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25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抛弃的小男孩
被抛弃的小男孩
黑子
我们的小说始终按照中国传统叙事方法进行着,虽然不停借用外国的技巧,但最后变成的只是不伦不类的小说怪物.杨修那块鸡肋至今仍然没有被丢掉,被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小说家们搬弄着,而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都被抛弃肋.这就势中国的悲哀,我喜欢的传统文学呢?我自己找回来.
故事二
乞者无名氏,年十二,终日乞讨,风餐露宿。一日倒困街头,伸手摇臂,路人无不绕道而过,有怜者,或施三五零票,使不致死。
某日,乞者忽卧地不起,纹丝不动。好事者试问其故。乞者仅抬头一笑耳,不复其动。或有专事寻衅者闻之,抬脚踢之,不理。会有乡邻阻拦,方止。一乡邻好奇,问乞者病否,乞者摇头;又问饿否,摇头;三问之,乞者勃然,左手指天空,右手做遮阳状。乡邻不明,再三盘问,乞者不言。
不多时,骤然暴雨,观者纷散。一男忽悟乞者手势,返回欲见,已不见踪影。众人喈叹,以为神仙。
此后,乞者不复现。待人渐忘,乞者回于市,众知有为,曰:“一乞知天晓地,非神仙又如何?”乞者不答。即备宴席,乞者笑曰不食嗟来之食。有男不信,提乞直往前掼之,无料乞者后翻而去。
翌日,乞者复来。有问者言:“知天否?”乞者抱腰,提足。试问乞者究竟如何,不复理睬。过后,风云变换,雷闪电鸣,方解乞者深意:抱腰意为遮阳,提足是为雷电。
如此数十日,乞者每得天气均以应验。乞者声明大振,为气象局所请。
数十载,乞者容光焕发,是为官。问天,不准。乞者居所置放一物,可解疑答惑。
余见其物,为收音机。路人知晓,遍传全城,见者皆以乞者精明称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