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85|回复: 0

浅论诗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1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哑榴 于 2017-9-11 20:42 编辑

浅论诗歌


文/哑榴


1.启蒙

无论什么体裁的诗歌,最初的入门都是从那些通俗易懂,便于传唱的诗歌开始。古今流传下来的作品,经历过大浪淘沙,依然如大海的珍珠,没有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这种现象应当带给我们一种深刻的启示: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骆宾王)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田间)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 (卞之琳 )

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融,消融,消融——/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2.灵犀

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名通天犀,有白色象线一样贯通首尾,被看作是一种灵异之物,所以叫做灵犀。灵犀,就像诗歌的触角,也是捕捉器。这有些像搜索引擎,总会在第一时间从浩如烟海的记忆里,像激光一样直接打在你所要寻觅的东西上。这是一种非凡的感触,感知,有些匪夷所思。这时,你要寻找的东西,也许只是一个或几个词语,有些陌生,倏忽发出迷人的光亮,翡翠原石一样出现在眼前。也许只是一个模糊的物像,闪发的鳞片似的一闪而过,正在寻觅正确的词语来表达。那个闪着鳞光从眼前一闪而过的神秘的物像究竟是什么呢?你会悟出她是一首诗的雏形。这是一个迅速孵化的过程,你会找到一只蛋,也许是一块石头,一个词语来孵化。诗人们都拥有这种孵化器。它不是机械的,是灵性的,如生命破茧,说破就破了。

2.意像

一个名词会被更多的动词形容词修饰,其外延会不断缩小,其内涵会不断增加。词语是构成诗歌的细胞。词语被修饰被定义之后,便拥有说话的功能。诗句不是简单的说话,而是用意像在表述。先有意,由意去寻像。先有像,由像去觅意。诗歌的原始生发不外乎这两种。意和像的合成才构成意像,它是形体与旨意的共生体。如果表述的意义很平凡,但用来表述意义的像很新颖,则诗歌可以成立。反之,如果像是很普通的风景,意义却不同凡响,更加透彻深刻,则诗歌也可以成立。诗歌的确是用像来说话,而且用来表述的像是灵异的,灵性的。

诗歌里的像之所以灵异,充满灵性,实则是生命体的本能使然。万物皆有灵,人是万物之灵长,其灵气更在万物之上,吸纳万物之灵气为我所用,灵气集中生发在个体生命里,与万物心有灵犀一点通。动物,植物,人类,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一些神秘的自然现象都是有感应的,用诗歌的触角来感知,灵感来捕获,让诗歌成为这些种神秘发现的过程,以期达到与万物万像的构通,对话。声音,色彩,行为动作,都是有特殊意义的,有特别的生存的旨意。这些欲望和主旨在诗歌里即意,表现出来即像。由此可见,诗歌之意,之像,都是生命之蕴含,生命力原始之生发,生命与万物和谐之沟通,对话,统一。说诗歌是有生命的一点不假。

3.现代诗歌的意像丛林

当一种像定义为一种意义之后,也是可以找到像与像之间的相互映射。意像不是单一的一个意与一个像之间的结合,而是一个意与几个像,或一个像与几个意,或多意多像同时生发,构成了诗义的丰富和色彩斑澜。这是有根据的,万物万像互通灵气,人和人骨子里拥有很多相同的东西。像即意,意即像。像与像的连续派生,产生蝴蝶效应。美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多意,多像,不是会产生歧义吗?这是一个意与像之间达成共同的默契的问题。意与像的一次结合构成诗歌的单元,如林之木,多个树单元才构成森林。诗歌是意像的森林,那些树木会变幻出人生百相,百味。意像丛林里的树按照作者的意图跳舞,按照统一的节拍,和旋律。意像们纷份跳出来,制造一些动静,和氛围。所有的词语都会受到某种感召,不自觉地如枯叶从地面爬起,跳起舞来。意像丛林里有了诗意的氛围,最神奇的故事,在不可思议的地点,最有价值的诗行从潜意识里流出来,像神在说话。最美丽的诗行不是你预定的,而是在诗意氛围里,灵魂的自觉行为,开天辟地鬼使神差就蹦出那么一句。庞大的诗歌丛林里,沒有一株完全相同的树,即使是重复。诗歌意像的纷呈上影,让诗歌变得无限可能。

