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04|回复: 6

[原创] 花事三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7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沙蓝在 2005/10/27 10:33am 第 1 次编辑]



残荷
关于对“美”的理解,有很多说法。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羊大则美”。为什么是羊大为美,是因为好吃的原因。“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民以食为天,就连对美的理解也就如此贴近人们的胃口。随着历史发展,对美的理解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吃”上,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对事物的欣赏态度,事物的呈现状态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比如在陶渊明眼中,菊花为美;在贾平凹眼中,丑石为美。美丑很多的时候是相对的,呈现一种包容的情态。比如在我眼中,残荷为美。
读书时候,有一段时间对国画中的水墨技法特别偏爱,每每到图书馆借画谱来看,比如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画谱,学习感受水墨画法中勾皴染点、轻重疾徐,转折顿挫和浓淡干湿的用笔方法。而在这些水墨画中,我独爱水墨残荷。那些或浓或淡的墨痕经过层层渲染,那些形影相吊的残荷在水气中突兀的存在,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沧桑之美,沉沦之美,如果再添加几笔,比如一座桥或者一只停在残荷梗上的不知名小鸟,则整个画面就生动起来,在静谧中体味悠远。从此不可收拾,每每等到冬日来临之际,携上三二友人,找一池残荷来看。
家乡的县城涟水有一风景区:五岛公园。五岛名为:丰乐岛、同乐岛、米公岛、西苑岛、夕照岛。原本各岛分散湖水之间,概不相连。后来经过开发填土,五岛连成一片,点缀在碧水之间。行走其中,亭台楼阁互映,绿树桥廊点缀,相得益彰。五岛中有一荷池,每到冬天假期回家,我经常携友来此,漫步清谈,为一乐事也。看残荷宜选择早晚,各局风味。晨曦中,薄雾弥漫,漫步在荷池边的石径上,让人清爽而有活力。其时,荷池边上的梧桐等已经落尽叶子,只剩下一些松柏间杂其中,倒也别有情趣。荷池中结了一层薄冰,那些耷拉脑袋的莲蓬、残败的花托和黑色的荷叶梗被凝固成一幅静态的水墨画,不时的水中还泛出几个气泡,在冰面下扩散。也经常的有几只小巧的鸟雀飞过来,在薄冰上跳跃,或者落到荷梗上,起落腾挪,然后这幅画就晃动起来,这个晨曦晃动起来,鸟雀声、水的气泡声和偶尔的人声也晃动起来,静美异常。看残荷亦可选择黄昏,太阳斜挂的时候,点点碎碎的阳光透过那些杂树,落在池水上跳跃,枯荷残梗便被镀上了一层金色,让人感觉美人迟暮,产生岁月无常的错觉,往往让人沉溺于对往事的怀念中,但也能提醒人们对珍惜光阴的警觉。
李义山有诗云“留得残荷听雨声”,雨中的残荷没有欣赏过,想来雨点直落而下,水花四溅,残荷飘零,应该是更添萧索和寂寞吧。而我始终认为残荷的美应该停留在美学形态中,停留在个人的感官欣赏中,如果不断的融入思绪,举心伤悲,就得不偿失了。
2005.10.25



咏菊
花类品种繁多,古往今来,如果说最与中国文人气质相符的当推菊花。中国之文人多受儒道两家文化熏陶,或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以“仁”心怀抱天下,在朝堂之上为民请命;或洁身自好,放达心灵,隐于山隅,三二盏淡酒笑看风月。然他们闲暇之际,往往都喜欢沉溺山水,寄情书画,或者邀几好友,对花吟诗,其乐融融。菊满足了中国文人对于世事的独特关照,从中寻觅自己的性灵。菊是花中仁者,有君子之德;菊是花中隐逸者,清静无为,卓然而立。
菊之名动天下,与陶渊明脱不开关系。我们可以想像,在秋日的某个午后,天地间只剩下一片肃静,陶渊明着一长衫,施施然走出草屋,掩上门扉,慢步前行,走过篱笆,看着漫山遍野的菊花在次第开放,暗香缕缕。他随手采摘了最近的一朵,看着被阳光染黄了的群山,然后脱口而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史在这个瞬间砰然一声脆响,这个午后,菊花成就了万古芳名。陶渊明也作为隐逸文人的象征,悠然、洒脱和坦荡,被历史记录下来。
自宋起,明清继之,赏菊渐渐成为一种盛举。无论才子佳人,百姓商贾,还是宫廷要人,重阳前后,都常常宴饮赏菊,吟诗作对,无分贵贱。清潘荣陛《帝京梦时纪胜.赏菊》有云:“秋日家家胜栽黄菊,采自丰台,品类极多。椎黄金带、白玉团、旧玉团、旧朝衣、老僧衲为最雅。酒炉茶设,亦多栽黄菊,于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菊花山可观。”赏菊已经成了一种气象和民风。秋日,人们或登高望远,携酒赏菊,醉卧花间;或蹉跎于庭院,精心选枝培育,栽植名贵之菊,以供评赏。虽异道而行,但倒也各得其所。
菊品种甚多,有因其色区分,有因形状区分,有因其味区分,不一而足。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这里因色结合形状区分,分外细致。而对于菊花我素无研究,独喜漫山之野菊。有一年秋天我途经杭州淳安县,拜访当地一友人,友人告知正是赏菊时刻,于是择一晴日,一起攀爬了该县千岛湖畔的金紫尖高峰。该山海拔1000多米,生长着大片的金紫尖野菊花,举目花海,不由得为之一振。暗香盈袖,人也陶陶然起来。金紫尖野菊花呈白色,蕊大,闻之香郁让人气爽。听友人说起,每到这个时候,当地的农户经常上山采摘,可以药用,也可以用来泡茶,具备清热解毒,明目延寿的功效。
现在,我手边的台面上,正放置着一杯菊花茶,几枚菊花在杯中渐次舒展花瓣,上下升腾,散发淡淡幽香。我在菊香袅袅中思量咏菊的文字,品味着几千年来菊花遗漏的神韵,解读中国文人们透过菊花传递的人格性灵和文化品性。饮之酣处,情随茶浓,满室菊香。
2005-10-26


