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30|回复: 3

广泛关注,抒写中庸、平衡的现实主义干预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歌铺子 于 2021-1-31 13:46 编辑

广泛关注,抒写中庸、平衡的现实主义干预诗歌
——澧有兰诗歌欣赏
作者/秋水岸

       与澧有兰的诗歌交流,大约自2010年开始的,陆续读过他的不少作品。有一次留言中,我纳闷地问,大意是:你的不少诗歌苦情,生活很不如意吗?他仅仅简单地回答:不是为了生活。
       乃至我们同在流派网相处,依然保持这种若即若离的交流,他对我的称呼变为“老友”。最近,我们同处一个微信群,彼此依然没有一句私聊交流。
       就是在流派网执着干预诗歌、现实主义诗歌写作的背景下,我更为深入地理解了澧有兰的诗歌哲学内涵。流派网吸引和培养了大量干预诗歌作者,几乎每一个在流派网担任过编辑的诗友,包括为数不少的非编辑诗友,都写过几首干预诗歌,或者受干预诗歌影响,开始了现实主义诗歌的抒写。他们的诗歌作品,凸显了现实性,具有共建美好社会的意识,侧重于心理学、社会科学或管理学的哲理揭示。而澧有兰是他们当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员,也是我个人较早在网上接触的,持续抒写干预诗歌频度强、时间长的诗友。本文就多年来阅读澧有兰诗歌的体会,写个简单的学习笔记,算是留下这段诗歌阅读的印记。

一、文风简约,突出智、巧构思,注重逻辑关联,形成诗意。
  诗歌写作讲究智、巧的构思,是汉诗语言审美的基石之一。智巧的构思,不仅能简化语言,便于诗意直接表达,让读者快速进入作者营造的诗文小世界,而且还具有提高读者阅读文趣的作用。
  除了智巧的语言特色,澧有兰诗歌还较为系统地凸显了逻辑思维成诗的特色,展示了语言智巧与理性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诗歌写作样式。正因为他熟练掌握了两者的配搭,即使文风清淡、浅白,也能形成盎然诗意,这应该是他在长期写作中,逐渐摸索、形成的文风。他的大多数诗文往往注重直接的物象逻辑,借用大家熟知的某些思维推导逻辑定式,推出题旨哲理。下面以三首小诗为例子,来粗略解析澧有兰诗歌的上述语言特色和他的部分较为典型的诗歌文本结构样式。

◎一只乌鸦黑得发亮

一只乌鸦
从我眼前飞过
又从我鼻子下飞过
我眼前突然感到一阵黑
与黑下来的夜空
一个鸟样

  简评:写乌鸦的诗歌不少见,要想借此物象写出新鲜感,并不容易。《一只乌鸦黑得发亮》是一首十分成功的乌鸦寓言诗,很能体现澧有兰智、巧的文思,解析此诗的语言结构性要素,可以看到一种较为典型的逻辑推导诗歌的写作样式。
  先列举此诗所运用的逻辑推导与智、巧的语言技法因素:①利用视觉暂留现象,黑色的乌鸦飞过眼前、造成我的眼前一阵黑、谬误地推导出整个天空已经黑了的结论;②用视觉暂留生理学现象的发生逻辑,再现了一叶蔽目这个成语物理学逻辑的意涵。读者就能借理解一叶蔽目意涵的思维逻辑,顺畅、轻松地理解了此诗的含义;③运用夸张手法,虚设了那只乌鸦不仅从眼前飞过一次、又从鼻下飞过一次,全文的新鲜感、动感大增,化解了借用一叶蔽目思维逻辑带给读者的雷同感。这样的虚构、曲解技法,在澧有兰诗歌里多次出现;④“鸟样”这个粗俗词语的运用,为诗文增添了诙谐感;⑤标题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全诗的关键词“黑得发亮”,不仅凸显了“黑”这个关键物象,还因反讽修辞(黑得发亮),为全文抹上了诙谐的背景色彩,弱化了说理的严肃性、增强了活泼感,又强调了此诗所揭示的哲理是一个普遍现象。

