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杨柳

寻找未来诗歌的出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未来诗歌的出路

辩论是好的
在你们的辩论中
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见
但要简单的完成
一次抒情的话
我却要把它放下
发表于 2005-3-1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未来诗歌的出路

下面引用由小杨柳2005/03/14 07:21pm 发表的内容:
先生说的非常有道理,这才是一个懂行的人在论诗。希望和先生多交流。衷心问好先生!
能够懂点
发表于 2005-3-1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未来诗歌的出路

诗是生活,生活如果没有出路,诗却可以出来。但是如果生活长久没有出路,诗就没有出路了。
单纯以理念重建,是种空想,文化的积淀不是十年八年能完成的。诗也不是一个理念就能号召起来的。人的情感是多类型的,
有时我们还得与朋友开些诨段子,有时我们还在写诗。谁能说哪个是更真实的自己,
如果社会上没人需要你,那么这种关注能存在多久?所以诗歌的内容包括关照对象,也是这个国家政治等方面的反映。单论诗,,是论不出路子来的,只能交流技巧而已
磨刀霍霍,却有时会无处用力
以上不只是针对本文的。
发表于 2005-3-15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未来诗歌的出路

谈起诗歌或者文化,我们总是从继承的角度谈它的发展,要么古为今用,要么洋为中用,或者西化,我见惯了这样的组合,全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多少真正管用的东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不想说历史的证明,我只想说我的观点。“继承”固然不可少,但它给我们的不是吸收和借鉴,而是我们再不能那样做了,所以这里的继承我们只能叫它参照。我们应该参照一经产生的诗歌,永远不再那样去写作,只创造新的诗歌或者文化。让诗歌回归诗歌,回归生活,回归生命,我们才能真正发展诗歌。诗歌的本源不是传统,而是世界,天然的诗歌。我们为什么要舍本而求末,把现代诗歌的希望寄托在李白、杜甫、拜伦、弥尔顿之流的身上,我们还有没有自己,我们是对消逝的时代负责,还是对诗歌负责?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未来诗歌的出路

好一些不看文本的人大发议论.悲哀!!!!!!!!!!!!!!!
发表于 2005-3-16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未来诗歌的出路

懂诗不是诗的最高境界。所以杨柳先生的悲哀也不是诗引起的,可能因为别人没回复你的文中的观点出来的。
最好你整理下自己的观点,指名诗歌的走向,是关注重点的意思吗?如果是这个,那么这个是老调重谈了。
另外我看了yonghe先生的回贴,刚才,极为赞同,他的观点是在说单纯不以社会的经济政治底蕴来谈方向,是舍本求的探索,也是苍白无力的。你可能也没太注意这个回贴。我引用到这里,-----
  如果诗歌是一棵树、一朵花,那么经济和社会生活才是它的土壤。
  要到本世纪中叶,中国才能全面实现工业化,也许到了那时,一个艺术文化全面繁荣的高峰会挡不住地到来。
  
  在这工业技术高歌猛进的时代,人们只能不由自主地被推着,气喘吁吁地往前跑,又有几个人能够在快跑中思考并产出巨作呢?尽管有许多人在寂寞中精心雕琢。
  假如,我们把目光投向更悠远的时空,现在人们在文学领地和其它各个方面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某个时候的将来,那巨大的辉煌,做一些铺垫,就象李白并不是凭空出世一样,他也是踩着屈原、建安风骨、唐初四杰的阶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来。
  也许,真的要到这个世纪中叶,当中华民族迎来新的繁荣昌盛的高峰时,那些划时代的巨作、集大成的大诗人,才会凌空而出,而现在,最多只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阶段。
  
  西周井田制时代,这奴隶社会的最美好时光,诞生了《诗经》,而唐诗则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能孕育的诗歌最高境界。
  
  正是思想、生产力,这些与诗歌看似遥远的东西,最本质地制约诗歌的发展和成就。
  
  诗歌的复兴和走向,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先秦诸子的思想照耀了2千多年,和汉唐佛教文化一起成为诗歌的思想内核。而今天,新的思想,自马列、老毛等等以来,不过百年,我们还处于思想文化吸收引进创新的初级阶段,我们如先秦一般的思想大爆炸时代已经过去了还是还没到来?这些还是未知。
  
  未来的诗歌,一定是工业文明工业社会的诗歌,中国的诗歌,取决于中华文化和经济的新生。
  现在,与经济、技术相比,诗歌注定是一个孤独的东西。
  


发表于 2005-3-17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未来诗歌的出路

[这个贴子最后由yonghe在 2005/03/17 01:15pm 第 1 次编辑]

  杨柳、康桥,向你们多多学习。
  
  不错。“未来的诗歌是要以“思”为纲领,以情感作辅助的诗歌,去掉一些华丽而靡乱的情绪,深入到世界的中心和人的灵魂,去运用语言,去感受语言,去创造语言,只有这样,才能驾驭诗歌。而诗人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广袤深渊的知识。失去这些诗歌就将是死路一条。”
  
  我们与前人不同的是,我们已经拥有巨型射电望远镜、有哈勃太空望远镜,让我们的目光更加悠长,我们拥有高倍的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得比前人更为深入、细微,我们还拥有X光机,可以穿透金属,看到金属背后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视野注定要比前人更深邃、更久远、更有穿透力。
  
  而诗歌的语言,本来就是一片伴随时代不断新生的大陆,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词汇加入,每年都有大量的词汇走向消亡。尽管我们可以如考古一般将某些词汇知识“挖掘”出来,让它新生,但是,要获得大众和时代的成人、共鸣,我们不得不学习掌握新的东西。
  
  也就是,你写的"物"、展开的“景”、叙述的“情”,除了本身,在角度、方式、材料上也应当是全新的,别人没有如此过的,就象申请专利的标准一样,要么是独创的,要么是实用新颖的。
  
  这就需要诗人们不断进入新场景、发现新事物、表达新体验,否则就是“刻舟求剑”了,因为社会这条船一直在永无止境地前进。
  
  但并不是所有新的东西都值得诗人去打开,只有那些反映时代特性的、或者与自己灵魂相同的、或者被人类恒久传承的,才值得诗人们去进行人文关怀、析出其中的诗意,用文字予以保存。
  
发表于 2005-4-2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未来诗歌的出路

下面引用由小杨柳2005/03/11 00:30am 发表的内容:
谢谢大家的阅读。你们都是对的,我是错的。这样就不用争论了,我也不想争论。问好各位!
嗬嗬
小杨柳兄莫无奈!
阿末与你“同错”好:)
正要走,改日再说
握手!
发表于 2005-4-1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未来诗歌的出路

支持杨柳,好的东西是没有界限的. 应该说,没有家的概念,家太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5 2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