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10|回复: 22

歪批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3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杨柳在 2005/03/13 03:41pm 第 1 次编辑]

    一批禅让之后的世袭制
    大禹之前的帝王采用的是禅让制,而在大禹之后就是世袭制了。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万民拥护。帝舜才把王位禅让给大禹,大禹成为帝王之后,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这便是夏朝,大禹也成为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他行使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而在他的晚年,却有些糊涂,他总是在显耀自己的权位。在他去世的前几年,他也曾效仿尧、舜的样子,想找个贤能的人做自己的继承人。最初,他推荐了皋陶,但不久皋陶因病去世,后来经过商议,又一致推荐伯益做他的继承人。伯益是大禹治水是的一位英雄,他的名望很高,在百姓心目中紧次于大禹。
     但是随着大禹王地位的巩固,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不应该落入他人之手,而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继承,可是伯益的威望非常高,大禹王不能犯众怒,就顺水推舟地答应让伯益继位,为此他好多天都睡不好觉吃不好饭。他又想出一个办法,叫伯益做继承人,而让自己的儿子掌握实权。后来由于他的儿子启把国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高了起来,而伯益虽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人们把他过去的政绩也慢慢给忘记了,大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就真正地行使起王权来,而多数部落也都效忠于启了。这时伯益非常生气,就召集一些部落向起开战,后来被启打败,并公开宣布自己就是夏朝的第二代国君。从此选贤任能的公天下制度就变成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了。
      由此可知,选贤任能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和现代的民主选举制度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大禹是由于私心才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的。而这种私心也是人性贪欲之表现。贪欲本无所谓好坏,贪欲的权利如果落到明主手中,那么他给人民带来的利益是无穷大的,因为他的贪欲表现的是如何让百姓富有。而如果贪欲落入昏君之手,那个百姓带来的就是灾难,因为他会因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而不顾百姓之利益,受害的最终是百姓。
     如果把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一直保存下去,奴隶制度国家的出现就会推迟,中国的历史就会改写。而禅让制更多的是任用贤能人才,更不会有一些像“阿斗”之类的庸人当上皇帝。试想,禅让制如果延续到现在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所以中国古代的最大罪人应该是“大禹”,他因为一己之私心而让中国经过了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看看美国,自从开国就吸收了欧洲启蒙主义思想,欧洲启蒙思想在美国是最早实施的,并一直不断地延续、发展,美国总统并没有家族式的延续,而是任人唯贤,所以在美国历史上永远也不会出现像夏桀、商纣王之类的暴君,也更没有像“刘阿斗”、唐后主这样的根本没有治理国家能力的昏君。所以,中国历史几千年的罪人首推是大禹,他的罪孽则是因为人性中的贪婪。这实在是中国历史的悲哀啊!
发表于 2005-3-13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啥时杨柳也开始歪评历史了哈?
发表于 2005-3-13 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学习!!!!!
发表于 2005-3-13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不人云亦云,欣赏。有李敖的气质,哈哈。
        问好兄弟。
   
发表于 2005-3-13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由此可知,选贤任能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和现代的民主选举制度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大禹是由于私心才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的。而这种私心也是人性贪欲之表现。贪欲本无所谓好坏,贪欲的权利如果落到明主手中,那么他给人民带来的利益是无穷大的,因为他的贪欲表现的是如何让百姓富有。而如果贪欲落入昏君之手,那个百姓带来的就是灾难,因为他会因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而不顾百姓之利益,受害的最终是百姓。