4.意像的滥用导致现代诗的乱像

诗歌也是说话,首先要把话说清楚。话说不明,没有逻辑,没有思路,怎么写诗。难道诗就是胡话连篇吗?!诗歌虽然讲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至少让别人知道你写的东西,是一句完整的话,一个完整的形象。一个动物钻进暗箱,还有尾巴露在外面。意像可以简单,单一。表现出来,直接,明了。意像可以纷呈,多元,表现深邃,纷繁。意像与意像间的连联,要自然,不可凸兀。现代文明的大街上猛然走出一条原始恐龙,打死谁都不信。意像之间的转折,切换,要找到词语之间共同的属性。如果强行转换,两个没有半点共性的物质强行关闭在同一间笼子里,这就像将一个剧本里的人物,放到另一个剧本里。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胡乱切割,搭配。无头无尾,无根无底,很多诗歌,胡乱堆垒一大堆词藻,这就像一堆乱枝乱草杂乱堆放。意像乎?然。一点皮屑当虎皮,一些残鳞充龙凤。这也罢了,三句诗换了九片鳞,一首诗歌里全是残鳞废足,表达什么?自己也说不明白。诗歌里缺少意像,如同没有翅膀飞舞的丛林。意像是诗的翅膀,将我们的目光拉扯得更加迷离,深远。但任何意像的出现,飞舞,都有入口,出口,有看得见的轨迹。诗中意像的飞舞,要划过长长的轨迹,有头,有尾,才可以让人看出它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即使中途有所变异,变形,它还是同一条变色龙。

5.发现的词语

诗歌的生存法则,是发现,千百次发现。哪里有这么多发现呢?想像,洞开脑颅的想像。万物之灵气也是富有创意的,人类未知的领域总在随着己知的圈内不断扩大而扩大外圈。万物也是心灵互通的,万物运动构成诗歌之动像,万灵构造诗歌之动意。万物之物与物,物与灵,灵与灵之间相互对比,映射,从不同视角发现不同与相同之处,这也是一首诗与另一首诗之间的差异。诗歌的共性和差异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意与像,意群与像群,像群与像群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这也是诗与诗,诗人与诗人,流派与流派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沒有完美的意像群,其森林与人间所见森林并无二致,这样的诗便千篇一律,内容注定不会新颖。发现是丛林再生的法则,所有词语都在不断被发现,被发现的过程重新定义,篡改。所有词语都可能成为下一篇诗歌丛林里的原始的主旨,和原石。它所生发的功能意像从原石里解析,呈现宝石的光华,在意像丛林里格外醒目。

6.陌生化

一首好诗,除了精确的立意,表意之像,其能否天衣无缝地结合则是成败的关键。诗之新奇在于立意与表意之像的大胆结合。新的意像带来视觉和感官的刺激。其深层结合的原理则是生命的普遍性,各种生命迹象拥有相同的轨迹。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基本形态。人,从一个细胞分裂开始,……最终被细菌分解成元素。这个过程,也是一切生命循环的过程,周而复始。时间,空间,是盛放物像的器皿。将不同的物像放到同一器皿中,派生出新意。你可以将美女和恶魔放到同一个笼子里,看看下一步会发生怎样的戏剧性效果。一首诗的氛围里究竟要显示哪些物像,这样看你所要表达的旨意是什么。诗歌的新奇,一定是大胆的构思。将你手中的诗歌元素,和物像重新切割,组装,塞入一场不可预抖和不可估计结果的阴谋。诗歌往往落人旧辙,那么,不妨更大胆地一斧头将这条路砍断,掉入另一个时空去冒险。

7.密码,通感

进入一首诗的入口,或通道,是读懂一首诗的关键。诗歌表现情感,通过意像与情感对接来实现。首先这些新奇的意像会带来陌生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间发生的生理现像,或自然现像,或人文景观,才以借助不同密码来解说。密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进行对话的工具。诗歌用密码来进行对话。这个密码是诗人独有的,经过省悟,摸索而获得的。密码是意像丛林里的花语。读懂树,树会开花,读懂丛林,丛林里所有语句都会开花。读懂鸟兽,鸟兽会懂得人类的语言。

通感,是开启现代意像诗歌的一根不可或缺的钥匙。人的各种器官相互沟通,认识。你用耳朵看,用眼晴听,用色彩感触……通感的使用,开启了诗歌的多维空间。图画是平面艺术,雕塑是立体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三D电影是声光电的合成艺术。通感还可以将人的心理与这些平面,立体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架起沟通的桥梁。通感是不同属性的意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变通,相互切换的依据。对事物进行全方面透析,从生理到心理。让诗歌不再是单层次,单个空间的延展,而将诗意扩层到多层次多空间的穿透,进而形成一个魔幻般的诗歌氛围,真正地实现言有穷而意无尽……

