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29|回复: 18

灵犀的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灵犀在 2004/12/23 01:14pm 第 1 次编辑]

    发在这里的文字,除了仓促的几篇外,其他都是我偶有所得的记录。时间跨度也大,内容也参差不一,除了都是我为其作者,且不惭将其发上来之外,并无什么联系性。我喜欢将自己的作品尽量收在一起,哪怕没什么脉络道理可言,只是因为:我不愿占据太多的页面,也不愿将自己的作品分割----我的创作力很是贫乏的说。我宁愿当有了新作的时候(哪怕粗浅不堪),趁机顶顶自己的作品,露露头。也愿意什么也作不出来的时候,能一页一页地看自己的果实,还有观者的评语。借此机会对一位评者的褒扬和两位观者的持续表示感谢。
    第3楼----《米兰·昆德拉与阿兰.德波顿》:不值一看。
    第4楼----《无题》                     :或者可以一看。
    第8楼----《花之一》                   :好些。
      10 ----                             :一般
      11 ----                             :有点歪^^。
      15 ----                             :现在看还可以。

                                奥威尔与王小波
    奥威尔与王小波本来是无法比较的,至少王小波(我对他更熟悉一些)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但是
他们的共同点值得加以注意。
    首先是对细节的感受力。看过王小波的小说的人,会为其中各种细节描写所带来的超乎寻常的感染
力所倾倒。而奥威尔,无疑对于众多细节也具有非常的感受力:“我的脑际会连续几分钟出现这样的话:
他推开门进了房间。一道淡黄色的阳光透过细布窗帘斜照到桌上,上面有一匣半打开的火柴放在墨水缸
旁。他右手插在口袋里,向窗前过去。下面的街上有一只黄棕色的猫在追逐一片树叶……等等”(注①)
这一段话可以与两种情况作比较。一是构具情景能力的贫乏。一个人进了房间,向窗前行去。如果你冥
想这一事件,然后,你能一一告诉我一些可能是无意义的细节吗?——什么样的房间,什么样的窗子,
有窗帘吗,什么颜色质地;有桌子吗,放了些什么。当然,这种细节,对于电影(正是奥威尔最推崇的
艺术种类②)才是具备决定性意义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轻视拒绝它可能带来的惊人的效果。第二个
便是与王小波的细节描写的比较了。王小波的细节不会象他那样平实详尽(自然主义式的③),而是一
方面更为典型甚至独特,另一方面更具夸张狂想的色彩。如果说奥威尔仅只感受力强(“一种外力的驱
使,几乎不由自主在作这种描述的练习”④)而王小波达到了感染力强的地步的话,我们大多数人的感
受力尚需要砥砺练习。
    他们的第二个共同点是对语言的感受力。王小波的师承流传无庸赘言了(王道乾先生的《情人》译
文堪称绝唱),让我们看看奥威尔的情况:
    “我大约十六岁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单纯词语本身所带来的乐趣,也就是词语的声音和联想……当时
使我全身颤栗⑤”
    “单是莎士比亚把一个音节放在另一个音节之旁的技巧就能使说英语的人民世世代代得到高度的快
感⑥”
    以上主要是他对语言音乐性的感受(这种感受与他的思想息息相关,他是一个注重今世的人,因为
音乐是属于今世的⑦)他对画面性,也即语义所指,也即语义的独特性的在意可以参见他对美语、英语
差别的评述⑧。
    这里需要说明,也许是翻译的天然缺陷又或者题材之限所致,《一九八四》在画面性上的表现难以
企及王小波(其音乐性更无法传译),但是王小波惊人的画面性并未同时达到惊人的音乐性,这里不能
不说是一大遗憾。
    他们的第三个共同点是思想性。非独思想性,甚至他们的思想也有极其相似之处。最值得一提的是
他们都注重差别。王小波引用罗素说:参差多姿乃为幸福之要素;而奥威尔不惜做出政治行为以抵御极
权主义。除了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人,分别经历了苏德对峙和文革之外,要归功于其感受力。
    如前所引注⑧,“美国城市里的街道通常叫多少号街而无街名……难道我们应该把瓢虫、长脚蜘蛛、
叶蜂、水虫、金龟子、蟋蟀等等诸多昆虫统统归于bug这个毫无表现力的名下,还有忘记那些野花富于诗
意的名称?”
     ——正是他们的感受力使他们尊重差别,拥抱今生,能够发些振聩之言或者创造艺术世界。
    行文至此,便要作结。我并非要说王小波是中国的奥威尔,一如有人说关汉卿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不知是否因为语言改革,他可没给我们留下世世代代的快感),恰恰相反,我以为王小波胜于奥威尔,
虽然他可以以之为师的,奥威尔还需自行摸索。奥威尔虽少人听闻谈论,但毕竟确实是世界文化名人,
我只希望将来,王小波在世界范围内能至少达到奥威尔的影响,这一点的意义,不言自明。另一方面,
如果有可以师从的却不能充分利用,以臻至境,实为可憾。
    注①引自p92 《奥威尔文集》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 以下统出该书。
      ②p125   ③p92   ④p92   ⑤p92    ⑥p323    ⑦p323    ⑧p207
      
