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绕弯,直接说吧。关于楼主十一小节。所举例,卡瓦菲斯的一首小诗。个人以为,属于抖机灵一类。算不得多大的创造与了不起。 
    大家熟悉鲁迅的小说《风波》,短短三千来字,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运动被涵盖其中。元稹诗歌《行宫》四行----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多少人世的际遇,百年沧桑也已经囊括了。 
     所以说,用一点小聪明,来述说所谓宏大的主题。古今中外并不鲜见。 
     再试举一例----   
       荒漠中,有一株枯树已屹立千年 
    还有一只乌鸦昂立在枯树之巅 
    枯树历久弥坚,乌鸦老而不死 
    此刻,只见一队蚂蚁从枯树脚下经过 
    秩序井然,浩浩荡荡。 
    细看这些蚂蚁,个个体型硕大 
    头颅滚圆,四肢发达。 
    同时,他们又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习惯了匍匐,从不懂直立。      --      ----《枯树  乌鸦  蚂蚁》 
 
 
      这里主题有两个,一个是关于元诗人马致远的名诗“。。。。枯藤老树昏鸦。。。。。”的。还一个是关于民族劣根性的问题。“习惯了匍匐,从不懂直立”这是中国几千年“吃人”体制的社会基础。 
      一首名诗已立千古(马致远《天尽沙/秋思)。 
      一种民族劣根性已经延续了数千年(本诗所描述与暗喻的)。 
      这两个主题应该也已经足够宏大与厚重。 
      此外,手法上。这里主要有”枯树,乌鸦,蚂蚁“三种物象。而且全都是看得见的具体细节,即所谓的白描。全诗不超过十行。就主题,意象,细节综合来看,比之楼主举例的卡瓦菲斯类似小诗,说是高出一筹,或不为过。 
      这是我昨日写的一首小诗,前后不过十分钟。这小诗,我不认为,在我诗歌中能有多大的分量。一个信手拈来的动作而已。 
      又说,卡瓦菲斯与艾略特并列为伟大诗人,我是不赞同的。 
      艾略特的《荒原》的浩瀚,深不可测,至今无人企及。狂妄如我辈,也只敢仰视,而不敢有丝毫的亵渎也。 
      就此打住吧。有冒犯的地方。还望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