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33|回复: 0

[随笔] 槟郎,诗与远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槟郞,诗与远方
作者:夏倩
这学期选修了槟郞的比较诗歌这门课程,早在之前就听说过槟郞的大名和他的诗与课堂。槟郞爱写诗,每天作诗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每写完再在朋友圈、博客上分享,将这份诗意的情趣传递给每一个人;槟郞爱旅行,会时不时去游历大好河川,感受地方的人文情怀,再用诗去记录远方,化成了一篇篇美妙的诗歌。我自从关注了槟郎的微博,便发现槟郎老师会在微博分享他所写的诗和他旅游时的照片。除了上课、写作,在剩下来的空闲时间里,槟郞都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断出发去某些地方。生活中除了烦恼,还有诗与远方,而槟郞就是在不断去寻觅探索远方,体会远方不同的风景,注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再融入诗句中。
槟郞的课堂大多都与诗相关,每每上课前,老远就能听见教室里传来的乐声,槟郎总在课间播放一些他喜欢的音乐,大多是古老歌曲,让人一开始就有不一样的上课体验。每每在课堂上,槟郎都会满怀感情地大声读出每首诗,不管是自己还是其他诗人的诗,而我们总会被他对诗歌热爱的那股劲所感染。我读槟郞的诗,总觉得与我之前所喜欢的那些诗人的诗不同,他的诗不同于徐志摩的诗那样柔情清丽,也不像艾青的诗一样明快而又深沉,更与泰戈尔诗的抒情与哲理性大不相同。但是槟郎的诗对于我来说却是特别的,语言平实却隽永,读他的诗有时候就像在聆听一个故事,诗中内容的画面便缓缓地展现在眼前。
在《阴间或地狱》中,槟郞细细描绘了人死后的世界:“古老的发现,人死后肉体腐烂,鬼魂进入阴间。那里与阳世对应,另有不同情形,按照一种版本,阴间也有上级,天庭将三界总揽。阴间又称地狱,地藏与阎王治理。如传说所示,离肉的鬼魂,一到阴间便被审判……好在有三界。古老的发现,鬼魂进入阴间。但有些人太忘形了,夜叉等着呢,别看现在猖獗。”暗讽当今社会中混迹人群的宵小之徒,提醒他们不要太过忘形,“夜叉”等着呢,现在的猖獗只是一时的,终归会受到“审判”。仅有简简单单的陈述,看似平淡无奇的描写,其实讽刺世间不公、小人当道的病态,而又终将邪不胜正,善恶有报。
槟郞的诗充满趣味却又不失哲性。在《谁信狼不吃羊》中,他这样写到:“狼召开大会,广邀众羊参加。会上庄严地宣布:从此不吃羊了,狼羊是朋友。狼长篇说辞……又有羊代表发言……众羊正在疑惑,同类中的积极分子,高呼: 狼哥万岁!羊狼友谊万岁!反对怀疑!舞台上狼羊拥抱,台下群情沸腾……有一头傻羊,没被通知开会,闻声而来。却发现充满杀机,赶紧躲进草丛。参加开会的羊,再没有回来。狼也不说明原因,仍是见羊就吃,谁还敢质问!”“傻羊”真的傻吗?“狼”真的不吃“羊”了吗?由此再观世间百态,不乏虚伪之人,他们戴着一幅幅伪善的面具,擅长掩藏自己的秉性,伺机而动,诱人而入再一网打尽。而另一方面,却有一群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的迎合者,他们是真的相信“狼”的善良之词,还是怀揣着侥幸、得过且过大家相安无事的心态,也不得而知。而只有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能够敏锐地察觉出事态的变化,看穿伪善者的真面目才能“存活”下来。
《村上的炊烟》中:“人烟二字并用,有人必有烟,有烟才有人,因为人要生火做饭。儿时的乡村,大锅灶,烧柴草。烟囱穿过屋顶,直插高高的天空……我七岁便会烧饭,大火叉拨弄在火洞。主要烧稻草,还有麦秸油菜杆,也到山上砍些荒草,很少使用劈柴……最美的炊烟,是黄昏烧晚饭。烟絮袅袅晚霞里,收工回家情更急切。进城后用煤气,乡村也在城市化。一代人已经变老了,炊烟飘在乡愁里。”槟郞对于乡村有着很深厚的情感,童年生活更是槟郞所怀念的。而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愈发只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成为乡愁的寄托处。槟郞在课上说了他的童年趣事,在诗中,我们也了解了乡野中大大小小的农活,不乏乡野趣味。炊烟袅袅,是记忆中的村庄,在某个清晨的薄雾里,缓缓透出清晰的脸庞。在课堂上,我们体会到了远方中家乡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了槟郞对于从前乡村特有的情怀。