发表于 2004-2-29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好像有些深奥,细细读读
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3-12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这个贴子最后由灵犀在 2004/03/12 10:03am 第 1 次编辑]

              米兰·昆德拉与阿兰.德波顿
    我是看了《爱情笔记》后才看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颇为讶然。阿兰.德波顿其为未成熟之米兰·昆德拉乎,米兰·昆德拉其为大耀之阿兰.德波顿乎。其文相似若此。
    吾终不能以米兰·昆德拉而标立阿兰.德波顿,反以阿兰.德波顿而低视米兰·昆德拉。固矣,米兰·昆德拉之所采更博,所论更深,所取更宏,所施更文,然其风骨何异于阿兰.德波顿哉。而风骨低,吾知其文名将衰也。
    其人岂无才乎,惜不能高于才也。集溺玄思而不能出下,所以不能为大也,大者无所不容,无所不往。且人世所以炳照者,唯自惑之玄思乎;扬雄设太玄法言,志摹周易论语,不可不谓大也,后世又有文雄称之,不可不谓有才也----而终身丧文暗,岂不因世不尽于高智,文不规于一方哉。
    呜呼,米兰·昆德拉宜乎其所,何用吾置喙。以吾之方,责于他方,不亦谬乎。此殆欧阳公所谓:“不足于言,而又不忍不言”者也。吾所期之大、久、光、明,固不随其辙;已足矣,请息其言,请观其变。
 楼主| 发表于 2004-4-6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这个贴子最后由灵犀在 2004/04/06 03:42pm 第 1 次编辑]