  正是由于智、巧的细微语言技法交织(③④⑤),辅佐了逻辑思维推导的章法主线索(①②),令得此诗在短小的篇幅内,实现了活泼说理的目的,轻松、从容之间揭示了每个人都可能犯下以偏概全错误的普遍现象。
  如果深一个层次挖掘,此诗蕴含着另一个哲意:当你看到社会上一小块黑事件时,是不是整个天空都黑了?真实懂得社会科学的人都明白,为了保持人性生命的本能和社会的进步,激励和自由机制必须存在。没有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目前来说,也没有发现完美的社会机制,能100%实现公平。基于这个原理,一个人好不好、一个社会机制好不好,就需要比较。比如资本主义制度有没有优越性?肯定是有的,但它与社会主义相比,缺陷显得更多些。黑得少一点、适当的黑却对社会做出了更多有益的推动,这样的黑就需要包容,毕竟社会进步是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共产主义。即使进入共产主义,估计也不可能100%纯洁度的公平。这是此诗带给读者更深层次的暗喻,体现了澧有兰对社会哲理的透彻认识。

  前面解析了此诗语言上的结构性成因,那么哲理意涵的理解上,有些读者只能理解第一层含义,有些读者却可以理解多重含义,这又是否含有结构性成因呢?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应该关注到诗歌文化的两方面关联主体:作者的写作,是诗意的第一次创造;读者的阅读理解,是第二次创造。一首好的诗歌,之所以雅俗共赏,是由于它能同时满足各种读者的理解,它的既成文字,尤其是凸显的关键词,能引起所有读者关注,并产生方向性基本一致的联想。
  那么,此诗接下来的意涵理解结构性要素,就得关注读者的知识反映体系了。以《一只乌鸦黑得发亮》为例:它的第一理解关键点是视觉暂留这个逻辑原理,让绝大多数读者联想到一叶蔽目的意涵,掌握了视觉暂留原理和一叶蔽目意涵这两个知识点的读者,就能够轻松理解第一层哲意。它的第二理解关键点在于“黑得发亮”这个词组,一般读者很容易忽略这个关键词的提醒作用,诗歌文学素养高的读者,也许能体会到这个词组是在强化整个天空都黑下来的渲染作用,甚至还可以明了这个词组增强全诗语言诙谐度的作用。此时,即使这个读者很细心,觉察到作者似乎有意无意之间凸出“黑得发亮”,但他如果没有社会管理学知识,就很难产生进一步的理解深入。但是,足够细心、逻辑缜密的读者,并且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读者,仔细品味后,就会恍然大悟,联想到“黑”也是一个重要的暗喻,可以理解为社会某些(带引号和不带引号的)不公平现象的暗喻,就能顺利解读出第二层哲意。

  通过上面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诗歌一旦诗文写就,它的含义其实已经确定,就看读者的大脑中知识体系如何产生反应,形成不同深度的解读。而这些诗意层次全部解读出来,就是所谓的意蕴层次感。
上面对作者的语言结构性要素如何设置的解析,以及读者解读需要具备的结构性知识要素的解析,尝试从较为纯粹的语言学角度呈现了此诗写作成功的原因。

◎我见过

我亲眼见过
一只白鹤
从天空飞过
落在地面上的屎
也是白色的
你叫我身边的一只乌鸦
喜欢吃嗟来之食
叫它怎么拉
也拉不出
白色的屎

  简评:一个作者,能写出一篇关于乌鸦的佳作,已属不易。但澧有兰似乎还不满足,又写了另一篇与乌鸦有关的短诗《我见过》。下面对《我见过》简略解析,主要凸显该诗是如何引导读者阅读理解的实现过程。

  《我见过》是这样引导读者理解它的哲理:①先为读者的大脑建立物象基础元素:白鹤拉白屎,乌鸦拉黑屎;②基础物象建立后,如作者的潜在预期,成功地引发读者的大脑知识储备产生响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的俗语及哲意很快涌现到读者的显性思维中,自觉成为辅佐此文哲意推导的参考线索;③当读者形成了上述两点阅读的复合逻辑反应后,作者再用极简洁的文字,点出反讽的要点,在于乌鸦“喜欢吃嗟来之食”,读者就明白诗文批判的对象是好吃懒做的人了。

  总结上述两首诗歌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两首乌鸦诗歌的哲理逻辑形成方式基本类似,诗人模拟了新型物象,却借用了汉文化背景下的广为大家熟悉的哲理为辅助逻辑(一叶蔽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使得读者轻易进入文本,从而节约了大量不必要的文字篇幅。这样的章法构思和创新,诗人熟练地抓住了人类的阅读思维、反映特点,运用恰当的物象虚拟、智巧的语言,成功写就了两首乌鸦诗歌,让人点赞。

