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625|回复: 1

[原创]地铁里的“丐帮”( 地铁散记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铁散记( 五)地铁里的“丐帮”
         地铁里的“丐帮”

伴随着城市地铁交通工具出现的,除了相关的一些饮食、服饰、超市、时尚、报刊等都市人时常用得到的行业,也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乞丐。他们或个体行动,或结帮成伙,或固定一处建立根据地,或走进车厢行乞,或男或女,或年老或年幼……。每天进入地铁区域,首先映入眼睑的就是他们。他们风雨无阻、极其敬业,成了地铁一道似乎抹不去的风景。
乞丐,说来话长。
      自从人类社会有了贫富,出现了阶级,有些人便能够骄奢淫逸,有些人却不得不流落街头乞食为生。于是,乞丐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据记载,汉代还有好事者写了《乞丐赋》,可见,有乞丐的历史很长了。而且据说,在古代的三百六十行中,就有着乞丐的行业,他和戏子、娼妓一样的地位。很显然,历史已经把它职业化了。看史料记载,各个朝代还有着管理乞丐的机构和方法,尤其是清代,对乞丐群落不是放任自流的,因为政府也知道,禁是无法禁止的,那就索性疏导,有制度地管起来。“按大清律法规定,从事乞丐行业必须到衙门登记,交纳一定的契税4,同时乞丐也会自己组织起来以获取在特定地区的竞争力。明代的地方政府甚至任命过这种组织的头目。”
      乞丐是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一种人类现象。几乎没有什么民族能够幸免。乞丐还是一种特殊的人群,有他们的行业特点,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江湖规矩。金庸在他的《天龙八部》等武侠世界里让我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丐帮”。雨果也在《巴黎圣母院》里给我们描绘了有声有色的乞丐王国。乞丐发展到今天,似乎无论是数量还是技艺,都大大超过他们的前辈了。以前做乞丐,是因为没饭吃,今天做乞丐是为了生活得好一点。有学者说:“鸦片战争期间一位上海学者曾详细记录过他观察到的城隍庙附近一群乞丐的奢侈生活5:所有的乞丐都穿著华服,在寺庙旁的亭子聚赌,旁边的大米、木材、木炭、绸缎、布料以及床上用品“堆积如山”。同时代同地区的另一位学者也记载过董家渡旁乞丐类似的生活,而且他还注意到这些乞丐的家具做工精致,拥有一座当时非常奢侈的机械钟6。据卢汉超(音译)研究7,1920-1930年,上海的乞丐每天收入在500(新入行者)到2000文之间,比普通工人收入高很多。而现代流浪者的高收入也屡屡见诸报端和各种记实作品中8,如最近上海《新闻晨报》记者调查过上海人民广场附近流浪人员的生活方式:住招待所、打的往返,运气好的每天能有200元进账,收入与小白领不相上下等等。”显而易见,乞丐,已经完全成为一种工作方式了。要紧的是,今天的乞丐群落已经肆无忌惮地挺进了地铁疆域。
       有的学者把乞丐分为五类:“一、挟技之丐。这类乞丐身怀技艺,他们一般在主干道上或唱曲,或舞蛇,或玩杂耍等,总之是卖艺行乞,围观者一般都会扔下从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的“赏艺”费;二、残疾之丐。身体残疾之人,如跛者、断腿者、驼背等行乞街头,博得行人怜悯与施舍;三、行乞之丐。这类乞丐行走于市区内各热闹的场所,向路过的行人、商店等讨钱;四、诡托之丐。这类乞丐或诡言与亲人走散,身无分文,沦落街头;或假称父母有病,自己无钱上学;或称自己外出投亲不遇,流落此地,以此骗取钱财;五、强索之丐。乞钱不给,或口出脏话,或拦住不让走,多是一些商场附近和天桥上的儿童乞丐。”据笔者观察,这五类乞丐基本也含盖了地铁乞丐的队伍。这五类笔者都曾亲身经历过,颇有感触。