                            无题        

    四月的某一日,(其实就是四日清明节,只是清明节是海外游子纷纷返乡扫墓,公西华之流用天子礼仪公祭炎黄二帝,寻常人白天瞻仰烈士陵园,夜间焚祷些纸钱的日子,所以我宁愿说某一日;值得庆幸的是,我真的必须说某日某人某处某事的语义场还遥无形成之日)我本应在闭门苦读一本好书——瓦雷里的诗全集,无奈质本愚鲁,颇头痛于他不造实境的写法,至今茫茫昏昏而无他得,终于不能不出门散心。
    市中山公园不收门票由来已久,甚至因此出现了赤字,而我虽有地利之便,却未能趁机加重其经济危机,实在惭愧。好在犹可一作补偿。
    路上有金属工艺一条街。主要是制作二类:建筑的金属饰物(当然,作为栏、栅、门之类还是有其实用价值的)和金属牌匾(作为人和建筑的也并非无实用价值的饰物)。一般而言,同一行当集中在同一条街上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标志,有助于业内的竞争发展和顾客的选择衡量,不过街边楼房(不知是否商品房)内的住户也只能死心发展对切割打磨声的斗争乃至利用艺术了。
    进公园的时候,日头温暖得微疼。不过一进荫下,或在水边,又或者微卷起春风,又十分惬意了。但惬意的不是我一人。在荫下和水边,总有他们可以把我遗忘而我不能去打扰他们的人。
    一般而言,他们是本能或学习或练习来的,颇会占据美好的地方,并营造得封闭、舒适与放松:有的情侣在临流咫尺的地方(可能由于危险而人少)相偎,有的情侣坐依在桥杆上(许是为了情人眼中滟滟流转的背景)相对,全然不顾水深的危险。如果他们是为了亲近水流,倒是可以嘉许的:
    “哪一种(尤其是有价值的)亲近不带着危险?”
    但是为了A而冒B的危险,就不智了。老实待在树下的情侣是比较令我欣赏的,不知是否因为更为正统些的缘故。我甚至为他们想好了表白:
    “就让我在树下表白
          像果子成熟了落入怀
              吾爱”
    从水边往空旷些的地方去。在淡黄的阳光下,草坪间的石子路上,我的前方,走走啄啄着几只鸽子。我不知道我行近时它们会不会腾地飞开,我希望不会。有人已代我作为试验,没有。我小心翼翼地走过,鸽子的移动没有对我警觉的意思,它们转动颈项看我的样子里也没有。
    我去的地方是一圆石板铺就的平台。沿边一圈石阶,可以看座。周围疏疏几株松树聊表绿荫。在石台不远处,一栋二层建筑的顶层是一间鸽舍。往往飞下无数只鸽子在石台上(游人圈里)觅食。我便往那里行去。
    路上鸽子渐多,不过仍是三三两两的。其中一只特别肥大,它的颈项饱满得好象鼓胀一样。这只鸽子走近一只辛勤啄食的体形略小的鸽子——我原以为是要抢食,不料它如同已食足一样,只是跟在其后面。这两只鸽子便在我前面一前一后地走着。前面的不停啄食,后面的只是跟随靠拢。传来了低沉的鸽子声,咕咕。肥鸽扑腾一下想与前者重合——这时我才发现二者的尾翎完全不同。晕啊。雄鸽的努力失败于雌鸽的灵敏摆脱。它的跟随、鸣叫没有回报,不过如果它算是让食的话,这一友好举动还是被接受了。雄鸽仍然跟随、鸣叫,这时另一只觅食的雌鸽慢慢过来了,雄鸽似乎无法分辨似的对它展开了尝试。再晕。看样子鸽子不属于忠实的禽类。
    将到石台时,不知由于什么原因,那些鸽子呼地离地而起,纷纷飞向鸽舍。周围的鸽子也飞走了。只有一只鸽子张着翅,扇动了两下,但终于没飞走。我颇为惊讶,但鸽群又渐渐飞回,这一只与众不同的鸽子终于无法分辨了。
    这个时候石阶上已有了各色人等。最长久的莫过于守着手推车出售鸽食的人了。其他人对于她犹如过客,而我是过客中的过客。因为已经有人在分撒鸽食,平台上聚集了足够的鸽群,我也就乐于纯粹当一个看客。
   鸽子是温驯而讨人喜爱的。在可以驯养的禽类中,兼具食用外的实用价值和美观性的,鸽子应当是魁首。鸣禽的实用性大约止于取乐,而鱼鹰又没有什么美观可言。人类对于鸽子的待遇也最为优渥,它们没有绳结系在颈上,又可以较为自由地飞翔。其实我另有机会见到家鸽:我窗前的天空上,常可以见到一队鸽子盘旋…它们是属于我楼前一栋旧败的四层小楼的某一位住户的。他在楼顶加盖了间简易的鸽舍。鸽子飞翔时,有时可以看见他面目不清地站在楼顶的鸽舍前。甚至在冷天大风时,我看见过的。等到这也许有碍市容的建筑拆建为什么花园小区时,不知他是否会象我所在小区的一位业主一样,用铁丝网在楼宇的构造间封成一个鸽舍…不过那样在楼顶挥收鸽群的景象是不会再现了:
    “养鸽人常暴露在天下
          他将永不能迁离鸽居”
    不过我看到的这样的景象还是隔了一层,不如现在这个亲近。
    但此亲近与彼亲近又相隔一层。这群鸽子,虽然总在一臂之间,但终究一只也揽不入怀;比之有的人手上肩上落得一两只,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虽然我们之间的差距,只在鸽食的有无。
    我身边有人,本来咕哝着“就不怕禽流感啊”,又佯作手中有食,且咕咕地想诱唤鸽子过来,但终于也只有起身去买鸽食了。二元钱的鸽食,是封在一个比餐巾纸包还略小的袋中的一点黍谷类。大粒的是干玉米,小颗粒的就看不出是什么了。那人倒些鸽食于手,这下不需召唤就有一些鸽子主动凑过来了。先是,那人手如槽口,引得几只鸽子并颈而啄,他口里说着“给我啄干净”,但仍然留了余屑。然后他又取了点鸽食,见又是先前几只鸽子,便使臂呼开,再招引另一只来食。于是有一只鸽子独享他手中的美食,不料探颈深啄时,被他兀地合掌捏住头颈。鸽子鼓翅挣扎,不能脱开,那人哈哈大笑。被脱手放开后,那鸽子惊魂甫定,在周围踱了几步,竟有趋来就食,令那人也吃了一惊。
    我为这些鸽子感到可怜。在这些体态肥美,羽毛光鲜的鸽子间,也杂有秃顶或部分脱毛的丑鸽,多半是被捉弄的结果了。然而我的可怜对于鸽子是毫无价值的。作为鸟类,而且是毕竟飞翔能力可观的鸟类,对热量、能源也即食物的需求是惊人的。我在那里等了半晌,仍旧没有一只鸽子食饱了而有闲暇来亲近我。是它们的食量总无法(因为数量,或鸽食份量的设计)得到满足呢,还是它们无法察觉我的好意?
    《列子·黄帝》中讲:“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旦从鸥鸟游,鸥鸟至之者百数而不止”----这样的景象,只好让与上古野民了。而没有利害的自由之物聚而为伴的可能,却是不能轻易拱手让出的。我意兴阑珊地离开了翩翩的鸽群,又独自走上了回路。

