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94|回复: 25

【穿过丛林看见你(八)】在诗歌元素符号中意象拥有自己的语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0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18-3-12 19:22 编辑

            在诗歌元素符号中意象拥有自己的语言


        在诗歌元素符号里,意象拥有自己的语言。
       “意象”是汉语名词在诗歌中的选择→呈现→承载→悦动四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因素。
        当你选择了意象词汇,那么诗人的语言符号与精神符号基本会一致,词汇的选择是由诗人的内心世界(或者“内心固念”)和情感的共鸣决定的。在这其中,对情感理智上的节制,往往比直接抒情更让诗歌有意境感的张力,更有可读性。如果情感节制掌控的好,诗歌就进入了三D的效果,那么诗歌语言控制的好,四D空间,物象壁垒的贯穿和联通,诗歌词语与词语之间就产生了悦动,随之诗歌也会变得厚重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邃”。
         意象词汇每个诗人的选择也有不同,在诗歌意象中使用最频繁的名词“太阳”、“月光”、“星星”、“火种”、“大地”、“船帆”、“眼睛”、“灵魂”、“心”等等。一个诗人的思想、境界总会借着意象或者象征来表达。我非常赞同曾有一位诗人(具体是谁说的来着,年代久远,我已经忘了。)说过一句话:“一个成功的诗人喜欢智慧和挑战读者智慧”,我估计现在是有智慧的诗人都在挑战智慧,没那闲功夫当读者了。
        意象更多的是反应一个诗人的境界(可以理解为诗人境界的四分之一),是诗人这首诗的出发点和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发现”。在很多可读性诗歌里,意象往往是双重的,也可多重性含义。它包含视觉冲击、心灵共振和文字呈现中的摩擦,也就是我们常常读诗时读出有些人的诗负载了,阳刚美、残缺美、阴柔美和具有自我独特气质的个性美。
        下面我选几首在诗歌大厅里读到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诗歌,浅谈意象一词。


标注▼⒈
《僧人》
文/胡有棋
一个僧人路过桃花林
那一路的桃花争先恐后的沾满他的僧衣

他仍是不急不缓地走着
眼睛平静的读着桃花  一朵  二朵

穿过树林后  他轻轻地一抖
桃花纷纷坠地
他的僧衣  还是那么灰

他的脚印  还是如初敲着经文
不深  不浅




标注▼桃花

文/旮旯
“被桃花绑架或者亲手绑架桃花,你都要
认命”
这与春天来与不来,去与不去
喝下桃花的水,都不能认为是罪。

有些时候
存有私心或者存有舌尖上的欲
就如风一遍遍在身上清理杂念
“再回望桃花,桃花不在风里,不在门里
在心里跳”

此刻
多么愿意,撞上偷猎人
黑洞洞的枪口。



       胡有棋和旮旯的诗都应用了“桃花”意向。
       桃花是春的象征,吴融一首《桃花》诗这样写道“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不难看出,桃花是文学作品的创作力量和源泉,是春天美好的代名词。在古时候那些诗人的笔下“一树桃花一树诗,千树桃花为谁痴?”,也可看出桃花即人类抒发情感中花语示人以“爱情的俘虏”。桃花象征着长寿,《太清方》中记载了春采桃花,酿桃花酒,可延年益寿,可美容,由此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中,也流传下生日宴会上桃花果实寿桃的习俗,也因此诞生了很多桃花赋予的传说,比如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桃花象征着学子,“桃李满天下”的名句,构成了春光里无限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弄明白了桃花“五维”象征,那么在胡有棋这首禅味十足的短诗里,你会发现,一个僧人一心向禅的信念是多么的坚定不移。在他坚持的信念中,他要舍弃,舍弃那些我们常人眼里的美好,来达到禅定,修行是多么不易。
     那么“旮旯”这首桃花意向的用词的选择上更为讲究,所以呈现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应就更加深邃许多。他的这一首冷冽的语风负载了暗面的荒残美。