◎种苦瓜

母亲
喜欢
吃苦瓜
也种了
一辈子
苦瓜

我问勤劳一生的母亲
她说——
不苦

  简评:《种苦瓜》也是一首相当典型的逻辑推导说理诗,前面运用的是由暗喻所形成的物象通感关联(逻辑)线索,点题时却运用了逻辑反转,形成了反讽式的强调点题,赞美了上一辈人习惯于辛苦劳作的朴实性格。
  这首诗歌抓住了苦瓜苦、劳动苦的通感,可谓智、巧;利用逻辑反转,形成了强调语气,可谓智巧与逻辑推导的有效结合;但这首诗歌的逻辑推导相对比较简单,凸显了语言的极度浅白、简单。

  在这里,要关注两节诗文的断句:第一节几乎是每个词语成分就是一行,平淡如水,凸显了第二节第一句长句、第二句后加破折号的强调作用。两节诗文的断句对比,所形成的隐性对比修辞,很好地配合了逻辑反转的章法线索。澧有兰经常喜欢使用简单、清淡的语言,不加标点符号,这样的断句摆行有其缺陷,语言冲击感不大,但却表达了诗人在运用这些语言时的特别情感,是十分标志化的个人语言风格。

  诗人在某个交流跟帖中,写下了这样的观点,很能体现他的浅白语言审美倾向:一点可以肯定,孟祥忠诗歌通俗易懂,属于诗歌大众。和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名篇,至今家喻户晓的,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通俗易懂,这个不可否认,也不需要举例说明。我这样说,不是说孟诗已经达到,至少方向是一致的,我一惯反对故作高深。到达或者超过那个时代,诗歌应该引起反思。

  澧有兰喜欢、习惯于浅白的诗文,却能挖掘十分独特的诗意哲理,《种苦瓜》就很能体现这一点。阅读此诗,很值得我们反思时下享乐潮流涌现,对年青一代的不良引导(例如《人民日报》近日发文批评了小白脸、娘炮影视的泛滥)。据美国智库分析,中国未来二十年依然可以持续发展,但发展速度与前二十年无法比较,会减慢不少。国内有关社科专家,也有网文发表观点,提醒我们要准备过相对较紧的日子。在此背景下,阅读《种苦瓜》,有特别的社会警戒意义,警示国民不要未富未安就步入了奢靡、过度的享受。

二、干预诗歌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特征,写作难度不仅在于如何说理、文法运用,而且要选择好说理物象、批判或赞美的对象,才能写得恰到好处,既符合每个作者自身的定位和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又适应社会需求,恰当地发挥正向积极作用。

    对于这点,从澧有兰的诗作能读出十分清醒的认识。下面选了三首诗作,可以佐证他对干预诗歌的写作认识。

◎戏

这些年
在台上
他们一直是彼此最好的搭档

因人物故事而连在一起
因不同命运而编写台词
因不同情节而改变口供
因剧情发展而饰演各自角色

    简评:有人说,我为了理想特立独行,我清高、无所谓得失。如此理想化的道德观念,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之一。但要特别注意,随着文明和科技的发展,要做成一件事往往不是个人之力可以完成,现代社会管理的理念也因此发生变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再崇尚简单的单极思维。这时候,在相关的社会准则允许之下,围绕着公允值这个概念,进行既有原则、又充分灵活的合作、共赢的群体劳作,是科学的观念。结合这一原理,再来读《戏》,应该就不难理解,它是十分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品,描摹了现代人类活动的重要生态样式。

    从这首诗歌,可以读出澧有兰为人处世的观点,是趋于中庸、沉实、有韧性的,不会简单化理解生活事理。这样的性格是经过历练后的结果,对他的干预诗歌写作应该有比较重要的定位作用。

◎我的最新排名

这次是按信仰排名的
我持有的是一张党卡

排在了
金卡的
后面

   简评:这首诗歌的理解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歧义,关键在于是否认为此诗运用了反讽手法,或者是写实。仔细体会后,我倾向于写实的解读。
    如果认为是反讽手法,此诗就批判了少数人把经济利益看得比共产党的党性更重要,似乎暗示了反腐败工作难以彻底的感叹。如此理解,《我的最新排名》确实也是一首十分有风骨的干预诗歌。但是,结合上一首《戏》的解读,以及澧有兰整体哲学理解能力,个人并不认可反讽的解读意涵。

