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28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长诗写作一年总结
1故事性决定着长诗的质量
故事性越弱的长诗,一般内心大于现实
一首长诗的故事性相当于刚开采的金矿。一个好的故事,决定着长诗的内蕴。
2技巧,与天巧
天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是自然而然,但这类好诗实在可遇不可求
技巧:如果说一首长诗的故事性是上好的未雕琢的玉器,那么,它必须要精心雕刻才能成器、所以通常一些好文字需要反复修改,反复体会,反复。。。
3框架与结构
很多人说结构,但我觉得若放在史诗里,按整体来看,那是一栋栋楼房,有高的,有低的,严格的来说,框架比结构更重要,因为框架相当于小区的楼盘布局。
过于注重结构,会使得长诗偏向于某些方面、而整体性会削弱。
4角度
一首长诗里,同样的事物,并不是选最尖锐的角度去写,也并不是选最关键的角度去写,而是全方位的角度就看事物,这样接触更广。
例如: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小说是按照4个角度去写的,看上去很乱,但却是极为严谨的
5人物
如果长诗里有不同人物的描写,但由于过于注重气质的问题,而忽略了人与人是不同的。实际上给我的感觉是:每个人的性格是一样的,甚至是外表
实际上,应该刻意地区分开来,乞丐是乞丐,商人是商人,他们说话的方式,以及动作都是不一样的。
6语言
华丽的语言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比如宋玉的《风赋》,里面的动词很有特点,那就是:不重复相同的词语,用其他动词替代。
但长诗的隐喻不能过深,会导致阅读上的断层,尤其是长的不能再长的文字,会使得读者陷入被动。在阅读上由于跨度过大,让人读着疲倦。劳累
单一的色彩会使得长诗在阅读上乏味,它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有趣”的部分,在视觉上,连黑白电影都不是
有些人写的字偏于情绪化,并不是说不好,而是说这些字写的有些长
7修辞手法
我是打算放弃隐喻,比喻,转喻,借喻等等
就说比喻:把一些事物比喻成更美的事物或者更丑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虽然显得有些直接了。但事实上并不是真实的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说:不要形容词,不要副词等等,但我个人以为这些修辞手法同样也是修饰。但一个人的美怎么可能用比喻就能说清楚呢,
美是需要丑,或者不经意的细节衬托的,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表情,以及一些自卑的心理暗示等等
8段落
每一章都是独立的,每一章的每一段都是独立的一首小诗,段与段是有联系的,需要暗示,时间差,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情等等,但每一段必须围绕着核心,每一章的核心必须围绕着整体的核心。
9心灵与现实
往大的角度来说:诗歌应该是用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社会现实
往小的角度来说:诗歌同样也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但是,极端注重思想的会选择大的角度。极端坚持自我的会选择小的角度、
其实我想说的是:那些选择的并没有在心灵与现实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也就是说无法引起心灵与现实的沟通,从而共鸣
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能容纳得下整个天地,那么就能与天地沟通。
我想强调一点:诗歌不是疼,压抑,折磨,和在论坛所认为的那种好,而是通过作品与读者沟通,从而达到共鸣。这才是文字所存在的最终意义
10虚构与非虚构
虚构的文字偏向于想象,它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通过极端夸张与虚实交错的情节以图表现深刻的矛盾和错综复杂的情感
而非虚构的文字偏向于真实性,这样的字更能打动人
11价值
我想知道:它的价值在哪里?会不好让我思考,快乐,或者充实 |
|