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571|回复: 2

[转帖]北京海王后:关于后现代主义及其诗歌的几点认识(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4-2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后现代的诗歌  
  说到诗歌,有必要提到两个概念,一个是类像(是对客观世界的临摹品的再一次临摹,即复制品的复制品),另一个就是作品中的历史时间体验。柏拉图极力憎恶艺术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害怕艺术会成为社会现实的毫无关系的类像,使一切都成为文本,丧失艺术的指涉对象,使人们丧失对现实和历史的准确把握。但时代无可阻挡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的商品复制和电脑文本复制,却毫不留情的将柏的忧虑推入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后现代理论对传统哲学基础性摧毁,使人们开始对那些靠文本的不断复制而传承下来的历史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对过去和未来的连续性时间性感觉消失,新的时间体验是现时,除了现时,什么也没有,就象精神分裂幻觉一样,我们没有任何记忆,记不清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行动,我们只生活在现时,这种按时间和现实的体验反映在诗歌方面,就是只写下一些句子,甚至是互不相干的句子,从而让人们把握一种现时的时间和语言的体会,如下面的例子(佚名): 中    国
  
我们生活在太阳那边的第三世界,第三号。
谁也不告诉我们该做什么。
那些曾教会我们计数的人们很和蔼
总是谁离开的时候。
如果下雨,你或许有一把雨伞,或许没有。
风吹掉了你的帽子,
太阳照样升起。
我宁肯星星相互之间不描述我们;
我情愿我们自己来描述。
跑到你的倒影的前面去……
……嘿,猜猜看?什么?我学会了怎么交谈。了不起。
那位头有些残缺的人泪流满面。
降落的时候,汤娃娃又能做些什么呢?什么也不能。睡觉去。
掌着短裤你看起来蛮不错,那面旗帜看起来也不错。每个人都享受过那无数的爆炸。
该醒来了。
但最好是习惯于梦。
这是美国一个叫“新句子”诗派的实验性作品。如果分析,我们会看出,这首诗还是有一些附属性的思想,有某种主题在里面,没有完全走向精神分裂症的呓语。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不是哪种需要解释的诗作,不是马拉美,也不是艾略特,它只是些很通俗、简单的句子,你可以随时阅读,你可以有一种直接的反应(作出某种符合自身思维的逻辑性概括)只要你不打破沙锅问到底:中心思想是什么?而仅仅去体验“语言”的乐趣,那么你会发现这些只存在于现时、通俗易懂的句子有另外的强烈印象。可能后面或许还围绕着某个主题,但这已不重要,你现在已经愉快的消费了它,并体验到某种美感,何乐而不为 ?
四、冒险的文字:后现代诗歌写作?  
在我国,如果要界定出后现代意义的诗歌是很难的。习惯上,朦胧诗后的“第三代”诗歌群体被认为较符合这个划分标准。比如他们、整体主义等流派,特别是非非主义。虽然,这些团体经过不断的整合与分离,到现在各自的发展趋向已明显不同,但从总体上他们仍然坚持了早期的反崇高、反深度、反抒情等共同特征。第三代诗歌注重语言和生命的同构关系,不再将政治内涵、历史经验、人道主义、自我价值等具有深度意义的内容附着在诗歌之上,而是通过追求语感、语调、语势等,而体现语言与生命相互交融的美感,从而实现对现时存在状态的把握。例如韩东的《你见过大海》:
你见过 大海
你想象过
大海
你想象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你见过来了大海
并想象过它
可你不是
一个水手
就是这样
你想象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顶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象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多这样
或许你认为这首诗总体上贯穿着一个中心“意义”:你见过大海。但让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活动在全篇里的这个“你”,你是谁?是读者,还是诗人自己,或者是他心中的声音?无法确定。实际上,这里的“你”已经成为一个非人称的的“你”,成为一个面孔模糊的指涉物。就是这个“你”在“想象”、在“见”、在“喜欢”、在“不情愿”,但你是谁、处在哪个时空都是不明确的——你仅仅是当下的文本面前的你,声音中的你,是你在体会大海,“就是这样”。这只是一个语言体验的过程,除了仅有的一点历史对比“人人都这样”外,全诗就是一个机械的、毫无历史负重感的体验过程——你见过大海。在这里,我们再也找不到任何道德评判或者崇高的使命。与前面的《中国》比较,我认为这首诗从整体上深度意义的瓦解较之句子之间毫无关联的排列更为成功。
如果说,从整个文本对时空感的消解到句子之间的零散化排列是一种冒险的尝试,那么退回到更为极端的例子就是连句子自身也被支解。我们知道句子本身仍然是有意义的,要从根本上消解意义,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支解词,使之还原为字或声音。就象前面提到的毫无目的的机械性键盘练习,如杨黎的诗句“起先是A /然后是 B /然后是AB……”(不太确切?)一样,使创作成为生产大量的无法阅读的文字排列游戏过程,那么必然使文学的意义全面丧失,文化的意义全面丧失 。
实际上,到这里,我们就发现了一个两难的困境:后现代主义反文化却离不开文化,反深度却离不开深度,反意义却离不开意义。因为这不仅仅是对 语言的全面冒险,也是对人类思维、传统阅读的全面冒险。由此,使我更加体会到“诗到语言为止”这一论断 的强烈暗示性。因为我们毕竟是文化和秩序的动物。如果要瓦解意义就会必然的瓦解语言,甚至瓦解人,从而全面导致反文学的地狱的黑暗。
当然,后现代主义这种强有力的冒险性探索仍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实践意义;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语言和表达的最后底线,那么,我们会更加珍惜文学这舌头上的美丽,自觉的去创作符合美的、习惯的文化食品。
由于占有资料的限制,本文的一些观点未免浅陋,不妥之处欢迎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03-4-2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北京海王后:关于后现代主义及其诗歌的几点认识(2)

海媛-http://qhds.tougao.com/bbs/dispuser.论坛王后----补充说明
发表于 2003-4-26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北京海王后:关于后现代主义及其诗歌的几点认识(2)

***** 版主模式 *****
<a href=topic.cgi?forum=9&topic=79>该贴子已被管理员转移,请点击这里查看</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23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