    在《戏》的解读中,提到了公允值的概念。公允值原来是描述企业或证券交易的经济学概念,但其原理可以引入哲学领域:任何劳动,都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公允数值,这个概念的引入就为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计量、平衡机制。在当前的人类发展史阶段,此概念与意识形态相结合,就会形成更为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是符合共产党实事求是根本党性的体现。

    显然,如果体会到这层哲理,那么此诗使用的章法修辞手法,是夸张,而不是反讽。全诗反映了澧有兰对现代社会管理的深层次理解,这个观点是确立的。

◎保洁员

一名清洁工
工作的时候常常犯困
打扫卫生
不知道从哪地儿开始
到处都是垃圾
打扫了三十年啦
一座庙堂的垃圾
一直扫不干净

    简评:如果说《戏》间接体现了诗人对生态文明丰富性的理解,《保洁员》则直接、形象展示了他对社会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理解。这首诗语言似乎不算出彩,但设喻恰当,庙宇指代了净化人心的地方,垃圾指代了大自然赋予人性的各种生命本能(或者说私欲)。而此诗依然体现了澧有兰的逻辑表达能力,对暗喻到哲意揭示的相关物象因素呈现,堪称有条不紊、毫无雕琢的痕迹。

    此诗的哲理是深刻的:人性的多样化,以及社会管理的适当宽容度,都决定了社会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清洁工才会“工作的时候常常犯困”),只能随着时代逐步螺旋式进步。当读者明白澧有兰对社会发展有了如此沉实的认识,应该很容易理解澧有兰的干预诗歌写作整体来说,视野广泛的原因了。

三、据流派网的最新资料显示,干预诗歌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存在(详见附录文件),伴随着现代诗歌的兴起而一直存在。正式的“干预诗歌”概念2011年由韩庆成在《诗歌的干预》(载《滴撒诗歌》2011年创刊号)一文中提出,是流派网的主干风格,流派网因此聚集了大量干预诗歌的诗友。

    干预诗歌是以多样性的语言表现方式,诗性地干预现实。这样的干预诗歌定义,是合情合理的,适合大多数生活背景的诗友们参与,诗性地干预现实。这些干预诗歌的作者群体,也许可以划分为进取型、中庸型、防守型三类:①对社会具有强烈举荐或改良意义的干预诗歌,可以认为是进取型作者;②全面反映社会现实的,加以适当建议和意见的,属于中庸型作者;③仅仅在于反映现实的,属于防守型作者。

    澧有兰的现实主义干预诗歌,整体来说属于较为理性的中庸型,全面关注人性、社会现实,并尝试找到正确的哲理解读。中庸型的干预诗歌作者,既赞美又批评,往往能或隐或明地反映真实的现象和趋势。而进取型的干预诗歌,具有较为明显的反讽意味和批判性,试图达到改良社会的效果相对强烈。由于诗歌的文字浓缩,无法累述所有事件背景因素,进取型干预诗歌作品在普通读者眼里,往往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需要写作者较强的抗压能力。目前来说,从大部分干预诗歌写作者的整体作品表现,集中在中庸型,是绝大多数诗友符合社会生存法则、客观衡量自身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后的适度把握。

    中庸型干预诗歌是主要的干预诗歌作者群体,这个群体能够生长和壮大,是因为存在着进取型干预诗歌作者的领军。进取型干预诗歌的作品也许有不少失误、偏执或低水准,但它们带动了中庸型干预诗歌的展开,是对流派网诗风和吸引力的有效牵引,不可没有这杆旗。即使日后流派网艺术型诗歌的成长速度可能会相对较大,谋求网站适当的壮大,此时进取型干预诗歌也不能缺席。

    作为比较典型的中庸型干预诗歌诗人,澧有兰的视野十分宽广,关注人生,关注基层民众、英雄烈士、新闻人物、毛主席的红烧肉和习大大的情怀,也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思维上谋求写作的突破,又能较好地把握分寸,体现了明显的正能量。下面选取六首诗歌,来部分呈现澧有兰现实主义干预诗歌的关注视野。

    1.对人生的关注和理解。
    澧有兰的诗歌几乎100%关注社会哲学领域,因此他对人生的关注,应该放在社会哲学的逻辑背景下进行解读,才会有综合意义。

◎我的性福旅行

恋爱
去伊春
结婚
去宜春
度假
去长春
……

亲爱的生活
下一站
我们去哪儿?

