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85|回复: 0

[随笔] 山不在高在槟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0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不在高在槟郎
作者:丁英姿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海拔,只是一座山山石土木所堆砌的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山之所以受人们的景仰与爱戴,是源自于它所蕴含的坚守精神与历代人民在它之上的生活印记,山所蕴含的勤劳民族的大智慧是有温度的。后世的人们走出大山寻觅生活,回归大山感受本真。多少人仰慕山的高度,唯有真正的爱山者,探寻的是山的深度与温度。旅游文学便是透过自然景象去探寻历史的温度。
“旅游文学”,自然是要谈旅游的。旅游,涉足山水也。山,土石铸之,草木饰之,生灵栖之。立于天地间,登之,俯可观江眺海,仰可摘星撷月。杜甫诗云:“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山之壮,一览众生小;山之美,只愿此山中。槟郎老师是爱山者。远山近山皆可攀,高山低山尽可探。缠枝扰路,以手开之;绿林深处,红帽现之;足迹所至,诗文成之。以亲身所见所感为例教授旅游文学,课堂也不再是冷冰冰的讲解,而是有了真实的温度。旅游文学中“旅游”的记行状物的特征也愈加明了了。
爱山,游山,槟郎踏过无数座大大小小的山。少年不识生活忧,爱上重山,爱上重山,见山咏诗不还休。而今遍阅风霜雨雪,回首,回首,诗犹在,情益浓。《超维生物》里说:“巢湖边的岠嶂山,山边的东李村,葡萄挂墙的庭院。”他这样描绘家乡。在他的笔下,读者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小村落,毗邻着一座不甚高的山脉,山坡上是绿的草地,是星点的牛羊,是怀揣着渴望的孩子。村子里是飞尘的阡陌,是袅袅的炊烟,是挂着葡萄藤的庭院。《亲近过的山》:“春牛首,秋栖霞。城北幕府山狮子山,城中清凉山九华山,城南雨花台菊花台外,更有将军山祖堂山吉山。”槟郎步及诸山,记行状物,感极而发,诗由此生。
爱山,游山,槟郎不在乎山坊间的声名如何。不为了网络的热评而执着于某一网红景点,那是浮华的喧嚣,不因为一座山小而无名就不屑去探。山的奇石异草,是自然的馈赠,可舒心,可寄情;山的隐人轶事,是前人的礼物,可拜仰,可反己。游山,槟郎未曾止步的是:山野中探遗贤,峰谷间访旧迹。“不需要朱紫华衮,那是苍生的鲜血染成。江渚渔樵笑看秋月春风”,他在《在天柱山怀念左慈》中叹道。槟郎是个浪漫的诗人,愤天道之不公,恨人世之伪作,唾奸臣之当道,怨英才之埋没,伤美人之迟暮,怜草木之枯荣。若众人皆浊我独清,若众人皆醉我独醒,那不如采菊东篱下,逃避车马喧。多少人草草一瞥山中的隐士旧居,多少人转头便忘古之豪杰的陵墓铭文,唯有槟郎,以心记之,以笔书之,每每鞠躬拜祭。伯夷叔齐采薇之贞洁,史书称之,后人赞之;隐者豪杰之旧闻,槟郎探之,诗以记之,意在传扬。我们在旅游时,我们在提笔写下旅游文学时,应向老师学习,将前人之优秀品质铭记。
爱山,游山,槟郎在行山记物中洞悉人与自然的道理。天地生自然,自然孕万物,人不是与自然,人属于自然。人们常说,水孕育了人类,于是我们有母亲河,我们朝圣三江之源。而山,是人类成长中美好精神品格的给予者。它们庄重,它们正直,它们坚忍,它们岿然不动。“人有能力避害,想象的山神也更善”,槟郎在《古代的山神》中说道。山,一直像一位寡语的父亲,又像我们不可侵犯的祖先。“人在大山中很渺小”,槟郎指出,轻狂的人们,总执念着要征服自然,踏上山顶就高呼征服了山,殊不知山之大,人不可胜也;人之痴,山不与之较也。“山下要敬仰它,山中要依偎它,山脊上给它揉背,山顶上要鞠躬。”槟郎怀揣着虔诚的态度去攀登每一座山,我想,正是这份纯净的敬畏,天柱峰才会感极而慷慨,散开了云雾吧。
旅游文学,写实,更要写美。“审美价值”是文学追求的价值之一,“旅游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其审美性功能也是必不可缺的。“美”的构建,着重落实在遣词造句的功法上以及情感意境的表达上。美的旅游文学作品会让读者身临其境、心向往之。
槟郎的诗,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加强诗本身生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诗的美感。在《山高云雾低》中有这么几句:“黄山云海为一奇。人在山上走,云在山下涌,正如礁石上望大海,只是云代替了水。” 短短五小句,运用了一处对偶、两处比喻。精炼,优美,朗朗上口。同时,以海洋比作云海,以水比作云流动的情态,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云海轻盈流动的美感。同样,在《天柱峰的云雾》中也有一段对云雾的描写,不过又是另一番感觉:“先抑后扬喜不平,天柱峰的云雾,又微裹着透纱白裙,成就了拜岳诗人的激情。”这里将云雾比作透纱白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云雾的轻盈朦胧,此事的天柱峰就像是羞涩的少女,带着纯洁的美。
槟郎的旅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一种乡土情结。“岠嶂山”,他常常提及的山,家乡的山,最早的山。“思念故乡的山水,何时才能回去?”槟郎在《小时候哪知户外》一诗中感叹。命运的漂泊,多少人背井离乡,却把他乡做故乡。多少人又伤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浮云游子,异乡异客,谁人不思归?总有人叹:“低头思故乡”,然后郁郁不得欢。槟郎久处南京这个第二乡,思乡之情汹涌心中,但是他没有将之压抑于心。而是寄情山水,并将乡土之情融汇在作品之中。拥有了强烈情感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具有审美价值。
槟郎在他的旅游文学作品中传达出了一种回归自然的隐世精神,但这并不是消极地逃避生活,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让人们在山林中找回本我,以达到精神的舒适。他在《登山者的感悟》指出:“滚滚红尘中谋生存,缈缈远山中求神灵。在谷里便是一个俗人,在山上便是一个仙人。”历史中,沉迷东篱菊,忘却辩言的陶渊明,梅妻鹤子的林逋,长歌怀采薇的伯夷叔齐,都是山林中的仙人,他们的生活观,也一直被后人所向往。“我们的俗世太浮躁,我们的仙山太高邈。生在尘世,向往山区,托体山阿,最终心安。”人是自然中人,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生活在山野之中,也许,人的血液中就流淌着对山野的亲近吧,待到化为一抔灰,成了一个小小的冢,长眠在山间,便永远的舒适了。因为那里,地最高,离天最近。
登山,不在山高,正如槟郎诗所言:“敞开心扉清风明月”,只为抒己感怀。《论语》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如槟郎这般心怀山水的人,纵肉身被凡尘束着,精神也是洒脱的吧。山不在高,有知山爱山之人,足矣。
2019-12-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5 06: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