这个说得极是极是。
学习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5-3-1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谢谢大家的阅读!问好各位!
发表于 2005-3-13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魔鬼GG的魔鬼眼光、魔鬼笔法,说得很有道理,学习了。问好魔鬼GG:)
 楼主| 发表于 2005-3-14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二批姜子牙垂钓
     姜子牙垂钓,钓的是何人?钓的是周文王。垂钓改变了中国历史,如果没有垂钓一事,中国现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垂钓使君臣相遇,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垂钓一事,也非常有趣。那我们先看看姜子牙的人生经历。
     姜子牙自幼天资聪明,志向远大,勤奋好学。但是年轻的姜子牙却有个大缺点:人虽聪明,可是连生活都不能自保,所以他只好靠借债过活。到了三十岁了,因为没有人支持他,他就选择了离家。由于身无分文,所以他一路流浪,饥寒交迫,苦不堪言,终于又过了30多年,转眼他就60多岁了,头发也白了,在这个时候他才找到一个屠夫的工作,因为不会经营,不但没有赚钱,还把本钱都赔进去了。又是风风雨雨地过了七八年,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宋异人,他是姜子牙青年时期的朋友,并一直非常佩服姜的才学,宋异人听说了姜子牙的处境,深表同情,帮他成了家。但是成家之后的姜子牙依然是做什么生意都亏本,别人一家酒店生意及好,宋异人帮他把酒店接下来,可是他一经手又是血本无归。后来他又做过卖牲口的生意,又把宋异人的50两银子给亏干了。宋异人想,姜子牙做生意不行,那应该去做官啊?于是帮他又谋了个小官,他看到商王朝腐败到了极点,他有心冒死进谏,但是又怕死的不值得,于是就想到自己要投明君。姜子牙和宋异人就分手,他老婆也因他辞了官和他断交了,他就一个人来到周都附近的渭水之滨,就此隐居。他听说周文王经常渭水边游猎,便想整日坐在这条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垂钓,盼望钓一条大鱼,而这条鱼就是周文王。文王有雄才大略,善良仁慈,礼贤下士,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他也想在有生之年复兴周国,除掉纣王,在几年时间里,周国就百业兴旺。这个时候他多么希望有一个深谋远虑、文武双全的人来辅佐他啊!这就有了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姜子牙把鱼钩提离水面三尺以上,钩上也不放鱼饵。果然,周文王觉得奇怪,便问姜子牙其中的道理。姜子牙见周文王态度谦和,果然是个非凡人物,便以“钓”引申到了国家政事上了。周文王一听大吃一惊,心想,这位老人身居深山,又怎么能把天下事知道的如此清楚呢?就断定姜子牙是个非凡之人,直到这个时候,姜子牙的命运才算真正改变,而他真正改变命运时刻已经是八十多岁了。老天总算有眼,让他受尽苦难,最终又名垂青史。
     这段故事我说的太多,但是在这里有两个关键人物非常重要,一个是宋异人,是他从各方面帮助姜子牙,并多次帮助他,而姜子牙却又非常“不争气”,他的这种帮助放到现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个人帮一个人没有这么去帮的,这是人性的选择之表现。宋异人有自己的选择权利,他对姜子牙无偿的帮助是因为他看中了姜子牙的才干。古代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韩信受到箫何的极力推荐,这种选择更多的是战争的需要,而宋异人对姜子牙的选择更多属于尊重才干之举,他们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试想,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却依然相信他能够施展自己的报复,这又是何等境界。他的这种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姜子牙是一个小人,尽管他的才华出众,可一旦小人得志,其危害要比一个庸人的危害大的多。宋异人并没有考虑这些,他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历史选择了姜子牙,而不是宋异人选择了姜子牙。
      那么,故事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周文王,他与姜子牙的相遇并最终识姜是一个辅佐之才,也是一种选择,而他的这种选择更多的是志向的选择。个人认为,姜子牙隐居也好,钓鱼也罢,都是他自己安排的一场戏而已。而他真正的目的是想找到明君施展自己的抱负,最终他达到了目的。我们通常会把姜子牙钓鱼作为自己施展报复的机会,其实不然,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他采用的是一种欺骗的手段。这点从他们相遇之前就可以看出,他的隐居并没有让周文王过多的关注,周文王并不知道有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就叫姜子牙,这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是非常不同的,刘备请诸葛亮那是因为他本身就已经知道了诸葛亮的才能,而周文王请姜子牙是一点也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是后来才知道。所以,如果说周文王是个大明君,还不如说他运气好,他刚好找到了一个德才兼备的能人,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试想,如果姜子牙是个真小人,一旦他得志了,他的危害将是无穷的大啊!所以,历史以来总是称颂周文王任何识才,也称赞姜子牙是如何有能力。其实,他们的相互选择更多的是一场大的赌博。只不过这场赌博是一场胜局而已。
