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梅梅子

桃花坡上咏桃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1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网络时代,提倡多元。
梅梅子此篇句式韵味近《卜算子》,不妨就称之为“自度曲”吧。
诸位我观点我都同意。但既是古韵的东西,平仄或可不拘,但韵做为纲总是要的,不然则形散。
欢迎“中间状态”诗者和作品!中间状态思想极活跃,思路不受限制,闪光的东西很多,搞格律的或可从中获得极大补益。感谢中间状态诗者为本坛的繁荣贡献力量,也希望中间状态诗者在本坛能够找到对自已有用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3-5-16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斑主说得极好。有些网站排斥和不理睬中间状态 的诗者,这样的网站极少有活与火的。
发表于 2003-5-17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算不得杂言。即使是杂言也是有律可循的。
乐府很多就是杂言,为歌辞。
而反观此文:
1,意像较为纷乱,没有理清脉络。
2,无律。
可以作为现代歌曲歌词来用,古风则谈不上。
梅梅子妹妹前方已经说过,尚在初学阶段,自己已经表明非律,为练笔。
学好古典诗词有好的途径,若真的想学的,梅梅子妹妹大可先看《唐诗三百首》。找寻古典意境的变化。然后感觉有兴趣了翻阅《诗词格律》学会框架规矩,再后看《全唐诗》再深入境界,这回该有所见蒂了,可以专门挑选诗家作品研究。
相信不远的将来,梅梅子妹妹大可称为方家。:)
发表于 2003-5-17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我认为词从诗中演化,是为了跳出五言七言的束缚,我看了《诗词格律》之后,
发现好多词并没有严格按照词牌来写,可是一样很好。况且词牌是人规定的,
为什麽不可以有新的词牌,新的格律呢?两周前我买了一本《楚词》,说实话
我以前没看过的,细细一读,发现语言不是很美。又从别处看到,汉武帝曾经
专门请来楚人为他朗诵《楚词》,原因大概是只有用楚地方言朗诵才能感受
到《楚词》的美吧!推想之,宋朝的发音是什麽样的呢?
    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我会好好的去看书的,或许将来我会笑我今天的愚蠢,但是我今天赞成以下
这几句话:
  “说句真心话,我不太赞成大家都 一个劲的往律 诗词里钻。我更喜欢古味今
古融合诗。”古诗网要活与火,      “必须把中间状态的诗者拉过来。”
   