标注▼⒉


《平庸的日子》
文/毒蝶飞

吃完碗里的饭
她端起空碗
到院子里走了一圈

回来
她把碗朝我面前一放:
喏,诗人
盛来一碗月光
你慢慢洗哈

         毒蝶飞的这首《平庸的日子》用了月意象。月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很美。月意象的运用可跨越时空,当万物更替,人来潮往时,仿佛只有那个月亮永不知疲倦的出现在夜的时空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给人以愁予,给人以寄往(这里指情感,情感也划分很多种类,比如爱情、亲情、友情、基情等等)。那么借助人的想象,不难发现毒蝶飞的这首诗辐射出三个空间。空间一:日子的清苦,在这里我就不足字足句去拆分来读了;空间二映射出生活有趣的一面,一个调皮可爱的妻子和诗人组合;空间三折射出一个诗人对诗现状的讽刺意味。
        在诗歌意象的运用中,诗人选择的词语之间的悦动决定了诗的深度和空间。很多意象的呈现出诗人文字的“色彩”反差,是诗歌承载的交响乐曲,当诗人的语言悦动控制能力运用到极致,就是诗歌中我们常说的韵律,是诗歌和谐的因素。






标注▼⒊更高处的百家岩

文/麦莎

《组诗》

我爱危崖
如爱顶上盘旋的乌鸦
我喊它们,并称呼它们是隐士
它们更能耐得住荒芜。

回声中,我会和它们对话
我抬头,也“啊”一下
我和它们一样心地荒凉
大雪落下时,它们飞
像一个矿工,采掘出的煤块
雪在烧,除了它们
我更能体会到一种刀刻的寂寞。



@醒酒台



从陡峭的山上下来,
拐到醒酒台上
我和这一块石头碰面
看夕阳,投进林中
观竹子,向傲骨而生

一百年后
还会有写诗的人爬上来
像一只乌鸦,栖息一会儿
抬首观干涸的瀑布
深感这是一个魏晋的留白
并暗暗,为这块硕大的石头叫好!




@诗的声音

这里来的,大多是上香者
颓废的孤客
翻山后,也会跌落这里
让时间慢
沟渠边的鸣叫
是诗的声音
没有几人能听懂
竹林七贤几个
醉酒后
像虎豹
早已隐居在没有人迹的僻静处



@可以席地而坐的石头


突然发现,这里的石头是可以席地而坐的
风,已经将它们打扫干净了
旁边还有几棵花草簇拥
魏晋后,能有几个人
静静坐下来
不问红尘
喝一壶酒
喝到日头西斜
喝到乌鸦来打招呼
喝到夜晚突然落下
就像乌鸦收敛起的黑翅膀


@更高处的百家岩


如此多的大草,危石
我们喜欢。一只蝴蝶花朵一样
是这里的一个动词
我看到斑斓的它
在春日,置身于这里的旷野。

那些陡峭的小路
向着青山,为我们匍匐
把夜的沉重压在乌鸦的身上
在山下,和山巅之间
我看到,这里的寂静
是一阵呼吸
高处的密林
偶有野豹和野猪出没
我的惊恐,犹如十面埋伏
唯有远山若一尊大佛
向着所有离开的
生者、逝者或将到来者——

我们仅仅隔着空
就有了通向春天的桃花。


@沿绝壁而行


渴望有一条小径
如藤缠住山巅
带我们到上面去
好一片辽阔的景象,在我们四周


我高着嗓子
喝一声,灵魂飞了出去
青山不老,沿绝壁而行
宛若一块卵石,泊于逝水
两只乌鸦,啊、啊、啊
致欢迎词,它们的黑
鲜艳着,并燃烧着我
这下午的时光,若是一个沙漏
让我的坚持,对抗时间
傍晚,孝女塔像一根针
刺着黄昏的一抹暮色

