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齐长城遗址上>>
文/鲁齐
历史在这里驻足。
鲁中山城博山南侧的齐长城,这座历经三千年风雨的庞然大物,就像一件鲜活的历史标本,从战国策的竹简一直走到今天,让人们观瞻.旅游,追忆那段烽烟四起的古代往事。
齐国长城当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虽没确切的文字记载,但从城墙甬道的构建上足以说明:她,就是长城的滥觞。林木葱郁的山的阳面,屹立在山之巅的城墙,甬道,全部用鹅卵石建造。深青色的鹅卵石仿佛经过时间的淬炼,从石面透射出一股股青气和血气,且每一块石头都在五公斤以上,层层叠叠垒砌成墙。高一米七,宽三米左右。用于走人巡逻的甬道路面则是用了小一点的鹅卵石,整齐平滑,不会硌脚,走在上面脚底十分舒服。
通过咨询考古专家,得知齐长城的建造,垒砌石头,当时是用糯米汁掺了石灰粉来凝固椭圆的石缝。这种灌浆材料的黏结程度理论上超过了现在的水泥。主材则来自山下的淄水河底。(都城临淄就是临淄河河水而谓名。)
为了抵御南面的楚国鲁国吴国宋国等国家入侵,春秋战国和东周列国时期的齐国,花了多大的代价来修建保卫和平的长城啊!站在鹅卵石砌成的城墙肩上,想象着人们头戴斗笠,从山下的河滩往山上背石头。蜿蜒数里,青黄色的鹅卵石在脊梁上被汗水浸透。工匠们则用和好的糯米灰粉,一块块把石头砌成历史,装订进战国策。“战事自南面而来/直逼墙根/古齐国的屏障/泱泱大国铠甲般的外衣/鲜血殷红,风化的尸骨/长城阻隔了八百年/不能泯灭的春秋往事/一片静谧风光”。齐长城曾被多少诗人吟唱。
长城的作用就是防御入侵,抑或出兵他国之后踅回的安全港湾。不知先人们有没有计算过,齐长城到底抵御过多少次的入侵?但,有一点是人们共知的:齐国受到最大的侵扰来自北方!燕国乐毅伐齐,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攻占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当时的国君齐湣王败退到苴(苴县)和即墨死守。又令大将田单反攻,经过殊死搏斗,才收复了失地。当时吃亏就吃在齐国北面无山,无长城可筑,无天堑防守,才招致大败,国家元气大伤,几乎亡国。
历史的阵痛往往延宕几个世纪抑或上千年。“非皇亲国戚直系后裔不能封(齐)王。”即使到了汉朝,临淄的王位一直是十分重要的。齐文化的开放,“尊贤尚功;通工商之贸,天下黄金滚滚入齐若流水。”其实,齐国并没有被秦国打败,而是灭亡在自己的腐败里。公元前221年,齐国最后一代国王“建,”被秦军“饿死在苴,齐国亡。”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北京中华世纪壇,流水的铜板上就这样记载着:公元前1021年,齐国建立,国君姜尚。齐国历史整整八百年。齐长城作为一个东方国家的军事设施,见证了整个齐国的八百年风雨。“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一个国家的兴盛衰微/一个民族的强大弱小/就在那几个决定国策的人/华夏号轮舵/前边的船长”诗人樵夫在一旁发着感慨。
行走在齐长城甬道里边,拨一下鹅卵石缝隙的苔藓,不知名的野花和萋萋的黄麦草,偶尔有野兔穿行其间。松树林里的松鼠并不怕人,与人们长时间对峙,也仿佛对峙了八百年。
离齐长城不远处就是人们新建的鳞次栉比的小酒肆。点上几道小菜,参观一下不收门票的,原汁原味的齐长城,瞻仰祖先留给后人的伟大工程,“念天地之悠悠”。正在谓叹唏嘘之时,酒店老板吆喝了:“先生们,上菜了!炸蚂蚱,水萝卜炖野兔!”于是我们离开历史,又回到现实中去。
2005.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