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39|回复: 12

礼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礼物


    夏超


  
  培育深恩未敢忘,
  无力报答心惭愧。
  欣闻母校庆华诞,
  满载祝福忙赶来。
  
  双手捧上诗一册,
  礼轻情重请笑纳。
  不望老师表扬声,
  能得鼓励已知足。
  
  为母校玉溪一中八十大庆而作。
  “诗一册”指拙作《抚仙湖之歌》。



发表于 2019-1-1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干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朋友阅读夏超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钓雪斋主 于 2019-1-21 15:10 编辑

平仄押韵全不顾
打油还多七分水
自我感觉好飞天
幸亏腿间两蛋锤
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话从何说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钓雪斋主 发表于 2019-1-21 15:04
平仄押韵全不顾
打油还多七分水
自我感觉好飞天

     诗歌格律

   夏超

  作诗应用修辞法,
  是为增加感染力。
  没有必要使用时,
  自然也就可不用。
  
  合辙押韵与对偶,
  不过修辞三手法。
  但在格律诗歌中,
  却被定为硬指标。
  
  于是创作格律诗,
  变成非常困难事。
  为了作品合要求,
  诗人被迫苦推敲。
  
  专家评价诗歌时,
  格律成为打人棒。
  只要格律稍不符,
  诗歌便被斥为坏。
  
  格律诗与八股文,
  形式主义两反角。
  八股文已被打倒,
  格律诗命恐难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8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超 发表于 2019-1-27 12:16
此话从何说起?

老干部体哈——那还是抬举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8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超 发表于 2019-1-27 12:17
诗歌格律

   夏超

这种硬凑字(连韵也不凑)的方式还不如伸直了舌头随便说几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钓雪斋主 发表于 2019-1-28 13:32
老干部体哈——那还是抬举你的

惭愧,老干部的诗,夏超读得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钓雪斋主 发表于 2019-1-28 13:34
这种硬凑字(连韵也不凑)的方式还不如伸直了舌头随便说几句

                   诗歌格律

                     夏超

    诗歌格律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格律诗之所以叫做格律诗,是因为它有许多规矩,即格律。对格律诗做出格律的规定,从而使格律诗具有了与其它诗歌体裁不同的面目。格律诗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四种。
    格律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五条:
    1、行数。绝句,每首诗四行。律诗,每首诗八行。
    2、每行字数。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每行五个字。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每行七个字。
    3、对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要求中间两联要对仗。
    4、押韵。格律诗要求诗中所有双句的末尾一个字的韵母均相同。
    5、诗中每个位置的字的声调的平仄合乎规范。
    依我看来,诗歌格律的本质就是一种修辞手法。和我们写文章时所用的比喻、双关、反问等修辞手法是一样的。不要忘记,唐朝以前的人写诗,并不要求合乎以上的这些条条框框。从唐朝开始,人们作诗时,才把这些修辞手法引入写作实践中,从而形成了诗歌格律。
    毫无疑问,人们按照诗歌格律作诗,目的是为了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同样毫无疑问,诗歌格律的确对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是有帮助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整首诗方方正正,样子很美观。
    2、容易记住。
    3、朗诵时声调容易把握。
    4、由于押韵和符合平仄规范,所以听起来悦耳。
    然而,和世间的其它事物一样,诗歌格律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正如前文所述,格律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法。因此,在写作时,完全可以不必拘泥于格律,在完整、清晰表达作者意思的前提下,大致合乎格律也就可以了。可是,在诗歌创作实践中,这些条条框框往往成了金科玉律,成了必须完成的指标。于是,为了把诗歌写得合乎格律,有些作者就采用了倒妆的方法来写诗,结果造成读者阅读时产生困难。举例如下:例1、万条垂下绿丝绦;例2、欲穷千里目。我一开始读这两首诗歌时,就读不懂这两句,直到人长大,知识增加后,才把这两句诗读懂。
    而在评论诗歌的场合,格律则成了打人的大棒。一首诗歌摆在面前,不问思想内容,首先拿格律来套,只要有一条不符合要求,就断定作品不好。由于写作诗歌时为了把意思讲清楚,遣词造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要把诗歌写得完全合乎格律是极其困难的。更何况,诗歌的平仄规范要时时记在脑子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人不可能整天靠琢磨这些东西过日子。所以,严格地拿格律来套,许多的诗篇总要露出破绽,于是,不合律就成了诗歌的罪名,一首诗歌就可能因此被打入另册,从而失去了发表或者获奖的机会。
    那么,谁能够挥舞这根大棒呢?除了领导、评委外,还有在文坛有地位的人和掌握公共资源的人。无权无势的作者是不可能舞动的。上述的那些人,通过挥舞格律大棒,把别人打倒在地,自己就成了高个子,于是,金钱、名誉、地位就保住了。估计这是诗坛权威们热衷于诗歌格律的原因。
    以上的文字,并不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有事实为证。我在把我的诗歌集送到出版社谋求出版时,编辑随便翻了一下,就断定我的作品很差。我于是请他看了我的那首《诗成》,全诗如下:
          生唐定不逊李杜,气魄宏大镇苏辛。
          诗成家乡喜得人,无须言必称聂耳。
    他用眼睛快速扫了一眼,问我:“押不押韵?合不合平仄?”我老实回答:“不押韵,也不合平仄。”对方看都不看我一眼,傲慢地说道:“这就对了嘛。”他的言下之意我是听懂了,那就是:“这首诗不好。”
    上述情况出现后,必然造成文学新人踏入诗坛时关山重重,甚至走投无路。我想,对于一个想在诗歌创作上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遭受这种打击是难免的。这是格律对诗歌创作不利的地方。当然,这不是格律本身的错误,而是有人把它当作大棒的结果。
    诗歌格律在诗歌创作上的负面影响,还体现在束缚作者的手脚,会把诗歌写作引到重形式,轻内容的道路上去。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象反对党八股那样反对诗歌格律的某些条条框框。
    总而言之,应该把诗歌格律作为一种修辞方法,而不是金科玉律。在写作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让诗歌格律为我们服务。要时时记住,人要做格律的主人,而不是做格律的奴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依你说,大家只要编编顺口溜就算是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钓雪斋主 发表于 2019-2-2 17:36
依你说,大家只要编编顺口溜就算是诗了😁

你评价作品的好坏根据作者的名气而不是作品自身品质的做法,有人云亦云的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夏超配不上老干部这三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7 19: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