    简评:《我的性福生活》由于第一节三春地名的巧妙嵌入,机智的构思为读者增添了新鲜感,形成盎然文趣,有效提升了诗歌的吸引力,使之区别于口水诗。也为引导读者认真思考第二节的问题,留下了牵引。由于第一节的三春亮眼文采,绝大部分读者有兴趣思考第二节的问题,达成了此诗的写作目的。

    性爱是人们维持家庭和彼此亲密关系的首要因素;如果没有性爱时,该用什么来维持家庭成员的感情,进而形成社会的凝聚力?靠生存需求、靠养育后代的责任感、靠人类心理不可缺少的虚荣心?如此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类亲密情感的成因,具有明显的社会学价值。

◎我听到了云的方向

像小鸟栖息四月的枝头
像蝴蝶迷恋黄色的花朵

一朵白云缠绵山峰
落下一场伤心的雨泪
    简评:人生几十年,渡过时觉得漫长,回忆时恍如瞬间。在澧有兰诗歌里,这样的抒情诗歌极少见,因此特别值得品味。

      2.对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读者不难发现,本文及附录所列举的澧有兰诗歌,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人物,这些人物都寄托了澧有兰十分丰富的情感和哲思,是构成澧有兰干预诗歌中庸风格的重要物象基础源泉之一。众多的人物形象呈现,情感拿捏都把握得很好,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对祖国的热爱、对正能量的理解。下面来欣赏两首诗歌《穷人》、《长沙烈士公园》。

◎穷人

一辈子勤劳的父亲
一辈子没有摆脱贫穷的命运
现在满脸皱纹的父亲
把经验传给儿子
儿子又传给他的儿子
要学好人
勤劳致富

    简评:《穷人》是一首反应现实,带有思考意义的诗歌。诗文并不难懂,依然是清淡的语言、逻辑推导凸显、智巧的扭曲等技法的综合。我们阅读后不禁会发出感叹: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之下,有多少勤劳、朴实的乡亲,他们本性善良,没有相应的能力适应现代化的进程。在快速进步和变迁的现代社会,他们的善良很可能被憨厚的本性所误导,依然以锄头劳作的方式与智能化社会进程竞赛,与日愈灵活的社会其他成员竞赛。不论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这个群体都会继续弱势。这首诗歌同时也侧面描摹了现代社会进程中,民众的心理由原来较为单一的朴实性格特征,转向复杂化和过分灵活的趋势。

    《穷人》所描述的人物群体,是中国依然存在的社会成员主干性格之一,这样的性格是国家持续可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诗文很能激发读者对他们的同情心,进而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该如何恰当地帮扶勤劳的穷人,保护好这些可贵的文化道德传承?这是《穷人》带给读者的第二层哲学思考。

◎长沙烈士公园

四面
是高楼林立

而城市广场
几位烈士露宿街头
成为无房户

    简评:《长沙烈士公园》语言简练,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了昔日的革命烈士在今日的尴尬处境。显然,为了形成诗物象的矛盾,诗文适当曲解了长沙烈士公园露天的原因,体现了诗人突破常规的诗意捕捉能力。曲解之下,烈士们就成为没有住所的难民,很好地映射了富裕后住上高楼大厦的人们,未必还记住那些为了今天的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未必能象他们一样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为建设更美好的社会而持续努力。简短的诗文,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历史朝代由兴转向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很好的警醒作用。
   
    3.对社会环境的关注。
    澧有兰对社会环境的关注,尤其擅长国内素材,是他目前的哲学立足点,可能也是他未来的主要诗写方向之一。他对全球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哲学框架,同样有很好的认识,也可能成为他今后的写作挖掘方向之一,但立足点依然会保持中国式的立场,因为他对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文化特点更为熟悉。

◎春天来了

在三月
万花开了
春天来了
有人喊出了
春天,我爱你——

人群中
黄种人在喊
黑种人在喊
白种人在喊
亚洲人在喊
非洲人在喊
世界人民在喊……

向前的队列中
有人不由自主地喊出了
习近平的名字

    简评:这首诗歌依然保持了平白、浅显的语言风格,几乎没有什么语言修辞手法(除了简单的排比、虚构、暗喻)。本文选取《春天来了》的原因,在于此诗体现了澧有兰对党和政府关于国家、世界格局的总体发展战略的深层次理解。