     麦莎的这一组诗语言丰腴圆润,推进稳健,是一组让人喜爱的作品。
     六首诗里,有五首频繁的出现“乌鸦”一词,在诗人“内心固念”里,与情感产生共鸣的意象便是“乌鸦”。
     乌鸦的意象的应用,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上古神话里乌鸦是太阳的化身,《山海经.大东荒》里记载了太阳化身为“三足乌”,“金乌”。在西方的神话里,乌鸦是阿波罗的宠物是金色的,是会说话的。它被阿波罗派去监视自己的爱人,它回来说了谎话,阿波罗将爱人射死。当后来阿波罗知道真相,阿波罗把它变成了黑色。在中西人类历史上,乌鸦与宗教、图腾、远古占卜都有分不开的联系。
     从乌鸦的生活习性中,很多诗歌喜欢利用它来营造出荒凉、残破、衰落、不详预感的阴面美。
     从麦莎的《组诗》里,不难发现“乌鸦”的意象应用在他所选择的词汇里,“乌鸦”一词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这两种力量的汇集,就有了词语承受能力力量上的反击,张力在“阳刚”美中体现出来。在这里我只说诗化身的力量(阳刚美),整首诗读下来,更让我感觉到了一个“挖掘者”和对“诗歌之路探索”的艰辛和坚韧。
     在我所看过的有关乌鸦意象一词的诗评和研究,诗评者有他们的创造,也有他们单一性质的薄弱。就拿“黎明大学职业外语讲师”佘艺玲在《中西诗歌乌鸦意象共同审美的特质里》,她注意到了意向产生共鸣①有时是单纯而复杂;②有时矛盾而统一。
     近代诗歌在历经了五四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上世纪文革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一带一路的资源共享、政治策略上的调整,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而言,都是会感知到的。那么诗歌从顾城、海子、汪国真、于坚,再到一个女人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真的发生了变化,它的变化是微妙的,也是寂静的,更是激进的。
     在诗的意象中,很多人都还停留在汪国真时代,在汪国真时代,他的贡献和影响是存在并且有目共睹的。但是当你的眼光还停留在那个年代,你就真的“奥特”了。我打个比方,当你在抱着五万块钱在银行站半天队只为给你的客户打五万块钱的货款,而另一个人通过网上银行给对方打五万块钱只要短短的一分半钟,这便是新的“后现代语言”产生了,可以叫做“支付宝语言”或者“微信红包语言”。或许有人会说我在偷换概念,怎么能把日常的一些琐事拿来与诗语言相提并论呢?要知道一个有智慧的诗人是从生活入手的,所有的诗来源生活(物理现场,也是第一现场。)并高于生活(这才是第二现场)。那么你看到的一个有灵气逼人,优秀的诗作便是经过了无数次打磨加工后的东西。我常常听到的一句话,“现在这还叫诗吗?写的让人都读不懂”。诗歌是很有趣的,诗人在挑战智慧的同时,也在挑战读者的智慧。
      在麦莎这一整组诗里,包罗万象,他抛弃了单一,在多重意象里具备了自己独特的“乌鸦”意象个性,彰显了麦莎自己的个性之美,有《组诗》的隐忍、《醒酒台》的厚重和开阔、《可以席地而坐的石头》的荒凉与孤寂、《更高处的百家岩》的交织出来的禅透视、《沿绝壁而行》的语言与灵魂的碰撞。




