斗争中敏感地发现美之存在和本质,并为我们提供可靠而高尚的文本,给我们麻木的感情带来欢悦,澄明我们世俗的心灵。诗人用自身的行为与作品——诗歌引渡我们。
    另一方面,浪漫主义情怀在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对抗。美、生命、孤独、时间对抗着当下
的苦难,这种对抗本质上又表现为诗歌言说着诗人对美、生命、孤独、死亡的认知与体验、追问。因为唯有认知与体验才能再去对抗——(真正的〕写作本身即是伟大的对抗行为。
      A、迫问美与死亡的复杂关系。“樱花为美而生,又为美而死去”(《樱花》),这显然是一个异常简明的“定理”:美与死亡共存。美为世界的幸福而降生,又因为世界的巨大庸俗与寒冷的无情引力而牺牲。但这又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疑问:“一盒火柴有一根被点燃/就要失去一群”(《倾诉》),是可喜抑或可悲?“美好的事物总是难能让人/感受得具体、真实和长久”《在天空下倾听风声》),既然美为世界而生,感受她又令我们如此迷惘,这到底是一种幸福还是悲哀?“是我们掐灭了这些梅花的火焰/在生命的尽头,除了死亡/就是美”(《在地板上,几朵黄色梅花》),美为何总是与死亡紧密联系着?为什么美的永恒只能成为一个梦:一座空幻的童话城?
    B、对生命的惊惶。打开美与死亡关系的大门后,诗人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生命。“是
我自己在敌视自己/在衰竭的梅花面前/对生命惊慌”,诗人敏感的心灵突然通过对垂死的几朵梅花的观察,窥视到生命之无常与虚无:“在生命的尽头,除了死亡/就是美”,正如前
面所述美与死亡其实共存,那么,在生命的尽头只有唯一的存在——死亡。海德格尔曾经指出:“人以走向死亡的方式面对生存”,当诗人最初发现死亡的永恒性这一秘密时表现出惊慌之外,还有一份异常的忧伤:“时间的轮子,并没有打滑/或迟疑。我由此轻生忧伤/在外省的路上,比我冷静的/是我很久未着意打量的事物”(《外省平原上的时光》),他发现,行进在死亡的大道上,自己的惊慌失措是一份多余,“我”以外的曾被忽视的事物正从容自在地迎接我们共同的命运。这种忧伤暗示诗人对暂时未能平静地面对存在的本质的忏海心理。
    C、对孤独与绝望的认知。海德格尔如此描述为思想者的诗人的形象:“苦行而不停步/追问与迷误/系于你孤独之途”。诗人的孤独是一种高于世人的精神境界——在不断被挤压的世界的缝隙高傲地追索存在的意义。
    “唱歌的塞壬,她的美弄瞎了所有的/眼睛,她的歌声麻木了所有的心灵/如今沉沦在海里。多么孤独/又倦怠!一个没有对手的战士/一个断了航线的大海/一首失传的诗:都
与时间有关”(《塞壬》这首诗来源于古希腊的一个典故。一位叫塞壬的女歌手通过自己的歌声吸引了敌人,致使在海上作战的敌人丧失战斗力,最后全军覆没于大海。而袁志坚则将这一典故中塞壬的魅力反向言说:这个世界已经对塞壬的歌唱失去了理解与沟通。塞壬喻指我们所处时代的美的使者,“一个没有对手的战士”,忍受着怎样的孤独与绝望!
    而《天鹅》则寓示着另一种绝望:
    “一面镜子是湖水,一面镜子/是它们惊世的美、水晶的纯净/当一百只天鹅终于找到了歌唱,它们/却面临了死亡”
    天鹅一生中唯一的鸣叫之后即垂下它洁白的颈项。一句优美的歌唱,一声最后的绝唱,短促而极富有意味。诗人难道仅仅在言说天鹅么?对孤独与绝望的不断认知意味着袁志坚已开始平静地对待生活与生命之间巨大的沟壑。
    诗人之平静存在应当是一种福气。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本文无意中在通过对袁志坚诗歌的探讨言说着一种诗歌现象。袁志坚的诗文合集《就诗论诗》(中国三峡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辑入的大部分作品.是他一年多以前就读于湖北师院外语系时所创作的。当再次阅读这些作品时。我发现这本薄薄的
书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其他的阅读愉悦。“在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荷尔德林诗句)诗
人为大众寻来诗意与崇高。

本文原载《五彩石》文学双月刊1995年1.2期合刊
发表于 2005-10-2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诗人

拜读一下。问好冰马~~
发表于 2005-10-28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诗人

拜读!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诗人

这玩意儿写的太早了,不成器
只是最近被一个朋友翻出来,一看,竟然" 一语成谶",贴出来以作纪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6 0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