    我也知道如能严格按照格律来写诗,时间一长,驾御文字的能力一定会变强,
知识也会有长足的进步,所以我会坚持按格律要求的,
发表于 2003-5-17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下面引用由严肃2003/05/14 04:38pm 发表的内容:
飞泽:你说的“我觉得如果能意、律两全那是最好,因为诗歌是讲求节奏和韵律之美的,这也是她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和“但若是因为律而歪曲了作品的本意,那就不必了,一味强求格律或者一味强求意愿,可能 ...
呵呵,也许你说的对,也许不对,因为我各人是个讲究感觉的人,所以。。。
不过由此看来你果然是个“严肃”的人,西西。。。:)
发表于 2003-5-17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下面引用由梅梅子2003/05/15 07:26am 发表的内容:
飞泽   
你说得很对,我就喜欢民歌,我的诗带有民歌风。
是么,呵呵。。。我也喜欢,所以就有那种感觉!
 楼主| 发表于 2003-5-17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我特喜欢民歌,中间融合诗,我总以为这是目前社会 上的〔指诗媒体的饥渴类〕。请各位前师进一步指点。
 楼主| 发表于 2003-5-18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这诗到底算什么诗,经过各位高手的讨论,我又请教了师父,是否可做下述结论?
1、这诗是用了“卜算子”的形式,三组非格律的“卜算子”组成的。其中第一组的第一句,比“卜算子”的第一句还多一字。
2、语言是以现代语言为主,参有群众语言、口语、俚语,有极强的民歌特点。
3、格律诗词当是:每首定句,每句定字,还有对仗、平仄、用韵都是固定格式的。
4、李白的很多名篇中确有一些是很自由的非格律诗。
5、这诗仅形式近“卜算子”,还有是押韵的,其它对仗、平仄、韵,都是自由的;但它要求一点:必须通畅不别嘴,很是顺口。如果一定要套古诗名称的话,它是“古风”中的“杂言”诗。
我叫这种东西为古今融合诗的偏古类。
只不知这种种看法对不对?
发表于 2003-5-18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1、这诗是用了“卜算子”的形式,三组非格律的“卜算子”组成的。其中第一组的第一句,比“卜算子”的第一句还多一字。
有错误,是像“卜算子”,只能说是像,因为字数差不多。
但律有太大出入,其中下三仄就是大忌讳。
2、语言是以现代语言为主,参有群众语言、口语、俚语,有极强的民歌特点。
梅梅子妹妹说是民歌。实是有些误会,古代民歌也是有律的,其中一部分促进了律诗的发展,杂言、五言、七言都曾受到民歌的好的启发。《诗经》一部分也是民歌。民歌主见的发展中已经融入在律中了,民歌的曲风悠扬,调式平稳。贴主可多参看古代民歌发展历史就有所了解了。
3、格律诗词当是:每首定句,每句定字,还有对仗、平仄、用韵都是固定格式的。
诗词格律是游戏规则,经过了1000年的游戏规则。
4、李白的很多名篇中确有一些是很自由的非格律诗。
没有非格律的,赋也是有律的。找不到一句话都是平的,或都是仄的。
5、这诗仅形式近“卜算子”,还有是押韵的,其它对仗、平仄、韵,都是自由的;但它要求一点:必须通畅不别嘴,很是顺口。如果一定要套古诗名称的话,它是“古风”中的“杂言”诗。
古风不等于过于自由,这是借口。
我叫这种东西为古今融合诗的偏古类。
答:不对,1。现代格律诗歌文学体系没有如此分类。
2。语言还不成熟,用字较为直白,和古体诗歌讲究含蓄蕴藉是不同的。只能说是沾染了古典风味的现代歌词。
发表于 2003-5-23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请问“下三仄”是什麽意思呀?我已经问过好多遍了,至尽未获得答复呀!前辈请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3-5-24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弘毅
你的“下三仄”应该发消息部斑主。
发表于 2003-5-24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平仄格律之主要原則
近體詩(絕句、律詩、排律)之平仄,有其一定之規律,此種規律稱之為平仄譜。大體說來,平仄譜安排之原則有三:

一:句中之字,兩字或三字為一組,平仄相間。
二:出句與對句平仄相對。唯首句如押韻,則下三字會有所變動。
三:前聯之對句與後聯之出句平仄相協。由於押韻之故,下三字會有所變動。
現在且以平起式七言絕句之平仄譜舉例說明: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韻則為: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仄起式七言絕句之平仄譜則為: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首句如押韻則為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至於律詩或排律之譜式,原則上只是將前面之平仄繼續延伸即可。(即第五句與第四句相協,第六句與第五句相反……)。而詩之平起仄起之分,乃是以首句第二字為依歸。第二字如是平聲即為平起,如是仄聲即為仄起。又五言詩之譜式則是七言詩去其頂節(最上)二字即是。七言平起式去其頂節二字,即為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去其頂節二字,即為五言平起式。唯譜式可做如是觀,於造句用詞之法,則不當作此論,蓋五言與七言之句法稍有不同也。
然而前述乃最標準之平仄譜式,吾人翻開唐詩三百首,可說找不出幾首完全合乎格律者。(就五言絕句論,唯李端【聽箏】一首,七絕亦唯柳中庸【征人怨】一首)。此蓋因有時於當用平聲字處,無平聲字可用;或者於當用仄聲字之處,無仄聲字可用。而不得不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然亦有所限制,並非可以完全相代。前人之於此有所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卻因有幾個應注意之要點未曾揭出,以致讓後人如墜於五里霧中,而不知何所適從。為使讀者確切明瞭,本文一一介紹於後:

一:不可犯孤平:所謂「孤平」,即是句中前後字皆為仄聲,而中間夾一平聲之謂。犯孤平既俗稱之「拗句」,然如「拗而能救,既不算拗」。且七言之第一字,因離音節較遠,平仄可以完全不論。故雖第二字「犯孤平」亦所容許。至於他處之犯孤平而未救者,可說少之又少。前人有自全唐詩之中去搜尋者,唯得以下兩例:
醉多適不愁,(高適:淇上送韋司倉)
百歲老翁不種田。(李頎:野老曝背)
二:不可有下三平(三平腳)或下三仄(三仄腳):所謂下三平或下三仄,即是每句之最末三字,同為平聲字或仄聲字,蓋恐音節過於單調也。唯一可以例外者,為專有名詞而不能移易者,且如出句為下三仄,則對句應為下三平以救之(按:此為 周師語)。如: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韋應物:簡盧陟)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雲低。(杜甫:秦州雜詩)
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王維:酌酒與裴迪)
之句。然初學總以盡量避免為宜。切勿輕易嘗試,蓋恐養成習慣,而壞了格律也。以上為周師對下三平與下三仄所持之論點。然而觀諸唐人之作品,其中頗多下三仄與下三平之例。尤以五言近體,其下三仄之例,更是不勝枚舉。如: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杜甫:八陣圖)
雲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劉慎虛:闕題)
悽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劉禹錫:蜀先主廟)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馬戴:灞上秋居)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杜荀鶴:春宮怨)
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迴。(韋莊:章臺夜思)

此在董文煥之【聲調四譜】中,已引為定例。近人邱燮友教授,亦以為可以不救。而如於對句作下三平以救之,則又形成上下聯皆為古體詩之格律,反為不妥。另有部分詩論家,則認為乃是以對句之首字該仄而平救之,然拗而不救者,其例亦頗多,即可證諸此論非確也。如: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殘螢委玉露,早雁拂銀河。(許渾:早秋)

至於下三平之例,為數則較少,蓋因仄聲字尚有上、去、入之分,不至於過分單調,而下三平則無法產生抑揚頓挫之致。然亦非絕無僅有,如: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金昌緒:春怨)
即是。以上為五言近體詩,下三平與下三仄之例。至於七言詩,其下三平與下三仄之例,則為數較少。如:


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杜甫:卜居)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沈佺期:獨不見)
骨肉他鄉各異縣,衣冠今日是何年。(元好問:眼中)
現且以七言平起格之平仄譜為例,說明於下: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韻則為: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式中有 ⊕ 記者為可平可仄之字,亦即不須救之字,或者不當做拗亦可。而 ※ 記者,為務必要救之拗,救法有當句自救,與對句相救兩種。至於 ★ 記者,如該平而仄,即成下三仄,該仄而平,即成下三平。以下且以唐人絕句為例:


下江陵(早發白帝城)李白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此詩除第二句「千」字外,餘皆合律。然因「千」字位於可平可仄之處,故不須救。(七言第一字,因離音節較遠,平仄可以完全不論,且第一、三、五字,該仄而平,皆毋須救,蓋古人將「孤平」懸為厲禁,而孤仄則不論也)又如:


逢入京使 岑參
⊕ ⊕     ⊕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詩中第一字「故」字該平而仄,然七言第一字可以不論。而第三字「東」字,第二句第一字「雙」字,及第四句第三字「傳」字,皆是該仄而平。詩中凡第一、三、五字之該仄而平者,皆毋須救。唯有造成下三平者例外。
另外仄起式之平仄譜,只是將平起式之第三句,換成第一句,第四句換成第二句。第一句之不押韻式換成第三句,第二句換成第四句,如此順序顛倒而已,皆不出此式範疇。故綜合前面譜式看來,可知七言第一字之平仄,可以一概不論。
发表于 2003-5-24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拗與拗救
而七言之第三字除「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式外,其餘亦皆可不論,蓋因此式如易平為仄,即犯孤平而成拗句,故不可不論。至於如何論法?即務必要救。而其救法為本句自救,即將第五字易「仄」為「平」以救之。如:

