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石棉

十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4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解》

在镜中,我跟昨天和解
跟每天擦肩而过的路人和解
在人世,我跟貌似卑微的蚂蚁和解
它们驮着一天的收成,匆匆穿过
河边的石板路
我曾经见过,一大群蚂蚁
把亲人的尸体运回草丛——
它们不懂得痛恨,只因为灾难而悲伤


       “和解”是最重要的象征词汇,是核心表达。“在镜中,我跟昨天和解”是虚拟,“镜中”指清晰投影,“昨天”指的是过往事物总和,“和解”指向过往的矛盾事物总和;“跟每天擦肩而过的路人和解”,“路人”是陌生的,指向无干的事物,但没有矛盾,何谓“和解”?是“昨天”的惶惑,内心的 “恐惧”,让自己碰到任何“事物”都有“和解”心态?从整首诗表达来看应该不是表现的主题,歧义(“我跟昨天和解”,已到位);“在人世,我跟貌似卑微的蚂蚁和解”,“蚂蚁”在人的主观意识里是微小的卑微的动物,“貌似卑微”应该是否定句:却看似卑微却不卑微之意。综合分析,第二句是“歧义”,应删除;“貌似”、“卑微”两个修饰词,主观重新定位“蚂蚁”,削弱主旨意图,也应删除:

在镜中,我跟昨天和解
在人世,我跟蚂蚁和解
它们驮着一天的收成,匆匆穿过
河边的石板路
我曾经见过,一大群蚂蚁
把亲人的尸体运回草丛——
它们不懂得痛恨,只因为灾难而悲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复眼中相遇》

蝉在树枝上
字在临窗的白纸上
我写下:没完没了的嘶叫
像火车穿过市中心!

绿地上几朵花被雕琢,互相
涂抹颜色
小男孩骑着自行车转圈
而此时,只是其中的一个我
在写字

嗨,自由的小男孩
我们在昆虫的复眼里相遇了

建议先弄清楚单眼、复眼和哺乳动物眼睛的概念性问题,再讨论花朵、小男孩和我区域方向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筑路篇》这个题目太大,有颠覆人类“共识”的嫌疑。写这类题材最好懂点政治经济学,懂点社会学。中国有著名的七大挂壁公路,为了打通通往山外之路,山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多少血!为什么?就是为了这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路是通向明天“幸福之路”、“文明之路”。这类题材不是不可以写,但不能无视人类的渴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灯火志》

出了山口,行人渐渐多起来
在这个叫做洪门的小镇
暮色找到了归宿,正在被不同的村民
品咂出不同的滋味

电灯把虚弱的光阴
从田野收回来。我又做回
行人中的一份子,拐了一个弯
回到热烈的烟火人间,从山那边
岩石和鸟兽的远古回到
山这边人影攒动的远古,也回到

草药枯衰的远古
四肢疲惫的远古,玻璃中的火苗
无论如何燃烧都照不透彻的远古
醉汉用一生积攒的酒精
反复清洗,反复玷污的远古
===============================  
回到热烈的烟火人间,…..
…..醉汉用一生积攒的酒精
反复清洗,反复玷污的远古

“远古”,这不就是简单的“血脉延续”“香火不断”话题吗?有故弄玄虚之嫌,忽略了读者的想象力。有“岩石和鸟兽的远古”连带足够深刻,删除是否意蕴更深厚,张力更大?

《灯火志》

出了山口,行人渐渐多起来
在这个叫做洪门的小镇
暮色找到了归宿,正在被不同的村民
品咂出不同的滋味

电灯把虚弱的光阴
从田野收回来。我又做回
行人中的一份子,拐了一个弯
回到热烈的烟火人间,从山那边
岩石和鸟兽的远古回到
山这边人影攒动的远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4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羞愧》

城南一条路
笔直地穿过人民路,过了红绿灯
径自出城而去,前方的山岭
古时候一定拥有山的模样
现在却只是一堆
相貌堂堂的废墟
再走下去,这条路势必碾过它深俯的骨架
酸枣枝、葛根藤、天麻
经历了多少次快刀的分割
才会最终心生决绝
一去不返?路两边,矿坑的壮观绝不逊于
城内任何人造文明的壮观
它们被水泥厂掏光了体内的石头
每次走到这里我都要停下来,想跳进
其中一个坑里
——多好的地方呀!
可惜再也找不到可用的岩石借以埋骨
站在坑边,我常常暗自羞愧
空怀有壮烈的自戕之心
=============================
      人类要吃饭要穿衣要个窝要谈情说爱,所有这些都要向大自然索取,难道你说,这辈子我活够了,不再生儿育女了,不再想让我的子孙们向大自然索取了。这不是废话,矫揉造作,自作多情吗?如果作者意识到当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时,如何利用人类有限的能力去保护大自然,也许这是理智的,但诗歌如何具备这样的功能?科学论文会不会比诗歌更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4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楼主和狼的沟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凤鸣湖边》

凤鸣湖边上,我看到的人
都不是想看到的
草木间欢畅的撕扯和鸣叫也不是我想要的
此处,所有无意义的事件中
我成为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我参与
深陷其中。我参与此时此刻
无处不在的岑寂和空洞

