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减张

诗二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流水∮ 发表于 2015-4-18 17:10
还是把它另发吧,万一中奖了要加精的,也便于大家阅读。也不费你多少时间,听话。

嗯嗯,昨天发过了,也在这一页上,么么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9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玫瑰之冢 发表于 2015-4-17 13:32
两首相较,第二首相对容易进入一些。而第一首《落发》,在行文层面,除首尾的有意识呼应外,中间部分肆意的 ...

很开心看到老坟头这番话。。。。
你说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在想,我很喜欢门径这个提法,我想不是留不留门的问题,而是在哪里留门和留什么样的门,有一串什么样的钥匙能打开吗?有一类诗歌这样对话:读者虽然摸不着头绪,但为一种神秘力量吸引。欣赏这些诗歌的时候,比如约翰阿什贝利,我会倾向于排除理性思维的干扰,而逐渐把更深层次的感官遗迹次第打开。这里想说说弗洛伊德老头儿,他说我们都有一把美妙而至关重要的钥匙:自由联想。生命中很多关于自由、关于爱和美的天性,是最终被现实原则压抑到无意识中的。然而人是这样一种动物:一旦他在伊甸园尝过生命之树的果实,他终生都无法说服自己接受失去那种美妙的滋味。他以健忘症反抗着现状,也以强迫症追溯着某种他意识不到而又万分执着的爱的渴求。梦境是人类为自己最终保留的心灵密码,通过对这些碎片的自由联想,每个人能够打捞的是带有自己个体烙印的感官遗迹,是个体生命经历的爱的缺失与追逐。诗歌呈现的是“集体无意识”,读者通过联想读到的,是他自己的生命本身,其实只要震撼与觉醒,我个人认为,别的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时候诗歌并不能给出答案,在我们身处的现实。也许本来也就没有答案,但我们仍然不肯放弃追逐。

怎样从现实生活的坟墓挖掘丧失的感受力,挖掘我们孩童的身体,理性很难帮助我们,而自由联想能激起早年经验的回忆甚至我们望见祖先的脸。在席勒与哥尔纳的通信中,他对一位抱怨着自己缺乏创作力的朋友,作如下的回答:“就我看来,你之所以会有这种抱怨,完全归咎于你的理智加在你的想象力之上的限制,这儿我将提出一份观察,并举一譬喻来说明。如果理智对那已经涌入大门的意念,仍要作太严格的检查,那便扼杀了心灵创作的一面。也许就单一个意念而言,它可能毫无意义,甚至极端荒唐的,但跟随着而来的几个意念,却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也许,虽然几个意念都是一样的荒谬,但合在一起,却成了一个甚具意义的联系。理智其实并无法批判所有意念,除非它能先把所有涌现心头的意念一一保留,然后再统筹作一比较批判。就我看来,一个充满创作力的心灵,是能把理智由大门的警卫哨撤回来,好让所有意念自由地,毫无限制地涌入,而后再就整体作一检查。你的那份可贵的批判力(或者你自己要称他作什么),就因为无法容忍所有创造者的心灵的那股短暂的纷乱,而扼杀了灵感的泉涌。这份容忍功夫的深浅,也就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与一般梦者的分野。因此,你之所以发现毫无灵感,实在都是因为你对自己的意念批判得太早、太严格。“

“除非它能先把所有涌现心头的意念一一保留,然后再统筹作一比较批判。”我想人们会说,是呀,不是还有统筹批判吗?不是还有“合在一起,要形成一个甚具意义的联系”吗?这里我其实体会到原诗“甚具意义的联系”,如我评论中所说,以一种印象对另一种印象的迅速覆没,而覆盖于其上的新印象对前一个印象具有强力的概括、象征、拓展。

“只上了年纪的岁月总是淋漓洒洒   消磨一春
会有一夏还没有到就提前被人收录
难道它是埋葬春天的坟冢,是棕色的兔子在
两株植物面前振振有词的辩论,我先居住于此
我将拥有最好及最后的青菜,这些全部都在欲望之中
愿你赞同。”

年纪消磨岁月,一夏消磨一春,夏天——春天的坟冢,坟冢——棕色的兔子,两株植物——年轻和年老的你,活着和不断死去的你。譬如坟冢——棕色的兔子,已经表达了作者对坟墓的印象概括,和对这个词语的体验——死亡有一种跳荡不安。而第一眼磁石般吸住我的句子“我先居住于此/我将拥有最好及最后的青菜,这些全部都在欲望之中/愿你赞同”,因此足够立起来。先居,对祖先血统的回溯,这和落发生根的指向性是一致的,而我们终极“拥有”的“两株植物”——“最好及最后的青菜”,“全部都在欲望之中”,“愿你赞同”。这样一环扣一环拓深话题的同时,以这种独特的剪辑与概括方式直至特定语气,转达了作者的立场和感情。“我先居住于此/我将拥有最好及最后的青菜,这些全部都在欲望之中/愿你赞同。”愿你赞同,我读到这里是忍不住鼻子一酸的。