标注▼⒋
《黄昏》
文/这里有阳光

考虑到赤道几内亚的国情
在介绍的时候
我特意跳过日照香炉生紫烟
只朗诵了遥看瀑布挂前川
一个酷似李白的黑人
紧紧拥抱了我



        2018.3.9读了大叔这首《黄昏》,第一感觉是各种声音、色彩、香味互相交融,在我脑海和心理久久挥之不去。
        “考虑到赤道几内亚的国情/在介绍的时候/我特意跳过了日照香炉生紫烟”。赤道几内亚的战争使那里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使诗人内心深处复杂到只能选择隐忍,不难看出诗人在自我介绍中,露出了对故土(中国)的有一份眷恋和自豪,也有对正生活在战争中的几内亚人产生的怜悯之心。
        “只朗诵了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酷似李白的黑人/拥抱了了我”。在24小时时间轴里,大唐诗仙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诗人没有写,而是隐去,用“只朗诵了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来呈上又启示下一句,赤道几内亚从地里位置来看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类型,西濒大西洋,但是从十一月份之次年的四月气候条件干旱,也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无限的苦恼;在这首诗的后来的交流中,大叔对我说:“一首诗歌写出来,重要的是它的内部重量和张力,包括情绪的情节的张力,所谓的重量是内涵的交错和契合。这诗里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它的炎热和缺水,让我舍去了前句,只读了后句”。同时在这句古诗的应用里,也通过时间轴折射黄昏是白昼的交响曲,在几内亚战争里,除了苦难和逃亡,“遥看瀑布挂前川”在这里成了苦难中的人们一种生活追求,遥不可及。和诗人心中对诗本生美的追求和研究。一个诗人,对诗韵、语言呈现、内涵的深邃、论述的逻辑和策略的追求(我统称为对美的追求和研究)是一场决斗。而往往最后倒下的是诗人。但在这里我看到的黄昏色彩反差里出现了和谐美。“一个酷似李白的黑人/拥抱了我”。李白的一生都放荡不羁,加之他的才华横溢,被誉为诗仙。那么一个酷似李白的黑人类比李白,就在形式上跨越了地域色彩,这种跨时空,跨国界,跨种族的思想意思拓展,使诗人年龄轴里的黄昏不在孤独,有了知己。   “最美不过夕阳红”啊,使我这个中二青年对黄昏又多了一层理解。
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回复大叔的:“大叔这个确实不一样,异质使河蚌产生了珍珠。这个跨越了国界,是新的后现代现实主义拓展。”
         对于黄昏,我们并不陌生,在24时时间轴和人类年轮的时间轴里,黄昏是美丽、悲壮的交响乐,万物应和,适合冥想。彼得莱尔在1956年1月21日致阿尔封斯.图斯莱尔的信中这样写到:“想象是各种能力中最科学的,只有它才能理解普遍类比,或一种神秘宗教称为通感的东西”,不可否认的,意象就是通过思想产生的。现代诗歌的艺术→亲切(或者暴虐,这里指不同诗人写出来的诗的,不同特质)→灵性→色彩→向往→负载→体现→断裂等等,就是后现代现实主义诗歌象征主义的河流。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扫零,欢迎讨论和批评。以后看见好的作品,往里面加。今天累了,明天继续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1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读了,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是世俗的生活,是母亲,是妖,是祸水,就看你往哪边引了。

块块辛苦了。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1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盛来一碗月光
你慢慢洗哈

这结尾两句神来之笔,把整首都点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注▼⒊更高处的百家岩

文/麦莎

《组诗》

我爱危崖
如爱顶上盘旋的乌鸦
我喊它们,并称呼它们是隐士
它们更能耐得住荒芜。

回声中,我会和它们对话
我抬头,也“啊”一下
我和它们一样心地荒凉
大雪落下时,它们飞
像一个矿工,采掘出的煤块
雪在烧,除了它们
我更能体会到一种刀刻的寂寞。



@醒酒台



从陡峭的山上下来,
拐到醒酒台上
我和这一块石头碰面
看夕阳,投进林中
观竹子,向傲骨而生

一百年后
还会有写诗的人爬上来
像一只乌鸦,栖息一会儿
抬首观干涸的瀑布
深感这是一个魏晋的留白
并暗暗,为这块硕大的石头叫好!