ps:结尾没做好。老毛病了。
    公园游记写散了....作文还是没有毕业啊。
 楼主| 发表于 2004-5-23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中庸的爱的乱语
  爱情开始于在很多人当中喜欢上了某一个
  不是没有原因
      但还不够理性
  然后求助于交往

      加深理解同时培养感情
          (这个时候最要注意
            致力于理解只会促进真感情
            只顾发展感情却往往致命)
  理解多么宽广多么美妙多么难
  
   双方多么复杂多会变化多能躲藏
     一生一世也不能尽完
        (爱情,当做如是观)
    (而婚姻是世俗的保护和束缚
      美满的,它的功德在哪里?
      不幸的,它倒要埋怨情感付出的仓促)
   爱一个人不要板滞不要异想不要形而上
   越是爱人,愈要自省
   中上的爱情就足以:错误亦美丽,偏狭也大方
发表于 2004-5-2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错过聆听!问好!
发表于 2004-6-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理解也是需要心智的一种 :)
 楼主| 发表于 2004-6-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花之一
    我的花盆里自生着些不知名的花草,我有时忘了给它们浇水,但还是希望它们能长得茂盛。
    也许对面的老人会告诉我我还遗忘了多少。他侍弄着大大小小一列的花盆里我仍不知名的花草。也许他是退休了的园艺师,或者是成长起来了的爱好者。
    我想象他设计或选择不同的花盆,处理筛过了的土壤,选择沉到溶液底部的饱满的种子,施肥或者投入蚯蚓,用塑料薄膜覆在土层上保暖、挡住逃逸的水份和入侵的虫蚁。
    我想象他对着植物们说话或者唱不同的歌,在他清晨和傍晚,浇水、喷洒和运动欣赏的时候。我想象他如是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甚至想象他可能分辨不了颜色和芬芳。
    有些事物占据了我的生命,耗费了我太多时间和精力;我的花盆里自生着的不知名的花草,我希望有一天我关门离开,它们仍能在城市的天空下生长得很好。
发表于 2004-6-2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清新的空气万物皆能生长 谢谢并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04-6-22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关于辞不达意
    这个问题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庄子认为辞不可能达意,鼓吹人们舍弃语言桎梏,“得意而忘言”;近代语言学认为,存在着“不可言说之物”,那是语言到达的止境;又有文艺学认为,作者—作品—读者这一流程的每一环节,都存在着信息的失真、缺失。
    然而,经由人类的努力,这一问题不是完全无解。人类寻求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系统表现程式来努力达到“达意”甚至“会意”的地步。庄子的成功不必说了;所谓的“不可言说之物”,刚开始入手时的确相当困难,因为指向它的语言的缺乏使得进一步了解(思考和说明)它极为困难,但人类熟悉之后还是能对之命名,以创造了新的词汇和概念;信息传递中的问题,有的学术认为,信息接受者往往具有自我修正补足的能力——正如误判是足球的一部分,一百个哈姆雷特也是艺术的一部分。至于有的语言学家想创建无岐误无死角的语言,可否成功(因为词量、规则十分繁复)姑且不论,其无妙趣无艺术是可以肯定的了。
    在孟子里面,有一篇是梁惠王称赞孟子说出了他想说而未能说出的话,这是更好的例子——乙辞可以到达甲意。
    总的来看,辞达意是可以做到的。无论是维纳斯的雕像没有一分一毫的偏差以影响了她理想的美,还是蒙娜丽莎的神情、唇线和嘴角的阴影没有影响了她微笑的神秘:濒于极点的典明微妙的美和朦胧神秘的美,都是可以达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歪论之一
                            从钱说起
    文学、音乐和绘画,在具有同等意义上----比如,同为进入现代主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其原品的价格悬殊是巨大的。文学、音乐的原稿的价格纵然不菲,也不能与绘画的动辄天价的拍卖相提并论。这价格差异是价值的体现,还是绘画的受众格外多而且富庶呢?
   