◎我捡到一元残损的人民币

让它继续残损
还是把它修复
我捡到一元残损的人民币
犹豫了

    简评:《我捡到一元残损的人民币》特别有意思,肯定有读者认为它是口水诗、没啥子意思。确实,现在的一元钱,也许抵不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分钱。诗人明白一元钱的价值轻微,也懂得经济学上讲究投入产出性价比:修复一元钱,也许与印制新钱的费用相当,确实值得掂量。他把这个无聊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成为一首小诗,把背后的思索留给了读者,留给有心的读者去品味。

    这首诗歌引人注意的是,物象主角人民币是每个人都熟悉的,而且在生活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明显。基于此,这首诗歌就引人关注了。由于此诗没有更多的指向性线索,诗意内涵的解读就取决于读者的知识储备和思考倾向,能形成多样化的解读结果。而本文引用这首诗歌,基于现实主义干预诗歌视角的解读,倾向于社会科学导向的解读。即使如此限制,此诗依然会形成很多解读意涵,那么笔者尝试对其中一个解读结果,来进行引申学习:一元钱确实不大,但你要设想,当每个一元钱都不被重视,它们必将因为各种原因被销毁。如果每个一元钱都被销毁,那么十元钱就不得不替代一元钱的功能,终有一日也会被淘汰。将此意涵作为暗喻理解,引申到社会科学领域,就会发现这首诗歌所包含的哲学意义,是十分深刻的。

    当读者理解到这个意涵,或者就能与很多事件产生联想:为什么我们要帮扶弱势群体,为什么国家把扶贫作为十几年的重点工作来抓,为什么中国重视对非洲欠发达国家的合理援助,为什么中国提出多极化世界的构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当读者触及哲意思考时,这首现实主义干预诗歌就实现了它的文学价值。

    《我捡到一元残损的人民币》选取的物象主体人民币,是中国化的。但它阐释的哲理,却是中国对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是适用于世界未来发展的中国式方案。

结语:
    陆续关注澧有兰诗歌多年,因为彼此都属于中庸型的诗友,所以对他的很多诗歌、观点容易产生共鸣。他的诗歌风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语言风格的智巧特点突出,本文根据澧有兰的几首诗歌做了重点介绍。
    ②诗文运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趋于简单,以本文简析的逻辑关联为突出特点,配合适当扭曲、夸张、反转、衬托等修辞手法。
    ③澧有兰第三个突出的语言特点是,朴素、清淡、口语化,与大多数讲究语言修辞的现代诗歌有明显区别。这样的文风能被读者轻易解读,类似李白的《静夜思》风格,就算是汉文学修养较浅的人群也能够读懂;翻译成华文化圈外语的难度,应该较小。
    ④诗歌素材广泛,关注社会每个成员群体,也关注社会大环境,对国内(外)时事新闻、身边事件的广泛关注,和比较客观、开阔、中庸的思考,是澧有兰诗歌社会视角的特点。
    ⑤总体来说,澧有兰诗歌的语言风格是简单的,为何还对读者产生阅读吸引力?得归功于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透彻理解,形成了诗人的哲意发掘能力和写作勇气,应了那句工夫在诗外的老话。
    ⑥澧有兰最近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变化,近来读帖时经常看到他修改自己的旧诗。如果重点关注诗人近一年左右的诗歌,并与前几年比较,会发现几个变化趋势:中庸风格逐渐向进取型转变;关注的事件更为具体和细小;语言的骨干和冲击力逐渐加强;含蓄内敛的意蕴层次感有所减弱,更倾向于简洁的表达;诗文的批判性明显增强;语言的自如度更为丰富。
    上述诗歌风格的变化,应该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大哲理诗歌素材毕竟有限,写到一定程度很难再找到新意,不得不转型;也许是年岁渐长,逐渐放开了许多俗务顾忌,适当加强了批判性;也许是自身和社会环境的思维更加成熟,干预诗歌逐渐得到更多人认可;也许是受其他诗友的风格影响;也许是写作定位发生了调整或正在调整中;等等其它原因。
    ⑦附录资料对干预诗歌的介绍,可以读到这样一段文字:从宏观视角考察,新诗潮干预诗歌伴随思想解放运动而生,是率先觉醒的一代诗人,对时事、时事背景、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后发出的声音。干预诗歌继承了文学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敢于触及现实痛处,思索深层原因。
   这段文字是对干预诗歌历史形成的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至20世纪八十年代孕育雏形后,于21世纪初正式形成,涵盖了这一段时期的诸多诗人的写作探索。而澧有兰算是这批诗人群体中不算出名,却自觉专注于干预诗歌写作理念的草根诗友。浏览他的作品,除了极少数抒情诗,95%以上均可列入干预诗歌范畴,是十分典型的现实主义诗歌样本。
    ⑧对干预诗歌的理解,可以用他近日在流派网一个跟帖的话来小结,“生活美好!干预是为了更美好!”这句话很能说明他的干预诗歌定位,虽然随着时间变化,他的诗歌风格有所变化,干预力度有渐强、锐利的趋势,但这颗初心没有变化。