审美时长,我想这跟审美主体的时态包括当下时态有关的。其实陌生化和个性化我觉得不大一样,如果选用印象流的创作方式,我更不主张“强调”陌生化或者任何别的什么,因为这种创作的魅力基于印象的真实——任何刻意行为都是有害的。作者可以信任自己的个体意识包含于公众无意识之中,何况语言或者任何其他符号化的东西私密性已经值得怀疑。这姿态好比说:“我气味如此。”作者所要的可能不是大众欢迎,而是“有同类嗅出我吗?”

对这两首诗来说,的确语言上有瑕疵,我相信这不是作者故弄玄虚而是因为对语言的生涩,在迅速捕捉这些消逝的印象和词语顾不上处理语言的圆润性问题。他说不上成熟,但我觉得他依然很棒,嘿嘿。

此外对于实验性,我很赞赏,但如果不是仅仅为实验而实验,还出于反抗、狂喜、探险的狂热,我就更赞赏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玫瑰之冢 发表于 2015-4-17 13:32
两首相较,第二首相对容易进入一些。而第一首《落发》,在行文层面,除首尾的有意识呼应外,中间部分肆意的 ...

因为思考整理所以回复晚了,老坟头莫怪呀,握握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试着说一点自己的理解好不好,就朱光潜提到的德国把诗分为艺术性和民间性的这种说法。我一直清晰的定位于爱好者和模仿者的范畴,写诗在于表达,首先写一首诗是有动机的吗,动机不纯会不会打脸( ̄ε(# ̄)☆╰╮( ̄▽ ̄///),文人多情而衍生出许多文学形式单说诗,在至高的地方采集一些见过或者由之联想的,比如从一株花想到它是什么花,棣棠或者木樨或者荼蘼等等,这种伪文人的诟病我已犯了一些,但是人从来都有追求。追求美而失去邪恶,邪恶在人性进化这方面来说被执政者画地为牢,可是思想不死,歌颂和祭拜的词句说言论自由,所以匍匐着就在那里把一些东西写进诗歌,先锋诗和尝试诗等等不同的口吻表达也不痛不痒的制造出过目便往的东西。作为一个诗歌爱好着我也是想在语体和诗的身形里站上几秒,意念控制随时闪躲的东西,而那些过程有时候是极为艰难的。懒惰时失去许多好诗,所以为人所诟。我也想着好的诗歌到底是什么的样,我想那种学院派非学院派有又什么不同,当我困惑时。那些耐着性子浮现的观点出现,年轻在学校时读过诗刊但是没记住,不知道为什么,可是像是一些质地坚硬的东西会在 嘴里敲击牙齿,打磨心头肉。一个人付出时间学习一段时间得及格是可能,我们从小就知道这个道理应验很快。诗也不例外吧,爱好者和真正的的诗人走在一起能在他们眼上看见未来的方向,可是就事物本身来说变化永远不是青春的,不是儿女情长。哲学植物血化学生活宇宙天体,一切皆可入诗,包容之处怎么升华成正义的革命才是难事,我以为读了叶芝庞德穆旦就会写现代派诗体似乎是冷笑话。这段旁白嵌入。前期华丽的叶芝而后似乎转了诗风前期浪漫的何其芳而后转了诗风前期那什么的策兰更是奔向和追逐不可能之物前期浑朴的西川也不段完善诗风。迅哥一直在批判,迅哥写杂文见长可是迅哥的散文诗不是也很潇洒么。我想表达什么,论断不清楚不足以和方方的公开信对比,不过,当我写不过的时候我心里立马有一个声音说你不过什么呀。原来有种说法是诗到语言为止,更深一层是不是语言是什么。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话,杜甫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那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这类春秋笔法之遒力吧。兼写橙子答坟头话的读后感。
一直怕走入玩弄语言太过而情谊不足不能像其祭侄文稿那样浓情泼墨也有长句散文化的嫌疑。所以我觉得在用词和和意象选取方面还是应该多把握把握,毕竟得潜心对待。短句给人大眼睛长眉毛的精神一抖多么机灵,我也很赞同体验入诗。大家晚上好拜拜。意象和技巧,不是你亲手点燃的就不能叫做火焰这是受其当时形势加上诗歌技巧而得到的,可模仿。有些东西写出来却模仿失其味道就像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就落满了南山。我保证这是最后一句睡觉(~﹃~)~zzz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感觉我没有好好看过这些回贴呢。。。象第一次看似的。。。

那么随便提一提。

我不会告诉你们  我其实是在删我前两天被盗号时乱发的广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