发表于 2005-3-15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精彩的论述,历史的一个小点改变了今天的我们,我们的一个不慎也可能将改变未来的风貌,继续看小杨柳的妙论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下面引用由空手道2005/03/15 11:12am 发表的内容:
精彩的论述,历史的一个小点改变了今天的我们,我们的一个不慎也可能将改变未来的风貌,继续看小杨柳的妙论
你懂我的,我也懂你的.这就叫臭味相投.可惜啊!
发表于 2005-3-16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你用一种全新的手法来刨坟啊!
哪天我也凑凑趣……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问好阿尔,那就要看你的了。我还准备继续的。
发表于 2005-3-16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有创意,问好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5-3-16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三批两个宫女的唐朝
    隋唐末年,在瓦岗起义的打击下,隋朝政权土崩瓦解。就在瓦岗军包围东都洛阳的时候,另一个地方官太原留守李渊也宣布起兵。他不断地笼络人心,下令开仓济贫,深得老百姓的拥护。可是,李渊的起兵又是怎么回事呢?
    隋汤帝在位时,尽管对李渊非常赏识,但是并不信任他,就派了自己的两个心腹作太原副留守,监视他的行动,李渊就整天喝闷酒度日。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是他的几个儿子中最有远见和抱负的人,他看清了当前的形式,并认为趁天下大乱的时候夺取政权才能保住家族的地位和利益。但是李渊却并没有李世民这样的远见。如何让父亲起兵就成为李世民的首要任务。
    李世民发现有个关在牢房里的刘文静非常有头脑,就去找他,刘文静和李世民的交谈中就知道李世民的不同凡响。于是就给他出了一个点子。李世民依计策找到了和李渊关系很好的晋阳宫监裴寂,并把父亲不愿意起兵而现在的形式又迫在眉睫的事情分析了一遍。裴寂一听,对李世民说:“公子不要着急,我自有办法。”因为不久前,李渊曾经收下了他送去的晋阳宫的两个宫女,于是他便在这件事情上大做文章。
    于是他找到李源说:“都是我害了你,恐怕我送给您的两个宫女的事情要出事情了。”李渊大吃一惊,吓的酒醒了一半,半天不敢出声。私留宫女是灭门之罪啊。这可如何是好?裴寂于是就赶紧说:“二公子李世民怕事情败露,正在招兵买马,准备起兵反隋。”李渊一听,无可奈何的说:“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从这之后,李渊是吃不好睡不好,整天就为宫女的事情发愁。偏偏这个时候他的手下又在打仗中失利,使他更加不安,生怕皇上怪罪下来。这时,李世民来了,说:“大祸临头,还不如顺应民心,举兵反隋,夺取天下。如果你不起兵而要告发我,我只有听命。”李渊叹气道:“我怎么会告发你呢?”李渊走投无路就只好起兵反隋了。
    这是整个李渊反隋的经过,反隋朝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被人所逼(一个是裴寂,一个是李世民),而被逼的原因却是因为两个宫女。试想,如果没有两个宫女的事件,李渊的性格和胆识是绝对不会反隋朝的,其天下最终还不知道是谁的。李渊反隋不是因为欲望,不是因为胆识,不是因为背叛,而是因为无奈和绝望导致了最终的害怕。而这种害怕就形成了人性的妥协。对命运的妥协,在他眼里的妥协更像是一场赌博,不反隋朝,宫女之事如果暴露,就是灭门之灾,而反了隋朝充其量还是一死,那几还不如选择后者的死。至少后者的死还有生的生机。最后的成功推翻隋朝完全是李世民的稳定民心政策的结果。
    反过来看,李渊反隋的根源就是两个宫女,我们甚至可以说两个宫女改变了一个朝代,如果不是这两个宫女,李渊会没有任何把柄在李世民和裴寂手上,他又怎么会被逼上绝路呢?一个没有被逼上绝路的李渊是不会去反隋朝的,这点从他的为人处世以及胆识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说,唐朝是两个宫女的唐朝是有一定道理的。
发表于 2005-3-16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歪批历史


欣赏小杨柳的博学和才气,很高兴能读到这样的文章。让我们能从另一个视角来重读历史,喜欢这样把自己独特的思考融进去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6 0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