柳叶青黄
还有几片愿意为我而飘摇
秋天这个折中的季节
平铺在湖水上。平静的湖泊
只肯露出平静的一面儿
除了偶尔飞临的野鸭
没有可以掀起波澜的物件
在野鸭也去不到的地方,荷叶压低身子
干枯的莲蓬仍在向上生长
================================

先看下一节:

柳叶青黄
还有几片愿意为我而飘摇
……平静的湖泊
只肯露出平静的一面儿
除了偶尔飞临的野鸭
.......在野鸭也去不到的地方,荷叶压低身子
干枯的莲蓬仍在向上生长
      从描述中可以窥探,诗人要的是自然的“意境”,那种略带萧索与平静、人迹罕见的自然的“意境”。但上一节,略去浮词和所谓的深刻,人、欢乐的撕扯、鸣叫都不是诗人想要的,诗人内心陷入“无处不在的岑寂和空洞” ,问题来了,这些与诗人想创造的自然“意境”有何密切的内在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4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河志》

你必须了解
山东它不仅仅是一个省
黄河走到这里就到了尽头。黄河从夏商周
一路走下来,过了民国
就慢慢地淌进它的坟墓
你必须了解,来自高原的黄土
在山东堆得比济南还高
有一次,我真的看到了高高在上的大河
流呀,浩浩荡荡
像是一群水中的猛兽簇拥着
一头水中的老虎
你必须了解,这成群的水珠中必定有那么几滴
曾经想过
把更大的澎湃运上山顶
那是民国之前的事,进了山东
它就什么都不想了
剩下的一点距离,只需要照这样
忽高忽低地
走下去,它走不出这个地名
所以你还必须了解,在山东,其实
无论停在何处
都表示它抵达了终点
==================

这首诗横跨数千年,回肠荡气,谋篇宏大。更难得是笔触细腻生动,气象万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捉拿与呈现都不错的,来读石棉,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声独唱 发表于 2017-8-4 21:34
《灯火志》

出了山口,行人渐渐多起来

感谢狼兄细读和细评,《烟火志》是这十首中唯一不满意的一首,这个腰斩方案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修改选择,我会认真考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声独唱 发表于 2017-8-4 21:23
《筑路篇》这个题目太大,有颠覆人类“共识”的嫌疑。写这类题材最好懂点政治经济学,懂点社会学。 ...

这里的筑路筑的是自我的灵魂或者诗歌之路,跟现实的路无关,第二节的“手掌上举步维艰的筑路工人”和“心中苦修的老僧”以及灰色背景中的嫩白块茎、裂缝的青石、藏有一片大海的疤痕都是有相同指向的意象,所以这首诗是在自讽、自审、自我矫正。至于狼兄所说的那类宏大的题材,石棉其实不太敢轻易碰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声独唱 发表于 2017-8-4 21:06
《复眼中相遇》

蝉在树枝上

《复眼中相遇》和《筑路篇》这两首是完美的,是神赐的灵感、是礼物,所以这两首我可以接受误读但不接受批评!

这首诗几经易稿,但是我一直选择保留“蝉的复眼”这个第三者的视角是因为复眼的结构对于“主体我”的分解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暗示作用,“只是其中的一个我在写字”这里已经对理解“复眼”做了应有的铺垫。另外,复眼广角的视野可以覆盖诗中所有的物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声独唱 发表于 2017-8-4 21:02
《和解》

在镜中,我跟昨天和解

这样一改似乎更舒朗了,但是前两句完全相同的句式在节奏上我本人不太接受,而且这样一来推进的速度太快,这也正是我在写短诗时尽力避免的。这首诗的核心指向当然是“蚂蚁”对人类和自然这类更高级的存在体的和解,前面的三个和解是不是真的有必要砍掉一个?对此,我会认真考虑狼兄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声独唱 发表于 2017-8-4 21:41
《羞愧》

城南一条路

这首诗中并没有谴责,有的只是惋惜、以类似于自我殉道的方式对伤口进行止血和缝合,这种无奈的方式其实是我能做到的唯一的负责任的矫正方式,尽管有点苍白甚至多余。对于现实题材我不认同那种很流行的撕开伤口任其裸露的粗暴的方式,所以我在诗观中提“低速的痛感”,提“小角度切入”,在书写现实题材时,我尽量避免揭开那些已经被揭了无数次或者已经结痂的伤口,即使揭了那也是出于另外的意图,停留在现实和痛感的层面并不是石棉追求的终点、所以对于那些因为表达需要而不得不揭开的伤口我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缝合,就像这首,最后我把自己放进去,把自然界的隐痛变成了自己的隐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声独唱 发表于 2017-8-4 21:53
《在凤鸣湖边》

凤鸣湖边上,我看到的人

这首诗的重心是最后一句,是“仍在向上生长”。不止一个人批评过我前面的写作中“主题先行”的写法,呵呵,没办法,我写诗对灵感有着巨大的依赖,但是灵感降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是“言”,有时候是“意”,既然她是以“意”的方式来了,那我也只好“主题先行”了。这首诗开写之前我捕捉到的第一句就是“莲蓬仍在向上生长”,然后下笔写“不想要”做下关口,然后再写“无意义”“微不足道”“岑寂和空洞”,然后用“为我而飘摇”“平静的湖泊”来缓慢修复,最后用结尾否定第一节、呼应第一句,这个结构自己觉得无可挑剔,诗意指向也是积极的,唯一可挑剔的就是主题先行,因为的确是先有主题后有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4-29 2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