槟郞不仅爱乡村,也对农村的家畜,尤其是猪,怀有特别的情感。于是写下了《曾经的小猪倌》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我在城里流浪,怀念着乡村。官法如炉啊,中华土猪快绝种了,改向洋人乞肉吃。又是美帝的阴谋?不是,是阳谋。千里无猪屎,的确卫生了,庄稼靠啥当家!难忘养猪的岁月,乡野打猪草,石槽拌饲料。还有给猪捉虱子,仰躺着抓痒痒。贫穷的童年,猪的肉油保障生长,猪换钱挣学费。农耕族不能忘本,别怪九斤老太唠叨。曾经的小猪倌,槟郎已经老了。吃不起洋猪肉了,已经无所谓啦,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在从前,猪可以说在乡村是很常见的,而对于现今社会来说,城市不断扩张,土猪种被外来品种代替。农耕早已无可立足之地,而我们只能感慨悲叹,无奈地背手而观,最后在一座座城市间穿梭、“流浪”。槟郞曾在课上说,猪对于儿时的他来说更是有一种深意,猪是贫困生活中的美味吃食,是槟郞上学的学费来源,是家庭开支的补贴……难怪有人说,在他的两千多篇诗歌中,有关“猪”便有五十余篇,槟郞从不忘本,一直对家乡的“猪”深深地怀念,甚至是感激。我们可能无法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槟郞对于儿时家乡“猪”的复杂情感,但是他对于“猪”、童年生活以及家乡的眷念之情让我动容,打动了我们这久居城市的一群人。
细翻看品读槟郎的作品,一首《那年元宵节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首诗中写到,“熙熙攘攘的观光人群,最美的是我身边的贴心人”,“更喜明城墙下老门东,猜灯谜获奖品,佳人归程,手挑荷花兔子双灯。而今,与子偕老矣,后庭花间吃元宵添顽童” 。元宵节夜,纵然身边行人无数,路边花灯璀璨,对于槟郞而言都不及身边人,也只有她才能入的了眼。那年第一次相约的往事回想起来是一番风味,而今佳人在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有了顽童,人生便足矣。“文德桥上蛛网般的红灯笼,红扑扑的你的腮红,不远处桃叶渡,传来王献之迎接桃叶桃根的歌声”。红灯笼映出她红扑扑的脸庞,恋爱中的女子总归是羞涩悸动的,读来让人也不禁心动。而槟郞也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厚感情,由从前相恋的回忆再到修成正果的当下,男女之间爱情的甜蜜极富感染力,让人羡慕神往!
槟郎在课上讲“抛砖引玉”,这“砖”便是指槟郎每天自己创作的诗歌,而“玉”则是指槟郎的课程内容,即文学史上优秀诗人的作品。而我觉得“砖”的说法已是自谦,每次槟郞的新诗带给我的都是不一样的感悟与思考。除了上述的几首,更是有许多让人眼前一亮而又印象深刻的作品:《两个星球相撞》对万物终末、永恒短暂的独到看法、《那里生死相反》带有的奇幻色彩、《山野有遗贤》中的隐士形象……读来让人回味,产生强烈的共鸣。
私以为,每一位诗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感悟,而之所以能够称为诗人,亦是因为他们是一个个形象分明、有血有肉的独特之人,诗中有情有感有生活。槟郞是一位诗人,也是一名老师,他通过课堂以一名老师的身份带领我们领略诗歌中广阔的天地,学会了发现平淡生活中的诗意,懂得了在旅行中追寻诗的踪迹。
多年以后,槟郞,仍是一介布衣,也还是一位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诗人,更是一位人民教师,而他一直在去旅行、创造的路上,从不会停歇。
2019-12-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4 1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