     本文初稿完成后,我第一次访问了澧有兰空间,发短信与他私聊,几句话的交流,也能感受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哲理认识。几天来又浏览了他的更多诗文,他的诗歌关注之广、内涵力度和丰富性,比如纪检、反腐之类的题材不少,讽刺和批判了多种社会不良现象,确实超出了本人和本文的承载能力;近十年来,澧有兰写作了千首现实主义诗歌,其写作频度之强、时间之长和连续性,也让人感到意外。因此,文后另附十首诗歌,供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如果读者希望更全面地了解诗人,可在流派网注册,进入他的个人空间阅读全部诗作:澧有兰,真实姓名赵波,1961年生,居住于湖南长沙。

    后注:
    ①本文尝试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系列方法论,对澧有兰诗歌进行解析,希望能勾画其诗歌风貌的主体特点。由于与诗人从未谋面,交流也不多,上述的解读,存在一定的个人理解,虽然力求准确、客观,依然会存在某些局限或偏差、失误,请澧兄和师友们多多指正。
    ②再过十年、二十年,如果我们彼此依然热爱着网络诗歌,精力也允许的话,或许还会再为澧兄写一个评述。
    ③谨借此文,祝福澧兄平凡的人生,充满诗意,诗写睿智、笔获丰收、生活快乐舒畅。也算为近十年来的阅读交流,留下纪念。

2018年9月9日初稿,9月15日完稿


附录一:澧有兰诗歌(选自中国诗歌流派网澧有兰个人空间http://www.zgsglp.com/space-uid-182083.html

①简化

古体的愛字是有心的
所以古人造字的时候
把心放在中间

后来,简化汉字
把心简化了


②思想政治工作

在金钱能够摆平一切的时候

政治思想
是一句空话


③ 一朵小花

开出的花朵
像起义军的火把
被逼到悬崖边上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
她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④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今天是九月三日
啊!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

我在记录年、月、日的时候
突然想起来了!


⑤父亲没留下什么,他留下一片竹林

父亲生前喜欢竹
所以他在屋后种下一棵楠竹
父亲死后
我们就把他埋葬在这棵楠竹的旁边
每年清明去扫墓
楠竹赠我们以惊喜
一棵楠竹通过繁衍发育
现在已经长成一片绿油油的竹林
一生勤劳而又贫穷的父亲
可能不知道竹的隐喻
父亲什么都没有留下
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片竹林


⑥母亲的乳房

儿时,怕我缺吃挨饿
母亲总是把两袋干粮随身携带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
母亲吃的是苦
挤出来的是奶


⑦空月(选自组诗《中秋月》)

你不在的时候
我成了一只空月

空着就空着吧
在它空着的时候
装下我对你的思念


⑧秋思

把果肉吃了
把果核埋藏大地土壤
让它健康生长

先烈们为了保卫它
发动了秋收起义


⑨纪委书记在厨房召开紧急会议

世界那么大
卫生无法下手
纪委书记在厨房专门召开紧急会议
研究部署打扫卫生
别看卫生是小事
一个小小的厨房
它聚集了生活中所有的油渍
如果不从厨房打扫
里面的卫生不彻底
外面的世界就无法干净


⑩毛氏红烧肉

猪肉
有谁没有吃过
红烧肉
有谁没有吃过
即使你吃过了
能说出什么味道吗
你可能说
众口难调
各人有各人的味道
但你可能没有吃过正宗的毛氏红烧肉
那我告诉你——
湖南毛主席家乡韶山毛家饭店的红烧肉
不仅毛主席喜欢吃
全中国人都喜欢吃
总觉得意味深长
总忘不了那
思念的味道


