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54|回复: 3

[散文] 原创:约见荒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官依然 于 2018-2-21 23:44 编辑

约见荒芜
                                                
    暮秋,我们去了传说中的瑞安寮。
    所谓的“寮”,并非草棚,其实是几幢荒弃、破败的房子。一个有着迷样故事,诸如一处有隐喻的地方。
路上,秋日的晴灿给人愉悦。探访瑞安寮,是满足对大城小镇变迁过往的一种好奇,是关乎美丽乡村创建之外的东西。比如,美其名曰:踏秋。
    在望海楼的山下,碰到三三两两农民在晒蕃薯丝、收拾垅上蕃薯藤以及田垠上的杂草,看情形是准备过冬了。途经寮顶路边的几户农家时,再次核实去瑞安寮的方向和位置。
    岛上秋,有三角梅争艳为信。红色越显著,秋意越浓。找到了去瑞安寮的路口,山势开始险峻起来。黄绿相间的叶子,显然秋已来到。向前,地上的落叶和一些枯干的松针厚厚地铺了一层。所有漫无边际的绿,引着我们陷入丛林之中,透着一股腐植质夹杂着潮湿的气味。越往深处走,越幽暗。似乎有张无形的网,用遮天蔽日的茂密将这里笼罩得严严实实,不为外界所知、或被搅扰。
    密林里,有难以分辩的一条狭窄的“路”。灌木茂密,最大限度地撷取阳光。树枝疏影横斜,自由到夸张幅度,每迈一步都要隔开它的拦阻。一株株青藤无拘无束的长着、到处扩张,骑上墙头、瓦房、树梢,仿佛要主宰整个空间。如此葱绿的场面,着实让人惊讶。
    瑞安寮正在反季节繁衍秋天里氤氲的时光,全然没有山野萧瑟之态。
    这里所有的植物似乎都走向生命的临界点,露出挣扎的痕迹。因为相互间拚命支取阳光而变得瘦长,也因为过度的努力,地下的根须拱出地面。很多根系暴突在岩面上,枯死。那些藤萝植物,像是在叙述一百多年前生命的刻度,攀爬属于自己的生命空间,它们努力的表现,貌似强劲却显露出抓力的不足,地上的枯枝、落叶在它们之间的分争中,浮起一层的厚度。像披着历史的软被,覆盖着曾经的不安、隐忍、遁世的生活。一种迫于生存向自然索取的无奈。
    进山的路,被我们踩过之后又被荒草覆盖。感觉之中,我们似乎也有着同样被围猎样的困扰,沉闷的情绪让人变得肃穆。在深秋的阳光里,去约见一场荒芜,照见了人性的脆弱和生活所迫的无奈。
    我们走走停停逗留的一个多小时里,几幢荒弃的石头房,掩映在杂草丛中。早已看不出曾经的院落。有一幢几乎被青藤覆盖的门台,横梁上还留有显眼的凹凸勾勒的民国时期建筑特征。在荒草覆盖的形状上大致分辩前门门台或是后院的石墙。脚底下踩着杂草,像柔软的地毯,单凭肉眼已无法看清它的厚度或者深浅,哪儿是实地哪儿是沟坎。没有路只能伸出一只脚去打探,然后才能立足站稳。
    我们踩着腐叶层,松软而有弹性,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地,而是它们过往的呻吟,挣扎死去的痕迹。这里不知季节,仿佛与世隔绝。它就像一条从文明之路上派生出来的盲肠,已经退化了所有的功能。

小树培育成苗尚需要三五年,而我们从正午扺达史前记忆只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大自然,从一个文明国度切换繁荣到另一个荒芜之地,三十年,只使用了一个“秒杀”的眼神。
    本以为秋的色彩一向是亮丽的,仁慈布施人间的角角落落。如此看过瑞安寮,始知秋的重彩浓抺也有偏颇,并不占据那个世界的全部。自始至终,有一种挣脱不了的无形压抑。只有那一片宁静!宁静下的死寂,才是它亘古不变的命名。在四季里最缤纷、最灿烂的秋,在这里却是晃晃悠悠如隔世。这里没有路,又仿佛到处是路。
秋光从茂密的枝丫空间泄露下来,去除了些许陈腐之味。阳光在天上很远,细碎洒落的光只照在树梢上,林间隐约可见斑驳陆离的光亮。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腐植质的潮湿气息。
    人的到来,给了林间少有的生机。人气的注入,带起山间磅礴向暖的温度,氤氲之下的密林因此少了点瘴气变得明媚。于是花蚊子倾巢出动,在这几十年荒芜的地点,对着你露出的手脚和头脸,毫不客气地逐一逐个吻别。

所有人在密林里声音被放大许多,一字一句清晰无比。除了我们这些外来的人,这里动植物的气息相对很弱,静谧之下,可以听到彼此的呼吸。那么大的一片密林,我几乎没听到过秋虫嗦嗦的鸣声、蝉鸣或秋铃子的叽叽声,成群结队的花蚊子竟然没有嗡嗡的声响。最奇怪的是,如此遮蔽到暗无天日的地方,院落前后竟然少有苔藓。只有倒塌的门边,一个破旧的水缸边沿有一圈绿油油的青苔使得它们越发趋于腐朽、颓败。
    一只蛤蟆躲在墙角,形同枯叶颜色。我们经过那里,差点儿踩到它身上时,它才有了反应懒洋洋地往墙边挪了挪。也许这里很少有人惊扰,它居然不会跳了。若大的一片林子里,能见度太低,稍有风吹草动,就感觉林子深处有双猛兽注视的眼睛。
    几幢石头砌的房子,与海岛特有的“虎皮房”有很大的区别,石缝与石缝间隙很少用石灰粘合,石头墙表面,有石匠用石钎平整过的痕迹,码得方方正正。一个有花纹图案的窗棂,极具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的装饰,掩映在一丛树荫之下,让你察觉出它的精致。从房屋外形的特征来推测,这里的主人,想必曾是精明强干又精打细算的。
“寮”的故事得不到验证,实地观察后反而觉得这儿曾是几户殷实的人家,过着与世无争、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生活。不然,如何完成从逃难、避难、建寮生存,到有房子,子孙繁育这些漫长的过程。
    瑞安寮的历史,从偶然到必然的兴衰,就是隐居,是脱离自我封闭到接近文明的全过程。淡出,其实也是一种回归;隐忍,是生存最大的智慧。
    用一种荒芜约见一段历史,见识了瑞安寮的幽深。从史前记忆捉摸、辩识归来路途的渊源可以追溯上百年。迷途知返,善莫大焉!人,只有真正融入自然,才会有种轻松的归属感。我们像一群探险者,去探测这样虚弱的时差,竟然己跨越三十多年。
                                                                 上官依然2017/11/26

发表于 2018-2-24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歌铺子 于 2018-2-28 16:41 编辑

欣赏品读。问候老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山的路,被我们踩过之后又被荒草覆盖。感觉之中,我们似乎也有着同样被围猎样的困扰,沉闷的情绪让人变得肃穆。在深秋的阳光里,去约见一场荒芜,照见了人性的脆弱和生活所迫的无奈。


引人入胜的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掛红共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3 2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