題淮南寺程顥
⊕ ※ ◆   ⊕ ⊕
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蘋吹盡楚江秋;
⊕         ※ ◆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

詩中第一句「北」字,該平而仄,則以第五字「休」該仄而平救之。(詩中◆符號者,乃因欲造成拗救之局面,而於該用仄聲字處,改用平聲字);第四句之「晚」字該平而仄,則以第五字「相」字該仄而平救之。至若七言第五字除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式可以不論外,如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一式裡,第五字易平為仄,即犯「孤平」而成「拗句」。此種句型本句不能自救,須以對句相救。例如:


三月晦日送春 賈島
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
    ※     ※ ◆
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詩中第三句「不」字,該平而仄,造成「須」字孤平而不能自救,需以對句「猶」字相救。而「猶」字亦兼救本句之「曉」字,此稱雙救法,讀者細心觀察自能體會。現在再舉出數則對句相救之例,以加深讀者印象。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縷衣)

至於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一式中,若第五字易平為仄,即成下三仄。
而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式中,若第五字易仄為平,即成下三平,故非論不可。如前例之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之例,到底少數,且出之於大作家之手,無人敢於非議。初學者如用此種拗句,易讓人以為不懂格律。尤其是在擊缽詩會裡,一用此種格式,即被詞宗刷掉而不屑一顧。讀者不可不慎。

--------------------------------------------------------------------------------
特拗之例
另外有兩種「特拗」之例,分別說明於下:
                       ※◆
一:將七言定式「仄仄平平平仄仄」改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
或五言定式「平平平仄仄」改成「平平仄平仄」。
此種句式,稱之為「單拗」或「特拗」。前人詩中屢屢見之,故與其謂之拗,毋寧稱做另一種「定式」更為恰當。如(拗處以紅字標誌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宋之問:大庾嶺北驛)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風雨病相如。(李商隱:寄令狐郎中)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牧:金谷園)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杜甫:先主廟首聯)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武侯祠)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秦韜玉:貧女)

此例句法,幾已成為詩人之一種風尚,可以表現出詩之高古,例子之多不勝枚舉。唯應注意者,即此種句式之頂節第一字,應避免用仄聲字為原則,蓋一用仄聲字,則又形成頭節亦犯孤平之病,然亦非絕對。如: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首聯)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故人莊首聯)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李白:聽蜀僧濬彈琴次聯)
折取一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貢性之:湧金門見柳)