8.熟悉的

除了我们经历过的,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成为诗歌?我们熟悉,才能写出耳闻目睹真实的东西。离开生活,诗歌什么都不是。排列诗歌就是将经历过的生活重新排列一次。除了我,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为,我没有经历,我不懂,我不知道怎样说,怎么开口。在生活里不能说,不能哼声的,在诗歌里,可以嚎啕。在诗歌里发泄之后,还要将卑微的生活继续。在诗歌里说出的东西,在现实生活里不一定要说,因为你在诗歌里哭泣有诗人在听。在现实生活里你得忍受,闭口不谈。因为聆听者不是诗人,是会误读你的人,是会迅速伤害你的人。

9.真实

每一只“丑陋”的茧里,都会蜕变一只“真实”的蝴蝶。蜕变出壳,粼粼飞起。金龟子浑身熠熠闪烁着奇异的光彩一一什么环境里能飞出未来的大诗人?这可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我们现在还是要吃饱,睡足。做一只大大的胖胖的青虫。孩子的屎尿,比说出假话的人,舒畅多了。 至少,不用,憋。 我们就要保持如此,该干啥就干啥,说啥就说啥。 活到哪,不要委屈自己。对,就是真实。只有真实,自己才不会“空”掉自己的躯壳。我们的皮囊是有限的,不应当装入更多的虚无之物。 装入一个真实的“我”,不怕笑话,够本了。

为文字而文字,就像本末倒置。我们的身体里,我们的文字里,都要有一个有血有肉善于疗养生息的高级物,都要有一个活生生的活着的思想,而不是文字的僵尸。文字是身体里的泉水,从身体和脑海里流出来,随心所欲流出来。这样,活着,进进出出,写字或写诗,无所压抑,流露出真情实感,流淌着爬出脑颅的灵魂。要让文字丰富,首先要活出滋味;要让诗歌出彩,首先让心灵透亮。

10.现代诗的韵律

诗的香来自于诗意,诗香的散发,依赖空气分子作为传媒。那么,什么样的风,借助这种风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首诗就有什么样的节奏。细腻的思想感情自然是柔风细雨,粗粝的思想感情也不缺雷电交加。和谐是立文之本,若天然为上。好的诗歌注意营造自然气氛。如同天籁之音生于无形,涓涓细流不引自来。节奏是诗歌的脉搏,或舒缓或紧张,一切按照诗中思想情绪的波动而变化。强烈情感、思想,这是诗歌的灵魂。如果一首诗不能表达强烈情感或深刻的思想,即使有韵律,充其量也只是顺口溜。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应是一脉相承,气韵相连的。在诗歌的一行之内顿挫有致,行与行之间音律相生,段与段之间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一首诗读下来真如滔滔江水,回肠荡气,一发不可收拾,肆意汪洋。

现代诗向诗人提出了更高更符合现代审美意识的要求。改变旧体诗的那种韵律要求,摒弃的仅仅是格式化的形式的东西,绝非韵律本身。如同现代流行音乐,现代舞,自然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11.诗歌的肌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肩足膝并用,奏刀騞然。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方得熟能生巧,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我们自己的身体里也有一头思想的牛,只有顺从思想的来路,摸透思想的脉络,肌肉和骨头要分离清楚。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解剖自己,进而解剖别人,将一切痛苦的疙瘩从体内彻底清除。生活也一样,要有一个准确的切入点。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生活的纷繁杂乱也有内部的秩序和规律,游戏是有规则的。只有摸清这些规律,了解这些规则,才能懂得自己这把刀子该往哪里使劲!庖丁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12.内容的冲击力

高估诗歌的技艺,同低估了诗歌内容的冲击力一样有害。好的素材和内容,是诗歌成活的基础,万丈高楼的根基。生活阅历,生命体验,化作内心刻骨的爱恨情仇,这是诗歌的血肉,和骨头。技艺,好比一首诗筋脉,如何将这些血肉协调统一起来,还原成生命的形态。技艺固然重要,但内容才是诗歌的本质。诗在诗之外,这之外的东西,一要体验过,二要悟出来。悟,很重要,只有浸入诗中现场,与作者同步思考,才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啊,这句诗这样写,真是妙呀。同步很重要,所以诗歌创造的氛围同样重要,没有让作者进入那个创作现场,没有在诗中还原出诗歌诞生的一些背景,至少是有一些铺垫,甚至只是一个提醒的箭头,难以同步进入诗意的氛围。诗歌也就是不同心灵间一次同步的振荡,持久的振荡,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力。