       最容易博得人群同情的,莫过于身体残疾的乞丐,不忍目睹的惨状首先让你不由自主地把手伸进口袋摸出硬币扔给他们。据说,在国外贫苦民众中,为了让子女以后有一口饭吃,在孩子童年时有的父母就狠下心将他们的手臂或腿骨拗断。因为在他们看来,身体健全的人找不到工作还是没饭吃,可是残疾人乞丐却能保证有饭吃。在国内虽没有听到同样的情况,但有关报道说,有的乞丐头目故意找来有残疾的儿童帮自己行乞,自己却坐享其成。可见,乞丐队伍也要“打假”,因为有的残疾是后天伪装的。电视台就曾报道过一例。一位难以站立的乞丐每天躺在地铁附近伸着乌黑的手讨钱,可是,当他“下班”后,“挣扎”到无人地方时便直立起来行走如常。我自己就有一次碰到一个身躯伛偻的老妪,期望地望着我。那一刻我想起了口袋里有五角纸币,便摸出来给了她,可就在我把钱放到她手上的一刹那,我依稀看清楚了那不是五角钱,而是五元钱,它们的颜色竟是那样的相象,只是大小略有差异。这时,只看到老妪眼睛一亮,连声激动地说:谢谢,谢谢,很快就消失在人群中了,她走得是那样的快,身躯也不伛偻了。其他容易博得地铁乘客同情的便是诡托之丐。我不否认,这其中确有家庭遭遇不幸者。笔者就曾亲眼看到身背书包的少年、少女长跪在雨地里,面前一纸 “告地状”,述说家庭惨况,为求凑足学费。但也不乏作假的,他们象“演员”,拖儿带女,面色疲惫,表演苦难技巧,却能使善良的人群慷慨解囊。
      在这五类乞丐中,我最愿意掏钱的是“艺丐”。他们大都是盲人或双腿残疾,一把廉价的二胡哀泣着他们的人生。我不能忘怀一个盲人少年贪婪吃着快速面的面容,那是我亲眼看到的,总也摸不去的印象,一碗寻常的还没泡开的快速面在他那里却成了美味佳肴。后来,我经常有意地在口袋里留下硬币,每次经过他的身边,便摸出硬币放到他的一次性杯子里,尽管他一点看不见我。可是,有一次我犯难了,当我随着电梯下来的时候,有两个盲人都在拉着二胡,一个拉的是《二泉映月》,一个拉的是《江河水》,他们都使出浑身解数,尽量使自己的琴声凄凉,而我的口袋里却只有一枚硬币。
      还有另一种有身份的“艺丐”,他们以艺术行乞,但有学养和气质。有一次我在地铁口看到一个专业笛手,一首《鹧鸪飞》吹得让你流连忘返。在他的谱架上有详细的说明:音乐团解散,职工自谋出路,不得已才来地铁卖艺云云。还有一次,在地铁车厢里,一个中年男子不停地用口琴吹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老歌,博得一些老乘客的好感,纷纷掏钱给他。那天,他的收入一定不少。当然,在地铁的风景里,我们也常看到另一类“艺丐”,他们穿着时尚,工具精良,小提琴、萨克斯、长笛、手风琴……,一个个潇洒地演奏着乐器,有的还拨弄吉他,边弹边唱着校园歌曲。这类人年纪大都不大,也颇有气质。有时他们挣得还真不少,其实,他们中很多人不是乞丐,他们是乞丐票友。
      贫富不仅在普通人群中有,在乞丐世界里照样存在。高收入乞丐,月收入会在几千元左右,通讯用手机,代步用出租。而那些给乞丐头打工的,收入就很可怜了,一天的收入也许仅够吃饭而已了。
发表于 2006-4-1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地铁里的“丐帮”( 地铁散记五)

[color=#9932CC]
当“乞丐”作为一种职业的时候,这不免使人深思了。该怎么对待乞丐?乞丐的存在是否理所当然?
我不知道:(
问候月下系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6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