附录二:干预诗派http://www.zgsglp.com/thread-799928-1-1.html

    1979年8月,《诗刊》发表叶文福长诗《将军,不能这样做》,9月4日至23日,《解放军报》、《文汇报》、《辽宁日报》、《青海日报》先后转载,在读者中引起前所未有的反响。同年4月、7月,《诗刊》发表曲有源长诗《“打呼噜”会议》、《关于入党动机》。更早的1978年12月,《诗刊》发表白桦长诗《阳光,谁也不能垄断》,白桦同一时期还发表了《公民的忠告》、《小树写给林业部长的血书》等作品。1978年至1981年,这些基于“公民立场”,以批判为精神底色,以介入为表现方式的诗歌的大量涌现,标志着新诗潮另一主要流派——干预诗派已经形成,并在新旧之交的中国诗坛继朦胧诗之后再次引发强震,其余波持续至今,绵延不绝。

    1981年,叶文福长诗《将军,好好洗一洗》在《莲池》第1期发表,被中央30号文件点名批判,叶文福在军中被长期关押审查;孙静轩长诗《一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游荡》在《长安》第1期发表,遭点名批判,被迫公开检讨,《长安》被勒令停刊。同年,白桦作品被点名批判,后因巴金的呼吁和当时中央主要领导的保护而幸免关押。1982年,曲有源在长春被捕,关押三年后,在文学界的持续呼吁和中央领导过问下“有罪释放”。至此,深受读者喜爱,掀起巨大波澜的干预诗歌,遭受腰斩的命运,从此陷入被刻意遮蔽、贬低、淡忘的境地。

    然而,即使在恐怖的政治高压下,干预诗人仍在默默抵抗,等待再起的时机。1996年9月,孙静轩创作完成长诗《告别二十世纪》,因在大陆不能发表,辗转而由香港《开放》杂志于1999年10月号起连载。同年,他自印这本诗集“仅供朋友传阅”,被当局下令彻查,收缴。1997年7月15日,白桦完成长诗《从秋瑾到林昭》的初稿,定稿后在2008年第3期《诗歌月刊》发表,干预诗歌于世纪之交再次引起读者共鸣。

    从宏观视角考察,新诗潮干预诗歌伴随思想解放运动而生,是率先觉醒的一代诗人,对时事、时事背景、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后发出的声音。干预诗歌继承了文学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敢于触及现实痛处,思索深层原因。

    就新诗而言,基于公民立场的干预诗歌历史可以追溯到初创时期,胡适的《“威权”》、《一颗遭劫的星》,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铁匠》,沈尹默的《人力车夫》、《三弦》等,都是直接干预现实的作品。
    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联盟”和七月派诗人为代表,出现过一种基于“阶级立场”而不是公民立场的干预现实诗歌,这种诗歌批判的对象是“阶级敌人”,因此不是基于人性、良知和正义的人类普遍价值。1949年后,这类诗歌更堕落为政治的附庸,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沦为打击“阶级敌人”的工具,艺术性荡然无存。这类诗歌与干预诗歌的精神完全相悖。这一时期,只有穆旦创作于1956年的《妖女的歌》等极少数诗人以隐秘的表现方式干预现实的作品,还保存着新诗草创时期的干预火种。

    “干预诗歌”概念2011年由韩庆成在《诗歌的干预》(载《滴撒诗歌》2011年创刊号)一文中提出。同年,中国诗歌流派网创办,2012年《诗歌周刊》创刊,在这两个诗歌新媒体的不懈推动下,干预诗歌在网络诗歌时代再度兴起。196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诗人,如:郭金牛、张二棍、梁雪波、李不嫁、殷龙龙、聂权、李飞骏、黑光、钟磊、刘频、刘季、薄小凉、宗小白、石棉等等,借助网络相对自由的发表和传播,以多样性的语言表现方式,诗性地干预现实,对一切形式的谎言和不公正现象说“不”,成为当今网络新媒体诗歌中坚力量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此文原发《诗歌周刊》网刊,现贴《诗歌报论坛》,深深表示对秋水岸先生的尊敬和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水岸 于 2021-1-29 11:00 编辑

感谢澧兄对小文的认可,以及爱党爱国的情怀
诗歌与社科相结合,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个人的主要兴趣是诗歌语言本身。这是前两年参与诗歌流派网的一点心得,还很肤浅。
绝大多数论坛都不适合这类的诗歌发展,不宜过分宣扬,因分寸极难把握。
祝澧兄生活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0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4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