    我认为是由于文学和音乐是时间性的艺术,对文本的阅读和对音乐的聆听而兴起的感受并不要求“具有收藏价值”的那部分(年代纸张、书写真迹等)的如实再现性。----而空间性的,依托于线条、色彩空间布局的绘画对此要求甚严,变形的、更换材质的、画上胡须的《蒙娜丽莎》的艺术效果迥不同于其真迹。绘画赝品所暗示的归一性(艺术效果相差细微,然正因此不能并容)使得绘画真迹尤为珍贵。也可以说,文学、音乐都具有经过处理的规范的接口(文字、音符),而绘画没有。
    我对音乐并不谙熟,只能说一下文学和绘画突破时间、空间性限制的事例。
    法国著名诗人瓦雷里的《骰子一掷取消不了偶然》就是有意识地从事空间性尝试的例子,但是反响并不很大。
    我国汉语由于其非表音性,在空间性尝试上更为容易。著名的有据称苏仙所做的“长亭短景无人画”的神智体和众多的回文诗。然而,这些在诗歌领域里仍然是旁门的旁门。
    再来看绘画的时间性尝试----动画类。虽然在创始初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发展迅猛,已取得市场效益,也设立了艺术奖项,可以说将出现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并非无稽之谈。
    如此看来,绘画具有文学、音乐难以比拟的某些特性,可惜我并未从事于斯。唯一可以宽慰的是...
   
发表于 2004-12-1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我喜欢王小波的散文
不喜欢他的小说
他的小说尽管有很多黑色幽默,但是更多的是庸俗
还不如他的评论和散文
有自己思想
很深刻 !!
发表于 2004-12-17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这个贴子最后由黑白流侠在 2004/12/17 01:12pm 第 1 次编辑]

不同意楼上,和他的杂文相比我更喜欢王小波的小说,不要随便说谁谁庸俗,你还没在真正生活过吧。问好!
王小波的小说预与其说是在刻画生活最本质的东西
不如说是写自己的心理准确些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玷污了你心里 的作家
不好意思
我认错!!
发表于 2004-12-17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阿兰。德伯顿的小说看了几部,喜欢《爱情笔记》、《哲学的慰藉》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灵犀的文字

                                雪
    下午,二零零四年的第一场雪下了起来。我在武汉,已经数年未见过这样丰盛的雪了。前二日又是淫雨霏霏,一洗数月干燥灰霾的空气,待推得窗开,一股绝不同于以往的清凉之气顿彻胸怀。昔有处士袖云入市,今我虽在市中,似亦得山林之雪气。
    雪景甚有可观。纷纷扬扬,郁郁滂滂。雪花如盐粒、如柳絮、如鹅毛,或洒落、或飘摇、或圆舞,莫不瑟瑟而动,各得其乐。一目所见之雪,疏疏密密、横横斜斜、翻转往复、逍遥冲折,动机千万,其畅适难以言喻。
    雪景之美,大不同于雨景。雨若直道而行,欲济苍生的君子,而雪如适性自为,不事而利的真人。雪景胜于雨景在于大小参差,又能应大风微飔以多姿之舞步----罗素云:参差多姿乃幸福之要素。而雪白之性不别于水之无色,雪之厚薄亦无异于雨之均施:是有色相之乐,而又得畅神之机。
    瑞雪兆丰年,本已可喜。若有人彷徨皎境,呤咏左思,命舟就驾,虽不必叩门,吾岂不感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5 2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