无为而为,无技而技。无中生有,有中生无。不作民众眼里的大师,而求民众眼里一首好诗。历史上的大师也非永远的历史,时代的炼金炉还会对其进行无情的筛选。人间有万技,技有高低深浅,何况是诗乎?!万技之一来作诗,万技之万来读诗,何求一人可通万?何求万人皆举一?大道至简,大诗至拙,跟人说技,不若跟人谈情。万像皆在变化,诗乃万像之影子推移。幼芽之诗还胜老朽之雕,一切法则在诗面前都显苍白无力。诗即灵,即显,灵浮于水,显于流。大众内心那份灵性,用几个铅字来显,愉悦了一生的时光。诗之理论无填鸭之食,只有启蒙之光。一语道破,便是诗。

13.误区

诗人是痛苦的,但他却可以让灵魂插上诗歌的翅膀飞翔。如果一味沉溺于痛苦,吟唱痛苦,让痛苦日复一日咬噬心灵,这种诗歌只能算停留在痛苦,而不能超脱。诗歌要穿越自身的囚禁抵达心灵的自由,进而穿越人类的痛苦,找到未来的方向。诗歌需要温度,强烈的爱的热度。当下一些诗歌一味沉迷于现状,模仿现实生活的疲软,困乏不堪,冰冷,麻木。口口声声垃圾,污染,冰冻,……通篇诗歌找不出一句散发出激情和温热的诗句。一个被寒冷冻伤的人,需要的正是体温的传递,将寒冷逼出体外。

什么是大众的审美诉求?两个字,不懂。另外两个字,不屑。你不屑于我,我也不会给你好脸色看。诗人圈子内的人读诗,也是似懂非懂,读出荆棘丛生寸步难行,更不用说圈子外的大众。文艺是大众的文艺,首要的任务是为大众服务,诗歌是什么文艺?唯独诗歌可以成为小部分人小资的奢侈品么?通俗易懂的诗歌就不会深刻吗?这是一个误区。恰恰相反,最深刻的东西却藏在浅显的生活里。优秀的作品要扎根在大地上,带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播种具有生命力的种子,带着民众对诗歌的春天的向往,开花结果。

14.实际生活者

诗人,如果要我来给他下一个定义,那就是用诗意的文字表达生活的实际生活者。诗人,除了能够用诗歌来表达,其余与普通的人并没有什么差别。将诗人从社会群体中分割出来,只有一个标准可以适用,那就是会不会用诗意表达,表达的怎么彻底深入,那就要看被生活磨练的痕迹是深,是浅。这样看来,诗人就成为了时代的一份子,不是孤独的,不是无用的书生。因为诗歌,会给诗人提供更加强大的思想武器,精神的大砍刀,不朽的人格是强大的盾牌。诗人是生活的最强者,诗歌是生活的号角。诗歌并非某某一群人痴心妄想的专利,而是走向广阔田野的具体的生活。将诗人与非诗人主观隔离开来,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脱离了实际生活,容易走入象牙塔,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诗人都是极其普通的劳动者,过着及其普通的生活。诗歌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我们决不可指望诗歌可以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奖励。如果一定有,那也一定是精神的享受,和愉悦。如果有,那也一定是物质之外的在长期的守望中潜移默化的看不见的东西,和谐而安宁。如果有,那也一定是对整个社会诗意栖息地的形成,作为其中一份子的荣耀。让诗歌回到生活,绝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就是要让诗歌走进每一颗普通的心灵,让诗歌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平凡的面孔。我们不稀罕高高在上的星星匪夷所思的狂笑,而宁愿凝听山野里农夫的低语,老妪的哭啼,婴儿的笑声。

一首诗歌可以写得幼稚,但是作为写作者的态度一定虚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网络,在论坛,放松一下,随意歌吟,未尝不可。我们的诗歌可以写得很一般,但在诗歌之外的那个人,一定是一个严肃的生活着的人。在写诗歌的过程中,学会做人,重新塑造自己。对待自己的诗歌要像对待自己的人生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我们不一定走得很远,在诗歌里,一定要创作出“真实的自己”。写出来,还是个站立起来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3 15: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