等等,唯初學仍以盡量避免為宜。
二:將七言定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改成

      ※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或五言定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改成
    ※    ◆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即將七言出句之第六字,或五言出句之第四字,易平為仄。而以七言對句之第五字,或五言對句之第三字,易仄為平以救之。此類句式多數用於首聯,間有用於其他二、三、四聯者,唯機率較少。蓋唐人於詩之起句,皆給予較大之發揮空間,不甚注重格律也。如: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出句「此」字該平而仄,而以對句「空」字該仄而平救之。又如: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王維:歸嵩山作次聯)
出句「有」字該平而仄,而以對句「相」字該仄而平以救之。且「相」字亦救本句「暮」字,此稱「雙救法」。
前述兩種特拗之例,已經跳出「二、四、六分明」之規範,嚴格說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論,並非絕對正確。讀者應有此認識,方不至誤入歧途而不自知。王船山【薑齋詩話】亦云:「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不可恃為典要。『昔聞洞庭水』,『聞』、『庭』二字俱平,正爾振起,若『今上岳陽樓』,易第三字為平聲,云『今上巴陵樓』,則語蹇而戾於聽矣!『八月湖水平』,『月』、『水』二字皆仄,自可;若『涵虛混太清』易作『混虛涵太清』,則為泥磬土鼓而已。又如『太清上初日』,音律自可,若云『太清初上日』,以求合於律,則情文索然,不復能成佳句。又如楊用修警句云:『誰起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烽煙』
若謂『安』字失粘,更云『誰起東山謝太傅』,則拖沓便不成響」。觀乎此,則『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語可知矣。
除以上所談之拗與拗救外,許多詩人,因不甘受律句之束縛,或故意求取高古之格調,而於節奏點用拗。如: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首聯)
出句連用四仄,而以對句第三字「成」字救之,且「成」字兼救本句之「往」字。又如: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首聯)
首句作「仄仄平仄仄」拗而不救等。清趙翼於【陔餘叢考】云:「拗體七律,如『鄭縣亭子澗之濱』,『獨立縹緲之飛樓』之類,杜少陵集中最多,乃專用古體,不諧平仄。中唐以後,則李商隱、趙嘏輩,刱為一種以第三第五字平仄互易,如: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望)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趙嘏:長安秋夕)
之類,別有擊撞波折之致。至元遺山又刱一種拗在第五六字,如:
來時珥筆誇健訟,去日攀車餘淚痕。(高平道中望陵川次聯)
太行秀發眉宇見,老阮亡來樽俎閒。(望蘇門)(按疑為望薊門)
雞豚鄉社相勞苦,花木禪房時往還。(望崧少次聯)
肺腸未潰猶可活,灰土已寒寧復然。(過濁鹿城與趙尚賓談山陽舊事次聯)
市聲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出東平次聯)
冷猿挂夢山月暝,老雁叫群江渚深。(寄答商孟鄉次聯)
春波澹澹沙鳥沒,野色荒荒煙樹平。(僕射陂醉歸即事)
東門太傅多祖道,北闕詩人休上書。(追用座主閑閑公韻上致政馮內翰二首之一次聯)

之類,集中不可枚舉,然後人習用者甚少。【甌北詩話】云:「自中唐以後,律詩盛行,競講聲病,故多音節和諧,風調圓美。杜牧之恐流於弱,特創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矯其弊。山谷因之,亦務為峭拔,不肯隨俗為波靡,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究而論之,詩果意思沉著,氣力健舉,則雖和諧圓美,何嘗不沛然有餘。若徒以生闢爭奇,究非大方家耳」!宋魏慶之【詩人玉屑】云:「魯直換字對句法如:


只今滿座且尊酒,後夜此堂空月明。(贈別幾復)
鞦韆門巷火新改,桑柘田園春向分。(道中寄公壽)
獨乘舟去值花雨,寄得書來應麥秋。(送陳氏女弟至石塘河)
平原曉雨半槐夏,汾上午風初麥秋。(奉送劉君昆仲)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無蘄三折肱。(寄黃幾復)
清談落筆一萬字,白眼舉觴三百杯。(過方城尋七叔祖舊題次聯)
田中誰問不納履,坐上適來何處蠅。(食瓜有感)

其法於當下平字處,以仄字易之,欲其氣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體,獨魯直變之」。【苕溪漁隱】則云:「此體本出於老杜,如:


寵光蕙葉與多碧,點注桃花舒小紅。(江雨有懷鄭典設三聯)
外江三峽且相接,斗酒新詩終自疏。
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處郎?(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二次聯)
洲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暮春三聯)
一雙白魚不受釣,三寸黃柑猶自青。(即事次聯)
发表于 2003-5-2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关于这个主题的讨论早已开始,但看来不会消停下去。最根本原因要问民国政府为什么选定了普通话作为国语来推广。另外即使不是民国,历朝历代北方科举考生们也为死记硬背平水韵而苦恼者不在少数。看来只好接受我们祖先这又一极灿烂宝贵且难复的遗产了。

赏善罚恶使君:开卷有益啊!
发表于 2003-5-27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坡上咏桃花

哈哈!太多了,先拷贝一份,慢慢研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4 2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