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玫瑰之冢

《惶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把它读成一个感念,一个回想,一个呢喃,一个彻悟。这都未尝不可。凭个人的阅读经验,也叫人生经验来理解坟所设置的精神密码,并不十分困难。
坟的文本几乎不用生涩的字码说话,它通常情况下是在用一种灰色而粘稠的能量,在文本内外做着有序而缜密的铺展。严密、沉实、宽厚都是他的语言气息,这使得它的诗歌血肉与风骨俱在。
而我更惊奇于他文本当中那些你不曾经验的精神符号。诸如颠沛马背、末日豪雨、无妄之灾、蹄铁、残骨、蒙尘相框等等。这些富饶的语感,值得去流连和探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也赞同迷雾的精华推荐。
这不是拍拖,是对写作的基本尊重。问好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4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帖子和回帖,希望也能在意象和思想间获得一点醍醐灌顶的颖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4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3-8-31 07:42 发表
我感觉这一首仍然是以灵魂穿越之姿引领我们遗忘俗尘的种种,经验一场精神(马背)的回归,而回归的旅途并没有带来慰藉,肉体化为精神的变形(甲虫)之后亦是一场无妄之灾。在我们一生都没踏足过的外宇宙(在其漫长一 ...


好诗亦有好评,双重的享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3-8-31 07:42 发表
我感觉这一首仍然是以灵魂穿越之姿引领我们遗忘俗尘的种种,经验一场精神(马背)的回归,而回归的旅途并没有带来慰藉,肉体化为精神的变形(甲虫)之后亦是一场无妄之灾。在我们一生都没踏足过的外宇宙(在其漫长一 ...


很多时候,做为一个码字儿的人,总试图用一种“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内心。在这个过程里,内心其实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期望自己的文字被解读、被认同、被感知。而另一方面,基于人性中对于自我内心的设防与保护,又害怕真得被“赤祼祼”的看透。这是在很多码字者的经历中都存在着的悖论。
而迷雾每每在阅读中,通过内心的二次创作,总能发散出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我一直认为完全的回到诗歌创作的本源,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是诗者还或读者,都无法在创作完成后,作品已独立存在的时候,再次完全回到其创作的本源。
而对于诗歌的阅读,能够体察到作品与自我经验相互能够印证的部分,且“最大可能”的还原其作品的内核,这就是件足够值得称道的事情。
所以,我对你的每每如此回复,都心存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跳舞兰 于 2013-8-31 22:53 发表


这次读竟很难过,是一种想要落泪的哀伤。

这么悲凉这么辽阔的场景。次第遗忘。灰色、颠沛、初秋,微凉的色调。“长草丰美/的身体正遭遇扇镰,浓郁的血甩溅起/降一场末日的豪雨”,喑哑却又粗厚的声调。

“ ...


首先,还是非常感谢你这么细致的回复。我就将你的两个回贴一并回复。
在其中,我看到你的感悟与思考,想来其中的某些部分能与你的生活经验(间接或直接)相互印证。我想,这就足够好了。
当然,能让你有多次阅读且产生情绪上的变化,之于作者,之于这首作品,都是一种幸运。
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头熊在歌唱 于 2013-9-2 11:56 发表
他垂下擎灯的手臂,任由火光
熄灭,顺势遁入幕布的后面
倒了吧,大哥。太漂亮啦!


决然没有“开课”的意思。只是在自己的贴子里,多谈几句对于诗歌创作的个人体会及看法,甚至连“观点”都谈不上。
其实,诗歌真得不是靠“评”出来的,诗歌是靠写出来的,不是吗?
好说,小熊,你来读我就很开心的,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帕萨 于 2013-9-3 22:02 发表
我还是把它读成一个感念,一个回想,一个呢喃,一个彻悟。这都未尝不可。凭个人的阅读经验,也叫人生经验来理解坟所设置的精神密码,并不十分困难。
坟的文本几乎不用生涩的字码说话,它通常情况下是在用一种灰色而 ...


其实我也感觉自己有那么生涩,可身边几个较亲近的码字的朋友却一直认为我的文字过于晦涩。说的多了,也多少让我产生些许困惑。
其实,在某种“基色”下的创作,无论其内核是什么,其方向性大概偏差也不会太大吧。
而至于诗核的还原。又不是要做“专家”,就不必那么执著于此了吧。
呵,我们就不客套了。能时常看到你对我的字的感触,是件很开心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许晓鸣 于 2013-9-4 06:41 发表
看这帖子和回帖,希望也能在意象和思想间获得一点醍醐灌顶的颖悟。


问好你,你来读,我很开心。
如果真能有所收获,那真不错。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玫瑰之冢 于 2013-9-5 14:44 发表


很多时候,做为一个码字儿的人,总试图用一种“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内心。在这个过程里,内心其实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期望自己的文字被解读、被认同、被感知。而另一方面,基于人性中对于自我内心的设防与保护,又 ...


感佩你的宽容和对于别人对你诗歌的感知所持有的真挚诚恳的阅读态度。非常赞同并支持你的观点。问好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长有变 于 2013-9-4 11:39 发表


好诗亦有好评,双重的享福


问好天长,有些时日没见了。你来读,很开心。顺祝笔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这样的诗歌,需要跟着诗者的气息安静地体验。从外到内,从远到近,最后落于实处,也许是一种缅怀。读过,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9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隐语:不可终日。
它早已成为一种占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7 2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