槐花
都说“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市集”,槐树注定要小隐的,其貌不扬,树皮多干裂结疤,外形也不甚俊美,城市街道两边的风景树是轮不到它的。但是,在乡野山林,槐树独得百姓喜爱,村前屋后,多处种植。老百姓是最不忘本的,他们惦记着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槐树花救了多少人家的性命,在心底,也就把槐花当作自家闺女般的疼爱。
槐花盛开之时为晚春时节,桃花,梨花,海棠等都已繁花落尽。槐花就在绿叶掩映之间,悄然登场,满树串串雪白,似银链条条垂下,散发淡淡清香,沁人心脾。经查,槐树为豆科植物,槐花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花瓣5 ,黄色或黄白色,1 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 4片长圆形,可入药。在百姓眼中,槐花的食用价值显然更大。
小时候,每到槐花盛开时节。我们便找来铁丝,弯成铁钩,然后绑在竹竿上,把槐花勾摘下来,然后拣起,放进篮子。但是更多的时候,孩子们更喜欢直接爬到槐树上采摘。槐树大都老而粗壮,多枝桠,攀爬比较容易,但是得小心,树皮开裂处很容易划伤皮肤。孩子们往往选几个爬树能手上去,其它人在树下等。那些爬上槐树的孩子很得意,上树后挑稳妥处坐下,撸下一串槐花就往嘴巴里面塞,味道香甜,嘴巴咂得津津有味。同时向那些不会爬树的伙伴挤弄着眼睛,扬着手中的槐花,摇头晃脑一番,直到下面的伙伴垂涎欲滴,发出央求声,才把手中的槐花丢下几串。然后树下就满是欢呼声,不时的嚷嚷:“再丢几串下来”。到最后,每个人都很满足的提着一篮子槐花回家,让家里人煮来吃。
回家后妈妈会把槐花放到簸箕里,进行挑选,去掉那些杂物,然后用开水烫了,晾干,放盐巴,和面揉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做成窝窝头,放到笼屉里蒸熟。起锅后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拿出来品尝,烫得咂巴着嘴,来回跺脚,却是满口香甜,满心欢喜。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笑着看作我,然后让我过去,给我讲穷苦岁月她们吃槐花的故事。每到这个时候,偶就嘟囔着,听过了,听过了,我都快背出来了。然后妈妈就刹住话头,语重心长的说上几句。关于槐花,还有很多吃法,比如烫了,做成馅,包成饺子来吃;或者和面掺和在一起,做成槐花饼;还可以熬粥等。长大之后,看书多了,才知道槐花有很多药效,食用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这是当初没有想到的。
现在,当年的伙伴们多已成家立业,很难见上一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不愁吃的了,自然也没有人再去吃槐花。但是每到晚春时节,我还是默默惦记着:又是一年槐花开。
2005-10-27
发表于 2005-10-27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花事三题

欣赏~~
对菊花没有太多的了解
今天看来学习很多
花中隐逸者,清静无为,卓然而立……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7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花事三题

把最近几天写的几篇合在一起了:)
发表于 2005-10-27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花事三题

全部欣赏完了,感觉你写得很好,尤其是前面两篇,文章叙述完整,思路清晰,融情于景,建议各位多品!个人认为前两篇可以推荐精华!
发表于 2005-10-2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花事三题

欣赏学习了!
真不简单呀!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花事三题

感谢yyf 和长空。问好。。。。多指点
发表于 2005-10-2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花事三题

不错的一组文字,图文并茂。我喜欢《残荷》,意境悠远!也许是听到了雨声的缘故吧。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3 0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