@诗的声音

这里来的,大多是上香者
颓废的孤客
翻山后,也会跌落这里
让时间慢
沟渠边的鸣叫
是诗的声音
没有几人能听懂
竹林七贤几个
醉酒后
像虎豹
早已隐居在没有人迹的僻静处



@可以席地而坐的石头


突然发现,这里的石头是可以席地而坐的
风,已经将它们打扫干净了
旁边还有几棵花草簇拥
魏晋后,能有几个人
静静坐下来
不问红尘
喝一壶酒
喝到日头西斜
喝到乌鸦来打招呼
喝到夜晚突然落下
就像乌鸦收敛起的黑翅膀


@更高处的百家岩


如此多的大草,危石
我们喜欢。一只蝴蝶花朵一样
是这里的一个动词
我看到斑斓的它
在春日,置身于这里的旷野。

那些陡峭的小路
向着青山,为我们匍匐
把夜的沉重压在乌鸦的身上
在山下,和山巅之间
我看到,这里的寂静
是一阵呼吸
高处的密林
偶有野豹和野猪出没
我的惊恐,犹如十面埋伏
唯有远山若一尊大佛
向着所有离开的
生者、逝者或将到来者——

我们仅仅隔着空
就有了通向春天的桃花。


@沿绝壁而行


渴望有一条小径
如藤缠住山巅
带我们到上面去
好一片辽阔的景象,在我们四周


我高着嗓子
喝一声,灵魂飞了出去
青山不老,沿绝壁而行
宛若一块卵石,泊于逝水
两只乌鸦,啊、啊、啊
致欢迎词,它们的黑
鲜艳着,并燃烧着我
这下午的时光,若是一个沙漏
让我的坚持,对抗时间
傍晚,孝女塔像一根针
刺着黄昏的一抹暮色

     麦莎的这一组诗语言丰腴圆润,推进稳健,是一组让人喜爱的作品。
     六首诗里,有五首频繁的出现“乌鸦”一词,在诗人“内心固念”里,与情感产生共鸣的意象便是“乌鸦”。
     乌鸦的意象的应用,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上古神话里乌鸦是太阳的化身,《山海经.大东荒》里记载了太阳化身为“三足乌”,“金乌”。在西方的神话里,乌鸦是阿波罗的宠物是金色的,是会说话的。它被阿波罗派去监视自己的爱人,它回来说了谎话,阿波罗将爱人射死。当后来阿波罗知道真相,阿波罗把它变成了黑色。在中西人类历史上,乌鸦与宗教、图腾、远古占卜都有分不开的联系。
     从乌鸦的生活习性中,很多诗歌喜欢利用它来营造出荒凉、残破、衰落、不详预感的阴面美。
     从麦莎的《组诗》里,不难发现“乌鸦”的意象应用在他所选择的词汇里,“乌鸦”一词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这两种力量的汇集,就有了词语承受能力力量上的反击,张力在“阳刚”美中体现出来。在这里我只说诗化身的力量(阳刚美),整首诗读下来,更让我感觉到了一个“挖掘者”和对“诗歌之路探索”的艰辛和坚韧。
     在我所看过的有关乌鸦意象一词的诗评和研究,诗评者有他们的创造,也有他们单一性质的薄弱。就拿“黎明大学职业外语讲师”佘艺玲在《中西诗歌乌鸦意象共同审美的特质里》,她注意到了意向产生共鸣①有时是单纯而复杂;②有时矛盾而统一。
     近代诗歌在历经了五四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上世纪文革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一带一路的资源共享、政治策略上的调整,对于一个真正的诗人而言,都是会感知到的。那么诗歌从顾城、海子、汪国真、于坚,再到一个女人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真的发生了变化,它的变化是微妙的,也是寂静的,更是激进的。
     在诗的意象中,很多人都还停留在汪国真时代,在汪国真时代,他的贡献和影响是存在并且有目共睹的。但是当你的眼光还停留在那个年代,你就真的“奥特”了。我打个比方,当你在抱着五万块钱在银行站半天队只为给你的客户打五万块钱的货款,而另一个人通过网上银行给对方打五万块钱只要短短的一分半钟,这便是新的“后现代语言”产生了,可以叫做“支付宝语言”或者“微信红包语言”。或许有人会说我在偷换概念,怎么能把日常的一些琐事拿来与诗语言相提并论呢?要知道一个有智慧的诗人是从生活入手的,所有的诗来源生活(物理现场,也是第一现场。)并高于生活(这才是第二现场)。那么你看到的一个有灵气逼人,优秀的诗作便是经过了无数次打磨加工后的东西。
我常常听到的一句话,“现在这还叫诗吗?写的让人都读不懂”。诗歌是很有趣的,诗人在挑战智慧的同时,也在挑战读者的智慧。
在麦莎这一整组诗里,包罗万象,他抛弃了单一,在多重意象里具备了自己独特的“乌鸦”意象个性,彰显了麦莎自己的个性之美,有《组诗》的隐忍、《醒酒台》的厚重和开阔、《可以席地而坐的石头》的荒凉与孤寂、《更高处的百家岩》的交织出来的禅透视、《沿绝壁而行》的语言与灵魂的碰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上所有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因为忙碌,只能抽空写,我就不一一回复大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深刻到位,受教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快. 于 2018-3-12 12:24 编辑


