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225|回复: 0

[原创]诗坛正道是沧桑-----林童与皮旦篇(待续)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4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归纳起来,皮旦先生此文至少给读者六点思考:
思考一:“下半身”没有资格与垃圾派展开诗学意义上的“对话”。
究其原因,应该是再简单不过的了,套用皮旦先生的话说便是:“下半身不是垃圾,他们只是“日”弄出了(似乎与众不同的)垃圾。”垃圾派与下半身原本就不在同一条道上“奔走”,更不可同日而语,两者在诗学,甚或思维上均存在巨大的“反差”。一言以蔽之,下半身是属于下贱、肮脏的;垃圾派是属于灵魂的、艺术的。
思考二:正如一个得了不治之症、行将就木的废人一样,第三代诗歌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应该承认,第三代曾有过辉煌,然而,仅仅是“有过”而已。第三代最致命的弊端是缺乏艺术上的延展性以及渗透力,表现在为数众多的第三代诗人,当他们把自身上那可怜兮兮的“灵感”用光了之后,便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整体上呈现出黔驴之态,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一个汉字:死。而垃圾派则恰恰相反。作为运动的垃圾派,由于其“自身内部的成熟”与先天的先锋意识而傲立诗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思考三:作为一种诗歌流派,倘若其在艺术创作及理论实践上“没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只是在原地“打转转”,那么,它终究不会有大的出路。作为极具先锋性质的诗学流派-----垃圾派,必须不断地拿出更新的文本,乃至更大的成就,以更加先锋的姿态存在,不停地去接近“诗歌历史的预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垃圾派文化发展的“触须”也必将向诗歌以外的各个领域“渗透”。换言之,任何诗歌流派,它的强劲必须是有“根”的,必须是建立在旺盛的创作实践以及理论拓展上,否则,那就注定是短命的“昙花一现”。
思考四:诗人之间甚至诗人本身的创作实践活动,必须强调差异性,并且这种艺术上的差异性越大越可贵,从而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从社会及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人们艺术创作的差异性其实是由其审美个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每个人在气质上的分歧(譬如: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及抑郁质)又先天地影响并制约着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从而使这种差异最终形成。
思考五:作为诗歌运动,乃至思想文化运动,垃圾派在大的原则之下,有可能出现多家观点鲜明的分支。这样的“分支”多多益善。
无数事实表明,无论革命运动,抑或诗歌创作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导引。垃圾派理论建设与发展已迫在眉睫。任何忽视或者瞧不起垃圾文化诗学理论的思想与言行,都是极端错误的、不足取的。垃圾派最大的“卖点”应该是探索性。垃圾派期待着在理论上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当然,教条的、静止的、片面的理论,其危害同样是惊人的,必须无条件荡涤。
思考六:“诗只是借助语言来表达。”这不等于说将诗表达出来的就一定是语言本身。
诗,应该是一种呈现-----自身地、不假任何人为修辞地、极其自然地呈现。诗,甚至可以说,不是一种纯粹地表达,她理应而且只能是灵魂的显影、精神的辉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5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