《黄昏》


考虑到赤道几内亚的国情
在介绍的时候
我特意跳过日照香炉生紫烟
只朗诵了遥看瀑布挂前川
一个酷似李白的黑人
紧紧拥抱了我



   2018.3.9读了大叔这首《黄昏》,第一感觉是各种声音、色彩、香味互相交融,在我脑海和心理久久挥之不去。
   “考虑到赤道几内亚的国情/在介绍的时候/我特意跳过了日照香炉生紫烟”。几内亚的战争使那里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使诗人内心深处复杂到只能选择隐忍,不难看出诗人在自我介绍中,露出了对故土(中国)的有一份眷恋和自豪,也有对正生活在战争中的几内亚人产生的怜悯之心。
   “只朗诵了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酷似李白的黑人/拥抱了了我”。在24小时时间轴里,大唐诗仙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诗人没有写,而是隐去,用“只朗诵了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来呈上又启示下一句,几内亚从地里位置来看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类型,也被称为西非“水塔”,但是从十一月份之次年的四月气候条件干旱,也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无限的苦恼;也通过时间轴折射黄昏是白昼的交响曲,在几内亚战争里,除了苦难和逃亡,“遥看瀑布挂前川”在这里成了苦难中的人们一种生活追求,遥不可及。和诗人心中对诗本生美的追求和研究。一个诗人,对诗韵、语言呈现、内涵的深邃、论述的逻辑和策略的追求(我统称为对美的追求和研究)是一场决斗。而往往最后倒下的是诗人。但在这里我看到的黄昏色彩反差里出现了和谐美。“一个酷似李白的黑人/拥抱了我”。李白的一生都放荡不羁,加之他的才华横溢,被誉为诗仙。那么一个酷似李白的黑人类比李白,就在形式上跨越了地域色彩,这种跨时空,跨国界,跨种族的思想意思拓展,使诗人年龄轴里的黄昏不在孤独,有了知己。   “最美不过夕阳红”啊,使我这个中二青年对黄昏又多了一层理解。
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回复大叔的:“大叔这个确实不一样,异质使河蚌产生了珍珠。这个跨越了国界,是新的后现代现实主义拓展。”
   对于黄昏,我们并不陌生,在24时时间轴和人类年轮的时间轴里,黄昏是美丽、悲壮的交响乐,万物应和,适合冥想。彼得莱尔在1956年1月21日致阿尔封斯.图斯莱尔的信中这样写到:“想象是各种能力中最科学的,只有它才能理解普遍类比,或一种神秘宗教称为通感的东西”,不可否认的,意象就是通过思想产生的。现代诗歌的艺术→亲切(或者暴虐,这里指不同诗人写出来的诗的,不同特质)→灵性→色彩→向往→负载→体现→断裂等等,就是后现代现实主义诗歌象征主义的河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风过无声的鼓励,感谢平女姐姐的鼓励和分享,中午好,我吃午饭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快辛苦了,置顶,大家学习。论坛必须支持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2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快君,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来,学习下诗歌的元素,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阳光 发表于 2018-3-12 12:05
快快辛苦了,置顶,大家学习。论坛必须支持评论。

感谢大叔谷粒。看到大叔在,天是蓝的,地是绿的,微风一吹,遍地花朵,遍地满牛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8 15: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